看了這部三個小時的科幻片,感覺這是我看過的最深刻的一部科幻片。除了科幻片應該有的絢麗的特效,以及其中的血腥暴力和裸露限制鏡頭之外,這部電影所想要挖掘和告訴大家的是人性,並將各種複雜的人性通過不同性格角色置於矛盾深處。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觀眾能簡單的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去判斷其中的對與錯,包括我,所以看完電影後,留給我的是沉默和深深的思考,有一種凝重的感覺。
影片是一部史無前例、空前絕後的反英雄的超級英雄電影,人性刻畫細膩有深度,深刻剖析了超級英雄們內心的黑暗和正義的衝突,帶有哲學色彩和批判諷刺性。沒有英雄主義,取代是現實主義,沒有絕對的正派與反派善惡之爭,只有他們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鬥爭。難得的嚴肅題材超級英雄電影。
首先,《守望者》的風格和基調與以往大多數英雄電影迥然不同。 《超人》、《蜘蛛俠》、《神奇四俠》等電影塑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比較卡通,也就是游離於現實,講述一個正義戰勝邪惡,並伴有美麗愛情的爆米花故事。而《守望者》不僅將英雄的人格多元化,而且把故事背景和現實結合,撰寫了一個另類的美國現代史。
這是一部反英雄的「超級英雄」電影:沒有打不死的超人,沒有飛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超能力(除了曼哈頓博士和奧茲曼迪亞斯),沒有無比景仰的崇拜者。這些人生老病死,與凡人沒什麼不同——退休的夜梟一代在自己家中被小混混群毆致死(影片的背景音樂放的是「鄉村騎士」,源自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憤怒的公牛》);絲靈一代則嫁給了一個他不愛的人,如同所有中年夫婦一樣在乏味的生活中爭吵度日。
其實不僅僅是超級英雄片,所謂好萊塢類型電影發展到後期,導演們所進行的突破性嘗試就是在原本的類型化語境中融入越來越多的非類型元素。現實主義這個概念太危險而且太含糊,我不敢隨便使用,事實上有時候侵入類型片語境裡的也未必就是現實主義,比如《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和《鯊魚黑幫》裡的異質元素就是黑色電影和黑幫片的元素。
本片較之原作最大的改變在結尾部分。原作中,維特是製造了一個怪物,讓它殺死紐約的一半人,然後假稱是外星怪物入侵,從而促使美蘇停戰、聯手對外;影片將之改成維特在世界多個城市(包括紐約、莫斯科、北京、香港等)引發核爆,然後推到曼哈頓博士頭上,說曼哈頓已經決定與人類為敵(之前人們曾質疑曼哈頓,算是鋪墊),讓美蘇兩國罷戰,共同對付曼哈頓。
當曾經的英雄淪為平凡,甚至有被暗殺的危險。不談拯救世界,而是如何拯救自己。在時代變革中,拯救世界不過是讓守望者們淪為變革的犧牲品而已。正如歌中所唱,世界當前,轉眼明日黃花,眼下秩序,日漸消融。今朝最是風流,他日淪落末流,因為這時代正在變革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