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都市變得越來越擁擠,房價飛速上漲,越來越多的人被迫或者主動選擇縮減家居空間,購買精緻小巧的住房。而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也成了建築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的挑戰。11月18日海外網站CNN發布了一篇介紹世界各地建築師設計的最為巧妙、令人驚豔的八座迷你房屋,當前新冠瘟疫仍在國外流行,那麼置身其中躲避瘟疫,是什麼感受?
這座林中小木屋的設計者麥可·蘭普雷爾(Michael Lamprell )的設計理念是對抗「現代人自己養大的瘋狂怪物」的解毒劑。他認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太多人對於「具體東西」的追求遠遠大過了人生的體驗。而這棟靜靜地立在澳大利亞南部阿德雷德山上林中一角的小木屋可以讓居住者洗滌心靈,融入自然,與現在社會的紛紛擾擾徹底隔絕,思考自己的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這棟房屋採用原木製成,三面牆壁都安裝了玻璃門窗,讓住客可以盡情享受日光浴。
這間建造在厄瓜多聖胡安市一處建築屋頂上的小屋,與其說是一處住所,更像是一個藝術品。小屋前面採用A字形設計,內部空間是圓錐形的,分為按照廚房、浴室、工作室精細地分為做個生活空間,可以容納兩個住客。向北的牆壁上開了一扇透明大窗戶,採用自然光照明,從窗口向外看去,整個聖胡安市和遠處的卡楊貝火山等風景盡收眼底。
這座現代風格的小屋是由俄羅斯建築師設計,經過預先組裝後放在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雪原上。最初它是設計作為廚房使用,而經過一番改造,現在這棟小屋具有了多種用途,可以當做桑拿房、休息房甚至全功能客房使用。它的建築材料全部採用可回收材料,特殊的設計使得它可以輕易的在任何地方搭建,甚至包括水面。
這棟房屋的主人是一對狂熱的迷你房屋愛好者,他們設計了這棟處於美國科羅拉多高山上的木屋,如今和兩隻狗一起住在裡面。
這棟房屋的空間利用非常合理,多處採用摺疊設計,尤其是吊在空中的電梯床,白天收起來後完全不會佔用生活空間。
這些小木屋散落在澳大利亞新南威士周偏僻的叢林中,是由當地政府免費提供給想要體驗隱居生活的背包客的。每棟木屋都有著最基本的生活物質,和太陽能供電系統。尤其是屋外的草地上還特別配套安置了燃氣爐、野餐桌以及篝火場地等活動空間。
許多厭倦了城市喧囂的遊客會選擇來這度過一段悠閒假期。
這是南非的一處移動房屋,它整體面積為183平方英尺,可以按照租賃用戶的要求隨時移動。它的內部設計最大效率的利用了可用空間,可以用於工作室、度假小屋或者日常住處。內部採用雙層設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順著梯子可以上到擁有雙人床的臥室,底層則是廚房和辦公室。
房間採用原木色調,令這個小小的空間顯得溫馨整潔。
加拿大魁北克叢林中這處建築最初是作為當地伐木工人的歇腳點和存儲室,如今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處沉浸式旅遊景點。
受到樹木的啟發,這棟黑色當代風格建築的設計理念是順應自然,茁壯成長,房屋的上半部分像是一個自然綻放的樹冠。
建築內部則全部採用白色塗裝,天花板和牆壁都塗成了牙白色,和黑色的外觀行成強強烈對比。
室內設計師克裡斯汀娜·薩爾維(Christina Salway)在美國紐約的卡茨基爾山脈完成了這處玻璃樹屋。她的設計概念為「拼湊補丁」,這處玻璃樹屋的所有材料都來自於紐約街頭別人丟棄的建築碎片,或者二手家具店裡。她還曾向周圍的家人和朋友收集不需要的舊門窗。
雖然空間不大,但是這間玻璃房完全可以容納一個人舒適的獨自生活,不僅可以360度欣賞美國鄉村風光,還擁有起居室、臥室和工作室三個不同生活區。
本文選題:金戈帝企鵝。編輯:纖小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