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聽,昌江的石頭會唱歌
昌江玉藝術館,遊客在欣賞昌江黎族自治縣職教中心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業學生雕刻的玉石作品。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一位石友在昌化江畔涉水尋找昌江玉石。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玉雕大師楊偉勇用昌江玉石製作的作品《觀瀑》。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昌江黎族自治縣以木棉花豔麗聞名全國,而現在,來到這裡不僅可以賞花,還可以尋訪美玉。眼下,2018年昌江玉迎春精品展,正在昌江宣傳文化中心展出。展覽架上,色彩豐富、晶瑩剔透、溫潤細膩的昌江玉石,發著幽光,無聲地訴說這一片土地的神奇。
近年來,隨著「藏石熱」日漸升溫,昌江玉石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為了促進昌江玉石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昌江縣委、縣政府依託當地豐富的玉石資源,註冊昌江玉品牌、建玉石文化館、請玉雕大師駐點培養人才、制定昌江玉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穩步推進玉石產業發展。
撿石頭的人多了,昌江玉聲名鵲起
「昌江玉石展發展到今年是第三年了,今年的展品量多質好。」3月27日,記者造訪昌江玉精品展,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次展出的玉石,大部分來自民間玩家的收藏。」
昌江有收藏協會、奇石協會和玉石協會,數百名石頭玩家中,玉石協會就佔了66名。石友們都很低調,但對昌江玉的來龍去脈及特點,如數家珍,說得頭頭是道。
「昌江玉屬於黃蠟石類,最大的特點是色彩絢麗、豐富,以白、黃、紅為主,你看,光紅就有淡紅、淺紅、西瓜紅……就有好多種。」在昌江玉展館,石友陳世文教記者賞石。他告訴記者,在石友界,昌江玉的來源有四處:昌化江流域、海南鐵礦礦山、烏烈道隆地區以及棋子灣海裡。
「昌江玉是民間先玩出名的。」昌江收藏協會一位資深石友介紹道。最早是石友到昌化江流域撿石頭,後來到山野、海邊等地尋石。玩的石友多了,昌江玉逐漸有了名氣。
3年前,昌江奇石協會會長饒建東在昌江礦區中學校門附近,租了一個老廠房,並蓋了一排簡易紅牆的鋪面,門口一塊大石上雕刻著「玩家」兩個遒勁的大紅字,這裡便是海南石友之家和昌江賞石文化基地了,還是昌江民間的「玉石一條街」。饒建東和其他石友們在這裡賞玩、經營昌江玉加工產品。他還從外地請來玉雕師傅,為石友們提供打磨、刨光、雕刻、配底座等服務。
這裡擺滿了饒建東收藏的各種石頭和玉石。昌江奇石協會2011年成立後,配合政府舉辦過幾次奇石展,擴大了昌江玉石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饒建東還經常到全國各地有玉石的地方走訪,思考著昌江的玉石文化發展路子。
「昌江有一個峻靈王廟,裡面供的山神王就是一塊石頭的化身,而棋子灣的傳說也都與石頭有關,昌江玉是有故事的,一脈相承,等待發掘。」他說。
由於目前昌江玉石市場還未形成規模,石友們都希望,昌江能加快規劃建設步伐,儘快形成市場和產業,將玉石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打造昌江玉品牌,先培養人才
產業發展,人才為先。為了當地玉石產業能夠紮實地發展,同時帶動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昌江縣委、縣政府經過多地考察之後,從浙江青田請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金甫到昌江來培養玉雕人才。
周金甫工作室的成員徐軍,回憶起2015年9月初抵昌江時,從東方戈枕水庫坐船,沿昌化江溯遊而上,行至一個叫觀音潭的地方,眾人下船到附近山嶺上考察,登上山一看,昌江玉石隨處可見,周金甫興奮極了,連聲說:「要是我住在這裡,就不愁雕刻材料啦!」
昌江玉石豐富的儲存量,也讓徐軍感到驚喜,隨後他作下了「綠谷千灣藏玉帶,青山百裡現猿靈」兩句詩。
2016年秋季,昌江縣政府在昌江職教中心新開設了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業,政府出資,由周金甫工作室承擔教學,首批招生50人,計劃5年內為昌江培養200名玉雕專業人才。2017年3月,昌江投資1000萬元在縣城建起昌江玉藝術館,周金甫團隊入駐培養人才。館裡規劃有繪畫室、玉石展覽廳、玉雕大師工作室和培訓教室。現有一二年級兩個班90餘名學生。
3月28日,記者探訪昌江玉藝術館,一樓是教室,每個學生一個雕刻工作檯,一年級的學生正對著照片或圖像做泥塑。這些毫無美術基礎的學生,先要經過三個月的素描學習,再轉入泥塑技藝練習,從簡單到複雜,到了二年級,他們中的多數人就可以刻出像樣的玉雕手把件、吊墜和玉牌等小品。
來自海南礦建公司的黃淳懿同學說,出於新奇報名來這裡學習,中途學素描覺得枯燥,捱過三個月,當自己能畫出一幅複雜的畫時,心裡充滿成就感。現在她覺得越學越有興趣。
同學謝冰洋則是因為看好玉雕的發展前景來學習的。學習玉雕的過程中,也讓他的心態變得平穩,不再心浮氣躁。他希望從這裡畢業以後,從事玉雕這行。
郭世國是二年級學生,他現在能雕出漂亮的手把件,也會加工珠子和項鍊。郭世國是首批學員,學玉雕當學生,顧不上家裡,妻子曾經為此跟他吵架。他一度離校半個月,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獲得妻子的理解,重返學校。如今他的心願很簡單,「做出優秀的作品,為昌江玉雕事業添彩。」
徐軍說,昌江從培養人才入手,對今後打造玉石文化品牌,融入海南省全域旅遊會起到積極作用。「海南不是只有農副產品,還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產品,比如昌江玉。」他說。
建設南國玉都,玉滿昌江不是夢
昌江玉精品展今年的展出主題為「玉滿昌江」。
「連續幾年的玉展,我們都起名叫『玉滿昌江』」,昌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何順勁介紹,該主題有兩層含義,一是昌江玉石資源豐富,在七叉霸王嶺、棋子灣、昌化江和道隆村等四處均發現了玉石資源;二是玉有圓滿之意,昌江致力於把玉石產業做成文化品牌、新的經濟增長點。
昌江石友玩石,不知不覺玩出小氣候。縣政府因勢利導,成立了玉石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何順勁任組長,由縣人大牽頭推動玉石產業發展。
據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6年發布的海南省昌江玉地方標準,昌江玉是產於昌江行政區域內及昌化江流域周邊地區的石英質玉石,主要由隱晶質—顯晶質石英及少量其他礦物組成,是具有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昌江玉的摩氏硬度在6.5—7,密度在2.58-2.64/cm3。
2017年,周金甫工作室以昌江玉為材料,參加由中國工藝美術館、徐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17首屆「漢鳳杯」當代玉石雕刻大賽,獲得二金三銀二銅的成績;參加由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主辦的2017「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上獲得一金三銀二銅的成績,還獲有一個最佳創意獎。
「這足以說明昌江玉石的品質。」何順勁說。從2016年至今,昌江縣委、縣政府,除請大師培養人才,還註冊了「昌江玉」品牌、推動出臺了海南省昌江玉地方標準。
昌江以縣文化活動中心為舞臺,不斷邀請島外玉石專家到訪賞鑑玉石,傳授玉石知識,持續提升昌江玉知名度。
「今年,我們還將繼續組織參加全國各地各種玉展和比賽,借賽事平臺宣傳昌江玉,同時考慮引進更多流派老師來指導,豐富昌江玉作品,慢慢做出品牌。」何順勁說。
2017年底,昌江出資300萬元委託企業全面勘察昌江玉儲量,結果將在今年年底揭曉。
昌江將按照2016年出臺的《海南昌江珠寶玉石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緊緊抓住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向縱深推進的發展機遇,將珠寶玉石、文化和旅遊融入一體化發展。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說,「總體目標是建設具有國際地位的海南省特色珠寶玉石產業基地和『南國玉都』,形成特色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地和珠寶玉石文化特色旅遊目的地。」
昌江玉,蓄勢待發!
昌江玉分類
芒果黃
顏色為鮮豔的黃色、橙黃色,顏色分布較均勻,質地緻密細膩無顆粒感,微透明。
可出現玉髓
水草玉
基地以淺黃、白色調為主,分布松花狀、苔蘚狀等圖案。質地緻密細膩,微透明-半透明。
昌白玉
白、灰白為主,質地緻密細膩,微透明-半透明。
多(五)彩石
深淺紅、黃等色組成。質地緻密,微透明-不透明。
蕉黃石
褐黃、黃為主色,質地緻密,不透明。蠟狀光澤、結晶顆粒較粗
主要用作觀賞石和大擺件
朱肝石
紅褐、褐色為主,蠟狀光澤、結晶顆粒較粗,不透明。
主要用作觀賞石和大擺件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