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就這麼過去了。
年初,所有人都為進入20年代興高採烈。
年末,我們撐著一口氣,慶幸自己還活著。
「太難了」三個字,真的說倦了。
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我不想對過去抱怨,更不想對未來有所期待。
只想帶你們一起,坐上時光機器回到十年前看看。
那是2011年——
85花興起,QQ音樂三巨頭霸榜,趙本山在春晚,李文亮才畢業。你還在用mp3聽花兒樂隊,纏著你媽買步步高點讀機。
十年前,少年不識愁滋味, 世事繁榮,舊人猶在。
2011年,流量時代元年。
那會的電視劇,還未被資本完全破壞。
紅了的明星,起碼還有叫得出名字的角色。
不像現在的熱搜,「房子塌了」,都不知道「房主」是幹啥的。
那一年,《甄嬛傳》橫空出世,不管怎麼換臺,都能接著看。
從小學校門口姐妹花吵架,到電視裡的女明星上綜藝,嘴裡念的說的都是「甄嬛體」。
疫情期間,還有人拎出來《甄嬛傳》玩梗。
那一年,同樣爆火的古裝劇還有《宮》。
楊冪靠著這部劇成為85花人氣王,清宮穿越劇更是從此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那一年的電視劇,真的不要太絕,撞了題材,撞了故事,還能同時爆兩部。
我說的就是「一個女人和四個皇子の虐戀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步步驚心》。
不瞞你說,當年我一聽《三寸天堂》就掉兩斤眼淚。
十年後,北京一下雪,官博熱評第一仍是若曦接雪。
那一年,同為85花的趙麗穎才剛出道,她演的晴兒,是《新還珠格格》裡唯一得到好評的角色。
她肯定沒想到,十年後她和晴川的八阿哥結了婚。
給你捋捋人物關係,八阿哥是雍正親弟,雍正是甄嬛親老公,甄嬛是晴兒親祖母。
問就是跨次元大雜燴,磕就對了。
那一年,姚笛和文章拍了《裸婚時代》。
那時候,沒有房子不辦婚禮就直接結婚,還當成一種現象拍成電視劇。
但愛情不能當飯吃,相愛容易相處難。
朋友小雨說,這部劇就是她恐婚的起源。
初看不知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
那一年,電影圈也很熱鬧。
張藝謀前一年捧出《山楂樹之戀》的周冬雨,現在已經成了三金影后。
那年在《金陵十三釵》裡風情萬種的玉墨,十年後已經在紅毯上調戲若曦了。
同樣爆火的電影,還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從此,所有男孩的初戀有了名字:沈佳宜。
儘管他們最後沒在一起,但有遺憾的青春,才是青春。
還有一部《武林外傳》電影版,罵聲一片。
用力過猛,無釐頭惡搞,甚至連小貝都沒來。
大家都說,人還是那群人,卻再也找不回當初那個同福客棧了。
那一年,《權力的遊戲》開啟了美劇神劇時代的序幕。
一言不合就脫脫脫殺殺殺,濃眉大眼的主角說領便當就領便當,都讓沒見過世面的我們,三觀遭受重擊。
可惜史詩級的大劇,也迎來了史詩級狗尾續貂。
沒有什麼永恆的神的光環,有的只是命運無常的平凡。
那一年,最後一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全世界十五億孩子從霍格沃茲畢業。
真實的人類世界沒有魔法,卻同樣教給了我愛和勇氣,失去和告別。
那一年,似乎全民失戀。
先有謝霆鋒和張栢芝離婚,後又是姚晨離婚。
一時之間大家都在說,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但那一年結婚的,還有孫儷和鄧超,胡可和沙溢。
現在人家一家四口,印證了愛情這回事還是存在的,你只是沒碰到那個人而已。
那一年,沒有成形的飯圈文化,沒有粉絲之間的撕逼虐粉,QQ音樂榜單才見雛形。
QQ音樂三巨頭許嵩、徐良、汪蘇瀧霸榜,把周杰倫陳奕迅甩在身後。
當年的《後會無期》,還沒變成韓寒的電影,是徐良和汪蘇瀧的歌。
你踩著「錯的不是你,而是全世界"的節點,開著QQ飛車風馳電掣。
論洗腦程度,抖音神曲看到11年的歌,都得跪下叫大哥。
那一年,《傷不起》承包了你爸的電話鈴聲,《回家的誘惑》承包了你媽的八點檔。
《無法原諒》一響起,隔壁屋寫作業的你,都忍不住高唱這首戰歌。
橫空出世的,還有跨界歌星小瀋陽,誰去了ktv都得吼兩嗓子"大笑一聲地動山搖,江湖危險快點跑"。
儘管十年後你並不想承認,聽過這些網絡情歌,但這確實屬於2011的獨特烙印。
十年後你在瓜田裡亂竄,卻發現連人都認不全。
十年後你一聽到汪蘇瀧,還是忍不住眼睛一紅。
十年後你得了閒,還會將《甄嬛傳》再看億遍。
時間給回憶帶了濾鏡,你懷念的不是爛劇情歌,而是那個熱鬧非凡的網絡。
2011年,33歲的科比差一點點拿到兩次三連冠,差一點點就和喬丹成就匹敵。
但是科比傷病讓這一點點徹底成為遺憾。
那個夏天之後,湖人王朝逐漸落幕,輝煌不再。
但今年科比去世後,沒落的湖人似乎找到了前行方向,Win for Kobe。
每一次賽前鼓舞,都是One,Two,Three,Kobe!
2011年,李文亮剛剛從武漢大學臨川醫學專業畢業。
在廈門眼科中心工作的他,和萬千社畜一樣,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下班和周末。
儘管他po的微博時間顯示早晨9:35,加了整整一夜的班。
2011年,趙忠祥已經退出春晚十二年,但他還活躍在熒幕上。
《動物世界》看了那麼多遍,但好像還是趙忠祥老師配音的最對味。
2011年,高以翔成為史上第一個代言LV的亞洲男模。
同時主演了好幾部偶像劇男一,距離爆火還差一部《遇見王瀝川》。
2011年,F(x)還是五個人,專輯主打歌Electric Shock火遍中韓各地。
拿下了韓國多檔音樂節目的8個一位,三四線城市的初中女生的手卡全是她們的名字。
在舞臺上扎著馬尾,被稱作「人間水蜜桃」的雪莉,還是宋茜「媽媽」最疼的忙內。
鮮衣怒馬少年時,且歌且行且從容。
2011年,具荷拉首次主演了電視劇《城市獵人》,是那一年韓國最爆的劇。
劇裡,她是囂張跋扈的小公主崔多惠,受盡寵愛。
劇外,她是韓國頂級愛豆,剛和龍俊亨官宣戀情,金童玉女。
那是具荷拉最好的時光之一。
2011年,日本的竹內結子心情也不錯,剛剛獲得日本最受喜愛女演員的23名。
主演的《我和妻子的1778個故事》很賣座,連日本皇后都前來觀看。
甚至有日本電影人公開表示:「今後的日本電影界需要靠她來背負。」
三浦春馬同樣處於事業上升期。
那一年,他的5部影視劇在日本上映,無數少女心中的初戀,就是三浦春馬的樣子。
現在,《戀空》裡溫柔的弘樹真的變成了天空。
2011年還發生很多故事。
比如四川西涼火災裡喪生的18名消防員,在那年最小的才15歲。
比如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專業的研究生 @紅燒土豆葉,可能在南方的某個咖啡館裡逗貓。
2011年,很多人風華正茂。
2021年,很多人埋於黃沙。
疫情期間我才明白,成長和失去是一個意思。
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隨著時間,一個個離開,就像生活的某一部分,無聲裂開。
「去世的人被埋在地下,地球會繼續轉,我們會繼續走,只是把他們留在了原地。」
但是,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科比和馬拉度納闡釋競技體育的魅力,崔雪莉和具荷拉讓人重新反思輿論暴力,李文亮被符號化為一種精神,喚醒年輕人蒙塵以久的憤怒。
那些離去的人,留給時代和人們的意義,始終值得被銘記。
2011年,年輕人們還不想逃離北上廣,沒有人覺得自己是螺絲釘。
那一年最火的網絡流行詞「給力」,被第六版現代字典收錄進去,官方開始玩梗,甚至衍生出英文單詞:gelivable。
後來這個詞進化成了現在的「奧利給」,和奧利奧沒關係,是「給力嗷」的反讀。
十年前的「給力」是真的可以給年輕人力量,十年後的「奧利給」好像只有大聲喊出來才會管用。
2011年,網絡話語權的主角還是80後,他們一邊立證自己不是「垮掉的一代」,一邊把這個title丟給90後。
在QQ農場偷菜澆水的90後不會想到,十年後他們還在給拼多多澆水。
不過當時澆的是寂寞,十年後澆的是七大姑八大姨的硬性kpi。
那一年,微信面世,玩QQ的年輕人根本看不上。
界面簡單無趣,都沒有星星太陽,怎麼顯示尊貴的會員氣質?
朋友圈單調空白,根本比不上用黃鑽顯示個性的精心DIY。
2011年qq和微信界面對比
曾經瞧不上微信的那批人,現在已經離不開微信了。給QQ空間瘋狂充值的人,依舊年輕著。
當年最火的老爺爺袁隆平,和今年最火的鐘南山,曾經在2011年短暫相遇。
那一年,鍾南山對袁隆平說:「以後別再抽菸了,好不好?」
2011年,韓國電影《熔爐》上映,百萬人網上請願。
上映37天後,韓國國會以207票通過,1票棄權,進行"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
裡面一句臺詞,很適合當下中國年輕人:
2011年,北京出臺政策,禁止隔斷房,一批北漂無處可去。
今年蛋殼暴雷,又一批年輕人像無腳鳥一樣停留在這個最冷冬。
不論什麼時候,年輕人都會被房子這件事,壓得喘不過來氣。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說,那是21世紀10年代裡,最好的一年。
沒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內卷」,各行各業的每個切面都是風口。
網購、科技、新媒體、比特幣......只要抓住一個,仿佛就能實現財務自由。
寒門容易出貴子,雞娃只是傳說,離婚還很自由,後浪機會平等。
那一年沒有天災,很少人禍,不是什麼重要節點,平淡得要被歷史忘記。
就連一向會寫新年賀詞的南方周末,2011年的祝願都顯得很樸素:
「我們真心希望國家能越來越強盛,更希望每一個中國人越來越金貴。
至於物價,還是漲得儘可能慢一點吧。」
那年我們不知道,未來十年,連樸素都是一種奢求。
所以,在即將迎來的2021年,我想再把這段話作為祝賀,送給大家。
無論如何,就像馮驥才說的:
「新年是檢討和許願的節日。
讓營營役役了三百多天的自己,重整生活,好好執拾一下活得有點零亂的生活。
時間有時也是空間。當我們從舊的一年跨入新的一年,就像從一個空間走進另一個空間。
這個嶄新的空間又大又空,充滿不曾使用過的時間。」
這個世界太大,我關心不過來。
如果不能祝明天會更好,那我只祝你快樂和平安。
作者/ 無盡
編輯 / 影嚶嚶
視覺 / 晨昏線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