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內容摘錄】
關於地圖與地圖學的討論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這不僅是因為地圖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而且是因為早期的地圖就是源於人類的生產活動,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現在地圖與地圖學已經成為人類工作、學習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科學語言和工具。
關於地圖與地圖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地圖的功能和應用,幾乎在所有地圖學教材和相關著作中都會涉及,還有專門討論該問題的論文和著作。這裡對於地圖學的屬性和地圖的價值進行一個分析,以期對深刻認識地圖學和地圖會有所啟發。
地圖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科學,首先是因為它採用嚴密的數學方法,不僅採用了地圖投影方法,還能在採用邏輯數學描述地圖模型的基礎上,採用數學方法表徵地理要素、現象的分布特徵和相互關係,以及地理目標的空間關係(拓撲空間關係、方位空間關係和度量空間關係),使地圖學具有了科學的數學基礎;第二,地圖學採用了獨特的科學語言——地圖語言,即地圖符號系統,具有語法、語義和語用法則,而且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三大通用語言(音樂、繪畫、地圖)之一,使地圖學具有了科學的語言學基礎;第三,地圖學採用了科學的空間尺度變換方法,用模型、算法、知識及基於工作流思想的「綜合鏈」過程控制,實現地理要素(現象)的空間尺度變換,並能進行多尺度空間圖形的相似性測度,使地圖學具有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
進入資訊時代以來,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導致了地圖學技術上的革命,數字地圖製圖技術取代了傳統手工地圖製圖技術,數字地圖製圖與出版一體化的技術工藝流程代替了傳統地圖製圖與出版相分離的工藝流程,相應地採用計算機地圖製圖系統、地圖電子編輯系統、分色膠片輸出機、數字直接製版機和全色地圖印刷機等軟硬體集成系統,地圖製圖和印刷採用的設備和儀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技術上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但是,由於地圖製圖特別是製圖綜合長期以來都是與人的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與靈感思維)密切相關的創造性勞動,加之地圖類型多種多樣,完全靠計算機地圖製圖軟體(模型、算法、知識)來自動完成確實有很大難度,但這是一個發展方向,這也正說明地圖學,包括作為其功能延伸和拓展的地理信息系統和虛擬地理環境,仍然具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地圖對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價值,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地圖被譽為改變世界的十大地理學思想之一,是表達複雜地理世界最偉大的創新思維。地圖作為一門科學語言,能跨越自然語言和文化而被廣泛接受;地圖的統一比例尺保證地理空間可以被同等對待,即空間客觀性;地圖採用經過抽象的符號系統和簡化形式,保證重構複雜的地理世界;地圖採用數學映射(地圖投影)方法,保證了可量測性。正因為如此,地圖才具備了表達地理世界的空間結構和空間關係的本質功能,與線性的文字表達方式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和價值,於是有人說「地圖的最初使用必然會在思想領域引起一場革命。
(全文內容請點擊「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