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舉行「媽祖回娘家」活動

2020-12-13 中國僑網

  慈悲媽祖五洲頌,大愛女神四海歌。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來自印尼、馬來西亞、香港、臺灣、天津等海內外300多家媽祖宮廟上萬名信眾齊聚(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參加「媽祖回娘家」祭祀習俗系列活動,媽祖信俗文化內涵和外延得以更豐富體現。

  民俗演繹 精彩紛呈

  19日上午8時。鳴鑼開道,哨角長鳴;八班站堂,旗幡招展;儀仗威嚴,聲震八方。由海內外媽祖宮廟組成各方陣護送媽祖鑾駕從新文路大地城圓圈出發至賢良港天后祖祠聖殿廣場,盛大的民俗文藝踩街活動隊伍似一條巨龍在長街、村頭裡巷蜿蜒穿梭,蔚為壯觀。

  護送隊沿途所經之處——各媽祖宮廟、居戶皆設置香案、燒柴火、夾道焚香、迎駕祈福比比皆是,匯聚成一道厚重的民俗文化景觀,信眾們懷著虔誠之心護駕媽祖回娘家,吸引了眾多民眾和遊客觀看。

  民俗文藝表演中,最吸引公眾的當屬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東茶棚帶來的非遺表演——踩高蹺和「跑輦」。只見十幾名演員們扮小老媽、儍柱子、小丑等各種戲曲人物,形神兼備,扭起來誇張浪漫,大扇大舞,博得大家陣陣掌聲。

  踩高蹺表演結束後,8名男子抬著媽祖乘坐的寶輦快速跑起來,2名男子在旁做保護,跑「8」字形,快而不顛,如靜水推舟。

  據悉,寶輦是葛沽鎮東茶棚祭祀媽祖儀式中,運載媽祖塑像的乘具,木構精雕,錦封繡圍,配裝如簪、如吊掛的各式燭燈,集雕刻、繪畫、刺繡、色彩、造型等各種藝術於一身,重達600公斤,被列入國家級非遺。

  「這是第一次護送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特別慎重,精挑細選一支50人的迎駕隊,護送媽祖回鄉。」東茶棚寶輦花會的會長馬兆盛告訴記者,432年前,葛沽鎮的張氏家族,經營商號玉厚堂,往來天津與福建之間的漕運貨物。一次運貨途中,在海上遭遇惡劣天氣,全船人祈求平安渡海。達成心願後,全船人到莆田的一座廟裡,把海神媽祖娘娘的泥塑雕像背上船,請回葛沽。

  「天下信眾共一家,此次非常榮幸來到媽祖發祥地莆田,讓兩岸民眾一睹東茶棚寶攆風採」。馬兆盛說,媽祖是海上護航女神,其「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在當地傳為佳話。此次媽祖首次回鄉,雖然路途遙遠,有點辛苦,但只要媽祖高興,他們也跟著高興。

  除了踩高蹺和「跑輦」引人注目外,當天,荔城區黃石下江頭僮身打鐵球表演也深受歡迎。民俗文藝表演隊輪番演繹極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動;兩岸同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莆臺同根同源的文化氛圍,親如一家,血濃於水的深情厚誼,共同慶祝來自五湖四海的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

祈福大典現場 王雪玉 攝

  同謁媽祖 共享平安

  11時,天后聖殿廣場。上萬名媽祖信眾齊聚一堂參加祈福大典。司儀手捧「奉旨諭祭」牌宣布「鳴禮炮」,金鑼十三響、進香,向媽祖行三叩九跪諸禮;禮畢,宣讀祭文;行五獻禮,禮畢。焚金帛,禮成,鑼鼓大作、鞭炮齊鳴,整個儀程莊嚴隆重。

  為了給媽祖慶祝誕辰,上至老人、下到孩子,他們從全球各地來到賢良港朝拜,虔誠之心令人感動。

  今年83歲的蔡玉麟在參加主祭進香時,需志願者攙扶,但他堅持完成了祭祀儀式。蔡玉麟祖籍涵江,一家人都已定居香港,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他都會回莆田參加媽祖紀念活動,已經堅持了近20年。「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信仰為天下信眾所信奉,作為媽祖的故鄉人,我深感榮幸。」蔡玉麟動情地說道,每次回來朝拜媽祖後,都會去祭拜父母、看看家鄉的新面貌,讓他有『歸根』的感覺。

  臺中元保宮的常務監察委員賴明村連續20年來賢良港參加媽祖回娘家活動,今年他又帶了一些年輕的媽祖信眾來參加活動。「『媽祖回娘家』是閩臺兩岸人民和沿海地區民眾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之一,隆重,神聖,具有永續傳承的歷史意義,每年臺灣許多家宮廟都會恭抬著媽祖聖像來到莆田謁祖朝聖,佑護平安。」賴明村說,年輕人親身感受媽祖誕辰的系列活動後,更能了解媽祖文化,繼承媽祖精神。

  據介紹,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回娘家」祭祀習俗活動已有近千年的悠久歷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回娘家」是海內外各媽祖宮廟護送本宮媽祖聖像到莆田朝聖、進香的一種祭祀儀式。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天后祖祠都會迎來世界各地媽祖宮廟「回娘家」的熱潮。今年媽祖誕辰日前後,共有來自海內外的上百家宮廟數十萬信眾來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而臺灣同胞謁祖進香團隊更是日益增多,兩岸的民間文化交流一浪高過一浪。

  文旅結合 圓夢海絲

  與去年相比,今年參加「媽祖回娘家」活動的海峽兩岸媽祖信眾明顯增多,更多人參與到傳播媽祖文化,傳承媽祖精神的活動中來。

  據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長林自弟介紹,「媽祖回娘家」祭祀習俗活動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涉及民俗學、歷史學、宗教學、藝術學等許多內容,每年祭祀活動都吸引了海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觀摩考察研究。

  今年「媽祖回娘家」系列活動在延續往年祭祀傳統的基礎上,還增加了第二屆賢良港媽祖文化論壇——「媽祖信俗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考察活動」、「媽祖情緣·翰墨飄香」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等,為本次祭祀習俗活動增添新亮點。

  「媽祖情緣·翰墨飄香」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共展出兩岸書畫名家作品近百幅,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廣大書法愛好者充分挖掘媽祖文化資源,將媽祖文化與書法藝術創作更好地融合,將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表現到創作中,形成了地域風格。

  媽祖信俗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考察的活動邀請了美國、馬來西亞、臺灣中研院、廈門大學、福建省藝術研究院、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莆田的一些媽祖文化研究專家、學者,針對媽祖文化傳播與「海絲之路」的內容,對賢良港天后祖祠、莆禧天妃宮、賢良港古碼頭、接水亭、靈慈西宮以及平海、仙遊、涵江等一些媽祖宮廟進行考察,並將於10月份在賢良港舉辦論壇。

  林自弟表示,賢良港有天后祖祠、航標塔、古碼頭、接水亭、八卦井等眾多文物古蹟,還有許多與媽祖有關的「五色土」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民間信俗豐富多彩,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媽祖回娘家」系列活動進一步拓展媽祖文化交流、研究領域,為擴大兩岸交流、增進海絲情誼,構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首次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媽祖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神,已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北岸開發區圍繞莆田市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中心」目標,遵循「鼓勵對話,尊重文化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核心理念,以賢良港天后祖祠為媽祖文化核心圈,努力打造媽祖文化高地。並對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閣、祖祠山公園、媽祖大愛湖等區域進行統一開發,建設港裡小鎮4A景區,在建設上融入「海絲」的內涵,注重媽祖文化保護與傳承,把媽祖文化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支點,促進兩岸信仰的融合。湄洲日報記者 傅梅香 通訊員 林勝奕 林傑

相關焦點

  • 他們在莆田捐了6個億,這次回鄉還想幹大事
    11月9日,北京莆田企業商會響應市政府發出的莆商回鄉之旅邀請,近30位會員企業家從北京回到家鄉莆田,經過三天馬不停蹄的考察走訪,昨日下午,北京莆田企業商會回鄉之旅暨開放招商項目推介會舉行。「北京莆商戀鄉戀家,早有落葉歸根、回鄉興業的願望。
  • 「晨謁媽祖、朔望行香」祭拜儀式將在湄洲島舉行
    「晨謁媽祖、朔望行香」祭拜儀式將在湄洲島舉行 2016-05-10 19:36:23林群華 攝 圖為「晨謁媽祖、朔望行香」祭拜儀式現場。 林群華 攝  「晨謁媽祖、朔望行香」祭拜儀式將在「媽祖故裡」常態化舉行  中新網湄洲島5月10日電 (林群華 徐國榮)記者10日從湄洲媽祖祖廟獲悉,遵循傳統禮制,「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將從5月15日起常態化推出「晨謁媽祖、朔望行香」祭拜儀式。
  • 在廣州「南極」藏著媽祖廟號稱「天后第一宮」,大角山炮臺曾炮擊英軍
    說到這裡,不少人可能猜出來了,它就是南沙天后宮。說到南沙天后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時候被稱為天妃廟,後來有經歷過修復。現在的天后宮由香港愛國實業家霍英東捐款修建。作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媽祖廟,它集北京故宮的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樓閣氣勢於一體,很值得一遊。
  • 廣州南沙媽祖文旅節開幕 融合媽祖文化和郵輪海洋文化
    據了解,媽祖祭典活動是首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次媽祖文旅節為期三天,主題為「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助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活動現場,禮炮和鼓樂齊鳴,開道旗、開道鑼、提爐、提燈、儀仗漸次入場。這場媽祖廟祭典樂舞圍繞三獻為中心,分《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送神》五個樂章,《三獻》樂稱《海平》《和平》《鹹平》。
  • 天下媽祖源於湄洲,莆田湄洲島升級新玩法!免門票看夜景!
    莆田是媽祖的故鄉! 湄洲島是媽祖祖廟所在地! 因應大型活動的需求,不斷擴建,媽祖文化園需要收門票,它坐落在祖廟景區核心地帶,是千年媽祖文化內涵的延伸,這裡保存著媽祖一生扶危濟困的動人事跡,見證著媽祖受到宋、元、明、清四個朝代21位皇帝36次褒封的光輝歷程!園內有清代雍正皇帝親自題寫的「神昭海表」匾額和道光皇帝御賜的「護國庇民」印璽!
  • 一碗媽祖面,新年新祈願
    它是莆田沿海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媽祖面更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
  • 【熱烈慶賀】楚南溈寧廖氏隆重舉行城景祖誕辰祭祀和慶典活動
    楚南溈寧廖氏隆重舉行城景祖冥辰祭祀和慶典活動曲溪祠堂慶太祖誕辰篇:    2019年九月十五日,是楚南溈寧廖氏城景公冥誕之日今天,乃城景祖冥壽之日,「五萬」後裔分別在烏牛山祖墓前和曲溪祠堂舉行祭祀和慶典活動。   祖墓前的祭祀活動由烏牛山廖氏宗親會舉辦。「五萬」各支代表共計60多人參加。上午,拜祖者徒步攀山約3公裡,在祖塋前舉行拜謁及祭奠儀式。中餐後,所有參加拜祖活動的宗親在山下將軍學校舉行「烏牛山廖氏宗親理事會」。
  • 隴南油橄欖種子遨遊太空後回「娘家」
    隴南油橄欖種子遨遊太空後回「娘家」每日甘肅網隴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多)由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而歸的油橄欖種子,10月25日在隴南市武都區舉行了交接儀式。這是隴南油橄欖種子首次太空搭載試驗,旨在從「太空種子」中選取更優質的油橄欖種子進行種植,以此擴大油橄欖樹種植面積,並提高產量及質量。
  • 莆田:三月春風處處暖 雷鋒精神代代傳
    」活動合影。  3月5日上午,莆田市老年大學、莆田市老年活動中心組織「萬年青」老幹部志願者50餘人前往莆田市福利中心開展「鄰裡守望·情暖莆田」學雷鋒日活動。萬年青志願者們帶著一顆顆真誠的心為福利院的孩子們送去米、油、米粉、牛奶等日常生活用品。
  • 媽祖真有身份證號:姓名林默,公元960年出生
    據說,早在2017年7月1日,湄洲媽祖就用身份證搭乘廈門航空,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進行神事交流活動。上遊新聞還發現,媽祖不止實名制購買機票,就在今年9月份,還曾實名制乘坐國內高鐵。9月6日上午,媽祖乘坐動車前往江蘇崑山巡安布福。
  • 福州天后宮舉辦兩岸同源信俗體驗活動
    福州天后宮舉辦兩岸同源信俗體驗活動 2019年01月10日 09: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10日福州訊 日前,臺灣嘉義縣新港奉天宮的10名代表來到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進行「茶幫拜媽祖」與「禮鬥信俗」文化交流。
  • 關於莆田的50個關鍵詞,每個都值得記住……
    說到莆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莆田滷麵。因為莆田滷麵象徵著家鄉,象徵著莆田的一種文化民俗。在外漂泊的遊子,能吃上滷麵就超滿足了。 14 媽祖
  • 莆田這個「區」要騰飛了
    「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昨日在悅華酒店圓滿舉行,這是莆田市開放招商的又一新碩果。市委書記劉建洋,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市委副書記齊鳳瑞,省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俞開海,市政協副主席、市國資委主任林素瓊等領導出席現場。副市長胡國防主持籤約活動。
  • 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等你哦!
    2021年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  定於  2021年1月1日上午九點  在莆田市湄洲島舉行  屆時來自各地的跑友們將齊聚湄洲島  以下消息  參賽選手們需知曉哦!而且本人報名即意味著本人已事先全面了解和接受本次賽事的有關事項(包括但不限於上述參賽文件等等),並且是自願參加賽事及有關活動。本人保證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 離大陸比臺灣還近,臺灣唯一不講閩南話的馬祖跟媽祖到底什麼關係
    媽祖林默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她出生在大宋朝建國那一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家鄉是福建莆田湄洲島,在年僅27歲那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難而逝世。隨即她被百姓立廟祭拜,像波塞冬一樣成為海神。直到21世紀的今天,她成為國家祭奠的三大神明之一,另兩位分別是黃帝和孔子,可見她在華人圈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作為海神可真算是名副其實了。
  • 媽祖、傀儡戲、塔骨、三太子……楊麗萍的《平潭映象》裡有這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宋代及以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福建的海上貿易活動頻繁,大量的居民出海經商,相伴而來的便是時常發生的海難,海神信仰便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了。[4]有學者運用統計學,證實媽祖信仰的分布與海岸線有密切的關係,並且與易泊船和建港的地區有密切關聯。[5]她保佑著遠涉重洋外出闖蕩的移民,是他們和家鄉的聯結和精神寄託。
  • 來莆田,看九種不同類型的瀑布,欣賞具有上億年歷史的海蝕景象
    來莆田,看九種不同類型的瀑布,欣賞具有上億年歷史的海蝕景象今天想帶大家遊覽的這個城市是莆田,這是一個佛教文化底蘊非常深遠的城市,在這裡你能夠欣賞佛教寺廟結構的典範,還能到有著千奇百塊的怪石的鵝尾的神石園中看一看,下面就跟上我的腳步,到莆田市,
  • 40集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一代匠師》開機 講述莆田木雕藝人的...
    40集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一代匠師》開機 講述莆田木雕藝人的傳奇故事 2020-12-01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流落在外的莆田黃花梨大案,價值連城
    興化,即福建莆田舊稱。這組照片是如此鮮活,以致於筆者仿佛就置身在上世紀前半葉這一遊神活動的現場,擠在圍觀群眾中間,看著浩浩湯湯隊伍中的「十惡」、「十音八樂」與神轎等,從眼前經過。鼎沸聲響令這些照片仿佛也有了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