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新
春
2020兩岸廣播春節聯播
「鼠」你第一,欣欣向「融」
大年除夕(2020年1月24日)
至正月十五(2020年2月8日)
兩岸百家電臺傾情奉獻!
媽祖平安面也叫媽祖面,是福建省莆田市沿海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它是莆田沿海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媽祖面更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徵平平安安又一歲。媽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稱為莆田的狀元小吃。莆田的老人們常說,長長的媽祖面又名長壽麵,寓意添福添壽,因此,每年春節「必吃」。
為什麼叫媽祖面?原來,古時候,莆田沿海的漁民們,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會給他們煮上一碗媽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魚的漁民能平安歸來。隨著媽祖信俗的不斷傳播,媽祖面逐漸成為莆田尋常百姓家的一道主食。
媽祖線面在製作過程中選料考究,主要有上等精白的面線、顆粒飽滿的花生仁、朵兒圓滿的香菇、色澤清麗的幹黃花菜、自家生產的雞或鴨蛋、新出爐的油炸豆腐條、新鮮五花肉、新近曬乾的紫菜等,加上烹飪所用的調料,一應俱全地準備到位。
接著,就一起來學學如何製作這道可口的媽祖面:
1、首先將幹紫菜撕成絲條狀備用,黃花菜洗淨用開水泡發,蟶乾洗淨用開水泡發,雞蛋打散碗裡備用,五花肉切片備用,
2、先倒入適量的花生油進鍋中,放入花生米,用文火把花生米慢慢炸至色澤微紅後撈出涼幹,灑上少許鹽於其上翻滾勻稱。
3、炸完花生米後,將撕好的幹紫菜下油鍋過油下,立刻撈起(不能在油鍋中放置太久)置放一邊備用。
4、然後將打散的雞蛋汁放於鍋底,加以文火燒之,用鍋鏟往四周撥其蛋黃,形成圓形的蛋黃餅,待熟出鍋後,用刀切成條塊放於一邊備用。
5、完成以上幾道工序後,媽祖平安面的製作便進入最後過程。先將五花肉、香菇、黃花菜、蟶乾等放入油鍋爆炒,加入少許鹽,加入少許水,煮熟熬成湯汁;青菜炒熟備用。
用炸過花生米的熟油倒入二調羹到大碗中,再倒入老酒少許,放置一旁備用。倒開水入鍋八分滿(線面有鹹,此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多放水或少放些水,)放入線面,待面煮開後20秒,撈起放入裝有熟油老酒的大碗中攪拌均勻,分碗,接著淋上燒好的湯汁,最後鋪上雞蛋片、青菜、五花肉、黃花菜蟶乾、香菇,撒上紫菜和花生米,一碗色香味俱全、熱氣騰騰的媽祖平安面就可以趁熱開吃咯。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家逢客人來時,好客的主人 依然會燒幾道豐盛的菜或直接帶客人上飯館進行宴請。媽祖面便只有在紅、白事或廟會、節慶等隆重場合中,才製作這道用料考究、製作繁瑣的特色菜,以宴請賓朋好友或善男信女們。特別是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好轉,民間往來頻繁,這道寓意著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媽祖特色小菜,更受媽祖信奉者的喜愛而聲名遠播,成了莆田沿海眾多名菜餚中的精華!
作者:莆田市廣播電視臺937綜合廣播
編輯:陳 偉
◆ ◆ ◆ ◆
2020兩岸廣播春節聯播
HAPPY NEW YEAR
◆ ◆ ◆ ◆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