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定義
數字顏色管理系統( Digital Color Management Systen,DCMS)又稱為計算機顏色管理系統,是近年來顏色科學與技術領域的一個研究及應用熱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顏色管理系統的理論與技術已經逐步成熟,其典型代表就是國際色彩聯盟ICC顏色特性文件規範( CC profiles specification)。該規範由最初的針對數字圖文圖像的色度管理系統,逐步發展到今天的包含:色貌、圖像色貌、高動態範圍圖像、多光譜圖像等顏色管理內容的通用技術平臺。
二、發展歷史
顏色管理系統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當時的彩色電子印前系統( Colour Electronic Prepress Systems,CIEPs)已經具有圖文編輯、排版和色彩控制等功能。
但是不同廠家或型號的印前系統對顏色信息的描述或轉換方法互不兼容,因此對於同一個圖文信息數據採用不同的印前系統進行處理,則很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效果。
顏色管理系統的主要目標:
就是消除不同顏色設備之間的顏色傳遞特性差異,從而實現保真的或者符合用戶意圖( Intent)的顏色傳遞和顏色再現。
換言之,在數位化顏色圖文應用系統中,倘若不進行顏色管理,則必將出現不同設備之間的顏色信息傳遞或顏色複製的不致性或失真問題。
可以認為,顏色管理系統的應用是計算機彩色圖文處理技術或數位化顏色應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
三、技術特點
國際顏色聯盟(ICC)在其推出的顏色管理系統特性文件規範中對顏色管理系統的技術特點進行了說明。
其內容大體概括為:
採用獨立於設備的顏色轉換( deviCIE- independent color transformation)模式,
建立具有開放( open)、
廠商中立( vendor neutral)
跨平臺(cm platform)特性的顏色管理系統。
四、特性文件
實現獨立於設備的顏色轉換模式的關鍵在於制定和建立一套設備的顏色特性描述文件系統,簡稱顏色特性文件系統。
顏色特性文件記錄了依賴於設備的顏色空間與獨立於設備的顏色空間的轉換關係。這裡所謂獨立於設備的顏色空間應當是一種標準顏色空間,例如CIEXYZ、 CIELAB以及各類CIE標準色貌模型空間。它們可以把所有設備的顏色特性文件連結起來,從而實現跨平臺的顏色轉換。
五、開放性和跨平臺
所謂顏色管理系統的開放性是指:
顏色管理系統的資源對於所有廠商或用戶都是開放的或公開的。
即任何廠商都能夠將自己的設備顏色特性連結到系統中,並且可以為其他廠商的顏色應用程式或顏色管理模塊提供服務。
反過來,任何廠商都能夠根據顏色管理系統的標準、規範以及資源,開發出自己的顏色管理模塊。
所謂跨媒體或跨平臺是指:
顏色管理系統應該能夠跨越顏色採集(如掃描儀、數位相機)、顏色顯示(如CRT顯示器)、顏色複製(如彩色印刷或彩色列印)、顏色傳遞(如網際網路)等各種媒體或平臺,實現顏色傳遞或表現的保真性或一致性。
六、最新標準
經過多年的發展,顏色管理系統已經逐步成熟,其標誌性的成果就是著名的ICC顏色特性文件規範( CC Profiles Specification),其最新的版本為2010年發布的 Specification ICC.1:2010 (Profile version 4.3.0.0),它對應於國際標準Iso15076-1。
值得關注的是,ICC最近又推出了一種與時俱進的顏色管理規範 iccMAX,它的最大特點是突破了現有ICC顏色特性文件規範的顏色連結空間的參考白場D50的限制,但是它目前並不能完全取代現有版本的 ICC Profile Spec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