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的數字型管理怎麼幹 這篇說清楚了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隨著數位化和智能化在核工業中應用的深入,相關論述探討也逐漸湧現。秦山核電總經理鄒正宇的這篇文章,立足核電管理,突出一個「實」字,對核電數字型管理的體系搭建和具體實施可能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來源:中國核工業雜誌 作者:鄒正宇)

中國核電行業目前普遍運用的一些主要管理理念,基本來源於美國、加拿大、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如狀態報告、設備可靠性管理等。中國核電行業在管理上一直跟跑歐美,現在一些運行業績方面已經處在並跑狀態,如何實現超越與領跑?數位化轉型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核電企業應充分利用我國在數位化技術和5G技術以及工業網際網路技術上的優勢,將核電管理從傳統型向數字型轉型,以實現核電管理水平的反超和領先。

數字型管理的必然

數字型管理,是針對數量龐大而又複雜的管理對象,梳理形成系統化的模型,建立清晰量化的標準或者是基於大數據的邏輯算法,通過計算機自動統計、判斷、歸類等監控業務高效精準執行,實現智能管理或智慧管理。

傳統管理是基於概念、原則與預期進行人工判斷,這種判斷方式是模糊的、因人而異的人治管理。通過對管理與業務運作數位化建模並建立標準,基於數位化的業務模型、清晰量化的標準、數據化預測進行判斷將是數字資訊時代的必然趨勢。

20多年前,中國的核電企業一般管理一到兩臺機組,一種堆型,員工約1000左右,用傳統的方式管理核電廠,人的腦力足以應對。現在,僅秦山地區就有9臺機組,4種不同類型的堆型,正式員工4000人,加上承包商人員,日常的工作人員超過8000人。隨著管理對象的增加,由量變產生質變,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超出了人的正常腦力能力,工作難免掛萬漏一,容易造成工作遺漏、執行標準不一致、人因失誤等導致的結果偏差。如果能有效使用數字型管理,就有可能避免這些偏差。

信息系統應用了,管理卻沒有質的飛躍?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的核電企業的信息系統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規模,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成效。秦山核電目前已經有100多個應用軟體,覆蓋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雖然信息系統的應用促進了工作效率的提升,但管理卻沒有發生質的飛躍。

原因是許多軟體只是實現了管理信息化和工作流程的電子化,即信息系統只是實現了原來的管理計算機化、原來紙質流程的電子化,效率的提升只在於用計算機傳輸文件替代文員走路傳遞文件,其根本管理思路沒有改變。

加上軟體多是引進外部的軟體,缺乏統一的數據架構設計、軟體之間的數據貫通也缺乏預先設計,結果是單個軟體的運行速度雖然比較高,一旦需要這些軟體相互配合運行時總體效率就明顯下降了。

數字型管理的基礎工作

為此,核電企業信息系統的設計思路應從人治管理轉變為數字型管理,以實現智能管理,並逐步走向智慧管理。數字型管理的前提是做實三個基礎。

01 根據管理對象,建立規範的基礎資料庫。

梳理清楚常用的基礎數據,並對這些數據建立數據規範,確保這些數據在不同系統軟體中都保持一致,實現快速識別。這項工作在信息系統初期架構設計時非常重要。缺乏對常用基礎數據的識別和數據規範的建立,會導致在不同系統進行數據交換時的障礙,不僅帶來數據維護上的混亂,而且在使用過程中,輕則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速率,重則無法實現系統間有效的數據傳遞。

例如,每一個工作人員要有唯一的、規範的代碼,這樣系統間數據傳遞時都以這個唯一代碼作為識別號,系統對這個人員信息的識別就比較快。如果工作人員的代碼在一個系統用的是職工號(數字編碼),而另一個系統用的是郵箱號(拼音編碼),那麼這兩個系統數據傳輸時就需要將職工號翻譯到郵箱號,常見的後果就是影響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甚至數據根本對接不上。如果再有一個系統用的是身份證號,那麼三個系統間數據交換的速率又會進一步下降。

對於核電企業,主要基礎數據分三類:人、物和事。人,比如:員工、崗位、培訓課程等。物,比如:構築物、系統、設備、備件等。事,比如:各類文件、程序、操作、維修活動等。

02 統籌規劃數據基礎架構。

數據架構是數據在信息系統的骨幹神經網絡。

根據主要基礎資料庫、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重要流程,分析確定主要功能軟體之間需要頻繁傳輸的主要數據,以及主要功能軟體與其他輔助功能軟體之間需要頻繁傳輸的數據,建立先進、高效、一致的數據架構,規範這些數據格式,明確這些數據的產生規則,清理數據的應用規則。這些基礎數據在哪個軟體裡面輸入或者產生、在哪裡應用,都需要預先規劃好,確保其唯一性,並且所有軟體都必須遵守。

如果沒有預先確定基礎數據架構和基礎數據規範,各軟體編程時自成一體,各自數據格式不同,一個軟體的數據傳輸到另一個軟體後,需要先把數據「翻譯」成自己的格式,然後再應用,如果同時使用的軟體多了、傳輸的數據多了,系統運轉就會很慢,出現我們目前經常看到的計算機上走一個步驟需要等待幾秒、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的現象。

規範了基礎資料庫,明確了主要功能軟體之間數據傳輸基礎架構,數據就可以在各軟體之間高速傳輸,這是由於各軟體在接受到這些數據後不需要做數據轉化便能直接使用,相當於在各個軟體之間構建了「數據高速公路網」。

03 根據管理目的,對不同的管理對象,建立量化的管理規範標準庫。

這是數字型管理的核心,也是管理理念轉變的重點。工作缺乏量化的標準,就很難度量和評估,管理的提升也只能是一件模糊的事。

管理規範標準必須是可以用計算機識別並快速做出判斷的格式,可以是具體的標準,也可以是基於大數據的邏輯算法。通過將管理對象的數據和管理規範標準進行計算機比對,得到滿足管理要求的數據或分析結果,然後再根據這些結果開展相應的工作。

例如,根據崗位資格與授權標準庫,某個員工必須具備什麼樣的學歷教育、身體狀況、工作經歷和資格證書等,並通過哪些課程的考試,計算機才允許給予該員工相應的崗位授權,他的領導才能批准給他這個授權。根據崗位權限標準庫,某個員工在獲得某個崗位授權後,計算機就給他開通該崗位允許進出的區域、允許到哪些軟體上執行哪個角色操作的授權。

04 規劃好或充分挖掘流程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數據。

除了這三項基礎工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規劃好或充分挖掘流程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量化分析,可以幫助發現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提升管理水平,這是數字型管理的一個重要應用,也是與傳統管理相比的一個重要優勢。

例如,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精確掌握每項工作各個環節中的人工成本和物項成本,以用於深入分析相關資源的投入是否恰當。通過數據統計可以了解某個員工的工作量,通過回退數據可以了解他的工作質量,或通過一項工作後的打分可以了解服務性工作的滿意度。通過將工作票中工作對象所在位置和工作時間與工作人員出入控制系統的關聯,可以有效防止走錯間隔的人因失誤。

數字型管理的關鍵

數字型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須制定嚴細的制度對數字流程進行管理,明確基礎資料庫、數據基礎架構、管理規範標準庫的技術與質量標準,並落實責任人定期對數據按技術標準進行梳理,持續提升數據質量。

如果說基礎資料庫、數據基礎架構、管理規範標準庫是數字型管理的基礎,那麼對數據長期有效管理是數字型管理的關鍵。如果缺乏對數據的嚴格的管理,時間長了,各種不規範的數據泛濫,輕則影響工作效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整個數字管理系統不可靠或不可信。

這些年我們的備件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管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備件資料庫不清楚,幾百名工程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較為自由地申請物資編碼,為了自己工作方便,可以不查詢或者放棄原有的物資編碼,輕鬆地申請一個新的物資編碼,造成一碼多物、一物多碼等現象嚴重,備件物資不斷重複採購並且難以共用。通過初步的篩選,35多萬個物資編碼已有將近12萬個被凍結,也就是說,這些物資編碼不再繼續使用,成為數字垃圾。

數字型管理流程不可能包羅萬象,一旦碰到管理流程中的非預期事項,工作往往就不得不中斷。這是數字型管理相比人治管理的一個弱點。

為此,需要有一個適用處理各種情況的通用流程,按照統一的流程處理跟蹤,可以讓中斷的工作繼續下去而不丟掉。例如,使用狀態報告系統,記錄非預期事項、分析原因並產生行動,以解決當前事項並跟蹤處理長期行動。通過定期對非預期事項的狀態報告的分析,綜合考慮流程的合理性、發生的頻度等各種因素,評價流程改進的必要性。通過一個通用流程處理非預期事項的這種方式,既保持流程在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避免流程的頻繁變動;又能實現流程的簡潔高效,避免為了處理極少出現的例外而將流程變得很複雜。

結束語

對於已經有豐富運行經驗的老電廠,原來的信息系統已經較為完善。實現數字型管理並不需要推翻原有的信息系統另起爐灶,而是在原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分析各軟體之間的基礎數據架構和基礎數據通道,規範和完善基礎資料庫和管理規範標準庫,分析各個流程中需要的或可能產生的特徵價值數據等。建立制度明確各基礎資料庫標準庫和特徵價值數據的產生原則、管理規則和責任人,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電子化管理向數字型管理轉型。

對於新建電廠,則應該利用好運行電廠形成的管理經驗和實踐,從設計開始就系統籌劃電廠從設計到施工、運行、退役的全壽期數字型管理模型,做好數位化設計與建造,實施全數位化移交,建設智能核電、智慧核電,逐步成為世界核電的引領者。

(作者致謝:在文章的最終定稿過程中,秦山核電的同事尚憲和、伍吉澤、肖亞林、楊克、曾現濤等給予了很大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說清楚數字晶片是怎麼設計的
    前面發了幾篇雜文,今天來篇乾貨。SOC是模擬IP和數字IP的系統的總集成。今天先來說下數字晶片的設計流程是怎麼樣的。通常,定義一個SOC,需要確定前期的系統設計需求。確定好了大的功能之後,然後開始分解。分解軟體和硬體的接口,然後硬體再分成很多個小的子模塊。
  • 中國核電之路 未來可期
    秦山一期是我國首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自行運營、自行管理的原型核反應堆,裝機容量30萬千瓦,秦山一期建成投運,結束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實現「零」的突破,標誌著「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秦山二期核電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它的設計與建造採用國際標準,在堆芯設計。安全系統設計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創新。秦山二期建成投產在我國自主建設商用核電站上實現新的重大跨越,被譽為「走出了一條我國核電自主發展的路子」。秦山三期是中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實現工程管理與國際接軌的商用重水堆核電站。
  • 幹核電的身上有輻射嗎?從諾貝爾獎說起 這些「誤區」不要踩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以表彰其「關於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一半則授予了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斯(Didier Queloz),表彰他們「發現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對於這篇網文中更多的荒謬之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日推薦來自「核電那些事」微信公眾號(hediannaxieshi)的一篇文章——《如果核電毀滅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堅持發展核電?》,該文今天剛剛新鮮出爐,系統闡述了中國堅持發展核電的理由。
  • 「核電之王」中廣核
    大亞灣核電站使用壓水型反應堆技術,安裝兩臺98萬千瓦發電機組,引進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裝備進行建造和管理。 大亞灣核電站在技術上比秦山核電站要先進,裝機規模也要大得多(秦山一期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這是我國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它的電量目前超過80%供應中國香港地區。
  • 核電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又環保?中國核電給出自己的答案!
    杜運斌認為,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這一重要動能:「中國核電業引進了很多國際上的堆型,但是自力更生、自主發展的道路,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經過長期不斷地科技攻關、創新,我們自己研發出具有完全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這也是享譽全球,國際核工業界和公眾都非常了解的。」
  • 煤電優勢與核電復興
    世界原子能協會(WNA)的項目主管瑪格努斯·莫裡(Magnus Mori)博士向本刊記者解釋說,「全世界核電站的滿負荷工作時間從1990年的73%增加到了2004年的83%,單這一項數字就相當於新建33個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但是,核電站的效率不可能無限提高。2007年全球核電總發電量比2006年降低了大約3.6%,顯示出核電站發電效率的提高幅度已接近極限。
  • 華能帝國核電戰略存在的問題和改進
    2020年對華能集團是個豐收年,正式將中國第四張核電牌照攬入懷中,三大基地的十四五藍圖已經繪就。準備用上下兩篇,梳理華能集團這個電力帝國在發展核電過程中曾經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調整和改進。相信在梳理當中,讀者能洞悉華能的先天基因,也有助於窺見未來的發展走向。為華能核電的發展鼓與呼。
  • 陳曉兵:澆好每一方核電混凝土
    在那些老師傅們眼中,像陳曉兵這樣的年輕人是最吃不了苦的,幹兩個月就回去了,他們經常開玩笑地說:「你現在這個樣子回去,沒準你爸媽都不認識你咧。」這些老師傅的話並沒有錯,三個月後,同陳曉兵一起來的同村人就回如東了,只有陳曉兵留了下來。當時,混凝土班長趙德元見眼前這個黑瘦的小夥子踏實肯幹,願意學,又能吃苦,便對他悉心教導。
  • 備戰數字貨幣,概念企業準備怎麼幹?
    在2018年我們針對數字公民跟公安定製的安全解碼晶片上,基於解碼技術,疊加了相應的安全模組模塊,使得數字身份的識別過程中有了很好的加密的保障。 第二塊支付場景跟比如說跟友商的競爭關係屬於支付運營。支付本身就是清算的系統,遞推的質量和通道的費用決定了市場份額。
  • 清華大學教授這樣說:不清楚的可以都當成幹垃圾!
    我覺得如果能把這四類分清楚,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一個成績了。要說分得細還是粗,取決於後端的目標是什麼。比如日本,大家都說它分得細,其實它是粗中有細、細中有粗——大的方面它是比較粗的,就是按照可燃與不可燃區分,在這個之外,主要是對於資源垃圾也就對應我們的可回收物這一塊分得非常細緻。為什麼要分得這麼細緻?
  • 中國公布十大核科技進展 核電裝機1474萬千瓦
    >大會發布了2011年6月—2013年6月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分別為大亞灣實驗發現中微子新的振蕩模式、中國實驗快堆併網發電、氣體離心法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和工業化應用、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中國先進研究堆實現滿功率運行、利用CANDU堆生產鈷-60的輻射-分裝生產線正式投產、湯姆遜散射準單能硬X射線源實現出光、中國鈾礦第一科學深鑽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醫院中子照射器-I型機完成設計與建造
  • 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值得注意的是,徐大堡核電站原計劃6臺機組均選用美國AP1000核電機組,這其中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國引進和發展三代核電技術的縮影。俄羅斯VVER核電機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中國落地,田灣核電站1-4號機組均是VVER系列,具體型號是稍老一些的AS-91型(V-428)和AS-91改進型(V-428M)。
  • 「全國勞模」陳曉兵:以初心踐匠心 澆好每一方核電混凝土
    剛到核電沒幾天,他偶然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一位姓王的老工人在混凝土裡發現了一根1米多長的橡膠管,異物會影響混凝土質量。情急之下,王師傅不顧被燒傷的危險,縱身跳進了一米多深的混凝土中,把橡膠管撈了上來。31歲的陳曉兵被這個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  從那時起,他開始全面地學習和鑽研核電混凝土施工知識和技能。
  • 央行數字貨幣等於電子版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全面試點意味著什麼?#說人話財經75篇
    3.央行: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 對私帳戶管理起點為10萬元,對公為50萬,試點為期2年4.央行數字貨幣意味著什麼?1.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儘管現在數字貨幣已經進入試點測試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真正落地,在正式投放使用前,還需要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風險可控性等多項環節。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當前我國已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成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形成了涵蓋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供應、工程設計與研發、工程管理、設備製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完整先進的核電產業鏈和保障能力,為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核」諧發展 秦山核電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秦山核電的環境應急處監測技術員周海濤表示:「最早的一個堆運行了29年,在這29年裡我們一直做環境監測,現在環境的水平與當時的本底水平沒有異常變化。」一直以來,秦山核電注重廠區環境綜合整治,重視生態保護,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共計減排二氧化碳大約有5.6億噸。
  • 鄧巴數字,從社會學看公司管理,「人數」才是決定管理的核心
    「在初始團隊到現在壯大的過程中,我認為最大的困難點就在於公司管理制度的跟不上,導致效率的低下和員工的流失。」金星說這段話同鄧巴數字來看同樣有著一定的深刻含義。現代社會公司,經常強調的一個詞就是協同,公司為什麼需要協同呢?就因為彼此合作彼此分工才能提升效率的最大化。
  • 春天怎麼管理魚塘?這些管理要點很重要,養殖戶要清楚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吃魚,而且魚肉裡所含有的營養也非常豐富,因此養魚也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項目,不過想要在這方面賺到錢,必須要懂得管理上的要點,這樣才可以養出高品質的魚,同時也讓自己的利益達到最大化,但不同的季節所採用的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現在春天就要到來了,現在的溫度也在逐漸上升,那麼水溫都會有所提升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四、「中國造」第三代核電技術發展分析    五、我國三代核電機型競爭趨勢預測分析  第二節 中國核電技術進展狀況分析    一、哈電機核電輔機製造技術獲重大突破    二、武鋼研發核電技術達國際水平    三、第三代核電技術通過國家能源局鑑定情況分析    四、度第一批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範項目科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