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模」陳曉兵:以初心踐匠心 澆好每一方核電混凝土

2020-11-28 新華網江蘇站

  盛夏凌晨5:00的深圳南澳島,一輪朝陽躍出海面,金色柔光灑滿嶺澳核電站的巍峨核島,氤氳出一幅靜謐祥和的優美畫卷。2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那時候,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來到這裡,懷著一腔熱血,邁出了核電建設生涯的第一步,他就是中核華興一線混凝土職工陳曉兵。

  一個故事 改變一生

  1985年,陳曉兵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背井離鄉,從江蘇如東來到揚州,成了中核華興建築工地上的一名混凝土工。那時候,陳曉兵每天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混凝土澆好」。

  1997年夏季,陳曉兵被抽調參加廣東嶺澳核電站建設。剛到核電沒幾天,他偶然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一位姓王的老工人在混凝土裡發現了一根1米多長的橡膠管,異物會影響混凝土質量。情急之下,王師傅不顧被燒傷的危險,縱身跳進了一米多深的混凝土中,把橡膠管撈了上來。31歲的陳曉兵被這個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

  從那時起,他開始全面地學習和鑽研核電混凝土施工知識和技能。陳曉兵的抽屜裡常年都放著一摞筆記本,上面記著每天自己學到的知識,空閒的時候,他總會拿出來看看,筆記本的第一頁已經磨損了不少。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田灣3號機組設備閘門貫穿件就位前夕,陳曉兵早早地出現在施工現場。他一會兒盯著圖紙上的鋼筋看,一會兒又去查看施工現場的布置。

  鋼結構隊吊裝指揮看到陳曉兵,開玩笑地說道:「陳工,你這是要轉行去搞吊裝啦。」陳曉兵放下圖紙,眉頭卻還沒有舒展開:「我看圖紙上這個貫穿件周圍的鋼筋這麼密,形狀和走向都不一致,我得琢磨琢磨澆築時怎麼把振搗棒給弄進去。」

  陳曉兵說完,目光又回到手中的圖紙。正是因為陳曉兵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才給最終確定的用彈簧圈作為振搗棒引入通道的方法留足了預製時間,使其能夠與鋼筋同步綁紮就位。

  陳曉兵的身影總是會出現在全國各地的核電現場,解決各種混凝土問題,在他看來,一輩子只專心去鑽研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從1997年起,陳曉兵把八千多天都獻給了祖國的核電建設事業,11座核電站,17臺機組施工,121萬方混凝土,陳曉兵前行的腳步從未停下。

  「勞模路」和「師帶徒」

  在霞浦示範快堆項目現場,有一條「勞模路」。那是一條大約九米寬,百來米長的水泥路,是通往核島施工現場的必經之路。幾個月之前,它還是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

  陳曉兵說:「一來霞浦我就看到這一段路了。聽大家講不好走,我就琢磨怎麼弄一下。」他建議利用「放炮灰」(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在泵管內殘留的混凝土)鋪平這段臨時道路。因為陳曉兵的勞模身份,大家私下叫這條路為「勞模路」。「放炮灰」再利用,是陳曉兵一直在幹的事兒,僅此一項每年就為項目創造近15萬元的經濟效益。

  2019年底,霞浦示範快堆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現場急需經驗豐富的混凝土工長。接到調令的陳曉兵第一時間從田灣趕赴霞浦示範快堆項目支援救場。來到現場之後,他發現項目上新人佔多數,混凝土骨幹工人不多。他馬上找到項目領導建議辦個培訓班。

  三個月的時間,「混凝土課堂」開講21場次,陳曉兵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參培人員累計300餘人次,有效解決了現場混凝土工緊張的局面,他自豪地說:「這些年跟我幹過的有13人已經當上混凝土工長,47人當上混凝土班長。」

  心中的遺憾 眼裡的光

  2012年11月,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開工前夕,一陣電話鈴聲打斷了他的工作,那是遠在老家的妻子打來的。妻子在電話的一頭哭得泣不成聲:父親病了,很嚴重。

  陳曉兵還依稀記得二十幾年前父母送他去儀徵,站在村口朝他揮手的樣子。一轉眼,當初稚嫩的少年不見了,成為了核電混凝土施工的骨幹。可當初健壯的父母也不見了,他們被歲月壓彎了腰。

  陳曉兵帶著對父母的歉疚回到了老家,來到父親治病的醫院,之前二十七年的時光一去不復返,眼下的時光再也不能被辜負,陳曉兵一刻不離地陪在了父親的身邊。

  「曉兵,公家的事不能耽擱,快回去吧!」知子莫若父,父親從兒子的眼睛裡看到了他對工作的牽掛。一個星期後,陳曉兵被父親「趕」回了項目。

  回到現場,陳曉兵整理好情緒,又變回了那個「拼命三郎」。在他和項目部同事的努力下,12月27日,3號機組順利開工,但父親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四個月之後,陳曉兵接到父親辭世的噩耗,這個七尺男兒在父親靈前嚎啕大哭,長跪不起。

  總是有人問他:「曉兵,你覺得值得麼?」「人這一輩子總要幹點事證明自己沒白活!幾十年幹核電,離不開了。」陳曉兵用專業和敬業詮釋了職責,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正是這些核電建設者的辛勤與汗水,成就了大國重器堅如磐石的質量與安全。

  接到獲評「全國勞模」消息的那天早上,陳曉兵正在去核電現場的路上。他抬起頭,一輪朝陽正從灑滿霞光的核島背後噴薄而出。(華文)

相關焦點

  • 陳曉兵:澆好每一方核電混凝土
    這道弧線見證了陳曉兵從一名混凝土工人到主工長再到區域經理、從普通職工到核電混凝土專家再到「全國勞動模範」的蛻變成長,也見證了中國核電從起步到發展,再到今天成為一張走向海外的大國名片的不凡徵程。一個故事 改變一生1985年,陳曉兵還在上高中,恰逢中核華興在如東招工,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選擇背井離鄉,從江蘇如東來到揚州,成了中核華興建築工地上的一名混凝土工。
  • 記全國勞模陳福勝同志——【追尋農場足跡 講好奮鬥故事】(第六期)
    記全國勞模陳福勝同志——【追尋農場足跡 講好奮鬥故事】(第六期) 2020-12-10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獲「全國勞模」稱號
    原標題: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獲「全國勞模」稱號   高德紅外
  • 聚焦| 什麼是新時代「勞模精神」?這些紡織行業全國勞模用事跡告訴...
    本報對部分全國勞模的事跡進行報導,與廣大紡織勞動者分享和共勉。  謝秀榮: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  謝秀榮是南京際華5302公司服裝縫製車間主任。  謝秀榮獲得全國勞模榮譽後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這是謝秀榮對勞模精神的理解,更是謝秀榮對勞模精神的踐行。  魏倍倍:在勞模影響下我也成了勞模  今年新當選全國勞動模範的魏倍倍是石家莊常山恆新紡織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副部長,在行業內,他有著「科創能手」的美譽。
  • 2019年全國核電運行情況公布
    >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月12日發布的《2019年1-12月全國核電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共47臺,額定裝機容量為48751.16兆瓦,2019年,全國共有2臺核電機組完成首次裝料和併網運行。
  • 民族精英 人民楷模 共和國功臣 勞模、職工、工匠暢談如何弘揚勞模...
    本報也在今日推出系列報導,就如何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做一次大討論,讓勞模、工匠、基層工作者都來探討他們心中的勞動之美。譜寫「中國夢?勞動美」新篇章——全國勞模、巴士三公司71路中運量公交車駕駛員方進  本屆全國勞模、巴士三公司71路中運量公交車駕駛員方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道,習總書記近40分鐘的講話,多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 寶雞五位職工榮獲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我市的楊忠州、王君、彭永利、郭文生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白清利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並在會上接受表彰。
  • 中華全國總工會致全國勞模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春節慰問信
    尊敬的全國勞模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戌年引導小康路,亥歲迎來綿繡春。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中華全國總工會謹向一直以來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 草莓地裡種出「勞模」來
    江蘇句容白兔鎮草莓種植始於1983,經過30餘年,草莓產業得到發展,白兔草莓取得了中國草莓之鄉的美譽,成為全國各次評獎金獎的常客,先後有4位莓農獲得全國、省、鎮江市及我市勞模。在全國草莓種植行業中有句話廣為流傳:全國草莓看江蘇,江蘇草莓看句容,句容草莓看白兔。白兔草莓緣何如此受到青睞,勞模的示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我省首個勞模工匠主題展館...
    1月6日,山東省第一個勞模工匠主題展館——青島市勞模工匠展示館正式開館,向社會講述青島特色的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向一代代創造和見證了青島榮光的勞模工匠致敬,向一批批以勞模工匠為代表的島城勞動者致敬。
  • 全國勞模王莉佳:必須和電力設備交朋友
    23年裡,她一直堅守在電力生產運維一線,她是同伴眼裡的「拼命三娘」,更是變電站的「忠誠衛士」,是守護光明的「逆行者」,是言傳身教的好師傅。她在變電運維這條平凡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沉穩,於平凡中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 中國二重集團公司核電石化事業部(德陽)核電容器廠焊工白樹華:從...
    中國二重集團公司核電石化事業部(德陽)核電容器廠焊工白樹華:從農村小夥到高級技師的蝶變之路     【黨代表感言】
  • 「80後」全國勞模蘇剛剛:從「工」到「匠」的升華
    北京載譽而歸後,全國勞動模範、伊泰煤制油公司維保中心的維修電工蘇剛剛脫下筆挺的西裝,換上沾滿油漬的工作服,把一大串電工工具系在腰上,又投入到了忙碌而緊張的工作中。對於蘇剛剛而言,從一名普通的學徒電工到近百名「技能精英」的比賽中奪得第一名,乃至成為2020年的全國勞動模範,他用雙手見證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還有煤制油產業在我國歷史上不斷實現突破。在逆境中淬鍊自己「蘇工,低壓泵多次跳閘,大家不明原因,你快去看下!」「剛剛,上次那個電路故障的問題找出來了吧?你把它繪成圖紙告訴其他職工。」
  •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記者了解到,在臺山核電建設過程中,中核華興的建設者們無數次地化「不能」為「可以」,經過不斷摸索和驗證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EPR三代核電建造的寶貴經驗,形成了成熟的管理體系、施工工藝和核電建造技術。  開工雖然晚,但臺山核電卻成為了世界EPR核電工程建設的領跑者。  「從核島筏基第一罐混凝土澆築到穹頂順利吊裝,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只用了24個月。而芬蘭奧爾基盧奧託核電站用了48個月,法國弗拉芒維爾核電站3號機組至今尚未進行穹頂吊裝,臺山核電建造工期較國外在建同類堆型電站整整縮短了一半。」中核華興臺山核電項目部經理周博介紹。
  • 院子澆的混凝土開裂了,不撬掉直接切成一塊塊染色,像鋪了新地磚
    我家房子買了有5年了,之前裝修時沒錢,所以院子地面直接就用混凝土現澆的,現在怎麼看怎麼土,上面還出現了裂縫,我就想花點錢將地面撬掉重新鋪。可是鄰居告訴我哪需要這麼麻煩,給地面染個色就好了,兩天就能搞定!
  • 同煤漳電塔山發電微信群傳唱勞模好聲音
    同煤漳電塔山發電微信群傳唱勞模好聲音 來源: 時間:2020-08-06 18:17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高海峰 報導 近日,同煤漳電塔山發電公司工會利用微信群組織開展了勞模「
  • 從勞模精神中汲取不竭動力
    記者 陳飛 攝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恆情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對勞模的隆重表彰,是對勞動的崇高禮讚。
  • 弘揚勞模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 英雄機長、創新能手、五星機長,東航三人同時榮獲2020年全國勞模
    一個單位出一位全國勞模不容易,同時有三人獲評更是難能可貴。11月24日,東航集團何超、沈莉、莊煜三位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參與全國兩會專機保障、運送聯合國維和部隊赴黎巴嫩換防等各類急難險重特殊飛行任務,其嚴謹的飛行作風和過硬的飛行技術,體現了一名職業飛行員的專業素養。
  • 山東地礦一院1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勞模|科技獎|標兵...
    近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勘院副總工程師胡彩萍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京接受表彰。曾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中國地質學會第一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山東省青年地質科技獎」等榮譽,入選「2019山東自然資源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