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兵:澆好每一方核電混凝土

2021-01-09 中國產經新聞網

盛夏凌晨5:00的深圳南澳島,一輪朝陽躍出海面,金色柔光灑滿嶺澳核電站的巍峨核島,氤氳出一幅靜謐祥和的優美畫卷。時光流轉,2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只有稀稀疏疏的叢林和隨風搖曳的雜草。

也就是那時候,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來到這裡,懷著一腔熱血,帶著滿身的熱情,邁出了核電建設生涯的第一步,他就是中核華興一線混凝土職工陳曉兵。

嶺澳核電站是他和核電的「初見」。23年來,他沿著祖國的海岸線一路前行;江蘇田灣,廣東陽江、臺山,廣西防城港,福建霞浦,山東國核示範,他和千千萬萬建設者一起,把佇立在祖國海岸線上的一座座巍峨核島串聯成了一條美麗的弧線。這道弧線見證了陳曉兵從一名混凝土工人到主工長再到區域經理、從普通職工到核電混凝土專家再到「全國勞動模範」的蛻變成長,也見證了中國核電從起步到發展,再到今天成為一張走向海外的大國名片的不凡徵程。

一個故事 改變一生

1985年,陳曉兵還在上高中,恰逢中核華興在如東招工,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選擇背井離鄉,從江蘇如東來到揚州,成了中核華興建築工地上的一名混凝土工。

一個月下來,陳曉兵瘦了一大圈,太陽也褪去了他臉上的稚嫩,把他的臉頰曬得黝黑。在那些老師傅們眼中,像陳曉兵這樣的年輕人是最吃不了苦的,幹兩個月就回去了,他們經常開玩笑地說:「你現在這個樣子回去,沒準你爸媽都不認識你咧。」

這些老師傅的話並沒有錯,三個月後,同陳曉兵一起來的同村人就回如東了,只有陳曉兵留了下來。當時,混凝土班長趙德元見眼前這個黑瘦的小夥子踏實肯幹,願意學,又能吃苦,便對他悉心教導。漸漸地,背井離鄉的寂寞和渾身的疲憊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對工作的熱情,對工作成果的自豪。那時候,陳曉兵每天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混凝土澆好」。因為肯鑽研、能吃苦,陳曉兵負責的區域,混凝土質量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陳曉兵實現了當初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同時也升任了混凝土班長。

1997年夏季,陳曉兵被抽調參加廣東嶺澳核電站建設。剛到核電站沒幾天,他偶然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一位姓王的老工人在混凝土裡發現了一根1米多長的橡膠管,異物會影響混凝土質量。情急之下,王師傅不顧被燒傷的危險,縱身跳進了一米多深的混凝土中,把橡膠管撈了上來。31歲的陳曉兵被這個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

從那時起,他開始全面地學習和鑽研核電混凝土施工知識和技能,積極參與班組交底,查閱資料方案自學,主動向老師傅請教。陳曉兵的抽屜裡常年都放著一摞筆記本,上面記著每天自己學到的知識,空閒的時候,他總會拿出來看看,筆記本的第一頁已經磨損了不少,這些年陳曉兵一直將它們帶在身邊,多少次工作轉場都沒捨得丟。

時間從不會辜負追夢人,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的陳曉兵快速成長起來,成為了一名腦中有乾貨、手上有技能、熟悉作業全流程的優秀混凝土班長。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熟悉陳曉兵的人都說「這個人工作較真,愛思考愛琢磨」。

田灣3號機組設備閘門貫穿件就位前夕,陳曉兵負責的工作還沒開始,他就早早地出現在施工現場了。他一面拿著圖紙,一面皺著眉頭,一會兒盯著圖紙上的鋼筋看,一會兒又去查看施工現場的布置。

鋼結構隊吊裝指揮李家平看到陳曉兵,開玩笑地說道:「陳工,你這是要轉行去搞吊裝啦?」

陳曉兵放下圖紙,眉頭卻還沒有舒展開,他說:「我看圖紙上這個貫穿件周圍的鋼筋這麼密,形狀和走向都不一致,我得琢磨琢磨澆築時怎麼把振搗棒給弄進去。」

「這貫穿件還沒開始吊,鋼筋也還沒開始綁,你這來早啦!」「不早不早,現在不想好,到時就來不及了!」陳曉兵說完,目光又回到手中的圖紙,直到太陽都快落山了,他還在專心致志地琢磨著。

正是因為陳曉兵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才給最終確定的用彈簧圈作為振搗棒引入通道的方法留足了預製時間,使其能夠與鋼筋同步綁紮就位。

陳曉兵日常琢磨出的成果在山東榮成國和一號示範工程也得到了驗證。國和一號示範工程核島牆體高達六米,兩米以下混凝土外觀良好,往上就容易出現蜂窩和麻面。一時間,項目技術員和工長都找不到問題原因。

項目部便向遠在霞浦的陳曉兵求助。陳曉兵到現場之後,在同事的協調和配合下,先是對核島內部進行了整體的了解,隨後便掛著安全帶,一項一項地檢查。當夜班人員的頭燈亮起的時候,陳曉兵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布料管。

他把混凝土施工過程的每一步、每一環都拆解得非常透,仿佛親眼見過一樣。詳細了解情況後,陳曉兵進一步從施工技術準備、施工組織安排上又提出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把關、混凝土工實操技能培訓等做了針對性的改進和提升。經過現場驗證,陳曉兵的診斷精準,問題迎刃而解。

陳曉兵的身影總是會出現在全國各地的核電現場,解決各種混凝土問題,在他看來,一輩子只專心去鑽研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人的一生大約有三萬多天,除去少不更事和雪鬢霜鬟的時光,便只剩下三分之二。從1997年起,陳曉兵把八千多天都獻給了祖國的核電建設事業,11座核電站,17臺機組施工,121萬方混凝土,陳曉兵前行的腳步從未停下。

「放炮灰」築起「勞模路」

在霞浦示範快堆項目現場,有一條「勞模路」。

那是一條大約九米寬、百來米長的水泥路,是通往核島施工現場的必經之路。

幾個月之前,它還不是這個模樣,是陳曉兵幫它換了新裝。那是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若是趕上下雨,黃土混著泥漿便會把路面佔滿,打溼鞋子是常有的事,泥水深的地方有將近10釐米,一不小心鞋子就會陷進泥裡去。

陳曉兵說:「一來霞浦我就看到這一段路了。聽大家講不好走,我就琢磨怎麼弄一下。」陳曉兵觀察考慮了幾天,心裡便有了底,他向核島施工分部建議利用「放炮灰」(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在泵管內殘留的混凝土)鋪平這段臨時道路。

2020年4月5日,鋪路作業正式開始。陳曉兵每天都把「放炮灰」親自送到施工現場,與工人師傅一起攤平、壓面、抹光。一個月之後,這條路就建成了。因為陳曉兵的勞模身份,大家私下叫這條路為「勞模路」。

「放炮灰」再利用,是陳曉兵一直在幹的事兒。在田灣,他就多次利用「放炮灰」給現場硬化道路,讓坑坑窪窪、塵土飛揚的土路變得平坦寬敞。

有時候,陳曉兵也會用「放炮灰」預製路牙石、井蓋板、水池子等,僅此一項每年就為項目創造近15萬元的經濟效益。

陳曉兵樂於思考,善於鑽研,用廢舊鋼筋預製支撐模板的水泥塊,用廢舊膠合板加工洞口盒子,變廢為寶已經成為了陳曉兵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做好傳幫帶 桃李遍現場

當問到陳曉兵在工作中有什麼遺憾的時候,他低著頭,把目光落在了別處,想了一會兒,說道:「我挺捨不得霞浦的那些同事,我們很早就認識了,他們經常問我,什麼時候能再回去呢!」說這些話的時候,陳曉兵的眼睛裡多了許多柔情,就像躲在雲裡的太陽,少了鋒芒,卻不少溫暖。

2019年底,霞浦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現場急需經驗豐富的混凝土工長。

12月1日,接到調令的陳曉兵第一時間從田灣趕赴霞浦示範快堆項目支援救場。陳曉兵來到現場之後,細心的他很快就發現了影響施工進程的關鍵。項目上,新人佔多數,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混凝土骨幹工人不多。他馬上找到項目領導:「咱們辦個培訓班吧,我來講,混凝土工不夠的問題咱得從根上解決。」

培訓班很快就辦了起來。陳曉兵作為培訓班的講師站在講臺前,平時話不多的他忽然變得滔滔不絕起來,對於工作的熱情,對於想把一件事做好的渴望,讓他變成了「話癆」。他講自己的從業經歷:「我名叫曉兵,但幹混凝土是老兵了。」他講程序要求、操作要領、注意事項:「別小看我們的工作,混凝土是電站的防護牆,安不安全就掌握在大家手中。」

和他熟識的同事很是驚訝,原本一口如東腔的陳曉兵站在講臺上竟然也字正腔圓起來。

三個月的時間,「混凝土課堂」開講21場次,陳曉兵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參培人員累計300餘人次。

經過結業考試,霞浦土建施工分部更是很快新組建起了5個混凝土班,有效解決了現場混凝土工緊張的局面。陳曉兵堅持把「帶徒弟」作為自己的職責。一提起這事,陳曉兵的語氣中充滿自豪:「這些年跟我幹過的有13人已經當上混凝土工長,47人當上混凝土班長。」

「剛參加工作時,就是陳工長手把手地教我,我打心眼裡感謝他。」原來早在陳曉兵當班長時,李興輝就在他手下當混凝土工,如今他也早已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經驗豐富的混凝土工長。

眼下,陳曉兵的「徒弟」們正在核電建設現場發揮著核心骨幹作用,更是有王國建這樣的公司勞模「徒弟」跟隨中國核電出海的步伐,徵戰海外參與中國出口核電站的建設。

心中的遺憾 眼裡的光

在陳曉兵工作過的項目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不死的小強,累不倒的陳曉兵。

工作中的陳曉兵是一個典型的硬漢,背微微有點駝,安全帽底下是一張被陽光曬得黝黑的臉,每次談到工作的時候,目光都像被什麼東西點燃了一樣,仿佛藏著用使不完的勁兒,唯獨談到家人朋友的時候,溫和的笑容才會綻放在他的臉上。

陳曉兵把大部分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有時候,甚至連他自己都忘了,除了是陳工長,是大家眼中熱心的陳哥之外,他也是父親,是兒子,是丈夫。陳曉兵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了,等退休以後,一定要開車帶妻子出去轉轉,去彌補曾經被忙碌耽誤了的時光。

其實陳曉兵心裡很清楚,有些遺憾可以交給歲月去抹平,有些遺憾可以延後去彌補,但是也有一些遺憾只能深深地藏在心底,漸漸地變成夜深人靜時忍不住鑽進腦海的傷痛。

2012年11月,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開工前夕,陳曉兵正組織模擬混凝土振搗,一陣電話鈴聲打斷了他的工作,那是遠在老家的妻子打來的。

妻子在電話的一頭哭得泣不成聲,他從妻子斷斷續續的話中聽懂了這個電話的內容:父親病了,很嚴重。陳曉兵覺得整個人一下子被抽空了,這些年來,他總是一個人在外東奔西走,每年也只有十幾天能陪在父母妻子身邊,雖然歲月已經推著他向前跑了二十幾年,可他陪伴父母妻子的日子,加在一起也只有半年多而已。

僅僅幾個月的陪伴,父母就老了,歲月染白了他們的頭髮,皺紋也爬上了他們的臉頰。陳曉兵還依稀記得二十幾年前父母送他去儀徵,站在村口朝他揮手的樣子。一轉眼,當初稚嫩的少年不見了,成為了核電混凝土施工的骨幹。

可一轉眼,當初健壯的父母也不見了,他們被歲月壓彎了腰。陳曉兵帶著對父母的歉疚回到了老家,來到了父親治病的醫院,之前二十七年的時光一去不復返,眼下的時光再也不能被辜負,陳曉兵一刻不離地陪在了父親的身邊,一絲不苟地照顧著父親,偶爾他會眉飛色舞地談起工地上的事兒,父親也很樂意聽兒子說這些。

「曉兵,公家的事不能耽擱,快回去吧!」知子莫若父,父親從兒子的眼睛裡看到了他對工作的牽掛。一個星期後,陳曉兵被父親「趕」回了項目。

回到現場,陳曉兵整理好情緒,又變回了那個「拼命三郎」。在他和項目部同事的努力下,12月27日,3號機組順利開工,但父親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四個月之後,陳曉兵接到父親辭世的噩耗,這個七尺男兒在父親靈前嚎啕大哭,長跪不起。

父親成就了陳曉兵一顆甘於奉獻的心,陳曉兵錯過了父親人生中最後的四個月。為了幹好工作,陳曉兵錯過的東西著實不少,他錯過了對妻子的陪伴,錯過了女兒的第一次家長會,錯過了母親的生日。

總是有人問他:曉兵,你覺得值得麼?「人這一輩子總要幹點事證明自己沒白活!幾十年幹核電,離不開了。」陳曉兵的回答總是輕描淡寫。其實這些年,不少同行單位向他拋出過「橄欖枝」,甚至開出他目前收入翻倍的優厚條件,他都婉言謝絕了。陳曉兵用專業和敬業詮釋了職責,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正是這些核電建設者的辛勤與汗水,成就了大國重器堅如磐石的質量與安全。

而今,隨著全球核電再度迎來發展的「黃金檔」。在國和一號示範工程項目進行混凝土作業班組改革的重要關頭,陳曉兵依然一如既往,主動請纓,肩負起混凝土施工「把關人」的重任。

接到獲評「全國勞模」消息的那天早上,陳曉兵正在去核電現場的路上。他抬起頭,一輪朝陽正從灑滿霞光的核島背後噴薄而出。

相關焦點

  • 「全國勞模」陳曉兵:以初心踐匠心 澆好每一方核電混凝土
    2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那時候,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來到這裡,懷著一腔熱血,邁出了核電建設生涯的第一步,他就是中核華興一線混凝土職工陳曉兵。  一個故事 改變一生  1985年,陳曉兵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背井離鄉,從江蘇如東來到揚州,成了中核華興建築工地上的一名混凝土工。那時候,陳曉兵每天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混凝土澆好」。
  •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記者了解到,在臺山核電建設過程中,中核華興的建設者們無數次地化「不能」為「可以」,經過不斷摸索和驗證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EPR三代核電建造的寶貴經驗,形成了成熟的管理體系、施工工藝和核電建造技術。  開工雖然晚,但臺山核電卻成為了世界EPR核電工程建設的領跑者。  「從核島筏基第一罐混凝土澆築到穹頂順利吊裝,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只用了24個月。而芬蘭奧爾基盧奧託核電站用了48個月,法國弗拉芒維爾核電站3號機組至今尚未進行穹頂吊裝,臺山核電建造工期較國外在建同類堆型電站整整縮短了一半。」中核華興臺山核電項目部經理周博介紹。
  • 院子澆的混凝土開裂了,不撬掉直接切成一塊塊染色,像鋪了新地磚
    我家房子買了有5年了,之前裝修時沒錢,所以院子地面直接就用混凝土現澆的,現在怎麼看怎麼土,上面還出現了裂縫,我就想花點錢將地面撬掉重新鋪。可是鄰居告訴我哪需要這麼麻煩,給地面染個色就好了,兩天就能搞定!
  • 怎麼計算出混凝土虧方工程量?
    通常說的混凝土虧方有多方面因素。計算圖紙用量100%後精確,要考慮鋼筋在混凝土內佔的體積,還要考慮澆入模內混凝土的尺寸偏差,再次考慮澆入模後混凝土伸縮性(澆入模時與達到強度後體積變化),還得考慮人為因素混凝土樓板澆築厚度尺寸偏差,最後考慮澆築過程中未澆築到模具內的損耗。
  • 機組單機容量最大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技術
    新華社記者王攀攝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9月12日上午10時20分,隨著總重達231.86噸的廣東臺山核電站二號核島穹頂吊裝到位,這一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建設宣告正式封頂。此舉標誌著我國已全面掌握了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 由車諾比核事故觀核電安全
    之後數個月,蘇聯政府派出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於將反應堆的大火撲滅,同時也控制住了輻射,同時派出大批軍人、工人,給炸毀的四號反應堆修建了鋼筋混凝土的石棺,把徹底封閉起來。保守估計前蘇聯共花費了180億美元,以及50萬軍民處理此事件,但是事故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無法估量!
  • 核電裝備智能製造又添利器
    來自機械設備安全與可靠中心、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核工程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核示範電站有限公司、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等單位的10餘位行業內知名專家,對山東核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核設備」)研發的「大型鋼製弧形模塊穿孔塞焊智能焊接技術及裝置」科技成果給予評審。
  • 混凝土凝結時間對實體混凝土質量的影響
    《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12)未有且難以對混凝土凝結時間作明確要求。凝結時間異常的混凝土會影響實體混凝土質量。凝結時間與混凝土成型作業相關進而影響混凝土質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範》(GB50666-2011)對運輸→入模及其間歇總時間、高溫天氣混凝土的施工作了規定;影響混凝土凝結時間的因素較多,根據氣溫和是否摻外加劑確定凝結時間難免誤差較大;高溫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難以操作。
  • 建築後澆帶鋼筋鏽蝕、泥漿雜物較多時,如何澆筑後澆帶混凝土?
    如地下室積水,應抽排乾淨並清除乾淨該處餘泥渣物,用水衝洗乾淨後,方能澆築混凝土。2、周邊混凝土澆搗前後澆帶隔離模板施工工藝1)後澆帶施工支模是整個後澆帶質量保證的關鍵所在,必須採取合理、有效的支模方案。底板混凝土澆搗時兩側的底板、梁鋼筋比較密集,是支模的難點。首先在底板的後澆帶墊層澆搗時,比後澆帶相鄰兩側底板墊層低100mm。防止底板混凝土澆搗時跑漿而裹住底板下層鋼筋。
  • 混凝土澆築施工、震動棒使用方法大全
    4、澆築大於500厚混凝土底板時,應採用「分段分層、斜面澆築、一個坡度、薄層澆搗、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式,見附圖所示。這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澆築方法,避免了輸送管經常拆卸、衝洗、接長,從而提高了泵送混凝土效率,對上下層混凝土間隙時間不超過1.5小時起到保證作用。
  • 聚羧酸外加劑在現代混凝土中的應用
    聚羧酸外加劑作為第三代高性能混凝土減水劑,具有摻量低、減水率高、保坍性能好、混凝土收縮率低、分子結構可調性強、生產工藝清潔等優點,是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工程質量的關鍵,已成為製造高性能現代混凝土的必備材料和核心技術。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併網發電將會大幅提升中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同時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成具有重要意義。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比如作者說,混凝土100年後就會開裂,屆時退役後經過封存的反應堆將無可挽回地洩露。為了自證,作者還擺上了普通民居使用20年後鋼筋裸露牆體出現裂縫的圖片,將兩者直接等同。但事實是,核電廠乏燃料後處理和反應堆退役工程非常複雜,目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將核設施退役方法分為三種:立即拆除、安全封存和就地掩埋。根據放射性的不同,核廢物分為高放廢物和中低放廢物,對應不同處理方式。
  • 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內部結構衝出地平線
    11月1日9時10分,經過連續34個小時的拼搏奮戰,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反應堆廠房0m板澆築順利完成,標誌著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正式結束「地下工作」,後續將集中在0m以上結構層施工。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內部結構衝出地平線。
  • 浙江三澳核電1號機組開工!項目首次吸收民營資本參股
    ▲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主體工程開工文丨本報記者 朱學蕊記者12月31日從中廣核獲悉,浙江三澳核電項目(以下簡稱「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核島當天9時30分澆築第一罐混凝土(FCD),標誌著機組主體工程正式開工,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最後一臺開工的核電機組。
  • 海南核電公司:昌江核電廠運行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中新社記者 付美斌 攝  中新社昌江11月25日電 題:海南核電公司:昌江核電廠運行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中新社記者 付美斌  「海南昌江核電廠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已正常投用並有效實施,陸地、海洋介質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樣品取樣測量工作有序開展。」海南核電有限公司核安全處處長韓春林自信地說,「監測結果表明電廠運行對周圍環境無影響。」
  • 混凝土中為什麼要應用外加劑
    近些年,在總體現澆混凝土構造中出現了高層建築、大跨度和各種各樣新的構造體系,在裝配式建築預製構件混凝土預製構件中出現了很多大型、薄壁等新的預製構件形式。在混凝土施工現場出現了大體積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滑模施工混凝土等新的施工工藝,因此對混凝土明確提出了大流動性、早強、高強、速凝、緩凝、低水化熱、抗凍、抗滲等各種各樣性能規定,摻用外加劑更是以便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升工程施工質量,減少工程預算,推動新技術新工藝的規定。
  • 「核電發展」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發布海外核電項目建設計劃
    土耳其Rosatom擬於2021年春季開始土耳其阿庫尤(Akkuyu)核電廠3號機組首罐混凝土澆築,該機組近期已獲得建造許可。Komarov指出,該公司已於2020年5月提交阿庫尤4號機組建造許可證申請,預計將在2021年秋季獲批。阿庫尤核電廠共將建設4臺VVER-1200機組。
  • 中法合資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臺山核電合營公司總經理郭利民表示,臺山核電1號機組之所以能夠成為EPR全球三代核電機組的首堆工程,得益於中廣核30多年不間斷積累的核電建設和運行經驗,得益於中法之間在核電領域長期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關係,得益於項目建設集合了當今世界上核電建設經驗多、能力強的重要參與者,並與其中9家主要參建單位建立了高層協調機制,共同推進臺山核電EPR全球首堆工程。
  • 南方路機:作為一個混凝土攪拌站操作員 你真的合格了嗎?
    混凝土知識概要1.混凝土簡介混凝土是以水泥為膠結材料,將砂石等材料凝固而成的一種人工建材,硬化後具有石料的性質,簡稱為砼。不同建築工程所需求的混凝土的種類和性能是千差萬別的,當生產的時候,如果對所生產的混凝土的性能和用途有所了解,就能對設備作相應的調整,提高混凝土攪拌的質量,而且不容易出現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