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30年前那個有如噩夢般的日子——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4分,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突然發生爆炸。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掀開了反應堆的外殼,致使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漏,320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2294個居民點受到核汙染,800萬公頃土地成為放射性塵埃降落區。
爆炸發生後,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因此蘇聯官方反應遲緩。據我們所知,正常人們每年受到的背景輻射大概是0.2倫琴,吸收500倫琴就會對人類導致致命性傷害。可是,當車諾比核電站爆炸時,中午在其周圍環境進行測量為0.25倫琴,到了傍晚輻射值攀升到正常值的60萬倍,最後竟然高達2080倫琴。可是當時周邊的居民並不知道這些意味著什麼。
在事故後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制人們撤離。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及覆蓋在上面的石棺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這還是沒有引起重視,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麼高的輻射。可是居民並沒有被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許多人在撤離前就已經吸收了致命量的輻射。
這是一起嚴重的核事故,輻射雲層向北移動,飄散到前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地區。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汙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係,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這也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這次事故所產生的放射性塵埃,比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造成的輻射強400倍。
之後數個月,蘇聯政府派出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於將反應堆的大火撲滅,同時也控制住了輻射,同時派出大批軍人、工人,給炸毀的四號反應堆修建了鋼筋混凝土的石棺,把徹底封閉起來。保守估計前蘇聯共花費了180億美元,以及50萬軍民處理此事件,但是事故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無法估量!
蘇聯用五十萬人拯救了半個世紀,成千上萬的無名英雄做了清掃者,還記得裡面的一位礦工說到「總有人來處理這件事,不是我們就是他們,我自己不後悔。」在無形的災難面前,可見人類又是那麼的偉大,或許我們該思考點什麼。
核電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內部蘊藏的能量產生電能進行發電,減少空氣汙染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另一方面,核電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我國大力發展核電的背景下,不僅需要每一位相關者的努力,掌握核電的相關技術,貫徹好核電安全的理念,把好核電安全這一關。同時也要多普及核類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核、認識核,防患於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