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到來的度冬期間,要保證設備維持一個最好的狀態。」11月15日,在110千伏白楊變電站,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空港變電運維班班長王莉佳,正在梳理該站缺陷,對站內設備逐個進行「會診」,為秋檢站內大修做足準備。
這樣的工作王莉佳已經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23年裡,她一直堅守在電力生產運維一線,她是同伴眼裡的「拼命三娘」,更是變電站的「忠誠衛士」,是守護光明的「逆行者」,是言傳身教的好師傅。她在變電運維這條平凡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沉穩,於平凡中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守護好變電站就是守護光明,更是傳遞希望」
幹練的短髮,秀氣的鼻梁上架著一幅窄框眼鏡,這是初見王莉佳時印象。與平時身穿工作服在變電站進行缺陷處理時的形象不同,眼前的她,更像是一位知性的都市白領,沉默時嘴角略帶嚴肅,一開口,那輕言細語的聲音,一下就顯現出她溫和的性格。
「天下惟至柔者至剛」,無論是臉龐邊靦腆的笑容,還是談笑間斯文的舉止,王莉佳處處都透著江南女孩兒的溫婉知性,她外表安靜,性格柔和,而恰恰是這股「柔」,在她骨子裡生出一股韌勁,讓她在安靜中不斷蓄能,在逆境中不斷成長,身處變電運維一線,一幹就是23年。
1997年,剛從學校畢業的王莉佳到江北供電局報到,那時的新牌坊四周還是農田。王莉佳就這樣從這片泥濘地裡,深一腳淺一腳地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那一年她19歲。
「沒有實踐經驗,什麼都不懂,只有加倍努力。」一切從零開始的王莉佳,在師傅雷明友的指導下,開始著手熟悉界石堡變電站的設備操作流程。她珍惜每一次現場觀摩的學習機會,虛心詢問、細心琢磨。班裡,每天到得最早的是她,走得最晚的也是她。
經過日復一日的沉澱與積累,王莉佳從一個青澀的畢業生迅速成長,2005年,她被所在車間委以重任,擔任220千伏人和變電站站長。變電站的運維工作重複瑣碎,王莉佳總是親力親為,一刻也不敢懈怠,「每一個數值和細節,都關係到設備安全和市民的正常用電,出不得一點差錯。」
2006年夏天,人和變電站擴建3號主變準備投運,當時懷有身孕的王莉佳挺著大肚子,頂著40多度的高溫天氣,在開關場和控制室之間來回奔波。設備的現場監督、核對數據、查看安全措施……在工作現場,總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師傅在分娩的前一天,還忍著疼痛打電話交代工作。」 王莉佳的徒弟回憶道,預產期臨近時正值年關,保電工作任務繁重,師傅依然沒有缺席,她有條不紊地安排站內設備特巡,對一年的工作情況進行梳理總結,在崗位上加班至深夜。家人心疼她,卻無可奈何:「知道她的性格,勸不住的。」
「守護好變電站就是守護光明,更是傳遞希望。」王莉佳深知,萬家燈火的背後,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把設備維護好,必須和設備交朋友」
隨著電力設備自動化進程的推動,變電運維的工作方式發生很大轉變。2011年,王莉佳所在的操作二隊整合為空港變電運維班,全面負責23個變電站的運維工作,工作量陡然增加,壓力也隨之而來。
「要把設備維護好,必須和設備交朋友。」多年紮根一線的寶貴經驗讓王莉佳明白,只要是她負責維護的設備,勢必做到了不留缺陷。如今運維班管轄的23個變電站內,每一個設備上的每一處接線,每一處由於設備區別導致的個體差異,她都如數家珍;編寫的現場規程等文件,每一處注意事項,她都不厭其煩去現場核實。她總能在繁瑣的事務中理清頭緒,合理分配班組成員各項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佳姐是我們的『活字典』。」王莉佳的徒弟周博文自豪地說,遇到對變電站某個設備的操作、維護不清楚的時候,她總是能立即準確地說出操作方法、維護注意事項,還能介紹這個設備的基本情況,無縫銜接,甚至比查百度還方便。
2016年春檢期間,王莉佳在110千伏嶽巖變電站10千伏開關室進行例行巡查,一開門便覺得氣味不對,憑藉多年經驗,她懷疑是設備出故障了,用紅外測溫儀測試發現其中一臺設備溫度偏高20多度,便立即申請對該設備進行停電,安排人員排查檢修。就這樣,王莉佳僅靠鼻子「聞」避免了一次大面積停電事故。
由於管轄設備在數量、形式上的增多,為使班組員工在工作中能做到有據可查,王莉佳對自己多年運維工作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結合設備實際情況不斷修訂,分變電站編寫了專業技術規程、重特大事故處理應急預案30餘冊,累計180萬字,實現了技術的傳承。
逝者如斯,初心未改。多年來,王莉佳所在的班組從未出現過人員責任事故,甚至都沒有過一次工作失誤。「只要有她在,整個團隊都感到心安。」班員們這樣感慨。
「電網的不斷發展,需要後備力量的補充」
「師傅,為什麼新安裝或大修後的變壓器在投入運行前要做衝擊合閘試驗呢?」
「為什麼降壓變壓器的低壓繞組在裡邊,而高壓繞組在外邊?」
10月23日上午,「王莉佳勞模創新工作室」內氣氛熱烈。
這是王莉佳在以她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內,為青年員工開展培訓的場景,類似的技術培訓在工作室內成為常態。
2011年,「王莉佳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責任大了,任務也重了。在這裡,王莉佳成功地完成轉型,從一名基層員工逐漸成長為創新工作室帶頭人。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電,而電網的發展,需要後備力量的補充。」王莉佳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每年與部分新進員工籤訂師徒合同,擬定培訓學習計劃,定期對徒弟學習情況進行考評。
作為公司兼職培訓師,她結合生產實際和公司培訓計劃,編寫培訓大綱和教案,每年至少完成四期專題培訓講課,年度累計授課80學時以上。多名徒弟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的技術競賽中獲獎,獲得技師技術等級認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技術骨幹。
王莉佳從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帶領大家搞創新,不斷攻克各類難題。在她的帶領下,工作室已輸出創新成果109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05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由她主持研究的「用於環網櫃內的設備停送電的操作頭」「一種室外變壓器呼吸器防雨罩」等六項課題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指導研究的移動式安全告警裝置獲重慶市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推廣和運用。
現在,工作室隊伍越來越龐大,各類複合型人才都相繼加入進來,共同探討、鑽研,鑄就了工作室一流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如今的「王莉佳勞模創新工作室」代表的不僅是精湛的技術、豐碩的成果,更是一種不畏艱難、勇於攀登、追求卓越的勞模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國網優秀專家人才後備、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範、重慶市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紛至沓來,王莉佳成了「名人」,但她仍保持著最初的那份執著與真誠,用心經營著自己平凡的變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