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副校長舉報校長背後:宣城校區改革之爭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合工大宣城校區行政樓一樓大廳內,教職工住宅項目海報介紹相關優惠。

  8月14日,合工大宣城校區行政樓一樓大廳內,擺著多個樓盤的沙盤模型。

  近日,合工大宣城校區內,圖書館建設尚未完工。按照之前的規劃,這棟建築本應在3年前完工。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 攝

  近日,一封副校長實名舉報校長的公開信,將合肥工業大學推入輿論漩渦。

  漩渦中的兩人,一位是舉報者,合工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大勇;另一位是被舉報者,合工大校長梁樑。

  這封《關於梁樑同志弄虛作假申報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的校內公開舉報》,核心內容是朱大勇對梁樑申報相關獎項弄虛造假,用他人成果進行報獎的舉報。儘管這一舉報材料很快被合工大校方發出的情況通報認定不實,但輿論並未平息。

  朱大勇對這份情況通報的調查過程提出質疑。也有媒體刊文指出,對於這種舉報不能自說自話,蓋棺論定的真相應當來自相關細節的全面公開,來自上級主管部門令人信服的調查結論。

  時隔十多天後,朱大勇再次出手,他稱自己近日將赴北京向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申訴。至於是否有新的證據,他說已不需要。8月12日,朱大勇對新京報記者稱,他已在北京將申訴材料上交。

  漩渦的另一端,在8月5日向新京報就被舉報一事作出回應後,記者多次與梁樑取得聯繫,但他一再表示,「抱歉,現在不能發聲。」

  回顧整個事件,朱大勇感慨說,「是一場鬧劇,又是一場悲劇。」

  副職實名舉報正職,這場罕見的舉報風波究竟由何引發?被視為朱大勇與梁樑矛盾發源地的合工大宣城校區,縮招千人、專業減半的背後又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舉報未了局

  8月10日下午,合肥市一家咖啡廳,朱大勇出現在記者面前。這位51歲的學者身材瘦削,方臉,膚色黝黑,鼻梁上被眼鏡壓出深深的凹痕。

  合工大正面臨的這場風波,始於朱大勇對梁樑實名舉報信的公開。

  在舉報信中,朱大勇稱,梁樑的報獎材料多處造假,「效果亮點」中列出的成果絕大多數與他毫不沾邊。例如,材料中提到「2013年以來,在校生在省部級以上競賽中獲獎1500餘項」,而2013年梁樑還在中國科技大學。

  梁樑對新京報記者回應稱,「什麼叫之前的成果呢?只要是職務行為,把時間說清楚了,合工大的成果都可以用,所有的部門都知道我的任職時間。」

  目前,舉報風波的雙方各執一詞。而問題的焦點在於,職務行為是否意味著,現任校長申報獎項可以使用前任校長在任時取得的成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中國學術界經常出現「包裝報獎」的問題,包括把以前的成果算到現在,把別人的成果算到自己頭上等。熊丙奇表示,這個問題在高校中已見怪不怪,所以沒有引起大家注意。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網絡上便有《合肥工業大學校長梁樑弄虛作假 騙取榮譽》的帖子出現,署名為「合肥工業大學教師代表」。

  但帖子未能得到輿論廣泛關注。直到朱大勇的實名舉報信公開後,這一事件才進入公眾視野。對於這封同樣質疑梁樑在申報「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上弄虛作假的帖子,朱大勇向新京報記者予以否認,稱非自己所發。

  一位高校的副校長,緣何做出實名舉報自己頂頭上司的舉動?

  「我不是衝冠一怒幹出這事來。」朱大勇說,舉報一事與他未嚴格按照請假程序,離校赴宣城抗洪救災有關。

  朱大勇說,他曾簡訊向合工大書記袁自煌請假,被要求書面請假,但因時間緊張未等到書面批覆便趕赴宣城抗洪救災。而在他離開期間的校黨委常委會上,他的名字從會議紀要上被校領導劃掉。

  這讓朱大勇在情緒上無法接受。

  但有分析認為,朱大勇此舉系被人利用。不過,面對記者的提問,朱大勇予以否認,「不存在的。」

  有趣的是,在朱大勇實名舉報梁樑一事曝光後,宣城市政府於8月5日在官網上刊發消息,題為《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朱大勇帶領技術專家一行5人來宣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工作》。

  這則消息除了提到朱大勇於7月8日至14日到涇縣、績溪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指導地質災害處置工作以外,還提到:朱大勇同志在宣城校區工作兩年,與宣城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當宣城遭受罕見洪水災害時,主動投身到宣城市抗洪救災工作中。

  在同事眼中,朱大勇的行為讓人有些無法理解。合工大宣城校區一位行政人員表示,儘管早就知道梁樑和朱大勇兩人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但是遠沒想到矛盾竟達到了如此程度。前述人士說,不理解他為什麼會拿這麼小的事情來進行實名舉報。

  對於自己舉報的目的,朱大勇強調並非是要搞倒梁樑。但他希望上級部門介入後,此事能有一個結果。

  「敗走」宣城校區

  除了評獎爭議之外,朱大勇和梁樑更深層的矛盾和博弈,在於對宣城校區的治校主張。在朱大勇這封舉報信裡,提及的另一個內容,即是梁樑不顧宣城市政府強烈抗議,強行對宣城校區作重大調整,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合工大宣城校區於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宣城市政府共同建設。2012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首屆招生,宣城校區與合肥校區按兩個代碼,面向全國一本線以上招生。在這裡,學生可以拿到與合肥校區同樣的本科學歷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朱大勇曾掌舵宣城校區兩年時間。在這期間,他受到在校師生「親民」、「勤奮」的評價。合工大官方網站的相關報導顯示,朱大勇首次以合工大副校長、宣城校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的身份亮相,是在2013年12月18日。去年12月,他去職宣城校區管委會主任。

  對於有人將宣城校區稱為朱大勇「獨立王國」的說法,朱大勇並不認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大勇參與和見證了宣城校區從小到大的成長進程。提及當年在宣城校區的工作,他用「創業」來形容當時的情形。

  梁樑與朱大勇的矛盾,在梁正式就任校長前便已開始積累。朱大勇說,梁樑在成為校長候選人之後,便在外面開會時提到對宣城校區進行調整的想法。

  朱大勇稱,2015年7月,在梁樑就任合工大校長的第一天早晨,他將一份宣城校區黨政聯席會議的報告交給了一些校領導。

  朱大勇不認同梁樑的想法,也不願去執行。去年9月,心生退意的他寫了首詩,「兩載寒暑行方舟,一夜風雨知落秋。浪高灘險混不覺,明年花開在歸途。」

  梁樑就任校長5個多月後,朱大勇主動要求離開宣城校區。

  2015年12月25日下午,宣城校區召開教師幹部大會,宣布校黨委、校行政關於宣城校區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由於工作需要,朱大勇同志不再擔任宣城校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宣城研究院院長(兼)。據一位參加了那次大會的老師回憶,當時挺突然的,會議是當天通知,此前沒有其他跡象。

  離開宣城校區之後,朱大勇的分管領域變更為位於合肥本部的翡翠湖校區。在合工大宣城校區內部人士看來,朱大勇被「架空」了。因為和獨立擁有一套班子的宣城校區不同,翡翠湖校區的校務工作基本上都由合工大本部的校領導直接管理。

  校市合作裂痕

  梁樑就任合工大校長1年後,對宣城校區作出調整。今年,宣城校區面對本科生的招生人數,由2015年的3000人降為2000人。專業也被砍掉近半,由2015年的30個減至16個。這一調整,被朱大勇用「胡鬧」來形容。

  對於梁樑宣城校區改革不滿的不止朱大勇一個人,宣城市政府也對合工大對宣城校區的調整作出了極力抗議。

  宣城市政府近日向媒體證實,就合工大宣城校區調整招生計劃一事,他們在今年6月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兩次發函至合工大,並抄報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廳。

  在《宣城市人民政府關於要求立即重新審定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招生計劃的函》中,宣城市政府用「十分震驚」來描述他們知道宣城校區將招生計劃降為2000人之後的反應。

  該文件稱,3月11日,在合肥召開的安徽省教育廳、宣城市和合工大三方聯席會議上,宣城市對宣城校區招生計劃同意做微調,但強調不能將原3000人做太大調整,保底為2500人,不能造成宣城校區的資源浪費。

  這封發於今年6月1日的文件還稱,宣城市在4月20日再次致函合工大,請求儘快協商宣城校區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事宜,宣城市政府主要領導一直等候合工大校領導來宣,並隨時等待消息赴合工大商談,但至今沒有接到回應。

  但宣城市政府對此事不願多談。近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宣城市政府,該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拒絕接受採訪。

  事實上,正出現裂痕的宣城市政府與合工大,曾有過一段「蜜月期」。

  據宣城日報報導,2012年11月1日,時任宣城市委書記童懷偉在合工大宣城校區創建工作表彰大會上指出,市委市政府打破常規、另闢蹊徑,以創新的勇氣,大膽採取宣城市負責建好學校、合工大負責辦好學校的「交鑰匙」合作模式,開創了高等教育發展市校合作的共贏新路。

  從這個校市合作的模式來看,宣城市政府在學校的發展問題上並不具有決定權。

  宣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國平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合工大宣城校區招生規模如何調整,決定權確實不在宣城市這一層面。但他強調,學校是合工大和宣城市合作建成的,宣城市委、市政府自然會對它未來的發展、定位有一些建議和想法。

  慢下來的「宣城速度」

  衍生出諸多矛盾的合工大宣城校區,承載著宣城市的「大學夢」。

  2012年9月17日,宣城校區正式開學。這天的宣城日報撰文指出,一年時間,建成一所大學,並投入使用,這是宣城市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被稱為「宣城速度」。

  官方資料顯示,宣城市政府系宣城校區的「金主」。宣城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的關於批准《合肥工業大學、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建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合作協議》的決議顯示,「同意我市負責建好宣城校區,無償交付合肥工業大學。同意市政府在徵地拆遷之外,籌措18億元人民幣用於宣城校區建設。」

  宣城市新聞網2012年的一則報導顯示,宣城校區總建築面積約60萬㎡,工程建設2011年啟動。根據規劃,一期建設時間為2011年至2012年,二期時間表為2012年至2013年,三期建為2013年至2015年。

  但項目建設遠不及規劃中順利。宣城市政府2015年1月發布的文件顯示,二期工程於2013年6月全面開工建設。對比規劃時間可以發現,二期工程的開工時間為2012年,開工時便已推遲1年。

  如同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開工延遲,也引發了竣工的延期。

  宣城校區官方網站今年7月發布的簡介顯示,目前校區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對比規劃的時間可以發現,二期工程的竣工時間為2013年,至今已推遲3年,仍未全部完工。

  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宣城校區發現,目前該校的圖書館仍在建設之中,而這本應3年前完工。

  在宣城市教體局針對網帖《合工大宣城校區是不是要撤了?》的回覆中,宣城校區建設放慢速度顯而易見。

  該回復提到,「我們的工作原則必須由超常規做法轉入新常態的軌道,後續建設陸續穩步推進。」

  改革是與非

  對於宣城校區的調整,校園內外有著不同的聲音。前述受訪的宣城校區內部人士贊同縮招,在他看來,宣城校區的承載量確實不夠。

  他口中的承載量,主要針對該校區的師資資源。他說,許多老師都來自合肥本部,常常需要將課排滿,趕到宣城連續授課兩天後再回合肥。

  目前,合工大宣城校區官方網站的首頁上,仍掛著一則發於今年4月的教師招聘啟事,招聘人數為100多人。同時,官方也在創造條件留下教師。宣城校區行政樓一層大廳中,擺著多個教職工住宅項目的沙盤模型,一側擺著寫有優惠條件的海報。

  宣城校區教務處一位老師對以學生家屬身份諮詢的記者稱,「只是減招,對其他的沒什麼影響。」

  合肥當地一位熟悉合工大的媒體人士則認為,該校區第一批畢業生今年已經畢業,校本部可能對學生的業務能力有所擔心。另外,「減招可能只是權宜之計,問題還在。」

  對於宣城校區改革一事,合工大校長梁樑始終不願發聲。8月13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合工大宣城校區多位管委會副主任,對方也均婉拒了採訪。但合工大新聞網上的一條校園新聞,傳達出校方對此事的態度。

  在今年3月底的宣城校區全體教師幹部大會上,合工大副校長、宣城校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吳玉程稱,學校正積極採取措施切實把宣城校區辦得更好。在這個會上,他提到了宣城校區的兩個調整:一是把教學與校本部打通,由相關學院承擔;二是對招生規模作暫時調整,並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實行差異化發展。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與去年相比,宣城校區撤掉了16個專業,其中有15個合併到了合肥校區,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汽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多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新增加了自動化和英語(商務)2個專業。

  從撤掉的專業中,可以部分窺見梁樑的調整思路。

  宣城校區內部人士評價,朱梁兩人的分歧在於,朱大勇希望按照原來的模式,把宣城校區做大做強,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而梁樑的想法是,宣城校區應與合肥校區一體化發展。

  問及這個觀點,朱大勇擺擺手,微笑著拒絕對此作出評論。

  儘管外界議論紛紛,但合工大校方始終保持沉默。有消息人士透露,學校內部打了招呼,不得擅自接受媒體採訪。新京報記者近日聯繫該校多位師生,多以不方便、不了解等理由婉拒採訪。

  這場副校長實名舉報校長的風波,猶如扔進漩渦中的石子,旋即消失不見。但宣城校區面臨的問題,在這次風波中浮出水面。

  宣城市的「大學夢」,仍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向前走。

  (記者 賈世煜 實習生 盧心語 )

相關焦點

  • 合工大副校長實名舉報校長背後的校改之爭
    近日,一封副校長實名舉報校長的公開信,將合肥工業大學推入輿論漩渦。  漩渦中的兩人,一位是舉報者,合工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大勇;另一位是被舉報者,合工大校長梁樑。  這封《關於梁樑同志弄虛作假申報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的校內公開舉報》,核心內容是朱大勇對梁樑申報相關獎項弄虛造假,用他人成果進行報獎的舉報。
  • 實名舉報校長風波半年後,合工大副校長交辭職信,尚未獲批
    沉寂已有半年多的合肥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合工大」)副校長朱大勇實名舉報校長梁樑「評獎申報材料造假」一事,近日有了新進展。3月20日上午,就朱大勇辭職及合工大舉報事件調查進展事宜,澎湃新聞向教育部新聞辦採訪核實,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朱大勇舉報梁樑一事,還要追溯到2016年7月。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朱大勇2016年7月實名向合工大紀委、學術委員會舉報該校校長梁樑在「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申報過程中「材料造假」。
  • 曾實名舉報校長的合工大副校長,職務有了變動—新聞—科學網
    一年前遭遇副校長舉報校長風波的合肥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合工大」),日前經歷了頻繁的人事變動。曾實名舉報校長梁樑的合工大黨委原副書記、副校長朱大勇,已不再擔任該校黨委副書記,其副校長一職則仍未正式免去。
  • 合工大副校長朱大勇辭職獲批 對校長仍處舉報狀態
    (原標題:合工大副校長朱大勇辭職獲批,對校長梁樑仍處於舉報狀態)距離遞交辭職報告一年、副校長舉報校長事件逾一年半後,官方終於公布了合肥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合工大」)副校長朱大勇辭職獲批的消息。
  • 南科大迎來第三位院士校長,為清華副校長
    有著「中國高校改革第一人」的他,在就任中科大校長期間,就致力於規劃和組織學校面向21世紀建設一流大學,卓有成效地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圖源:央廣網受聘南科大,經過建校初期5年的探索、試水,朱清時也因教育改革備受關注。
  • 河北大學副校長楊學新一行到蘇州校區調研中外合作辦學工作
    9月26日,河北大學副校長楊學新一行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就中外合作辦學工作進行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蘇州校區黨委書記、國際學院、中法學院院長楊偉國在開太樓第一會議室會見了楊學新副校長一行。蘇州校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見。
  • 10.28-11.3工大要聞及時覽
    我校積極參會布展,廣泛宣傳學校人才政策,積極引進各路英才,副校長陳復生對我校參會引才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指導,校長卞科親臨大會現場,聽取並指導我校展區宣傳與人才對接工作。6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做客工大講壇講述文化自信與《紅樓夢》的當代傳播十月的工大,清風送爽,碩果飄香。在全國人民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啟新徵程、建功新時代之際,在我校師生按照校三次黨代會確立的目標奮鬥之時,工大講壇也迎來了第230期的重要節點。10月25日下午,第230期工大講壇在我校D303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辦。
  • 楊善林: 合工大有史以來第一位院士
    楊善林: 合工大有史以來第一位院士 2013-12-20 10:53:52   來源:市場星報
  • 【最後一課】合工大校長梁樑:長存仁愛謙虛之心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6 月12 日,合肥工業大學(合肥校區)2019 屆本科生畢業典禮在屯溪路校區西田徑場舉行。近3000 張青春洋溢的臉龐滿是興奮和快樂,也流露出離別之際的莊重與留戀。
  • 部省合建高校書記校長齊聚鄭大!
    為貫徹教育部關於推進部省合建的相關精神,推動部省合建高校加快一流建設步伐。11月22日上午,由鄭州大學主辦的部省合建高校書記校長圓桌會議在鄭州召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調研員曹飛,內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石河子大學校長代斌,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林文勳、副校長趙琦華,西藏大學副校長張興堂,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南昌大學副校長劉成梅,河北大學黨委書記郭健、副校長陳紅軍,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李星,新疆大學校長姚強,廣西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於文進,海南大學黨委書記武耀廷、副校長葉光亮,太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鄭強,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
  • 北工大迎來「院士校長」
    1月12日下午,北京工業大學召開幹部會議,宣布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職務任免的決定。中國工程院院士聶祚仁成為北工大新任校長,原校長柳貢慧調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會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建中宣讀了市委市政府關於聶祚仁、柳貢慧職務任免的決定。
  • 清華兩位學者去香港大學當副校長,聊聊大學校長中的清華人
    10月27日,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開會表決,21:1,同意申作軍、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分管研究和學術發展。申作軍之前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宮鵬原先是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所以,周禮杲是過渡時期去當校長的。周禮杲1991年去澳門大學,從科學學院院長到副校長,最後是校長。因為年齡關係退休,退休後當澳門大學校長室高級顧問。澳門大學當時是澳門最好的大學,事實上一開始水平很差。在1990年,才從3年制改為4年制,1997年才畢業第一位博士。
  • 如何看待聶祚仁院士出任北京工大校長,助力衝擊世界一流大學?
    公告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工大副校長聶祚仁教授被任命為北京工業大學校長。前任對於這個人事任命,坊間也是議論紛紛。那麼聶祚仁教授何許人也?他能擔負起帶領北工大衝擊世界一流大學的重任嗎?在衝擊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聶祚仁院士出任校長意義重大。在做好科研本職工作的同時,聶祚仁教授也逐漸走上了管理崗位。2004年他被任命為材料學院院長,並在2013年出任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在此期間,他作為負責人帶領學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對於學校發展貢獻很大。2021年1月份,聶祚仁教授被任命為北京工業大學校長,承擔起帶領學校發展的重任。
  • 瞭望丨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汪勁松 以「正合奇勝」續報國新章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近日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西工大將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守正創新、緊抓機遇、超前布局、勇於變革,續寫新時代人才培養「西工大現象」新篇章,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 中科大校長親自赴蘇部署,蘇州高等研究院來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中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和分管中科大蘇研院工作的副校長杜江峰院士一道赴蘇州部署蘇州高等研究院的建設工作。中科大副校長杜江峰院士首先代表學校宣讀了蘇州高等研究院的工作組人員名單,表示要推動現有的中科大蘇州研究院升級轉型為蘇州高等研究院。
  • 劉吉臻校長會見山西大學賈鎖堂校長一行
    8月1日,我校校長劉吉臻會見了來訪的山西大學賈鎖堂校長一行10人,雙方就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山西大學後如何更好地建設和發展電力學科等問題進行了親切、深入的交流。我校副校長孫忠權,校長助理、黨辦校辦主任汪慶華,山西大學副校長劉維奇,雙方有關部門負責人等陪同會見。    劉吉臻對賈鎖堂校長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
  • 南科大副校長滕錦光兼任研究生院院長,今年剛被校長「挖」來
    根據南科大官網「現任領導」欄目近期更新的信息顯示,今年早些時候受聘為南科大副校長的中科院院士滕錦光已兼任該校研究生院院長。不再兼任研究生院院長的南科大副校長湯濤則兼任了該校教務長一職。值得一提的是滕錦光是南科大校長陳十一專門「挖」來的人才。《溫州日報》5月3日刊發了一則報導《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我對溫商充滿敬意》。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帶隊調研上海交大
    7月10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帶隊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會見了張希一行。吉林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兩校有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活動。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以下簡稱「南科大」)校長。  南科大官網顯示,現任校長為64歲的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  南方科技大學: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  南方科技大學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  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籌建南方科技大學。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學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成為國內最快獲得博士授權單位的高校,首次申請即獲得審批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