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汪勁松 以「正合奇勝」續報國新章

2020-12-05 新華社客戶端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許祖華 ◇學校在辦學歷程中形成的「公誠勇毅」校訓及「三實一新」校風,構築了西工大人追求一流、獻身國防的優良傳統  ◇「西工大現象」可以用9個字概括,即「願意去、留得住、幹得好」 

  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大學,是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校以來,西工大發揮「三航」特色優勢,聚焦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同時也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領軍人才,在人才培養領域形成了獨有的「西工大現象」。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近日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西工大將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守正創新、緊抓機遇、超前布局、勇於變革,續寫新時代人才培養「西工大現象」新篇章,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創新報國    《瞭望》:西工大的特色是「三航」,學校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汪勁松:西工大發揮「三航」特色優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研製了全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臺地效飛行器、第一型50公斤級水下無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臺航空機載計算機。    近年來,學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不斷增強。在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學校重點參與了大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等10個重大專項的論證及科研攻關,深度參與了兩機專項論證、神舟系列飛船研製,是「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做出貢獻單位」的兩所高校之一。學校在新一代翼身融合民機設計、火箭基組合循環發動機等研究項目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研製的超聲速大機動靶標填補了國內空白。    學校開我國無人機研製之先河,實現了我國第一個無人機技術與整條生產線出口,擁有我國唯一的無人機特種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無人機系統國家工程中心,所研製的無人機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接受了檢閱,學校研製和參與研製的多型武器裝備入列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    近十年來,西工大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0餘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近50項。這背後,是學校科研實力的提升。近五年,西工大科研經費到款累計超過百億元,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其中,2018年科研到款超過33.9億元。    從項目獲批以及論文發表情況看,西工大申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項目連續5年遞增。高水平論文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SCI論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2018年以來,學校在《自然》《科學》及其子刊共發表論文45篇。僅2019年,學校就以通訊作者單位在《科學》發表論文4篇,其中3篇長文在《科學》同一期發表。基礎研究水平的提升為西工大的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戰略打下了基礎。    《瞭望》: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學校做了哪些工作?    汪勁松:學校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服務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方面,主動對接軍工集團,圍繞科技研發與產業化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支撐。    在服務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方面,學校成立陝西網絡創新研究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軟體學院、微電子學院和民航學院,首批開設了人工智慧專業,為「兩個強國」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還與省市聯合成立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等一批創新機構,圍繞製造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學校正在籌建我國第一家無人機專用試驗測試中心,全面推進無人機產業發展。    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最後一公裡」,西工大制定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轉化50餘項專利技術,9個項目實現了產業化,以學校3D列印技術孵化的公司鉑力特通過科創板審核成功上市,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企業成為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西工大還將目光投向全國,瞄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與江蘇省合作共建長三角研究院,推動深圳研究院、青島研究院等異地創新機構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西工大現象    《瞭望》:「西工大現象」的內涵是什麼?    汪勁松:建校以來,我校培養了鑄造、航空宇航製造工程、飛行力學、航空發動機、水中兵器、火箭發動機等6個學科的全國第一位工學博士。學校校友中有59位將軍,48位兩院院士。在航空領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號總師、副總師為我校校友;在航天領域,一大批西工大校友為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做出了貢獻;在航海領域,同樣有大批校友活躍在船舶工業、水中兵器行業的管理與技術崗位上。2011年,兩院院士調研組在西工大調研時,稱讚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就,將大批西工大校友在國防科技領域的突出表現稱為「西工大現象」。    「西工大現象」其內涵大體可以用9個字概括,即願意去、留得住、幹得好。    「願意去」是胸懷祖國、奉獻精神的集中體現。西工大畢業生願意將青春和熱血無私奉獻給黨和國家事業,願意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被譽為「航天少帥」的傑出校友雷凡培在研究生畢業時,放棄了繁華都市的優厚待遇,走進秦嶺深山為航天事業奉獻青春。    「留得住」是實幹精神的集中體現。西工大畢業生堅定理想信念,忠於黨、國家和人民,腳踏實地,實幹擔當。「夫妻將軍」校友董臻東和劉長秀是大學同班同學,1966年大學畢業後同時分配到條件艱苦的川西北空氣動力研究基地,夫妻二人頑強拼搏40餘年,攻克了空氣動力學領域多個關鍵難題,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和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幹得好」是追求卓越的集中體現。西工大畢業生有韌勁、不畏難,始終保持艱苦創業的優良作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除了大家熟知的殲-20總設計師楊偉、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外,還有很多優秀校友為國家航空事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瞭望》:「西工大現象」的成因是什麼?    汪勁松:「西工大現象」的成因有很多,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一是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對於人才的迫切需要,為西工大人幹事創業創造了先決條件。二是源自學校辦學歷程中形成的「公誠勇毅」校訓和「三實一新」校風。校訓校風,構築了西工大人追求一流、獻身國防的優良傳統。三是學校與時俱進,在不同時期確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瞭望》:新時代續寫「西工大現象」的關鍵是什麼?    汪勁松:續寫這一傳奇最關鍵的是對學生的價值塑造。在堅定理想信念方面,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黨團組織的陣地作用,以及第二課堂的重要抓手作用,通過易班、翱翔名家系列活動等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方面,挖掘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用學校精神文化中所蘊含的使命擔當教育學生;在加強品德修養方面,通過榜樣選樹活動,激勵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向「工信楷模」「三秦楷模」陳士櫓院士等先進典型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自覺遵守科研誠信與學術道德。    學校將繼續以「價值塑造」為核心,建立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續寫新時代人才培養「西工大現象」新篇章。    「正合奇勝」瞄準一流    《瞭望》:西工大在「雙一流」建設方面的目標和規劃是怎樣的?    汪勁松:西工大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徵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到2025年,引領未來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與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相適應的「工、理、文、醫」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基本形成,若干優勢工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服務「三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35年,人才培養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學科建設水平和能力有明顯躍升,在更多領域形成引領性優勢,基礎研究和原創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標誌性成果卓著,全球聲譽顯著提升,學校基本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學校引領優勢進一步凸顯,推動人類文明、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的能力更加突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貢獻更加彰顯,形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辦學模式,學校整體實力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瞭望》:目前學校正在推進和計劃推進的工作有哪些?    汪勁松: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徵程中,我們還面對很多挑戰。《孫子兵法》講「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合奇勝」思想用在「雙一流」高校建設中,「正合」就是要堅持大學發展之道,堅持「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以學術為魂、以學者為要、以責任為重」的辦學理念。「奇勝」就是要大膽謀劃實現學校加速發展的改革創新之路,謀人才培養之奇、謀師資隊伍建設之奇、謀學科建設之奇、謀科學研究之奇、謀開放辦學之奇。    首先,實施一流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和「十育人」體系;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流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本—碩—博」分階段、有統籌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與之相配套的獎助體系;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加強教材體系建設,推動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改革。    其次,實施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行動計劃,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統籌做好優秀人才引育工作,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高端引領」為導向,實施「傑出學科帶頭人」計劃,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輻射作用。    第三,實施學科高峰攀登計劃。發揮學科引領作用,按照「新興、交叉、融合」的思路,進一步夯實「強基、固優、扶新」,構建與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相適應的「工、理、文、醫」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第四,實施科技體系創新行動計劃,圍繞「三個面向」,主動布局並動態優化科研發展方向,有組織謀劃重大科研項目;加強協同創新,強化與國防工業單位和地方政府的協作,推進重要型號研製任務協同創新。    第五,實施對外開放拓展行動計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中澳工科大學聯盟;不斷加強與國外一流高校、頂尖科研機構的實質性交流合作,設立海外聯合研究中心,明確定位,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國際合作體系和網絡。

相關焦點

  • 韓國忠南國立大學校長鄭相喆一行訪問西北工業大學
    西工大新聞網5月14日電(陳思危 攝影記者 郭友軍)5月13日下午三點,韓國忠南國立大學校長鄭相喆、國際合作處處長樸鍾星等一行三人來訪我校。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副校長張衛紅在國際會議中心第三會議室熱情會見了來訪客人。
  • 西北工業大學與基輔理工大學籤署《中烏空間科學聯合實驗室協議》
    10月22日,在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和烏克蘭國家航天局局長烏索夫的見證下,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與烏克蘭基輔理工大學校長祖古羅夫斯基籤署了《中烏空間科學聯合實驗室協議》。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烏克蘭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米赫耶夫和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張衛紅出席了籤字儀式。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籤署協同創新合作協議
    9月25日下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籤署協同創新合作協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譚瑞松,總經理、黨組副書記羅榮懷等,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校長汪勁松等參加儀式。籤約儀式由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侯成義主持。
  •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西工大新聞網7月30日電(記者 趙勇 攝影記者 盧迪)7月28日下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西工大友誼校區舉行。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校長汪勁松等參加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由張煒主持。
  • 極端力學高端論壇暨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成立大會開幕
    西工大新聞網5月28日(記者 高瑩 通訊員 張超 攝影記者 郭友軍)5月25日,由西北工業大學主辦的極端力學高端論壇暨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成立大會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程耿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系統研究院研究員崔俊芝,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張立同
  • 瞭望丨吉林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希 心有大我為國育才
    今日,後繼者們正擎起燃燒的火炬,誓將老一代大師、大家留下的精神傳承下去,矢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爭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瞭望》新聞周刊就此採訪了吉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
  • 正合奇勝劍意拳心《碧血劍》手遊誠意傳授
    正合奇勝,劍意拳心。下一個武林至尊就是你!金庸正版授權的首款《碧血劍》IP手遊,完美再現原著中跌宕起伏的劇情故事,帶你回歸明末亂世,感受江湖兒女的俠骨柔情。
  • 如何理解《孫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勝」和「節如發機」?
    《孫子兵法·兵勢》篇中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是作戰時的定律。所謂「正」,是正常、正統、正規之意。春秋時期的作戰形式,就是「陣而後戰」。諸侯國的軍隊通常陳列在一塊面積不大的場地上,彼此排好陣勢後,再相互接近,才開始進行有秩序的戰鬥,也就是古人說的「合戰」。
  • 西北工業大學:專心培育科技尖端人才,奈何實力不允許低調
    國內的大學,「三航」專業齊步發展,大幅領先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西北工業大學」。西工大數十年來培養的尖端人才不計其數,更有諸多「大國工匠」閃耀歷史的天空。雖然低調,卻因為傑出校友多、科研成果豐盛而廣受關注。不過,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如此輝煌、口碑如此之好的西工大,曾經也遭遇過積重難返、故步自封的難題。
  • 瞭望丨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付子堂:薪火相繼 書寫新時代法治華章
    她是改革開放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全國法律專業招生729人,其中424人走進這座校園。70年來有30多萬法治人才從這裡走向祖國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    她就是西南政法大學(下稱西政)。    近日,西南政法大學校長、知名法學家付子堂教授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就西南政法大學的歷史沿革、辦學特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答記者問,並闡述了學校未來發展的「危」與「機」。
  • 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入選2020年 ACM Fellow!
    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入選。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ACM創立於 1947 年,是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之一。ACM目前在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0萬名的會員。ACM Fellow是ACM授予資深會員的最高榮譽,表彰對於計算機相關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在 ACM 會員中佔比不足 1%。
  •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2020年第二學士學位招生簡章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普通高校繼續開展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9號)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再學習機會,培養造就複合型人才,經研究決定,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的「諾貝爾溫度」
    2012年4月26日,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溫度:熱烈以至沸騰。當日,3位諾貝爾獎得主米歇爾、羅賓•沃倫、丹•舍特曼來到西工大,接受學校的聘請並成為學校名譽教授。西工大校園內,師生們翹首以盼,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剛剛從校長姜澄宇手中接過聘書的3位教授,走在西北工業大學校園內,精神矍鑠、步履矯健、神採飛揚。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新聞周刊記者李偉    「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西北工業大學知名度怎麼樣?
    西北工業大學這樣的老牌學校,依舊保持著不溫不火,許多人認為西北工業大學不過是一所辦學水平一般的學校,它能被評為211,985,也是國家照顧大西北的原因。錯了。下面請您跟我一起了解一下真實的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一行來校調研
    哈工大報訊(梁英爽/文 辛然/圖)8月11日,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一行來校調研。校長周玉在博物館一樓會客室會見了黃維一行。周玉對西北工業大學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西北工業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及教學傳統,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與哈工大有著相似的校風、教風、學風。
  • 瞭望 | 科技創新從0到1怎麼突破?權威院士的解答來了——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做最具挑戰性的科學探索工作,不急於求成,不突擊成才終有一天,我們能夠用這些實驗室和大學創造的「深圳技術」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我國科技創新總體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正從整體追趕向部分引領過渡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曉玲 白瑜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
  • 「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榜單,西北工業大學佔據半壁江山?
    2、在這份名單中,遠在西北偏僻之地的西北工業大學,上榜科學家高達12人,而高考錄取優質生源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為1人上榜、0人上榜,清北合計僅僅1人。 3、同樣位於西北偏僻之地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雖然這幾年高考錄取分數回落不少,但這次35
  •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哪個大學好?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哪個大學好?西北工業大學,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工信部直屬高校,是211、985、雙一流A類高校。他的前身是西北工學院,後來合併了多所名校合併組建的華東航空學院,後又合併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三航方面,西北工業大學是「大拿」!北京工業大學,位於首都北京市。是北京市屬重點大學,是211工程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合工大副校長舉報校長背後:宣城校區改革之爭
    近日,合工大宣城校區內,圖書館建設尚未完工。按照之前的規劃,這棟建築本應在3年前完工。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 攝  近日,一封副校長實名舉報校長的公開信,將合肥工業大學推入輿論漩渦。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網絡上便有《合肥工業大學校長梁樑弄虛作假 騙取榮譽》的帖子出現,署名為「合肥工業大學教師代表」。  但帖子未能得到輿論廣泛關注。直到朱大勇的實名舉報信公開後,這一事件才進入公眾視野。對於這封同樣質疑梁樑在申報「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上弄虛作假的帖子,朱大勇向新京報記者予以否認,稱非自己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