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擁有「七號冰」的冰巨星-海王星,到底有多特別?

2020-12-04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靠外的一顆氣態行星,由於它距離太陽很遠,其表面溫度很低,平均只有-210攝氏度,除了和木星、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物質組成比較相似以外,海王星大氣層以下的結構以及物質組成,卻與木星和土星差異較大,一方面表面為氧、氮、碳和硫等這些比氫重的物質佔比較高,另一方面也沒有發現像木星內核外圍包裹的金屬氫層,可能替代以水冰的結構,因此科學家們將距離太陽較遠的天王星和海王星,與木星、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加以區分,將其定義為冰巨星。

海王星的質量雖然遠遠趕不上木星的質量,但也達到了10^23噸級別,約為地球的17倍,其自轉周期約為16個小時,圍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大約165個地球年。至於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冰巨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界目前的主流觀點,仍然是星際物質捕獲說,但是與靠近太陽的巖質行星有區別。

在太陽形成以後,隨著大量高能粒子流的向外釋放,在靠近太陽區域剩餘的原始星雲物質,其中較輕的氣體大部分被吹到距離太陽較遠的軌道,其中在小行星帶以外的木星具有得天獨厚的形成優勢,那就是在吸聚原始行星盤內的部分物質形成內核以後,可以優先捕獲到吹到這個區域的大量輕物質,從而使得自身的質量不斷增大,形成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沒有被捕獲到的輕氣體,則繼續在距離稍遠的軌道上被木星的內核所捕獲,最後使木星成為系內第二大行星。

而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形成歷史則要晚於木星和土星,一方面是被這兩個「巨無霸」俘獲的星際氣體實在是太多了,向著更遠的軌道漂移的氣體物質變得較少。另一方面,木星和土星形成300萬年之後才逐漸冷卻,處在土星軌道外側的宇宙空間中,由於接受太陽輻射的能量非常小,因此聚集了一些處於冰晶狀態的星子,它們的公轉速度非常慢,使得冰晶體相互結合以及從剩餘的星際氣體中俘獲物質的速度都非常緩慢。這這個長達幾千萬年的醞釀過程中,由一些巖石和冰晶所組成的兩個原始行星逐漸脫穎而出,當成長到一定程度以後開始在引力作用下,吸聚從太陽系內側漂移且沒有被木星和土星俘獲的大量氫和氦等輕氣體。只不過受到物體總量的有限性以及「起步太晚」的緣故,天王星和海王星最終沒有條件成長到木星、土星那麼大。

海王星的大氣層密度雖然沒有木星大,但仍要比地球高出上百倍,雖然其表面溫度很低,但隨著大氣層高度的下降,其溫度和壓力逐漸提升,在大氣層內上下巨大的溫度差異,使得大氣運動十分頻繁,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其中劇烈風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據監測,海王星上的風暴平均速度,已經超過了兩倍的音速,達到1200公裡每小時,想像一下地球上平均風速最高的地方是南極洲,其平均風速也才達到70公裡每小時,最高紀錄才達到300公裡每秒,與海王星上的風暴速度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海王星上的大黑斑,這是旅行者二號飛越海王星期間監測到的一個大型風暴,其移動速度達到驚人的2400公裡每小時,這比木星上的大紅斑移動速度也要快上許多。科學家們推測,正是由於海王星大氣層的溫度非常低,在風暴的頂部溫度也只達到零下130攝氏度,在低溫條件下,風暴組成氣體物質之間的摩擦效應明顯減弱,所引發的旋流效應也比較小,因此持續時間會相當長,而且會隨著能量的不斷聚集而速度越來越快。

科學家們通過對水的相態變化規律以及海王星的結構特點,推測出在海王星的大氣層之下,存在著由大量水冰和巖石所構成的一個高熱固態圈層結構,而這種水冰不同於地球上水體所結的冰,而是被稱為「七號冰」的一種獨特固態水。

決定水體相位的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溫度,另外一個就是壓力,當溫度和壓力處於特定的組合方式時,水就會以不同的相態出現,除了固、液、氣三種基本形態之外,對於固態來說,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二號冰、三號冰、一直到十號冰。在海王星的內部,則具備七號冰的存在條件,即壓力在10萬-100萬倍標準大氣壓、溫度在幾百到上千溫度這個區間之內。

由於七號冰與一般的水冰的晶體結構不同,在其結晶核與液態水分之間基本沒有中間熱層,因此在推動液態水分子結晶方面,只會受以初始結晶水分子的排列規律影響,所以結晶的擴散速度理論上非常快,有研究機構測算,七號冰的結晶擴散速度可以達到驚人的1600公裡每小時,而海王星的內部就存在著可以支撐七號冰存在的自然環境,這種冰還具有超離子導體功能,具備超強的導電導熱能力,融點還極高,想想都覺得恐怖。

如果在地球的海洋中出現這種七號冰,那麼用不了多長時間,地球上的海洋都將全部結成冰塊。幸好,我們所在的地球表面,即使在海底深處,也不具備七號冰存在所需要的高壓環境,大家就不用為此擔心了。

相關焦點

  • 末日武器「7號冰」的冰巨星:海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之後,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成了太陽系的行星邊界,儘管兩顆行星發現過程,但它們的結構形成了一種非常典型的天體:冰巨星,它介於地球和巨行星之間(類木行星),在天文學家眼中,這種結構的行星有一種非常可怕的存在!
  • 末日武器「7號冰」的冰巨星:海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之後,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成了太陽系的行星邊界,儘管兩顆行星發現過程,但它們的結構形成了一種非常典型的天體:冰巨星,它介於地球和巨行星之間(類木行星),在天文學家眼中,這種結構的行星有一種非常可怕的存在!
  • NASA提出「冰巨星」計劃預案,準備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
    對於太空探索來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走在最前列,至今為止人類已經探索到達了太陽系的最邊緣地帶,然而對於太陽系外圍的幾顆行星卻了解並不多,據國外媒體報導稱NASA正在研究一項名為「冰巨星」的探索計劃,將在未來20年內展開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近距離探測任務,藉此了解這些極寒氣態行星的內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 冰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
    ,簡稱冰巨星。赫歇爾就這樣偶然地發現了天王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用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大行星,也是現在已知的冰巨星之一。這顆冰巨星的發現,是自170年前伽利略通過望遠鏡發現木星的四顆衛星以來,最為轟動的新聞了。從此,赫歇爾一舉成名,並且從英國國王那裡領到了薪水,成為了一個全職的天文學家。
  • 冰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
    ,簡稱冰巨星。赫歇爾就這樣偶然地發現了天王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用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大行星,也是現在已知的冰巨星之一。這顆冰巨星的發現,是自170年前伽利略通過望遠鏡發現木星的四顆衛星以來,最為轟動的新聞了。從此,赫歇爾一舉成名,並且從英國國王那裡領到了薪水,成為了一個全職的天文學家。
  • 一顆價值連城的冰巨星,上布遍布貴重的鑽石,海王星!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按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排列,海王星是太陽系的第八顆行星,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海王星的直徑49500公裡,是地球的3.88倍,體積相當於57個地球,在太陽系排第四。質量是地球的17倍多,排第三。海王星有14顆已知的天然衛星。
  • 有人說恐怖的末日武器叫「七號冰」,就在海王星上,是真的嗎?
    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最恐怖的末日武器流言,就是所謂的「7號冰」。這種流言的核心是,只要誰把一塊「7號冰」丟進海洋,幾天內全球就會凍結,人類和生物全部滅亡;如果一顆小行星上有這種「冰」,撞到地球不管其大小,都將導致地球毀滅。還說在海王星上,就是這種「7號冰」的世界,只要恐怖分子前往海王星弄一點回來,就可以訛詐全人類,因此海王星也太可怕了。難道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
  • 「七號冰」能迅速凍結地球,在海王星存在很多的說法靠譜嗎?
    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最恐怖的末日武器流言,就是所謂的「7號冰」。這種流言的核心是,只要誰把一塊「7號冰」丟進海洋,幾天內全球就會凍結,人類和生物全部滅亡;如果一顆小行星上有這種「冰」,撞到地球不管其大小,都將導致地球毀滅。還說在海王星上,就是這種「7號冰」的世界,只要恐怖分子前往海王星弄一點回來,就可以訛詐全人類,因此海王星也太可怕了。難道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
  • 有人說恐怖的末日武器叫「七號冰」,就在海王星上,是真的嗎?
    其實這種冰嚴格意義上並不叫「7號冰」,科學家們把這種冰叫「冰VII」,冰字的後綴的羅馬數字表示「七」,所以要叫也應該叫「冰七號」。我們先來說說「冰七號」是不是與海王星有關。事實上,「冰七號」與海王星毛關係都沒有。即便有關,海王星距離我們30億km,我們既去不了,它也過不來。一個去不了過不來的東西有什麼可怕的?
  • 「行星連珠」機不可失 太陽系冰巨星備受關注
    圖片來源:網絡(CBS news)  今日視點  科學家對火星開展了長期持續的探索,也向木星、土星、水星和金星分別派遣了多位「使者」,窺探到這些行星不少秘密,唯獨天王星和海王星,迄今只有「旅行者2號」探測器於上世紀80年代拜訪過。這兩顆藍色的冰巨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人類探索最少也最神秘的行星。
  • 飛向冰巨人!NASA計劃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
    雖然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巨行星,但是由於內部結構及大氣組成與木星和土星這類傳統的氣態巨行星存在一定的差異,科學家們又把它們細分為冰巨星。1986年1月24日,著名的旅行者2號從天王星附近飛掠而過。三年多後,這個探測器在1989年8月25日對海王星成功地實現了飛掠。人類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認識很大一部分都基於旅行者2號在這兩次短暫的飛掠中所收集的數據,這是非常局限的。
  • 兩千多度時,冰變成了黑色!這是什麼冰?為啥變成黑色了?
    早在30多年前,就有物理學家提出超離子冰的概念。雖然直到現在才現出原形,但科學家認為這也許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水的形態之一。至少,超離子冰可能在太陽系中廣泛存在,它們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含量豐富,比地球、木衛二和土衛二的海洋中的液態水還要多。超離子冰的發現揭開了存在數十年的冰巨星成分之謎。冰的18種結構目前,科學家發現冰包含了18種晶體結構。
  • 冰巨星:海王星為什麼被稱為整個太陽系環境最惡劣的星球?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之後,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成了太陽系的行星邊界,儘管兩顆行星發現過程,但它們的結構形成了一種非常典型的天體:冰巨星,它介於地球和巨行星之間(類木行星),在天文學家眼中,這種結構的行星有一種非常可怕的存在!
  • 神秘的海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在中文裡,把它譯為海王星。迄今只有旅行者2號探測器曾經在1989年去過海王星。今天,關於冰冷的藍色星球仍然有很多謎團,例如為什麼它的風速如此之快以及為什麼它的磁場被抵消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是否適合人類生存呢?接近地球大小的那些被稱為「超級地球」,而那些更接近海王星大小的是「迷你海王星」。像地球一樣,海王星有一個巖石的核心,但它有一個更厚的大氣層,生命無法在上面生存。
  • 超離子水冰或將解開海王星和天王星內部秘密,你知道超離子水冰嗎
    我們的太陽系擁有藍色的地球,這是我們的家園,同時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還有巨大的體態行星,那就是天王星和海王星,關於這些行星的研究,目前科學家還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二零一八年美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一些進展,他們有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 「7號冰」有多厲害?把一塊7號冰放入海洋,地球會被凍結嗎?
    在自然界中冰的形態還是非常多的,目前科學家一共發現了18種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不過是最普通的一種。雖然冰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科學家的發現中,7號冰是最為神秘的一種。77號冰有一種特性,它在溫暖的環境中依然可以結冰,而且凝結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時可以冰凍1600公裡。在2018年的3月份,科學家在尋找天然鑽石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7號冰的存在。
  • 4700 攝氏度才會化的冰,可能是水在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形態
    早在 30 多年前,就有物理學家提出超離子冰的概念。雖然直到現在才現出原形,但科學家認為這也許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水的形態之一。至少,超離子冰可能在太陽系中廣泛存在,它們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含量豐富,比地球、木衛二和土衛二的海洋中的液態水還要多。超離子冰的發現揭開了存在數十年的冰巨星成分之謎。
  • 「超級7號冰」被科學家發現,內部構造極為詭異,擁有奇特性質
    水擁有三種形態,第一種是液態,常溫下一般呈現流動液態,第二種是氣態,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就會變成水蒸氣,第三種是固態,當溫度達到零下攝氏度,就會以冰的形式存在。我們無時不刻都在與水打交道,而且在地球表面壓強變化不大,因此感受也在這三種狀態之間。
  • 一小塊7號冰就能凍結海洋?科學家在鑽石的內部發現了7號冰
    常見的冰塊18種冰,各有各的特點,其中序號排列為7的冰,號稱擁有凍結海洋的能力。不需要多大,一小塊7號冰就能凍結太平洋,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那事實真的如此嗎?神秘的7號冰說起來這7號冰已經被科學家研究了不久,它的結晶度和結晶形式,和其他的17種冰有明顯差異。我們知道水凝結成冰和大氣壓有著直接聯繫,不同的大氣壓下,冰的晶體結構也是不同的。
  • 「7號冰」究竟是啥?科學家研究發現,僅需幾天便可凍住整個地球
    不可否認,在這個地球上存在有許多極致的東西,現如今這般炎熱的赤道,誰能相信在地球的「進化」中,它曾也結過冰,而在2018年前,「OliverTesona」科研小組發表科研報告,認為僅需幾天便可凍住整個地球的「7號冰」是存在的。它存在於地表下410~660公裡的地幔過渡帶,是由此處鑽石完美保存下來的晶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