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把3D TLC快閃記憶體堆到了128層:進一步壓榨大容量SSD價格水分

2021-01-07 快科技

3D NAND技術誕生後,顆粒廠商們就開始在堆疊層數上做文章,目前最前沿的工藝是96層,不過,更狠的來了。

據悉,東芝和合作夥伴威騰電子已經完成了128層3D NAND Flash晶片的開發,預計商用名會是BiCS-5。

有趣的是,128層產品為TLC,而非QLC,原因是後者的產能還很低。

BiCS-5理論容量密度提升約33%,晶片容量為512Gb(64GB),計劃2020年到2021年期間商用。

性能方面,BiCS-5晶片採用單Die四矩陣技術,寫速相較於兩矩陣翻番,達到132MB/s。這個速度怎麼理解?就是SLC緩存飽和之後的SSD的真實寫速。

TI按照85%的良率對四大顆粒廠(SK海力士、Intel、西數/東芝、三星)旗下的各技術產能做了預測,最頂級的300mm晶圓(12寸)可以切割48.3TB容量的512Gb 128層TLC,如果是QLC,那麼產出將更加可觀。

無疑,128層TLC成熟商用後將進一步對機械硬碟產生衝擊,同時壓榨大容量SSD的價格水分。

相關焦點

  • 128GB大容量 東芝U3存儲卡京東特價
    新的一年開始了,直接準備一款大容量極速產品吧,東芝U3 128GB存儲卡夠用了嗎?讀取95MB/s,標稱寫入60MB/s,應對高速連拍、4K超高清拍攝完全沒問題。如今京東只需499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
  • 強勁高效 東芝RC100 NVMe SSD全新上市
    東芝RC100  東芝RC100系列提供120G、240G以及480G*三種容量規格,在主流計算領域中,RC100系列完美平衡了成本與性能,彌補了SATA與NVMeTM SSD之間的差距,在主流的SSD產品中突顯了性能與價格方面的雙重優勢。小巧身材   RC100較SATA SSD具有更快的數據讀寫能力,能夠為消費者大幅改善使用體驗。
  • 東芝:推出新品廉價NVMe SSD OCZ RC100
    NVMe存儲設備代表了高性能非易失性存儲的未來,但這些設備的價格標籤限制了它們對發燒友和個人電腦製造商的吸引力。 東芝希望通過今天早上發布的OCZ RC100 SSD改變這種狀況。除了缺乏DRAM,東芝表示,OCZ RC100的單包裝設計及其高密度64層NAND也有助於維持主流價格。緊湊的M.2 2242封裝可能也有助於降低驅動器的材料成本。東芝聲稱,RC100功耗低於普通的NVMe SSD,這可能會讓那些希望升級筆記本電腦的用戶感興趣,而這些筆記本電腦只採用普通的硬碟驅動器。
  • TEKISM特科芯 PER820系列128GB SSD評測
    >■特科芯PER820系列128GB SSD    特科芯PER820系列128GB SSD採用東芝原廠Toggle DDR2.0 FLash NAND,以及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晶片,前者改寫速度快,適用於大數據的存儲,後者內置的"DuraClass"、RAISE技術可以顯著優化性能和減小功耗。
  • 64層3D NAND技術 飢餓鯊共同研發東芝TR200固態硬碟拆解測試
    最近一款東芝新品TR200固態硬碟以搭載了64層3D BiCS FLASH吸引了市場的焦點,相比較以往老產品對於內部架構進行的大改動,體現的優點就是:高密度及高容量垂直堆疊結構存儲器單元間隔增大降低存儲單元耦合效應更高效存儲編程速度三位化高穩定結構提供可靠性能
  • Marvell添新丁 金士頓首款TLC固態評測(全文)_金士頓 SUV400S37...
    進入2016年,TLC快閃記憶體技術進一步發展,製造成本進一步降低,MLC快閃記憶體顆粒性價比優勢近乎蕩然消散,東芝、英特爾、三星、浦科特等諸多廠商都已發布了旗下首款TLC固態硬碟,而一向以沉穩、保守、不激進著稱的存儲大廠金士頓,也於不久前發布了旗下首款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固態硬碟UV400,可以說固態硬碟TLC化不可逆轉。
  • 618將至,SSD又降到了新低谷,最全的選購技巧來了
    2、容量選擇  隨著快閃記憶體顆粒的供大於求,如今SSD的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這使得256GB容量規格成為了玩家的首選,而 512G容量規格也逐漸成為了市場第二大主流規格。但實際上,目前512G和1TB容量規格的SSD才是最值得入手的。
  • 屌絲主控逆襲時 影馳Thunder GT SSD評測-影馳,Thunder GT,SSD...
    根據官方提供的消息來看,Thunder系列SSD依然採用金屬拉絲工藝的外殼,標準的2.5英寸設計,首發型號則是Thunder GT 128 Pro,容量為128GB,接口為SATA 6Gbps。256MB東芝24nm Toggle DDR MLC快閃記憶體,單顆容量16GB,正反面共8顆組成128GB的規格。
  • 坑王駕到,東芝RC100小精靈助力小鋼炮填坑小記
    然而早前「坑爹」的Steam特惠讓我從一個坑跳到了另外一個坑,已經習慣將遊戲放在固態盤,擼了幾個新遊戲以後原配的128G固態很快就告急了,到最後只能想起玩什麼就拷進SSD,暫時不玩的放到SSD上,這樣的大搬運我也猜到堅持不了幾天!
  • PCIE+RGB燈 影馳HOF名人堂SSD評測
    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此款主控在工藝上,採用臺積電28nm工藝製造,同時支持八個NAND快閃記憶體通道,支持PCI-E 3.0 x4總線、NVMe 1.3標準、第四代SmartECC LDPC糾錯機制、AES-256/TCG Opal/TCG Pyrite安全加密等技術,兼容未來96層堆疊的3D TLC/QLC快閃記憶體顆粒,最大容量8TB,還支持雷電3移動SSD。
  • 索尼3d電視機價格怎麼樣?索尼3d電視價格【詳解】
    下面來介紹些索尼3d電視價格的相關內容。3d電視成為了各大 家電 廠商的熱衷的發展方向,成就了更多的產品類型。在這方面,索尼就做得很不錯,在電視領域實現了自己的發展目標。下面就讓我們來瞧一瞧吧。   索尼3d電視價格  就索尼3d電視電視來講,畢竟品牌和生產的配置擺在那裡,電視的價格不會在太低的層次。
  • 速度容量價格的平衡 840EVO 120GB促銷_三星 840EVO_固態硬碟行情...
    三星S4LN045X01-8030(MEX)主控晶片    三星840EVO系列固態硬碟從840系列的21nm快閃記憶體升級為10nm級,主控從MDX升級為更高頻率的MEX,MEX主控是在成熟的MDX方案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頻率
  • 64層3D TLC快閃記憶體 三星860 EVO 2TB SSD圖賞
    [來自IT168]三星在2018年初發布了860 PRO/EVO SSD的新品,快閃記憶體顆粒為三星自家的第四代V-NAND,堆棧層數由之前的48層提升到64層,而860 PRO/EVO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快閃記憶體類型上(860 PRO是MLC,860 EVO是TLC),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解讀了
  • 解讀東芝2018:調結構運營重回軌道 汽車電子站上戰略新高點
    到2020年預估存儲的需求量是2016年的4倍以上。從技術層面來看,隨著各家都在努力研發成本更低層數更多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2017年是快閃記憶體成長最快競爭最激烈的一年,三星、東芝/威騰電子、鎂光、SK海力士等紛紛在年初宣布進入64層/72層3D NAND,現已進入量產階段,價格也將回歸理性。
  • 主流SSD大橫評:固態硬碟全方位解析-科技頻道-和訊網
    這個轉換層叫做FTL。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 快閃記憶體轉換層  在傳統硬碟中,我們的扇區容量一般為512個字節。近年來,為了超越2.1TB容量大關才更新為4KB容量扇區。而在SSD中,快閃記憶體的最基本的存儲單位是「頁」,其容量也是4KB。使用128至256個頁則可以構成一個「塊」。
  • Intel發布消費級SSD 670p:144層QLC、緩存大變
    今天,Intel正式發布了新一代「SSD 670p」,仍然是QLC快閃記憶體,但是從64層、96層來到了最新的144層,和數據中心級的SSD D7-P5510、D5-P5316同宗同源。SSD 670p仍然採用M.2 2280形態,繼續支持PCIe 3.0 x4,容量還是512GB、1TB、2TB,但配備了新一代主控,支持Pyrite 2.0安全保護、端到端數據保護、掉電通知。
  • 16TB超大容量 東芝發布MG08硬碟提升存儲密度
    【PConline 資訊】今年1月,東芝發布了當前容量最大的機械硬碟,歸屬企業級產品的MG08系列,可選16TB。本月,東芝就之前發布的MG08系列在北京召開了一場東芝硬碟媒體交流會。現場,東芝存儲部門多位高管與多家媒體到場,一同探討東芝存儲技術未來發展趨勢與中國市場規劃。據悉,東芝MG08是業界首款適用於雲和傳統數據中心應用的16TB容量傳統磁記錄(CMR)硬碟,產品採用第八代技術,與MG07(14TB)相比增加了14%的可用容量,因此適用於密集存儲解決方案,並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每TB成本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TCO。
  • 618的SSD又降到白菜價,給你一本選購秘笈
    2、容量選擇隨著快閃記憶體顆粒的供大於求,如今SSD的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這使得256GB容量規格成為了玩家的首選,而 512G容量規格也逐漸成為了市場第二大主流規格。但實際上,目前512G和1TB容量規格的SSD才是最值得入手的。
  • 雷克沙NM610 M.2SSD評測:性能與速度驚人,網友:原來還能這麼快
    隨著這幾年PC硬體市場的低迷,硬碟的價格更是一落千丈,不過這對於用戶來說,卻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一來裝機上節約了成本,可以把預算資金用來提升一下顯卡等其他硬體,二來,由於硬碟市場價格的低廉,原本預算內無法選擇的產品,也可以考慮到計劃之內了,正所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