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如今很多玩HIFI的朋友都不局限於隨身播放器和耳機的搭配,在hifi的發燒路上PCHIFI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廠家非常推崇的數播也算是pchifi的一種,但是效果遠遠比不上PCHIFI。PCHIFI的效果受軟體和硬體的影響非常大。其中變動其中一個部分就會對聲音產生巨大變化,例如作業系統,計算機硬體,播放器軟體,正在運行軟體數量等等。
是不是玄學 淺析部分硬體對聲音的影響
此前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了一些常用的播放軟體,錯過的朋友可以查看享受好音質 桌面音頻播放軟體使用指南,軟體對於音質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也是最簡單有效的改變聲音的方法。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硬體對於聲音的影響。那麼有哪些硬體會影響聲音的音質呢,理論上說在聲音傳播過程中的相關硬體都會影響音質,例如電源,主板,顯卡,內存,處理器,硬碟,解碼器,耳放,輸出接口,各種相關連接線等等。
由於PCHIFI涉及的方面非常多,本次就先介紹一下在機箱內部的部分相關硬體。當然並不是說每個硬體的改變都會對音質產生明顯的影響,有些改變可能是非常細微的,聽不出來也是非常的正常的現象。如果有影響非常大的部分可以耳朵區分出來,大家就可以針對這個部分進行一些改進,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於硬體資源限制,本次對硬體進行測試只能夠儘量保持其他設備不變,並不能完全排除幹擾。作業系統選用Windows10,播放器軟體為Jriver。採用逐一替換的方式,避免多個變量因素對結果產生影響。PC配置為處理器選用intel i7 2600k,主板為P8Z77-V PRO,內存為三星黑武士4gx4,電源使用海盜船AX750。硬碟使用intel 520 120g/英睿達 bx100 512g/西數黑盤2T。
基本硬體配置
試聽曲目選擇了一部分試音歌曲和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音樂,這些音樂在某些頻段部分會比較的突出,更容易聽出聲音上的差異。
測試曲目
處理器在整個PC供電當中絕對是佔到比較大的比重的,由於處理器在工作時會的功率很大,對聲音也是有可能產生影響的,使處理器工作頻率越高,運行時功率就會越大。隨意本次就採用改變處理器頻率的方式進行測試。
CPU處於變頻狀態
首先,進入bios界面,找到處理器相關選項,開啟intel speedstep使cpu頻率處於1600MHz-3800MHz不斷變動狀態的狀態。接著進入作業系統,在此條件下進行歌曲播放。
將頻率設置為最大睿頻頻率
再次進入bios界面,將處理器頻率鎖定最高睿頻頻率即3800MHz(不同處理器之間會有所區別),完成頻率設置後再次進入系統,進行歌曲播放。
將頻率設置為4500MHz
最後,將處理器頻率設置為4500MHz並鎖定,同時提高電壓,增加功耗,設置完畢後調整合適的電壓,確保可以正常進入作業系統,進行歌曲的播放。
由於Jriver支持使用歌曲內存播放,從表面上就可以看出,內存無疑是對聲音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與處理比較相似。內存同樣也可以手動設置電壓和頻率,並增加了內存時序的設置。那麼那個指標對聲音影響最大呢,就讓我們進行接下來的測試。
在Jriver中選擇從內存播放
內存SPD表
首先按照SPD表在BIOS中設置內存頻率為,選用頻率為1600MHz,內存時序設為11-11-11-28,電壓1.35V。車子完畢後進入作業系統進行歌曲播放。
內存頻率為2133MHz
內存時序11-11-11-30
保持內存電壓,升高內存頻率為2133MHz,在時序不變的情況下,並且提高內存電壓,使電腦保證可以正常進入作業系統,打開播放器進行歌曲播放。
內存頻率為800MHz
內存時序5-5-5-20
最後,保持內存電壓不變,同時降低內存頻率和時序,保證時序穩定在5-5-5-20,內存為800MHz,進入作業系統播放歌曲。
我們都知道,數字音頻都是被儲存在硬碟裡的。這個最直接的因素一定不能被忽略,但是與前幾年不同的是,如今固態硬碟基本已經普及,相比於機械硬碟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讀寫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相信取代機械硬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那麼這兩者之間在聲音上會有區別嗎?固態硬碟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也分很多種,這也是決定固態硬碟價格的一個重要指標。下面就來看一下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機械硬碟及固態硬碟
本次測試選用三塊硬碟,分別是威騰電子機械硬碟2T,intel固態硬碟(25nm MLC)128G以及英睿達固態硬碟(16nm MLC)500G。步驟是先將Jriver的內存播放選項關閉,再把相同歌曲拷貝到三塊硬碟中分別進行播放。
本次的聽音設備選用了森海塞爾HD800搭配MYTEK 192 DSD解碼器的組合,在聲音細節上HD800可以算是非常出色的耳機了,能夠比較容易區分在聲音的差異,為了方便操作並沒有單獨配置耳放,直接使用解碼器自帶耳機口。在分別對以上場景進行了長時間試聽之後,筆者發現改變CPU的頻率對聲音的改變非常小,甚至可以說是完全聽不出區別。
森海塞爾 HD800
相比於CPU引起的聲音變化,內存與之相比就要明顯的多,在高頻率和低時序兩種工作模式下,內存均有人耳可以識別的變化,應該可以排除腦放的因素。內存變化的主要區別主要表現在人聲的齒音部分,在歌曲播放時可以感覺到齒齦被削弱了,降低內存時序時,這種感覺會更加的明顯。其他在聲音上的變化也會有一些,但是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感覺。
Mytek 192 DSD
不同的硬碟對聲音同樣是存在一些區別的。與內存不同的是,硬碟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聲音的位置定位上。在播放BX100中歌曲的時候可以感覺到,聲音的結像比較窄,而其他兩塊硬碟則表現得比較一致,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
寫在最後:
本次測試對處理器,硬碟以及內存這三種硬體進行了對比。從結果上來看,內存和硬碟會對聲音產生人耳可以識別的變化。這也比較符合之前的猜測,與音頻文件和軟體關係比較密切的部分會對聲音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內存和硬碟在電腦組成上來說都屬於價位相對較低的部分,這對想要折騰的朋友來說也算是件好事。但是,更改硬體默認參數可能會在日常使用電腦時變得比較不穩定。當然,影響聲音的因素還是有很多的,由於一些客觀因素,這次只能先簡單測試這三種硬體。但這也說明聲音並不是完全的玄學,通過多對比多試聽,相信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用這種的方式聽音樂應該會感受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