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沉迷玄學?

2021-01-09 心理諮詢師阿肖

前幾天,朋友說:「你知道當代年輕人的三大精神支柱嗎?」

我:「工作、吃瓜、嗑CP?」

她搖搖頭,說:「錦鯉、星座、塔羅牌。」

我???

抑制不住好奇,我點開B站,搜了搜「塔羅佔卜」,視頻播放量能上百萬。

標題直擊人心:

「測一生良緣幾何,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隨機選一張牌,來告訴你最近的生活」

「你前世的故事,今生的你」

......

我懷疑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如果再去微博搜搜「星座」,你會發現,閱讀量高達84.9億。

朋友說:「你是水瓶座,你看這寫著,水瓶座的特質:琢磨不透、神秘、自我、反叛、聰明、有趣。是不是跟你很像?」

我趕緊搖頭:「我不是我沒有。」

她繼續念下面一段:「水瓶座也是個孩子氣的星座,這就是你呀,你現在反駁的樣子就很孩子氣啊。」

是時候拿出我在普通心理學課上學到的知識,講講玄學了。

01

《第三次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每4個中國人中,都至少有一個人相信玄學,有算命行為的受訪者高達40%。

對我朋友來說,早上醒來,看看星座,查查運勢,是必備日程。

今天桃花運不錯,她便仔細打扮一番。

明天可能跟人發生衝突,她便一整天不怎麼搭理我,畢竟少說少錯。

下周適合做些改變,她又終於能下定決心投投簡歷,試試跳槽。

可是,光是「玄學」兩個人,都透露著不靠譜的氣息麼?

讓我來試著描述一些你的性格,看看這段描述準不準:

你需要別人喜歡你、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己要求苛刻。雖然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勢。從外表來看,你是一個講求自律和自製的人,但內心卻常常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你傾向於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和變得豐富多彩,在遇到約束和限制時你會感到不滿。你很自豪自己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如果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你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和說法。不過,你也覺得在別人面前過於直言不諱並不是明智之舉。有時候你很外向,比較容易親近,也樂於與人交往,但有時候你卻很內向,比較小心謹慎,而且沉默寡言。你有很多夢想,其中有一些看起來相當不切實際。

事實上,這是我背下的一段話。

每次有新認識的朋友聽說我做心理學,他們常會問:「那你能猜到我在想什麼嗎?」

這時,我就背出上面一段話。

絕大部分的人會告訴我:「太準了,心理學太神奇了吧,這完全就是我呀。」

02

這段話神奇的秘密是什麼?

這要說到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教授弗瑞爾找了一本星座書,從不同的星座說明中挑選了10句話,湊成了上面那段文字。

然後,他拿著這段文字,跑到自己開設的「心理學導論」課堂中,告訴學生,需要他們完成一項性格測試,希望大家看完描述,依據描述的準確性打一個分數。

0代表非常不準,5代表非常準確。

有意思的是,87%的學生認為很準,打了4分或者5分。

為什麼準?

這背後有兩個心理學效應。

第一,巴納姆效應。

就是說人們傾向於相信一個很籠統、很大眾的性格符合自己。

第二,諂媚效應。

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更積極的事情。

03

那,玄學是否就只是騙人的把戲?

並不!

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

心理學家艾森克為了研究星座和性格是否真的相關聯,在梅奧佔星學院調查了2000多人。

結果發現:人們的性格真的和星座描述完全一致。

整個佔星界都沸騰了,佔星學期刊《現象》宣稱,這些發現「可能是本世紀佔星學上最為重要的進展」。

但艾森克怎麼也想不通這個結果,於是又做了兩個實驗。

第二次實驗,他找了1000名孩子,他們幾乎沒聽過性格和星座的關係。

第三次實驗,他再次調查成年人,只不過不再只將調查對象限制為佔星學院的學生,而是對佔星學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人。

第二次,孩子的性格和星座描述沒有任何關係。

第三次,進一步證明了這樣一件事。

出生時的星象位置並不會對一個人的個性產生什麼魔法效應。

然而,的確有這麼一些人,由於對佔星學中星座和性格之間的關係非常熟悉,竟然真的就變成了具有某種星座特質的人。

是的,「玄學」對某些它的追隨者而言,如同一劑慢性毒藥,真的限制著他們人生的可能性。

04

有的人跟我聊幾句,然後會問:「你是什麼星座的呀。」

「水瓶座。」

「真的呀,我跟水瓶座特別合。」

你看,星座的確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將玄學作為生活的調味劑,也未嘗不可。

就像《愛情公寓》裡那段話:

當面對兩個選擇時,拋硬幣總能奏效。

並不是因為它總能給出對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拋在空中的那一秒裡。

你突然就知道,你希望的結果是什麼了。

關鍵是,要清楚它只是幫助你找到內心答案的一個小工具,而不該成為指引你生活的準則。

不要讓「玄學」限制你人生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婆媳相處,為什麼你會被她欺負?是你落入了「巴納姆效應」陷阱
    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呢?這一心理行為源自於美國馬戲團明星巴納姆。19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格蘭特環遊世界時,人們得知格蘭特是美國人後,便問他是否知道巴納姆,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巴納姆是多麼的有名氣。而巴納姆之所以這麼有名氣,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令人捧腹大笑的演技,還因為他善於使用獨具一格的方式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哪怕有些注意力是對巴納姆不利的。
  • 科普 |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我們的情感都會中了巴納姆效應的毒
    如果你是一個相信星座佔卜的人,就說明巴納姆效應對你產生影響,它們都是從人格關係的描述中收集出一些廣泛的內容結論,它們適用於任何人。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被認為主觀驗證的結果。主觀驗證對我們產生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去相信。我們總能收集到各種各樣的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大腦中的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這也為什麼我們的打扮需要與眾不同。與人交往中,如何利用巴納姆效應拉進雙方的情感距離呢?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同樣當我們用籠統的方式,按照一定規則去描述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以主觀驗證的傾向,去印證這些問題的真實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佔卜術的心理學本質是巴納姆效應!
    你幾乎聽不到有人欣然對你說:「哦,謝謝你向我解釋了為什麼我關於兒童撫養的哲學是錯誤的,我非常感謝你提供的事實。」那人很可能會說:你還是保留你那些愚蠢的想法吧。「也就是,我們更願意相信我們看到的世界,而並非真實的世界,這也是佔卜術發展的原因之一。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就解釋了這麼個現象。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於是巴納姆效應也通常被叫成《弗拉效應》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實驗,就是他們真的給那些學生認真地做了一次人格測試,但最後交到他們手裡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真實測試報告,一份是統一版本的測試報告,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那份統一發的測試報告最貼近自己的人格。這是為什麼呢?那又是一份什麼報告呢?
  • 巴納姆效應一種心理學現象?
    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六月二日 · 星期六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看見標題,點進來這篇文章的人兒,測試已經開始,看看你們性格是否是這樣:熱情、樂觀、熱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做事風風火火,對於很多新鮮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
  • 闢謠:「巴納姆效應」不只是自欺欺人,合理利用可以幫你完善自我
    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提出來「認識自己」的觀念,並將這一觀念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雖然這一中確理念很早被人類發掘提倡,但能夠做到的卻不多。在這方面研究中,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起到重要作用。「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命名的,因為他成評價自己的演出: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可以讓節目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因此每一時刻都有人上當。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並非自欺欺人,心理學:合理利用能幫娃完善自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巴納姆效應」,肖曼·巴納姆是一名著名的魔術師,他的魔術表演讓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對此他也毫不避諱的說,因為自己的魔術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所以每一刻都有人上當。
  • 人為什麼更願意相信星座?巴納姆效應告訴你!
    每個人都有巴納姆效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上世紀中期,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發現了一種心理學現象。當人們觀看了一個名為巴納姆的雜技師表演時,會對雜技表演整體予以較高的評價,這不是因為雜技表演的每一個環節都能讓人滿意,而至少有一個環節讓你滿意了,你好像就會對整個雜技表演都滿意了一樣!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於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緻入微、準確至極。 我們用一個非常實際的撩妹的案例來介紹一下巴納姆效應的應用。 男生對女生說:「你有時候會因為害怕說錯話,而不敢表達自己,對吧?
  • 年輕人為什麼喜歡算命?
    似乎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喜歡佔卜算命等玄學,期許這些科學之外的領域可以給到自己額外的力量和幫助。其中,有人是為了求安慰,提升自信;有人懷著批判的眼光,試圖找到大師的邏輯漏洞,這一批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算命?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我:「這上面還說,別人很容易用感情融化你,使你聽憑別人的支配。你需要學說『 不 』字,這是你最好的自衛方法。你就是太善良才總是不忍心拒絕別人的。」閨蜜:「唉~我覺得你說的對,看來以後我要學會對別人說『 不 』。」..........
  • 玄學遇上網際網路,無孔不入的生意與騙局!
    與浪漫主義的歌德所認為的「『迷信』是生命的詩歌」不同,年輕人的「迷信」更多是生活焦慮與壓力之下的狂歡釋放與自我紓解。身處社會轉型期,玄學的生意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而用戶也更是具備了解構與重構文本的能力,一陣狂歡盛宴之後,還需警惕其中深諳人性的騙局。
  • 星座、屬相、新年籤為何引共鳴,這是「巴納姆效應」在起作用
    每到新年來臨時,網絡上都會掀起關於佔星、生肖運程又或者「新年籤」的熱潮,我們往往會感覺這些「運程」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這與有名的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不謀而合。心理學家很負責地告訴你,恰當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