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處,為什麼你會被她欺負?是你落入了「巴納姆效應」陷阱

2020-12-05 臥龍心術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

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給朋友們做心理輔導,幫助朋友們認知自我,認知人性,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再被痛苦的人生折磨,不再被迷茫纏繞,能夠開啟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尋覓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幸福人生。

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

01

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呢?這一心理行為源自於美國馬戲團明星巴納姆。

19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格蘭特環遊世界時,人們得知格蘭特是美國人後,便問他是否知道巴納姆,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巴納姆是多麼的有名氣。

而巴納姆之所以這麼有名氣,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令人捧腹大笑的演技,還因為他善於使用獨具一格的方式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哪怕有些注意力是對巴納姆不利的。

1875年,巴納姆精心策劃了一次演出,他把黑人老太太喬伊斯·赫思說成是喬治·華盛頓的保姆兼奴隸,吸引了不少好奇的人圍觀。當喬伊斯·赫思的人設不再那麼吸引人的時候,巴納姆又說喬伊斯·赫思不是一個人,是一個機械。

本來想走的人,聽聞這個消息,不走不說,同時又吸引了一大批人圍觀。後來,很多人得知這一切都是假的,紛紛罵巴納姆是騙子。

巴納姆對此根本就不在意,他在評價自己的時候說他的節目能夠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他的節目裡有每個人喜歡的成分,因此每一分鐘都會有人上當受騙。

心理學家對於巴納姆的事件稱之為「巴納姆效應」,寓意是人們很容易被一些來自外界的信息幹擾、暗示,進而出現自我知覺上的偏差,使得一些籠統性的、一般性的關於人格的描述被認為適合自己的。

簡單來講,大多數人都習慣於用他人的眼光審視自己,從而忽視了最真實的自我性格本質,無法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無法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搞不懂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02

或許有朋友疑惑「巴納姆效應」與婆媳關係有什麼聯繫?

婆媳矛盾是自古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不是因為三觀不同衍生矛盾,就是因為一方自私或者雙方都很自私引發戰爭。

假如說雙方都比較自私,男人又無力解決,那麼矛盾的衍生是必然的;假如說三觀不同亦或者有一方自私,那麼就不僅僅是衍生矛盾那麼簡單,而是誰被誰欺負了,誰在這一場關係裡過得不幸福了。

舉兩個例子:

趙女士與婆婆的三觀不同,趙女士呢?對於咱們中國的「尊老愛幼」,因為外界的原因,存有錯誤的見解,認為不管婆婆做什麼事情,都要尊敬婆婆,認為只要自己對婆婆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就是有失婦德。

兩個人相處過程中,由於三觀的不同,再加上婆婆自個兒又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兒媳帶來了傷害,造成了趙女士的婚姻過得苦不堪言,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李女士的兒媳是一個被本我人格控制的人,剝削李女士的兒子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不說,對於李女士也伸出了魔爪,不斷地壓榨剝削李女士的價值,搞得李女士晚年難享天倫之樂,使得李女士對未來沒了希望。

為什麼李女士不反抗呢?是李女士被外界的老人幹擾,覺得「如果不對兒媳好,兒子的婚姻生活就不幸福,如果不對兒媳唯命是從,自己的未來就更加沒有保障,擔心自己的未來會更加不受待見。」

舉得兩個例子雖然有些極端,但是現實生活中並非沒有此種的婆媳關係。兒媳對婆婆好,婆婆卻不知感恩,欺負兒媳;婆婆對兒媳好,兒媳沉迷在自己的欲望中,不斷壓榨自己的婆婆。

而之一所以都不願意反抗命運的不公,而之所以都不願意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幸福,是被外界的各種因素幹擾,產生了對自己錯誤的定位,一心以為只要自己不斷地忍耐、忍受,就能夠獲得不錯的生活。

相關焦點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出現沒有準確「認識自己」的情況呢?其實,這是因為巴納姆效應在作祟。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的心理傾向。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特指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受到他人潛意識的影響,當你給予他人某種期待時,對方也會不知不覺中受到你的影響。「皮格馬利翁效應」與婆媳關係有什麼聯繫呢?婆媳相處時,你對另一方有什麼樣的期望,對方在你的影響下,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 心理學:婆媳相處,她被「巨人影子效應」控制,那就別付出太多
    這就是著名的「巨人影子效應」,特指人們往往最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不能正確、全面地審視自己,尤其是越認為自己能力強的人,越難以發現自己的缺點,從而犯下各種錯誤。「巨人影子效應」與婆媳關係有什麼聯繫呢?婆媳相處過程中,一旦有人被「巨人影子效應」控制,自身的缺點就會形成傷害她人的利器,使得她人活在痛苦之中,而被「巨人影子效應」控制的人毫不自知。舉兩個例子:嚴女士的婆婆,不僅重男輕女,還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喜歡的兒媳也喜歡,自己想要孫子,兒媳也一定想要兒子。嚴女士呢?
  • 婆媳相處的那些事兒
    我當時心裡一蒙:你兄弟吵架你哭個什麼勁?老婆氣憤的說,小靜(她兄弟媳婦)給我發信息,騷擾我,還打電話賴我指使的!我什麼時候指使了?我犯得著嗎我!我們家是在山東,當年我和老婆結婚的時候,她弟弟(我小舅子)還在上大學,畢業後在安徽落了戶,娶了當地的一個姑娘,由於兩地相隔600多公裡,我跟他們交集很少,一年除了年尾他們來山東老家過年,其他時間幾乎沒見過面。
  • 人為什麼更願意相信星座?巴納姆效應告訴你!
    不知不覺的你 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少男少女信起了星座,甚至在有些大學裡 還開設有星座協會!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現象是極其詫異的!怎麼會有人相信這種毫無根據,虛無縹緲的東西!我想 針對於這種現象,也只有心理學才可以合理的解釋了!每個人都有巴納姆效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上世紀中期,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發現了一種心理學現象。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於是巴納姆效應也通常被叫成《弗拉效應》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實驗,就是他們真的給那些學生認真地做了一次人格測試,但最後交到他們手裡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真實測試報告,一份是統一版本的測試報告,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那份統一發的測試報告最貼近自己的人格。這是為什麼呢?那又是一份什麼報告呢?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並沒有發揮出來,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都知道並多數可以克服它們,有時候你也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有時表現外向,親切,而有時內向,謹慎、防備心重。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儘管外邊顯得從容,但內心焦慮不安。
  • 「巴納姆效應」為你揭秘
    自卑型自卑型同事小田會這樣說:「領導說得對,我就是很馬虎,我怎麼那麼馬虎,幹啥啥不行,哎!」面對領導幾次三番的批評,小田越發覺得無所適從,慢慢地開始喪失信心。她總是覺得為什麼自己情商智商都不足,這也不行那也不會,真是無可救藥。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我:「正好看見一篇關於雙子座的最近的運程分析,你要不要聽?」閨蜜:「好呀好呀!」我:「雙子座的你性情溫柔,易於相處,身上有一種令人難以抵禦的奇異的魅力」。空氣中瀰漫著尷尬身邊總有朋友會詢問你的星座是什麼,剛開始遇到這樣的我還隨聲附和幾句,遇到自報星座的我也會去網上查查那個星座的性格介紹,看看他對自己的性格定位「原來是這樣的啊」(為什麼要讓星座來告訴我我是什麼樣的人
  • 結婚後,發現婆婆不好相處,你會怎麼做?
    你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後再去和婆婆相處,就不會留下什麼把柄。也會讓婆婆覺得你很是懂事。 不過,有些婆婆或許天生就不怎麼好相處吧。下面這個女士就有這樣的經歷,我們一起來看看。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生活大爆炸》中角色謝爾頓巴納姆效應揭示「星座說」為什麼看上去「很準」在了解巴納姆效應之前,先來看一段對人格的描述:「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巴納姆效應的定義也就呼之欲出了: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 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一個人開懷大笑,旁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你是什麼樣的人我怎麼會第一時間知道呢?不過有個心理學上的研究可以幫助你,在並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也能迅速的表示出善解人意的一面。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當同樣的人格特徵的測試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契合度滿分五分的實驗,結果平均分高達4.26。
  • 科普 |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佔卜術的心理學本質是巴納姆效應!
    如果你在戀愛中遇到困難,佔卜家會建議你選擇白羊座或者水瓶座的戀愛對象。而一個通靈者可能會說那是你被前世拋棄了。這些非科學的觀念普遍存於人們心中,即便在發達國家也傳播甚廣。無論何時,將通靈者或佔卜家的斷言拿來研究,它們含義要麼模糊,以至於沒有什麼意義(如「明年,你的精神狀況會改善」),要麼直接就是錯的。
  • 闢謠:「巴納姆效應」不只是自欺欺人,合理利用可以幫你完善自我
    在這方面研究中,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起到重要作用。「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命名的,因為他成評價自己的演出: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可以讓節目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因此每一時刻都有人上當。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
  • 我們的情感都會中了巴納姆效應的毒
    如果你是一個相信星座佔卜的人,就說明巴納姆效應對你產生影響,它們都是從人格關係的描述中收集出一些廣泛的內容結論,它們適用於任何人。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被認為主觀驗證的結果。主觀驗證對我們產生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去相信。我們總能收集到各種各樣的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大腦中的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這也為什麼我們的打扮需要與眾不同。與人交往中,如何利用巴納姆效應拉進雙方的情感距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