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巴納姆效應

2021-03-04 浙外心晴

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些性格小測試的題目,或者是看一些星座的分析,並且覺得這些描述真的非常的符合自己。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

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這個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似乎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無法逃避這種巴納姆效應,而產生的原因又究竟是什麼呢?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在我們的頭腦中,「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所有關於「我」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車牌號碼、手機鈴聲、電腦桌面、臥室的牆紙自己都會精心設計,為的就是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而有這樣一個反面的例子,說明所謂的測試和星座分析,根本就不準確。

曾有研究人員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希特勒的生日資料,發給了另外兩家知名的星座研究公司。並找來了50位不知道希特勒出生日期的星座愛好者參加討論。

結果沒想到的是,星座研究公司也沒能準確的將希特勒的性格特徵描述出來。並且還「不準確」的預測希特勒 「 非常喜歡小動物,富有愛心,熱愛和平」。

這些也很好的說明了,測試什麼的根本不準確,你只不過是陷入了巴納姆效應而已!

相關焦點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同樣當我們用籠統的方式,按照一定規則去描述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以主觀驗證的傾向,去印證這些問題的真實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
  • 巴納姆效應一種心理學現象?
    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六月二日 · 星期六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
  • 我們的情感都會中了巴納姆效應的毒
    如果你是一個相信星座佔卜的人,就說明巴納姆效應對你產生影響,它們都是從人格關係的描述中收集出一些廣泛的內容結論,它們適用於任何人。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被認為主觀驗證的結果。主觀驗證對我們產生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去相信。我們總能收集到各種各樣的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大腦中的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這也為什麼我們的打扮需要與眾不同。與人交往中,如何利用巴納姆效應拉進雙方的情感距離呢?
  • 佔卜術的心理學本質是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就解釋了這麼個現象。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指的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它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所以心理學發現並非總是令人驚奇、違反直覺的,但它相當重要。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我們用一個非常實際的撩妹的案例來介紹一下巴納姆效應的應用。 男生對女生說:「你有時候會因為害怕說錯話,而不敢表達自己,對吧?我知道你並不是一個完全內向的人,有時候你也有活潑的一面,在特別熟的人面前,其實你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的。
  • 星象佔卜的背後,是被忽視的巴納姆效應
    在對星象佔卜、性格分析等人格測試近乎痴迷的背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的事實——巴納姆效應。什麼是巴納姆效應人們通常都會認為,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可以非常準確地揭示自己的性格特點。194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實驗發現了這種心理學現象,後來心理學家們以巴納姆的名字將福勒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是一位著名的雜技師,他說自己廣受歡迎的原因是:他的節目裡包含了很多讓人喜歡的元素,每個人都會在他的節目裡發現自己喜歡的內容)。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十_巴納姆效應】概括性的真理對誰都適用
    這也是巴納姆效應的一個現實應用。 若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就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人要用巴納姆效應跟你套近乎,你更要保持警惕,要敏銳地察覺到這些通用性的話語裡有那些是符合自己的,那些不符合自己,那些是模稜兩可的,那些是過度誇張的,你想分辨,想了解別人的真實目的,就更應該要全面地了解自己。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心理學:巴納姆效應的具體體現是什麼?
    「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以上這段話,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很適合自己,這就是「巴納姆效應」的具體體現
  • 職場效應之:海格力斯效應、刺蝟法則、巴納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 一直抱怨自己的工作和領導,會讓你自己進入死胡同是什麼「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問題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的遭受過委屈,但是一味地抱怨只會讓自己陷入海格力斯效應,終有一天它會把你的路堵死,你看什麼都會覺得是老闆同事針對你,這樣的心態無疑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煩惱之中,這樣,我們怎麼可能工作的順心?
  • ——不客觀認知自己背後隱藏的巴納姆效應
    其實就是心理潛意識搞的鬼,就是俗稱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來源自一個巴納姆的雜技表演者,會使自己節目裡包含每個人的喜好,使得節目大受歡迎。這個效應指的是,大家往往很認可非常籠統的評價和敘述,認為描述的就是自己。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描述大多籠統,覆蓋面廣,另一方面,當我們在有意識的去看這些性格分析的時候,很容易受到這些模稜兩可描述的暗示,從而喚醒了記憶中和描述相關經歷(即使描述和行為並不百分百重合,這個時候,面對那些誇你的話,who care啊,這誇得就是本仙女好嘛),然後自己就對號入座了而已~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註:如果懶得看文字就看我的同名視頻講解在講解何為巴納姆效應之前,您先做跟我做一個小實驗:請您先閉上眼睛聽我講,我感覺到在我面前的你是一個很需要別人喜歡的並尊重你的人,同時你有自我的判斷,但你又有很多優勢沒有被發揮出來?
  • 闢謠:「巴納姆效應」不只是自欺欺人,合理利用可以幫你完善自我
    在這方面研究中,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起到重要作用。「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命名的,因為他成評價自己的演出: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可以讓節目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因此每一時刻都有人上當。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告訴你!
    每個人都有巴納姆效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上世紀中期,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發現了一種心理學現象。當人們觀看了一個名為巴納姆的雜技師表演時,會對雜技表演整體予以較高的評價,這不是因為雜技表演的每一個環節都能讓人滿意,而至少有一個環節讓你滿意了,你好像就會對整個雜技表演都滿意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