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剛入職場沒多久,最近碰到了一些「水逆」的事情,就被朋友介紹了一位星座大師,大師要了小A的相關資料,幫他算了一下,告訴他,他應該是一個工作勤勤懇懇,待人和氣,有時會據理力爭有時又會老好人,最近應該不太順利等等。小A一下子就震驚了,他說的不就是我麼?!實際上,真是這樣麼?其實就是心理潛意識搞的鬼,就是俗稱的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來源自一個巴納姆的雜技表演者,會使自己節目裡包含每個人的喜好,使得節目大受歡迎。這個效應指的是,大家往往很認可非常籠統的評價和敘述,認為描述的就是自己。就像功夫中特別經典的畫面:
巴納姆效應在工作中也會經常出現:
1、 領導和同事隨口的誇讚
生活上是不是經常聽到一句「你很不錯」,當你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下一句就應該是「那能不能幫我做個表格呀」之類的。不要誤會,後面的才是重點。當出現籠統抽象的稱讚的時候,一定要留個心。
2、 部分性格測試
是不是有些性格測試或者性格畫像出來的時候,你會驚嘆,說的太貼切了。但有些就是單純的巴納姆效應,放上一些籠統的似是而非的評價,得到你的認同缺不太客觀。
3、 一些面試評價或者工作成果評估
有些偷懶或者不太專業的面試/考核官,經常會出現比較籠統的評價,「人還不錯、性格挺好的、表現一般般」之類的。候選/被考核人都會覺得說的還挺在理的,但實際上對於實際考核並沒有太多的幫助,徒增時間。
4、答案之書:
最近挺火的一本書,想的東西,書籍都會給你一個解釋,有時候還挺有效的。
巴納姆效應的解釋:
1、 諂媚效應:
如果一個評價是偏向正向的,大部分人群會認同這個評價。
2、 補全效應:
雖然這個評價只是很籠統的,但人的整體性會把自有的認知補全上去,比如這個人還不錯,我腦中就會浮現出今天幫別人做了個表格的場景,就會覺得有道理;
3、 人都有被暗示的可能性(感受性):
就像催眠一樣,只有有點道理,感受性強的人就會有主觀的代入,會愈發認可,從而實現一個小型的自我催眠的過程。
如何利用好巴納姆效應:
1、 工作中儘量規避巴納姆效應:
如果發現某個溝通或者評價是巴納姆效應在作祟,及時止損,不要讓簡單無理的表揚衝昏了頭腦,被人一步步的登門檻。
2、 合理使用巴納姆效應破冰:
比如新來了一位同事,想要儘快的獲取她的好感,如果找不到第一印象可見的優勢,就可以使用「善意的籠統的表揚」,這樣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
3、 找到良師益友(標杆):
當拋卻身邊經常使用偽表揚的人,總能找到真心稱讚你的良師益友,找到這些真誠的人,跟他們交朋友,人以群分,以後你也會變成一個優秀真誠不做作的人。
點一波關注掌握一些心理經濟的規律,關於巴納姆效應,歡迎留言討論,讓自己要越努力,越幸福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