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可真準!——不客觀認知自己背後隱藏的巴納姆效應

2020-12-05 某個HR的日常

小A剛入職場沒多久,最近碰到了一些「水逆」的事情,就被朋友介紹了一位星座大師,大師要了小A的相關資料,幫他算了一下,告訴他,他應該是一個工作勤勤懇懇,待人和氣,有時會據理力爭有時又會老好人,最近應該不太順利等等。小A一下子就震驚了,他說的不就是我麼?!實際上,真是這樣麼?其實就是心理潛意識搞的鬼,就是俗稱的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來源自一個巴納姆的雜技表演者,會使自己節目裡包含每個人的喜好,使得節目大受歡迎。這個效應指的是,大家往往很認可非常籠統的評價和敘述,認為描述的就是自己。就像功夫中特別經典的畫面:

巴納姆效應在工作中也會經常出現:

1、 領導和同事隨口的誇讚

生活上是不是經常聽到一句「你很不錯」,當你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下一句就應該是「那能不能幫我做個表格呀」之類的。不要誤會,後面的才是重點。當出現籠統抽象的稱讚的時候,一定要留個心。

2、 部分性格測試

是不是有些性格測試或者性格畫像出來的時候,你會驚嘆,說的太貼切了。但有些就是單純的巴納姆效應,放上一些籠統的似是而非的評價,得到你的認同缺不太客觀。

3、 一些面試評價或者工作成果評估

有些偷懶或者不太專業的面試/考核官,經常會出現比較籠統的評價,「人還不錯、性格挺好的、表現一般般」之類的。候選/被考核人都會覺得說的還挺在理的,但實際上對於實際考核並沒有太多的幫助,徒增時間。

4、答案之書:

最近挺火的一本書,想的東西,書籍都會給你一個解釋,有時候還挺有效的。

巴納姆效應的解釋:

1、 諂媚效應:

如果一個評價是偏向正向的,大部分人群會認同這個評價。

2、 補全效應:

雖然這個評價只是很籠統的,但人的整體性會把自有的認知補全上去,比如這個人還不錯,我腦中就會浮現出今天幫別人做了個表格的場景,就會覺得有道理;

3、 人都有被暗示的可能性(感受性):

就像催眠一樣,只有有點道理,感受性強的人就會有主觀的代入,會愈發認可,從而實現一個小型的自我催眠的過程。

如何利用好巴納姆效應:

1、 工作中儘量規避巴納姆效應:

如果發現某個溝通或者評價是巴納姆效應在作祟,及時止損,不要讓簡單無理的表揚衝昏了頭腦,被人一步步的登門檻。

2、 合理使用巴納姆效應破冰:

比如新來了一位同事,想要儘快的獲取她的好感,如果找不到第一印象可見的優勢,就可以使用「善意的籠統的表揚」,這樣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

3、 找到良師益友(標杆):

當拋卻身邊經常使用偽表揚的人,總能找到真心稱讚你的良師益友,找到這些真誠的人,跟他們交朋友,人以群分,以後你也會變成一個優秀真誠不做作的人。

點一波關注掌握一些心理經濟的規律,關於巴納姆效應,歡迎留言討論,讓自己要越努力,越幸福鴨!

相關焦點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小鄭的看法被同事小王知道了,小王質疑說:「你這樣暴露了我們的缺點,讓客戶覺得我們能力不足......」小鄭聽完,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最後隱瞞了客戶。可紙包不住火,客戶最後還是知道了,大發雷霆要取消訂單。小鄭這種情況就是巴納姆效應的典型表現。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認知巴納姆效應,控制自己的情緒
    正如我們常說的,要「行」,必須先要「知」。「行」和「知」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先「知」,才能後「行」。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認知巴納姆效應,控制自己的情緒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作為銘文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看見標題,點進來這篇文章的人兒,測試已經開始,看看你們性格是否是這樣:熱情、樂觀、熱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做事風風火火,對於很多新鮮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你希望生活能有所變化,討厭被人限制,不喜歡生活總是一成不變。你有些抱負很不現實,付出很多努力收穫甚微,因而自信心總是受到打擊。你覺得自己符合以上特徵嗎?如果覺得這就是對自己的描述,恭喜,你並不了解你自己。這是心理學家經常使用的材料,基本套上每個人身上都能適用。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
  • 星象佔卜的背後,是被忽視的巴納姆效應
    這是現在年輕群體日常交往中避不開的一個話題。隨著星象佔卜和塔羅的持續火爆,年輕群體往往會把星座作為擇偶的一個衡量標準。然而,星象佔卜真的如此準確嗎?我在仔細看完12個星座的性格和行為分析後發現,在每一個星座描述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與自己吻合的部分。在對星象佔卜、性格分析等人格測試近乎痴迷的背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的事實——巴納姆效應。
  • 「我比他優秀的多」,孩子過分自信,很可能是「巴納姆效應」所致
    正確的認識自己,是很多成年人或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而對於孩子來說,就更加難上加難了,家長過度的誇獎和過度的貶低,都可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 眾多心理學家對於人類應該如何去認識自己都曾有過很多的研究,而在這些研究當中,巴納姆效應或許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最需要注意的。
  • 闢謠:「巴納姆效應」不只是自欺欺人,合理利用可以幫你完善自我
    「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命名的,因為他成評價自己的演出: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可以讓節目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因此每一時刻都有人上當。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現在很多人都比較沉迷星座說,大部分人都認為星座上所描述的自己的性格特徵與自己十分相像,因此該效應又叫「星相效應」。
  • 「巴納姆效應」並非自欺欺人,心理學:合理利用能幫娃完善自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巴納姆效應」,肖曼·巴納姆是一名著名的魔術師,他的魔術表演讓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對此他也毫不避諱的說,因為自己的魔術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所以每一刻都有人上當。
  • 「巴納姆效應」為你揭秘
    那麼,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究其深層的原因便是——「巴納姆效應」二、巴納姆效應的諸多附加效果,正在慢慢摧毀職場人194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心理實驗證實,每個人總是輕而易舉地相信他人對自己做出的一般性和籠統的人格描述,哪怕他自己不是這種人,或者他人描述得很空洞,也不能改變他的相信。
  • 科普 |巴納姆效應
    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些性格小測試的題目,或者是看一些星座的分析,並且覺得這些描述真的非常的符合自己。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同樣當我們用籠統的方式,按照一定規則去描述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以主觀驗證的傾向,去印證這些問題的真實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
  • 看巴納姆效應怎樣測試
    秋季出生的寶寶,秋季是一年四季最友好的季節,既不炎熱也不寒冷,所以秋季出生的寶寶會很好活會長壽。冬季出生的寶寶則會更加聰明,因為冰雪聰明嘛。我們經常能在各個地方看到關於出生時間決定性格的說法,而人們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大概的關於人格的描述,認為這個說法跟自己的認識很一樣,因此會根據它的描述來認知自己,進而確定自己的性格特徵。
  • 是你落入了「巴納姆效應」陷阱
    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呢?這一心理行為源自於美國馬戲團明星巴納姆。1875年,巴納姆精心策劃了一次演出,他把黑人老太太喬伊斯·赫思說成是喬治·華盛頓的保姆兼奴隸,吸引了不少好奇的人圍觀。當喬伊斯·赫思的人設不再那麼吸引人的時候,巴納姆又說喬伊斯·赫思不是一個人,是一個機械。本來想走的人,聽聞這個消息,不走不說,同時又吸引了一大批人圍觀。
  • 巴納姆效應告訴你!
    每個人都有巴納姆效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上世紀中期,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發現了一種心理學現象。當人們觀看了一個名為巴納姆的雜技師表演時,會對雜技表演整體予以較高的評價,這不是因為雜技表演的每一個環節都能讓人滿意,而至少有一個環節讓你滿意了,你好像就會對整個雜技表演都滿意了一樣!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閨蜜:「這個說的很準啊,我也覺得自己是那種十分平易近人的女生和身邊的朋友也很處得來呢」。我:「對呀對呀,我也覺得你是這樣的。」我:「這上面還說,別人很容易用感情融化你,使你聽憑別人的支配。你需要學說『 不 』字,這是你最好的自衛方法。你就是太善良才總是不忍心拒絕別人的。」
  • 巴納姆效應一種心理學現象?
    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六月二日 · 星期六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
  • 星座、屬相、新年籤為何引共鳴,這是「巴納姆效應」在起作用
    每到新年來臨時,網絡上都會掀起關於佔星、生肖運程又或者「新年籤」的熱潮,我們往往會感覺這些「運程」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這與有名的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不謀而合。心理學家很負責地告訴你,恰當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人們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信息的暗示,從而導致自我知覺出現偏差,總是認為一種十分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就十分準確地揭示並概括了自己的真實特點。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