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間決定了你的性格嗎?看巴納姆效應怎樣測試

2021-01-09 娛樂玖零後

有這樣一種關於出生季節與性格的說法:春季出生的寶寶,像春天的動植物一樣,沐浴著春天的陽光雨露,會長得更高,並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夏天出生的寶寶,會受到氣候影響,會更加樂觀,不管受到什麼因素影響,他們都會是天生的樂天派,拿得起放得下。秋季出生的寶寶,秋季是一年四季最友好的季節,既不炎熱也不寒冷,所以秋季出生的寶寶會很好活會長壽。冬季出生的寶寶則會更加聰明,因為冰雪聰明嘛。

我們經常能在各個地方看到關於出生時間決定性格的說法,而人們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大概的關於人格的描述,認為這個說法跟自己的認識很一樣,因此會根據它的描述來認知自己,進而確定自己的性格特徵。這樣的一種表現我們就稱為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它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一系列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下面我們通過一則關於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更加理解巴納姆效應:

愛因斯坦小時候很調皮,他的母親非常頭大,管不住他。直到他16歲那年,他的父親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天,他的父親和鄰居大叔傑克大叔一起去打掃大煙囪。傑克大叔在前,他倆一前一後爬進煙囪打掃後,依舊是傑克大叔在前。出來以後,他的父親發現傑克大叔背後都是菸灰,於是,他也認為他的背後一樣也是黑,他就決定先去清洗一下,清洗完以後變得乾淨了。傑克大叔看見愛因斯坦的父親身上很乾淨,他就認為他的身上也是一樣乾淨,於是,他就這樣出去了。結果,回來的路上大家看見傑克大叔都笑了。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傑克大叔一樣,拿別人當作自己鏡子,看到別人身上的性格特點和自己相像,就認為自己也是那樣的性格特點。其實,每個人都是個體,都是不一樣的存在。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葉子,更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格。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避開巴納姆效應。首先,我們要學會面對真正的自己。只有很好地認識自己,我們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些性格小測試的題目,或者是看一些星座的分析,並且覺得這些描述真的非常的符合自己。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
  • 科普 |巴納姆效應
    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些性格小測試的題目,或者是看一些星座的分析,並且覺得這些描述真的非常的符合自己。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討論星座的聲音,甚至由此孕育出了「星座專家」,他們煞有介事地通過星座推測他人性格,並獲得了眾多關注。你是否也被鋪天蓋地的「星座說」轟炸過,是否也感到困惑,要信星座嗎?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告訴你答案:不要相信「星座說」。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看見標題,點進來這篇文章的人兒,測試已經開始,看看你們性格是否是這樣:熱情、樂觀、熱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做事風風火火,對於很多新鮮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並沒有發揮出來,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都知道並多數可以克服它們,有時候你也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有時表現外向,親切,而有時內向,謹慎、防備心重。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儘管外邊顯得從容,但內心焦慮不安。
  • 星象佔卜的背後,是被忽視的巴納姆效應
    「你是哪個星座的?」這是現在年輕群體日常交往中避不開的一個話題。隨著星象佔卜和塔羅的持續火爆,年輕群體往往會把星座作為擇偶的一個衡量標準。然而,星象佔卜真的如此準確嗎?我在仔細看完12個星座的性格和行為分析後發現,在每一個星座描述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與自己吻合的部分。在對星象佔卜、性格分析等人格測試近乎痴迷的背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的事實——巴納姆效應。什麼是巴納姆效應人們通常都會認為,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可以非常準確地揭示自己的性格特點。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導語你希望別人能夠尊重你,你有時外向,好與人交朋友,有時又內向、謹慎。你希望生活能有所變化,討厭被人限制,不喜歡生活總是一成不變。你有些抱負很不現實,付出很多努力收穫甚微,因而自信心總是受到打擊。你覺得自己符合以上特徵嗎?如果覺得這就是對自己的描述,恭喜,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有一次,因粗心大意,他交給總監的設計稿出現了基礎性錯誤,總監說了一句:「你這種大大咧咧的性格不適合做設計師,我看你更適合做銷售。」小李因為總監的這句話,就主動申請調離設計部轉崗做銷售了。轉眼間,小李做了幾個月的文銷售,但業績一直沒達標。銷售部經理對小李說:「你臉皮不夠厚,不適合做銷售,你本身又是設計專業的,其實更適合做設計」。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註:如果懶得看文字就看我的同名視頻講解在講解何為巴納姆效應之前,您先做跟我做一個小實驗:請您先閉上眼睛聽我講,我感覺到在我面前的你是一個很需要別人喜歡的並尊重你的人,同時你有自我的判斷,但你又有很多優勢沒有被發揮出來?
  • 闢謠:「巴納姆效應」不只是自欺欺人,合理利用可以幫你完善自我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現在很多人都比較沉迷星座說,大部分人都認為星座上所描述的自己的性格特徵與自己十分相像,因此該效應又叫「星相效應」。
  • ——不客觀認知自己背後隱藏的巴納姆效應
    其實就是心理潛意識搞的鬼,就是俗稱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來源自一個巴納姆的雜技表演者,會使自己節目裡包含每個人的喜好,使得節目大受歡迎。這個效應指的是,大家往往很認可非常籠統的評價和敘述,認為描述的就是自己。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被領導否定批評後需要辭職嗎?「巴納姆效應」為你揭秘
    我們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及時止損,提高自己的職場效益與職場權利呢?一起來看一下吧!一、被公司領導批評後的不同反應解析最近,小王被領導批評了好幾次:「這份合同怎麼連時間都沒有寫明,這麼簡單的工作也能出錯,太馬虎了,讓我怎麼放心交給你其他事情呢?」
  • 「巴納姆效應」,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沉迷玄學?
    前幾天,朋友說:「你知道當代年輕人的三大精神支柱嗎?」我:「工作、吃瓜、嗑CP?」她搖搖頭,說:「錦鯉、星座、塔羅牌。」我???抑制不住好奇,我點開B站,搜了搜「塔羅佔卜」,視頻播放量能上百萬。讓我來試著描述一些你的性格,看看這段描述準不準:你需要別人喜歡你、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己要求苛刻。雖然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勢。從外表來看,你是一個講求自律和自製的人,但內心卻常常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你是否會相信星座決定性格?你是不是也會認為星座預測很符合你?你算過命嗎?是否覺得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居然什麼都知道?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你有許多可以成為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都可以克服他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儘管表面上顯得很從容,其實內心焦慮不安。
  • 為什麼我們對一些坊間測試的結果深信不疑,了解一下巴納姆效應
    先來看一段測試後的評價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
  • 【十_巴納姆效應】概括性的真理對誰都適用
    實驗完成後,弗拉用類似測星座的小冊子裡抄同一段話給那些志願者,結果有90%的志願者說這段話跟自己相符,那這些志願者的性格真的那麼巧合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弗拉給志願者的話裡有:「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等一系列模稜兩可的廢話,也因為這些廢話讓人覺得這就是在講自己。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我好像看錯了字,這個看的是雙魚座的......」空氣中瀰漫著尷尬身邊總有朋友會詢問你的星座是什麼,剛開始遇到這樣的我還隨聲附和幾句,遇到自報星座的我也會去網上查查那個星座的性格介紹,看看他對自己的性格定位「原來是這樣的啊」(為什麼要讓星座來告訴我我是什麼樣的人
  • 不懂巴納姆效應的女人,根本抓不住男人的心
    你是這樣的狀態嗎?你是不是覺得這段話有觸及到你的內心,或是在某種程度上讓你有種共鳴感,讓你覺得「是我本人沒錯了」?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把這些話轉給其他人看,他們也會出現同樣的感覺。  這其實只是一種叫做「巴納姆效應」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就像在生活中,人們看到很多關於血型星座的測試時,會不自覺的進行心理對照,並且在對照之後,會覺得說的真是太準了,我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