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時間不浪費,就來哥的哥迷會】
講真,富貴的朋友圈已經很少見《抵制洋節,從我做起》《保護孩子,抵制洋節人人有責》這類沙雕熱傳文章了。
很好,拉黑戰果初見成效。
可裝瞎不是真瞎,新聞總是要看的。
「抵制洋節」的戲碼,從來不會遲到,更不會缺席。
不出所料,又到了罵「洋節」的時候。
前幾天在四川綿陽的一所培訓機構,萬聖節的小彩花剛掛上,小朋友精心準備的披風魔法帽還沒來得及捯飭,上上下下就被一位孩子家長罵了一通:「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
年輕人可別過洋節了,看給大叔氣的,惹出個頭疼腦熱你們可是要負責的。
捫心自問,反躬自省啊,你們是不是坑蒙拐騙殺人放火,掀人家房頂砸人家飯鍋了?否則大叔不會這麼罵你們。
不僅罵你們敗壞正能量,還罵你們帶壞小孩子。
這些都是很嚴重的控訴,能夠解讀出多項含義,比如過萬聖節不夠高尚不能引導年輕人奮進,它就是瞎鬧騰,沒內涵沒底蘊不足以陶冶情操……你們玩得越開心,就證明「洋人」的「文化侵略」越成功。
在「文化侵略」面前投降,約等於你們投敵了。
話說回來,蘋果系列已經出到12,華為手機都可以摺疊屏的時代,除非一個人從大清穿越而來,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他還用「洋人」這種稱號。
就是很神奇,那種拒絕新事物,思維認知陷入停滯狀態的神奇。
你們過洋節顯然惹得「清穿」大叔不開心,但人家對你們不離不棄,覺著你們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這些苦口婆心你們一定也聽過。
洋人的節日你們為什麼去湊熱鬧?
都是商家起鬨騙年輕人花錢,你們可別上當啊。
過洋人的節日,你們就是背叛老祖宗的傳統節日,是對祖國文化的不自信。
沾上「洋人」這倆字的,都不會有什么正經形象。
你們年輕人不要做被洋人文化洗腦的一代。
…………
他們太操勞了,好在洋節不是月更,否則頭痛遲早變頭禿。
該怎麼形容這份苦口婆心呢?
大概就是「精神爹味」吧。
你唱著歌跳著舞,從路邊草叢竄出一個人給你當「爹」,沖天亂指罵你忘了祖宗,看得富貴只想說:「您哪位?」
可年輕人真的被荼毒了嗎?
在富貴看來,大家只是跟喜歡的人一起逛街購物牽小手,畫上自己喜歡的裝扮,跟朋友一起唱唱跳跳。工作既然那麼累,難得找個機會開心一下。
小朋友們會被告知,這一天大家可以正大光明跟爸媽要糖果,朋友之間可以彼此分享。這一天上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著裝,你可以是小公主、小王子、小哪吒或者熊大熊二。
至於家長,終於有了一個名正言順折騰孩子的藉口,自己當年錯過的童心,全用在了孩子身上。
不違法、不挑戰道德的範圍內,大家開心就好。
那天新聞妹去了歡樂谷,嗨到飛起。
小菌子把女兒打扮成了艾莎,全員明星……
大家不用去想該感念誰,或者硬生生給它附加上一個了不得的意義,這一天,大家就是為了純粹的快樂。
一個不能放假的外來節日,大家也願意扎堆慶祝,自然也是出於純粹的喜歡。
如果非得用偉光正的價值去評判它的意義,可能就是讓普通人變得開心,哪怕只有一秒鐘。
今天富貴看到知名博主「晏凌羊」的一段話,非常同意。
為什麼年輕人,尤其孩子們喜歡過萬聖節?
因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裡的孩子們,只是作為大人的花邊存在的。」
小孩子沒有自己的節日,難道不是嗎?
可別提兒童節了,小朋友還不是被塗個花臉蛋給臺下的老師領導父母表演節目,兒童節變成了匯報節。
兒童節裡被邊緣的兒童,就像更多傳統節日裡被邊緣的年輕人,要在長輩面前小心扮演一個乖巧孩子。
我們並不缺少強調宏大概念的節日,家庭、親人、先人長輩……傳統節日裡關於家庭團圓、祈願美滿的習俗,並沒有被年輕人拋棄。只是在這份「其樂融融」的大團圓之外,年輕人也想有自己的狂歡。
有些傳統節日著實無法快樂起來,你給朋友發一句「端午節快樂」試試?
本來很開心的一件事情,硬生生成了二選一的文化對立,真沒必要。
好在,年輕人也在成長,他們會成為父母,會主動告訴孩子,有個叫萬聖節的日子,你可以得到很多糖,還有一個叫聖誕老人的神仙,會趁你睡覺的時候從煙囪鑽進來送禮物。
更多真心笑過的年輕人,再看到不認識的「爹」們,不再默不作聲。
至于洋節是消費陷阱嗎?
有奢侈品鼓吹貴就是精緻時尚,自然也有聰明的小腦瓜們拼單做名媛。
有商業品牌鼓吹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我們就送一顆蘋果。
年輕人又不傻。
所謂節日,無非為了互道祝福圖個開心,萬聖節是洋節,對其他國家來說春節何嘗不是洋節,眾多政要不也習慣了在「中國年」用漢語道一聲「恭喜發財」。
開心的主題沒有地域之分,但非得加上其他的含義,那就說不清了。
話說回來,吆喝著抵制洋節的人,似乎也並非像他們口口聲聲那樣義正言辭,如果把最普遍的「洋節」周末雙休取消,他們會是啥反應呢?
新聞來源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正能量就是你們敗掉的》廣東臺觸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