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進中考,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 家長怎麼辦?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第1課 以素養為導向,處理好育分和育人的關係

  「一旦美育加入中考,不論分數多少,為了考上理想高中,孩子勢必要在美育上投入很多精力,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負擔。」記者發現,自從文件發布以來,各個家長網絡社區的討論很熱鬧,不少家長開始「叫苦」。市場上不少培訓機構已經開始「乘勢而上」,這進一步放大了家長的焦慮。

  對此,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萬麗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並非要求2022年全部鋪開中考藝術考試,也不要求具體分值。並且「學校教什麼,我們就考什麼。」考試的內容是課程內容,不會給學生增加太多負擔。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政濤對美育納入中考表示理解,他認為目前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真正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美育。不過「關鍵在於怎麼進。探索進中考的最好方式,要既提升美育的價值地位,實現美育的育人功能,同時又能夠和其他學科、其他幾個『育』結合起來。還要處理好考試和育人的關係、育分和育人的關係,要在育分中育人、育人中育分。」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提出:「美育的測評應該是藝術素質的測評,不應當是天分好的學生一定高分,應是素養導向,要求學生能學習一定的藝術,學會基本的理解、審美、判斷。不過還要制訂細化的評價標準,家長也不必急著將孩子送進補習班。」羅濱也提出以往教育中大家也會強調美育,但缺乏實際的抓手。「重新重視美育既是國家要求,也是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之後教育質量提升的客觀需求。美育課程以前就有,但『開得好不好不一定』,像是正餐之後的配餐。這次的政策把『配餐』的地位提升到『正餐』,讓學生們『好好吃』,讓學生不僅營養不缺乏,還要『吃得好』。」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把學校美育工作開展好也能避免家長一窩蜂地湧向校外培訓機構。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實驗中學校長何彩宏認為:「只要從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就將藝術能力的提升落到實處,中小學建立健全藝術課程體系,完善評價機制,以學生為本,將個人提升方案落到實處,就完全可以避免『功利化補習』和『往輔導班砸錢』的現象。在守住藝術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還要積極開闢第二課堂,把校園活動和藝術測評結合起來,把學校的藝術氛圍全面營造起來,更重要的是要把美育融入到校園文化當中。」

  第2課 提升教師審美能力,課堂美起來,學生才能美起來

  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實驗中學,除了美術、音樂、書法等課程外,還有30多個社團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藝術類課堂與藝術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中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

  然而,校長何彩宏坦言,學校要擔當起未來美育建設的重任仍然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挑戰。「學校在校學生1278人,只有音樂專職教師2名,美術專職教師2名,書法兼職教師2名。這樣的師資儲備遠遠不夠,只能在其他專任教師中挑選擔任藝術類輔導的老師。」

  對此,李政濤認為,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數量,還要重視教師的質量,「後續教師培訓、教師研修、教師發展,要把美育的內涵滲透進去,提升教師的審美能力,這也是新時代教師的新基本功、新素養。只有教育者先美起來,課堂才能美起來,學生才能美起來。」

  針對可能存在的師資不足問題,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院長張野認為有三個解決途徑:「第一是適當增加班額數,但這樣可能會造成師生互動不足,所以我認為可以借鑑疫情期間的經驗,採取慕課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形式,理論課部分通過慕課教學,就相當於騰出一部分班容量,線下進行實踐教學。第二,可以進一步推廣虛擬仿真教學,根據課程所需要的場景,搭建相應的實驗平臺,學生結合慕課的內容進行學習。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再進行線下輔導,這樣對於師資壓力就會小很多。第三,我認為學分獲得的方式可以更多元,採用非課程方式,例如通過打卡,將一門課分解為若干次活動,在畢業之前滿足總次數即可。」

  許多人認為,要加強美育建設,農村地區、西部偏遠地區難度更高,而羅濱認為,農村老師、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恰恰有優勢,「少數民族地區的美育元素更多,有民族歌曲、舞蹈,這些資源還可以『反哺』其他地區。我們培訓過70多位雲南來的專員,各族老師都能歌善舞。」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實驗小學就結合當地實際,對教材做整合,如音樂課以學生熟悉的東鄉族「花兒」為主,進行創作編曲,美術課帶領學生製作符合當地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校長唐致禮認為,農村自然環境豐富,可以帶領學生領略自然風光,培養審美能力。同時可以帶學生參觀民俗館、圖書館、美術館等,讓孩子進行審美體驗和討論。「既鍛鍊了身體,又能夠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體會到大自然的美感。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現有的美育教師隊伍實現的。」

  第3課 樹立「大美育」觀,在跨學科融合中找到美育切入點

  「未來的工程師、城市建設者能否更懂審美」?美育課程如何讓工科生接受,是北京交通大學一直探索的問題。為此,他們為機械學院學生開設產品設計課,討論產品是怎麼「變美」的;「藝術與科學」課通過引導工科專業學生發現藝術與科學的相通之處,比如尺度、比例、黃金分割、流線型與空氣動力學的關係,讓學生體會到「殊途同歸」的樂趣。

  張野發現,從現實情況看,小學、初中到高中的課程體系對審美認識的建構是相對缺失的。「《意見》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的美育體系,我覺得很可貴,因為美育水平是系統的。在中學階段解決『知識』層面,夯實基礎;在大學階段真正提升對美的認知。」張野說

  羅濱認為,學校要在課程體系中建立「大美育」觀,把國家規定的必修課開足開齊,同時,選修課可以增多,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針對特別有特長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去藝術團學習。此外,還應有美育的跨學科融合。例如在語文學科中,涉及小說、劇本的片段,可以組織學生編創課本劇;英語學科可以編英語劇;美育還可以和勞動教育融合,如手工製作一件工藝品,引導學生考慮顏色、比例、大小;美育還可以與體育融合,例如拉丁舞就是體育舞蹈;或者和非遺文化結合,泥人張、糖人、風箏、景泰藍等等都有獨特的美感和韻味。學校應統籌各科教學資源,管理幹部和老師要打開思路,一起找到美育的切入點。」羅濱說。

  張野對此表示認同,「首先授課教師應該有這種轉變,應該把對美育的理解由『手』變為『腦』。以前舞蹈課可能就是教會學生跳幾段舞,小提琴課可能就是讓學生達到某個級別標準,我覺得這是以『手』為核心的思想。藝術其實是相通的,要有『大美育』觀,引導學生對人類各個門類的藝術形式有通識性的認識,並通過案例式、研究式、沉浸式教學讓學生提升整體上的判斷力,學會鑑別鑑賞,自覺屏蔽醜的事物,認識美的事物。最終讓學生們成為熱愛生活的、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人。」 (記者 楊 颯 周世祥)

(責任編輯:石蘭蘭)

相關焦點

  • 美育進中考 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家長怎麼辦?
    美育進中考 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家長怎麼辦?  第1課 以素養為導向,處理好育分和育人的關係  「一旦美育加入中考,不論分數多少,為了考上理想高中,孩子勢必要在美育上投入很多精力,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負擔。」記者發現,自從文件發布以來,各個家長網絡社區的討論很熱鬧,不少家長開始「叫苦」。市場上不少培訓機構已經開始「乘勢而上」,這進一步放大了家長的焦慮。
  • 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美育進中考亟待補上哪幾課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莫讓美育體育成為另一種競爭焦慮
    湯華臻 「體育中考將增加分值」「美術進中考將擴大試點」……自相關消息公布以來,輿論熱度持續不減。在家長圈中,理解認可者有之,擔憂焦慮者也不少。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乃教育之本義。這些年,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就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補上歷史欠帳,提高綜合素質。
  • 杭州少兒聲樂培訓機構
    目前,美育在臺灣地區,全臺專業教室近四十所;在香港地區,園中園六十餘所;在中國大陸,更覆蓋二十七個省市,專業教室超過兩百所,目前已成華人世界專業的幼兒藝術教學中心及師資課程培訓機構。每年有超過四十萬個孩子使用美育音樂教材。
  • 如何讓學校體育、美育強起來?各地逐步積累經驗
    2011年,學校與濟南市市中區文聯聯手成立書畫培訓基地。10年來,10餘位書畫家與學校共同規劃課程,讓學生接受書畫教育啟蒙。「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彌補了學校美育師資的不足,給學校帶來了大變化,很感謝德藝雙馨的書畫家們!」校長丁貞春談道。高校的專業資源,也可以為中小學體育美育發展提供支持。
  • 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家長急尋語文家教
    順天府學雅興語文培訓班的學生們正在聽課 攝影/記者 郝羿原標題: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家長急尋語文家教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昨日起徵求民意,英語分值縮水、語文分值提高的消息讓教育市場上很多培訓機構聞風掉頭。
  • 有家長躍躍欲試 有家長瘋狂 有家長質疑
    記者 朱婷 攝影一邊是忙碌的孩子,一邊是陪著孩子的父母……幾乎每個家長都給孩子報過各種補習班,可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或者是體育考試,你報過體能培訓班嗎?最近,重慶某購物論壇上,關於孩子報不報體能培訓班的討論成為熱議話題,有家長不僅報班還報了多個,家長解釋報班是未雨綢繆為中考做準備。培訓班裡都學啥?近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跳繩也要專訓?
  • 榆林市教育局關於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的倡議書
    時值2021年寒假之際,不少家長和孩子們面臨著如何選擇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問題。在此,我們向全市中小學生及幼兒家長發出如下倡議:一、理性看待校外培訓假期是孩子放鬆身心、鍛鍊身體、探索實踐的好時機,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制定寒假計劃表,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切不可盲目跟風,隨意或過度為孩子安排校外培訓,給孩子造成過重負擔。
  • 女孩坐進「能量艙」 培訓機構:可吸收宇宙精華
    「能量艙」公司客廳內的桌子上擺著幾個學員的詩集  培訓機構稱可幫孩子吸收宇宙能量開拓思維 9天學費兩萬元  「被我媽騙到這個機構,給我聽了段話昨日,有網友爆料她被母親帶到一培訓機構開拓思維,被工作人員帶進一「能量艙」打坐吸收所謂的宇宙能量,9天的學費竟高達兩萬元。昨日,北京晨報記者以家長身份致電該培訓機構諮詢,工作人員介紹稱,「能量艙」是根據金字塔的角度設置,可吸收宇宙精華。在記者實地探訪中,對方又改口稱還未開始經營。警方表示,目前已介入調查。
  • 中考又新增一個項目,家長認為是件大好事,內心卻非常擔憂
    中考又新增一個項目,家長認為是件大好事,內心卻非常擔憂近來,關於考試改革的話題不斷,教育部發文強調一定要改變「唯分數論」,綜合考量學生的綜合素養,走全面發展的教育道路。首先體現在中高考考試科目的變革上、體現在中高考分值的變化上。
  • 【網絡闢謠】裸眼視力、遊泳等考核納入全國中考?真相到底是啥?
    與此同時,「裸眼視力將被納入中考評價指標」「2022年藝術課程進中考」等各種關於考試改革的傳言也在網上流傳,讓不少學生家長感到困惑和焦慮。對此,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梳理了有關常見謠言,為公眾解讀真相,澄清謬誤。
  • 「全腦開發」培訓機構:家長花兩萬元給孩子「開天眼」?
    今年一月份,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幾起校外培訓機構違規開展校外培訓查處情況的通報,通報中廣東、山西、四川三省共計五家開設全腦開發、右腦開發、量子波動速度培訓課程的校外培訓機構被查處。教育部相關工作人員指出,全腦開發、蒙眼識字這些是不允許作為辦學內容的。
  • 不具備這些資質的英語培訓機構是黑機構!家長擦亮眼
    除了線下機構,線上英語培訓機構,外教資質同樣值得質疑,他們的相關資質承諾卻始終是「空口無憑」。黑外教從何而來?據一家從事外教中介服務的工作人員透露,可以提供非母語工籤外教,朋友圈會每日持續更新外教資源。
  • 煙臺一中附近成績挺好的高中全科輔導培訓機構_琅琅教育
    煙臺一中附近成績挺好的高中全科輔導培訓機構,琅琅教育,琅琅教育,煙臺人自己的培訓學校。煙臺一中附近成績挺好的高中全科輔導培訓機構, 綜合提高-教學上強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訓練: 思維訓練-訓練高考各科上百類題型的思維過程,強化記憶經驗公式,提高解題效率 解題方法-部分考點的題型換湯不換藥,我們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全面強化解題方法的講解;保障考試-強化高考應試技巧的講解,讓學生能得的分全部得到,得不了全分的也可以得步驟分;
  • 評國學培訓機構熱:國學培訓,豈能「快充」?
    有數據稱,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照此測算,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  「國學熱」熱了好多年,如今不但進了中小學課堂,還在社會「熱賣」,各類「國學培訓班」遍地開花就是例證。「熱」是好事,但也容易「熱暈」,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便是「熱病」之一。國學博大精深,非得花長時間與大精力,難得其門而入。
  • 山西全腦培訓機構號稱能蒙眼識字 該被培訓的是家長還是孩子?
    山西太原一家全腦培訓機構被曝光,該機構稱可以通過培訓,讓孩子實現蒙眼識字、嗅覺辨色的效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對此,當地教育局稱培訓機構這類課程未過審批,屬於違法行為,但據了解,目前該課程依舊有家長帶著孩子上課。
  • 家長又吵翻了!孩子近視,中考就扣分?
    >推出這一中考改革措施的? 家長們如何看待呢? 在提出將把裸眼視力考核納入中考的同時 長治市也推出了各種保護視力的措施 一是要求中小學要對全體教師進行眼保健操培訓
  • 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家長們該如何挑選?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在選擇的時候都存在著一些誤區,那麼該如何選擇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呢?教育寶根據平臺大數據分析發布了《北京少兒英語培訓行業分析報告》,主要對如何才是一家好的培訓機構,北京少兒英語行業現狀及知名少兒英語培訓品牌機構做了詳細的研究分析一、如何才是一家好的北京少兒英語的培訓學校?
  •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忽悠人 家長花錢孩子花時間收效甚微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郭文娟李小慶實習生林惠彬)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談到中小學減負話題時,怒懟校外培訓機構「雞湯喝得眾人醉,錯把忽悠當翡翠」。他狠批,很多培訓機構是「雞湯+忽悠」,存在超前教、超綱學、違規辦學、沒有資質辦學等問題。「學生痛恨、家長無奈、機構賺錢,這種狀況不允許。」他說。  很多廈門家長都為這段話叫好。
  • 校長說體美育新政細則未明 素質教育逃得開應試魔咒?
    【財新網】(實習記者 舒暢 記者 丁捷)「體育提分、美育進中考」的消息備受輿論關注。根據教育部部署,「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這些規定被部分學者視為「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倒逼素質教育,恐增加學生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