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這個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稱,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照此測算,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
「國學熱」熱了好多年,如今不但進了中小學課堂,還在社會「熱賣」,各類「國學培訓班」遍地開花就是例證。「熱」是好事,但也容易「熱暈」,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便是「熱病」之一。國學博大精深,非得花長時間與大精力,難得其門而入。就如《論語》,不過12000多字,但要入門(更別說深刻領會),非得花上一年半載時間不可,可是一些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沒有這個耐心。一些培訓機構抓住家長的「快充」心理,採取背誦、表演等方式對孩子進行「國學培訓」,此舉既滿足了家長需求也暗合機構賺快錢需要,但對國學教育就是一種傷害。
國學教育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收穫。滿足於「快充式」培訓所得的一鱗半爪、一知半解,陶醉於「國學口紅」給自己帶來的虛榮,對於個人的國學水平提高作用不大。家長也要充充電,了解一些國學知識,並根據孩子天性與國學學習規律,再決定讓孩子參與國學培訓,相信效果就會好一些。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