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糟粕當好東西 變味走調的國學培訓誰來監管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瀋陽一些國學班拿傳統文化的糟粕當好東西,甚至實行懲戒教育,還有的研修班成為管理者混圈子的「交際場」

  變味走調的國學培訓,誰來監管

  本報記者 劉旭

  學生家長吳素光的朋友圈,最近被身邊國學班小朋友們的表演刷屏了:一個個抬手作揖、背誦詩歌,舉止溫文儒雅。不甘於讓8歲的兒子落後,她準備在即將到來的寒假為兒子報個國學班。

  近幾年,隨著「百家講壇」「中華好詩詞」等電視節目陸續播出,國學熱了,一大波國學培訓機構順勢興起。據相關統計,全國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有4023家。瀋陽僅以國學命名的培訓機構就有65家,加上其他培訓機構裡的國學班,至少上百家。越來越多的成人選擇送孩子到國學班漲知識。然而,國學熱了,國學培訓市場也亂了。連日來,記者走訪瀋陽三思學堂、養正深謙私塾等多家國學班發現,許多國學班培訓變了味,問題層出。

  價格不菲,供需兩旺

  6~15歲的13個孩子,換上米色黑邊的漢服和黑色的書生帽,搖身一變,「穿越」到漢代學堂,手中握著竹簡,坐在几案前朗誦「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先生」方淳一一扳正孩子的坐姿,又在朗誦後糾正了部分文字的發音。牆壁上掛著孔子像,門上掛著「啟蒙養正」的牌匾,書櫃裡擺著線裝書,雕欄朱門,古韻十足。這是12月17日記者在瀋陽市皇姑區的養心國學班上看到的一幕。

  同一天晚上開課的佛心國學研修班,位於瀋陽市鐵西區一處沿街門店二層,五六個中年人圍坐在一起喝著清茶,「導師」拿著一本《易經》講如何通過命理數術來提高修行,從而管理好企業。背景音樂是《廣陵散》……

  國學培訓不只是學習知識,還應修煉個人德行。一些國學班通過視頻和情景演練等方式教授孩子簡單的詩歌和古句,讓國學和禮儀滲透始終,能力和習慣同步提升,受到廣大家長的歡迎。

  「老祖宗兩千多年的智慧,擱到現在同樣適用,國學研修讓我學會了應世的道理」,佛心國學研修班的學員鄭旭說。他的課程包括《易經》與風水、《道德經》精讀、《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等,他告訴記者,讀書時沒有專門去學過,現在利用業餘時間多學學,很多都運用到企業文化形成和管理之中。

  記者到訪的國學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民辦教育機構開辦的少兒培訓班;一類是高校開辦的國學研修班,以政商界精英為主。《弟子規》《易經》等經典名著幾乎是必修課,此外還有傳統禮節、國藝鑑賞、風水命理等課程。形式上,有的編制了《弟子規》早操,有的端午節組織孩子製作香包,有的教學員如何演算風水。

  正是這些形式多樣、帶有濃厚文化特色的教學,吸引了眾多成人學員和家長報名。記者走訪以及電話諮詢的16家國學班中,最火爆的連鎖機構,8個30人的寒假班已經排滿,稍小的個人培訓教室開設的13人小班也滿了。

  國學班大多價格不菲,便宜的要1個寒暑假48課時8000元。最貴的一個遊學班,每個月集中授課兩天,一年學費3萬元,算下來,一天1250元,還不包括遊學中旅途費用。培訓機構主要組織學員尋訪國內行業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辯論和遊覽文化古蹟。據說,這是效仿當年孔子遊學走四方。「就是噱頭,參加的人不差錢,大多為了結交朋友」,該遊學班負責人如是說。

  「很多培訓機構抹黑了國學」

  「男為天,女為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先懺悔再下跪,因為別人都是菩薩,每下跪一次,就可以減輕罪孽」「你說老母雞的德行是什麼?生蛋、孵蛋、孵小雞,難道人還不如老母雞」……近日,遼寧撫順傳統文化學校女德班上校長的「雷人雷語」引來網友們的廣泛批評。對傳統文化稍有了解,便知「三從四德」素來被視為男權文化象徵,是傳統文化的糟粕。 不過,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國學班拿此類糟粕當好東西。

  一些國學培訓機構為了最大限度牟利,培訓的內容以佔卜、算命、風水、風鑑、測字等為主。甚至為了逐利的目的,往往把國學教育或某個部分的功能無限誇大,讓人們錯誤地相信,學了國學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就構成了對消費者的誤導,甚至是欺騙。一些所謂的高級國學研修班成為管理者混圈子的「交際場」,本身「喻於義」的國學,誤入了「喻於利」的迷途。

  變了味的還有懲戒教育——過度體罰。王君馨最後悔的事就是把兒子送去國學館。王君馨的兒子在位於瀋陽郊區的國學館進行兩個月的封閉培訓。學校要求孩子吃素戒葷、穿長袍、拜孔子,白天到菜地裡澆水、除草,晚上疊紙元寶,做不好會被責罰。大孩子拿包著海綿的戒尺,打下去生疼卻沒有傷口,青腫一周就消。國學館不讓家長接觸孩子,40多天後,王君馨接兒子給姥姥祝壽,發現兒子總說屁股疼,強行接了回來,到醫院體檢,診斷營養不良。王君馨投訴時卻面臨拿不出兒子被虐待證據的尷尬。這兩年,一些地方也曝出國學班過度體罰事件。

  不僅一些培訓機構內容上與國學內涵大相逕庭,形式上也有諸多難以和現代社會接軌的地方。

  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國學課程並沒有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國學教育課程體系,很多「偽國學班」培訓只做表面功夫,不少國學培訓機構壓縮和窄化了國學的範疇。這部分國學培訓機構向學生輸出的是國學經典培訓,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國學。

  「穿上漢服,搖頭晃腦,就是國學教育了?古代實行跪拜禮,難道你我見面要先磕一個?」瀋陽道澤國學館負責人孫璐璐氣憤地說,「很多培訓機構抹黑了國學,只有與時俱進、與現代社會接軌,根據學員不同年齡段研發出有差異化的教材,才能構建完整的國學課堂。」

  國學教育亟待合理引導

  近兩年,瀋陽市對一些不合法的國學班進行了查封,但很快這些國學班就改頭換面,異地重建起來。

  人們為何熱衷於讓孩子學習國學?王君馨說出了大部分家長的心裡話:國學班不光教知識,還教如何做人、修身養性,孩子能夠通過古典教育讓內心得到充分的滋養。

  鄭旭也認為學習國學十分必要。尊禮守法,恭謙禮讓,學習這些國學精華,對個人乃至整個社會應是大有裨益。

  多位受訪者呼籲,要讓國學熱的現象演變為有利於教育行業發展的正能量,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制度法規,加強管理,嚴格國學培訓班準入機制,從而促進民間國學教育機構朝著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教授秦旭芳表示,培訓市場亂,但不能一棒子打死,國學教育仍有必要。國家應鼓勵民間國學教育,補充義務教育缺失。

  孫璐璐則建議,政府應合理引導、有效監管。制定出臺實施細則,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給予國學教育發展空間。對影響大、條件好、師資強的教育機構,給予合法地位。對於一些規模小、條件差的教育機構,引導合併,在一定期限如果條件沒有改善則關停。對於招搖撞騙的黑機構則要堅決取締,這樣才能使現代國學教育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理性看待「國學培訓」,別讓義務教育受傷害
    近些年,隨著東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培訓領域也面臨著新的變革,表現為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和項目環境的標準化。國學知識開始普及、「國學應用」開始萌芽、國學修煉逐漸興起,很多國學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而且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有大量的糟粕,並不是所有源自古代的東西和思想,都是完美且正確的,一個人無法跳出他所生存的時代,就好像他無法脫離自己的皮膚,所以,出於當時當地的歷史局限性,很多所謂的古代名人說出的話,不一定可以原封不動地套用到我們現代的社會中。
  • 女德班荼毒未成年人 封建糟粕為什麼陰魂不散?
    這絕對不是在搞正常合理的女性行為規範,而是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直接將歷史糟粕拿過來,開歷史的倒車,可謂迂腐愚昧,坑女坑家,讓文明蒙羞。現在,糟粕「女德班」,又將惡手伸向我們的孩子,用愚蠢的邏輯和觀點給他們洗腦,用劣質的價值觀來玷辱他們的純粹,給孩子的價值觀帶來不同程度的摧殘,這是現代社會所最不能容忍的。
  • 國學培訓班亂象叢生,為何離國學越來越遠
    屏幕上顯示出一個「耳」字,周邊是其古文釋義,十來個孩子正在聽課。而隔壁班的孩子,在走廊上跑來跑去。接待記者的曾老師解釋,這個班老師今天請假了,本來給孩子們安排了自習。話畢,代課老師將他們又叫回了教室。這家創立近20年的書院,有不少擁躉。在北京、上海等地有著百餘家分校,提供國學培訓,輔之以書法、篆刻、國畫等傳統文化課程。記者觀察後發現,在該機構接受國學培訓的大多是小學生。
  • 評國學培訓機構熱:國學培訓,豈能「快充」?
    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這個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稱,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照此測算,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
  • 國學培訓,豈能「快充」?
    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這個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稱,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照此測算,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
  • 國學頻道國學盛典全國培訓中心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以及更好地落實教育部、國家語委關於印發《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學頻道國學盛典全國培訓中心於2020年8月2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時舉辦了國學講師2020年第一期(高級)師資培訓班,將通過系統的學習幫助國學盛典欄目組各合作機構、培訓基地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同時提高全國的國學培訓的質量與效率
  • 國學熱背後:學國學的孩子,沒有一個壞孩子
    因此,現今我國的國學教育主要是以儒學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教育。然而在現今的校園傳統文化教育中,對於國學的學習通常只是停留在了簡單的知識層面;社會上的一些國學培訓機構也是以對傳統文化的知識層面的理解為主,並沒有觸及到核心的精神文化層次。
  • 教育家李家聲向大眾呼籲:《弟子規》是糟粕,至今仍毒害我們孩子
    近些年來,國學以至於語文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熱點。進入新世紀以來,傳統國學教育已呈燎原之勢。如今各種國學班、讀經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各地茁壯成長,其讀本無非中國古代傳統儒學名著。但是在最近,卻出現了一種聲音。國學班一直視為童蒙經典的《弟子規》,實際是毒害兒童的大毒草,應該從國學經典中開除。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風水培訓亂象:"風水大師"一期培訓班坐收幾十萬
    風水培訓亂象亟待治理專家分析,當前風水培訓盛行,主要存在三方面因素:第一,與當前整個社會興起的國學熱、傳統文化熱有關。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一位教授指出,一些人從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明之間的差異著眼,強調風水是國粹,是國學中值得開掘的東西。
  • 腦立方被授權為全腦科學、國學教育指導師認證培訓單位
    近日,應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培訓認證項目要求,內蒙古腦立方全腦應用訓練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提出關於全腦科學教育指導師、全腦國學教育指導師認證培訓計劃,並經過相關領導、專家審核通過,於2017年8月起正式實施。
  • 焦國成:增設國學為一級學科很有必要
    國學因此不能以有機的整體存在和發展,從而也就難以保證中國傳統學術和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產生強有力的影響。  其二,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古今流傳的學問和文化傳統,精華和糟粕並存。時至今日,傳統的觀念、思想、文化和技能一直在社會上流傳,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民間有許多以此謀生(如從事民間宗教、相面算卦、看陰陽風水等)的人。正面的、科學的研究不立,駁雜的、非科學的傳播就會流行。
  • 2020新十年開端 明德書院國學培訓為企業賦能
    明德書院作為一家專業的企業家國學培訓書院,自2017年創辦以來,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將國學智慧切實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去,並一直在為之探索和努力。明德書院的課程設置、產品體系都會根據當下的經濟形勢、學員需求進行定期的更迭換代。在確保所有的課程切切實實傳播國學智慧、管理智慧的同時,指引企業家更好地面對當下形勢,走出當下困境。
  • 關於莊子「逍遙遊」思想的兩點淺見|讀《微觀國學》有感
    最近讀了著名學者餘世存先生的著作《微觀國學》,對國學的各個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筆者自然對主張「逍遙無為」的老莊思想更加關注,讀過之後也有一些個人心得,通過本文分享出來,歡迎探討。一、先有所成,再逍遙遊莊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為後世留下了《莊子》這樣的經典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靈機文化好內容造國學生態
    該館結合目前靈機文化在網際網路的內容布局,擴展線下的市場空間,形成線上和線下的聯動,打造生態形成O2O閉環,完成內容變現,持續創造優質的國學內容。    靈機文化館正式開業    靈機文化館選址在廣州珠江新城優託邦1座205,整體風格以中華傳統文化格調為主。
  • 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我贊成適當普及國學」
    自小浸淫國學,一生致力於研究佛學、敦煌遺書目錄和敦煌變文的問題及文學目錄和宗教目錄,與季羨林先生淵源頗深的白化文,卻謙虛地稱自己只是大師「門生」。他反對國學過熱,也不贊成中國文化傳統斷裂的說法,堅持要老老實實讀國學,並聲明自己「稱不上國學家」。「中國圖書館學特別是目錄學的工作者、佛教和敦煌學的學習者」,是白化文給自己的定位,「拿這尺子量我才比較合適」。
  • 費用數千到上萬 這些國學培訓班到底學些啥?
    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培訓機構發現,國學培訓已經成為僅次於「閱讀」的熱門課程,一些專業國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走俏。據調查,在這些專業機構,學一套完整的國學課程需要6年,平均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萬元培訓班到底學些啥?哪些孩子在學國學?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調查國學課到底學些啥?
  • 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要多讀經典|精選國學書籍
    馬雲走到哪都會隨身攜帶一本國學經典《道德經》。參觀作家李敖的書房,他的書架上有一大半都是古籍經典。經典人人必讀!一生必讀的幾部國學經典上至歷史哲學,下至孩童蒙正教育,幾乎涵蓋了人生一定要讀的經典著作,並幫你規避掉了在今天看來沒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文化糟粕,直接將書挑好給你。《古文觀止》這本書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大作。
  • 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開講了
    2020年5月20日19:30,中共黨員,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老師主講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在東莞南城藝展98德林堂素食館舉行,現場來自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聽課的企業家學員50餘人。李易老師表示,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將作為一系列公開課,每周按時舉行,從根本上幫助中小企業家解決經營核心難題——「人」和「財富」的問題,提升企業家的心靈格局,家庭和睦,團隊同心,為國家和個人創造更多的財富。縷縷青煙,明明梵音!
  • 復讀生上清北獎勵108萬,變味的教育誰來買單?
    哪怕最後沒有幾個能上985的,但至少人是騙來了。未來學校的競爭就是優質生源的競爭,沒有優質生源,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為了生源,為了升學率,懟懟估計這種炒作會越來越厲害,今年獎100萬,明年獎200萬也不能沒有可能。
  • 汽車陪練興起 市場「真空」誰來監督?
    拿了駕照不敢上路再請陪練上路練車已拿駕照7年的趙藝由於長期不開車,駕駛技術早已「還」給了駕校教練,如今根本不敢貿然上路。準備購買新車的她,像越來越多新手司機一樣,在網上約了一個陪練,帶自己去快速重新熟悉駕駛技巧,豐富實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