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懟懟注意到一條新聞,一個學校招復讀生,開出了非常誘人的條件:
1、考上清華北大獎勵人民幣108萬元。
2、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站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獎勵人民幣5萬元。
3、除上述外,考上其他985大學獎勵1萬元。
4、全校進步最大,提分最高者獎勵2萬元。
從學校角度出發,這樣的行為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大多數復讀生基礎並不好,復讀可能只為上個一本甚至是本科。真正能考上985的都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清華北大了。所以這樣的高額懸賞,可能實際只會付出很小的經濟代價。
第二,哪怕最近清北、浙大等學校受到了不少輿論的否定,但他們的師資力量、教育水平依然是國內頂尖的,依然是眾多學子心目中的聖地,而清北則更是代表了國內大學教育的最頂尖水準,所以自帶了很多的話題性。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搶生源,一方面也是為了廣告效應,擴大自己學校的知名度。比如一些名校每年到處宣傳自己學校的升學率以及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就是為了吸引優質生源報考他們的學校。現在全國的學校都學會這招了,就用清華北大做誘餌,你獎五十萬,我就獎一百萬。哪怕最後沒有幾個能上985的,但至少人是騙來了。
未來學校的競爭就是優質生源的競爭,沒有優質生源,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為了生源,為了升學率,懟懟估計這種炒作會越來越厲害,今年獎100萬,明年獎200萬也不能沒有可能。
但是當我們再看到為高考狀元掛出的天價懸賞時,還能否回來問問自己,教育的初心是什麼,考大學的初心又是什麼。這樣變味的教育,只能是更多普通的家庭為其買單。有些學生可能只是考取了普通的二本三本,但家境貧困無法支付學費,學校是不是更應該支持呢?如果連教書育人的學校都盲目崇拜高分、把金錢作為最優先的指標時,我們教出來的究竟是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還是一個個無情的考試機器呢?
歡迎關注懟懟,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