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說
因為大環境的原因,大眾都在揣測今年高考可能是最難的一屆,但是這屆高三學子們不懼艱難,砥礪前行,不僅沒有被困難擊垮,反而拼出了一個好成績,2020年高考全國各省各市各區高分頻出,就拿高考大省河北省來說,有31474個考生考600分以上成績,創歷史新高。
高考考個好成績,就是為了上一個好大學,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這5所學校是國內最頂尖的學府,莘莘學子心中嚮往的最高殿堂。
那究竟什麼樣的學生能考上清北浙復交這些大學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幾所國內最高學府,近些年來新生的現狀吧。
清北浙復交新生4大「特徵」
1、年齡差距大
清北浙大這樣的高等學校,經常會特招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賦的「神童」,他們年齡非常小,大多是04年05年出生的。
而清北浙復交有這樣的「小鮮肉」,也有鍥而不捨就要考最好大學的老臘肉,所以說這幾所高等學府裡,近年新生年齡差距非常大,最大可以差16歲,讓人感嘆,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卻能在一個同一起點學習,這是時代的進步和寬容。
2、性別比例失衡
19年上交大新生男女比例差距是最大的,為2.08:1,也就說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之多,而同年清北浙男女比例都在3:2以上,只有復旦大學新生達到了男女比例平衡為1:1。
如果說上面這些數據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那以擁有全國最優秀的青少年人才的「清華姚班」來分析一下男女比例在,2020年清華姚班一共招收了31名應屆生,其中30個都是男生,只有一位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女同學。
所以說不得不承認男女生在思維模式上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女生受感性思維影響,到了高中,學習內容多且雜,開始跟不上學習進度,大部分女生的成績也不如男生。
3、東西部生源不均衡
而這幾所大學近年來,東西部生源人數差距也是蠻大的,以清華為標準西部學生佔比26.3%,上交也是如此,西部地區生源更少,西南部佔比11.1%,西北部佔比6.09%。
所以說東西部教育資源差距還是蠻大的,雖然近些年來西部也開始慢慢重視基礎教育,但是想要慢慢趕上東部的步伐,還是需要時間去消化。
4、農村學生越來越少
就目前新生現狀來看,在清北已經很少看到農村學生的身影了,2019年清華共招收了3400名學生,農村貧困地區約656人,其中379人是通過自強計劃和專項計劃錄取進來的,也就是說沒有這些優惠政策,農村學生會更少。
其實從大數據上看,從1998年-2020年進入清北浙復交的農村學生比例,已從30%降到了不足10%,各大985高校越來越難看到農村學生的身影了。
為什麼農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越來越少?
1)生源差
中考總分720分,市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可能在650分以上,市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可能為550分,那麼低於550分的考生只能在鄉鎮上高中,也就說農村高中是最差的一批學生在上,生源差距太大,導致很難考上清北這樣的重本大學。
2)教師資源差
雖然到鄉村教師都是編制內的,但是也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去鄉村工作,有的年輕人費很大勁考上鄉村教師崗位,工作了一段時間,也會因為環境哭、離家太遠、難升值等問題選擇離開。
所以農村學校很難吸納新鮮力量,教育教學方法比較老舊,老教師的思維模式也跟不上現代化教育,教學效果也就不是很好。
3)農村家庭不重視基礎教育
不知什麼時候起,農村又颳起了「讀書無用論」。
大學生越來越多,工作不像以前那麼好找了,很多農村學生大學畢業後,依舊回到家鄉,不回去的也會變著法的跟父母要錢在大城市買房,讓農村父母倍感壓力,許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農村家庭越來越不重視基礎教育了,當然了也不能跟城市孩子的基礎教育比。
畢竟農村孩子從小參加補課班,而且據說「音體美」又將加入中考,豈不是再次加大農村孩子考重點高校的難度?
寒門再難出貴子?事在人為
說了這麼多清北浙復交的新生特徵,很多人開始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理論搬出來,但筆者從來都不認同這一觀點,農村教育是教育資源是差了些,但事在人為,父母想讓孩子學業有一番成就,就會從小感染孩子,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有心的學生也會暗自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就生在「羅馬」,關於農村孩子越來越少考少清北,你怎麼看?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