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已出現「女多男少」的格局。與此同時,廣東、天津、貴州、廣西、福建和青海6大地區的性別比超過108,這些地方的性別比仍然較為失衡。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潔 廣州報導
編 輯丨耿雁冰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已出現「女多男少」的格局。
2018年,北京的性別比跌穿100(女性=100)大關,達到98.75。這是中國統計年鑑(2019年),針對2018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樣本數據,針對6歲以上人群,抽樣比為0.820‰。
這使北京成為2018年5大性別比低於100的地區。同時,從受教育程度來看,統計數據顯示:
北京獲得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群佔比在全部地區中最高,其中女性又明顯高出男性,顯示出高素質女性在北京的聚集。
與此同時,廣東天津等6大地區的性別比超過108,這些地方的性別比仍然較為失衡。
北京:女性多且受教育程度高
2017年,中國統計年鑑針對全國0.824‰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北京的性別比為102.65。
不過,步入2018年,北京的性別比已經跌穿100大關,達到98.75。
這使北京成為全國各省區市中,性別比排名倒數第三的地方。
其他性別比低於100的地區還有:
寧夏,2018年性別比為98.27;
四川,2018年性別比為98.67;
西藏,2018年性別比為98.27;
新疆,2018年性別比為99.76。
由於是抽樣調查數據,這一數據並非百分之百準確,但是從長期趨勢看,北京的性別比快速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
2015年,北京的性別比為109.45(針對全國1.55%人口抽樣調查);
2016年,這一數據為105.85(針對全國0.837‰人口抽樣調查);
2017年,北京的性別比為102.65。
與北京形成較為鮮明對照的是天津,天津的性別比一直較高。2015年,這一地區的性別比為120.43,2016年為114.39,2017年為111.10,2018年為115.72。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不僅女性數量較多,且受教育程度整體較好。
此次抽樣調查,北京共抽樣16691人,其中男性8245人,女性8446人。其中,獲得大學本科學歷的人數為4098人,獲得研究生學歷的人數為1508人。
換句話說,此次抽樣調查中,北京共有24.55%比例人口獲得大學本科學歷,9.03%的人口有研究生學歷。其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口中,男性690人,女性818人。按照比例來看,男性8.36%人口擁有研究生學歷,女性9.69%的人口擁有研究生學歷。
這一數據相當高。以上海為例,2018年的抽樣調查中,上海共抽樣18895人,其中男性9707人,女性9188人。其中,517人擁有研究生學歷,佔人口比重為2.74%。其中,男性285人,女性232人,男性和女性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口分布佔比2.94%和2.53%。
全國性別比失衡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一些地區性別比相對失衡。
2018年的抽樣調查中,性別比超過108的地區包括廣東、天津、貴州、廣西、福建和青海。
不過,整體來看,全國的性別比處於持續改善的狀態。
2014年,全國性別比為105.04,這一數據到2015年下降到105.02,2016年下降到104.98。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104.81和104.64。
根據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二孩佔比保持在50%左右,性別比繼續穩步下降。
河南省統計局在2018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中指出,受計劃生育政策及中國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河南省多年來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生育觀念的轉變,扭曲的出生嬰兒性別比得到糾正。2018年調查出生嬰兒性別比比二孩放開前的2015年下降7.15個百分點。
而楊榮山、張英奎等在中國生育健康雜誌上發布的《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後河北省出生活產數及性別比變化趨勢分析》指出,隨著「單獨兩孩政策」、「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河北出生人口性別比呈逐月波浪樣下降。2017年全年為1. 07: 1,處於合理水平。「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改善了人口男女結構,促進了人口均衡發展。
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區的性別比,尤其是出生人口性別比較為偏高。比如,今年6月,黑龍江省統計局官網發布同江市2018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統計監測報告,顯示出生人口性別比仍處高位。
該報告稱:
受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影響,特別是非法鑑定胎兒性別、非法終止妊娠等主觀因素,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
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達100:116.9,比上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已經高於在一般情況下出生人口性別比(102-107)的正常值水平。
性別比失衡會帶來一系列影響。
比如,藍嘉俊等在世界經濟文匯上發表的《性別比失衡下的婚姻匹配與勞動力市場表現》指出,我國的婚姻匹配通常表現出梯度匹配特徵,例如農村女性可能會嫁給城市男性,低教育女性可能會嫁給高教育男性,性別比失衡可能對農村男性和低教育男性的婚姻擠壓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