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國學」為一級學科,理由有四:
其一,現有學科體系的基礎是西方的學術文化。它對於科學的昌明、文化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符合世界歷史進步的潮流,也能夠很好地與西方乃至世界的科學和教育接軌,故而在今天應該繼續堅持。然而,這一學科體系對於國學(或中國傳統學術)來說,是一種割裂或肢解。國學因此不能以有機的整體存在和發展,從而也就難以保證中國傳統學術和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產生強有力的影響。
其二,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古今流傳的學問和文化傳統,精華和糟粕並存。時至今日,傳統的觀念、思想、文化和技能一直在社會上流傳,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民間有許多以此謀生(如從事民間宗教、相面算卦、看陰陽風水等)的人。正面的、科學的研究不立,駁雜的、非科學的傳播就會流行。既然中國傳統的學術和文化不能消滅,那麼就應該通過國家組織力量使之走向科學。增設國學學科,有助於改變人們數典忘祖的文化現象,使國學健康地發展。
其三,中華文明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絕的傳統文明。即使她自身具有非凡的生命力,但如果國家不給其以生存的空間,或者任其自生自滅,她也會後繼無人,日漸走向衰亡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國學的內容被分散在不同的學科之中,因而培養出來的人材頂多對國學是一知半解。沒有國學的通才,要想光大國學當然是難以想像的。沒有國學的大家,在世界文化的競爭之中要為國學爭得一席之地當然也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增設國學學科可以說是傳承國學的當務之急。
其四,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革命的政黨,對於腐朽的、落後的學術和文化從來都是持一種批判的態度。但是,中國共產黨也是一個珍惜祖宗遺產、珍惜寶貴歷史文化遺產的政黨。在批判中繼承,在借鑑中發揚,才能使中華文化日新日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自立並更好地影響世界。文革十年的文化浩劫已經得以糾正和反思,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精神已經深入人心。在這一背景之下恢復、發展國學,與清末民初的文化復舊思潮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那時的文化復舊思潮堅持是穿舊鞋走老路,現在則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精神的指導下和在文化學術比較的背景下增設國學學科,可以說是造就新國學的新契機。如果國學能夠成為國家承認的一門學問和學術,那麼,與封建時代、民國時代相區別的、煥然一新的「新國學」將是可以期待的,由此而導致的中國文化的真正繁榮也將是可以期待的。
二
當從「國學」本有體系及其與現有學科相區別的視角去考慮國學二級學科的設計問題。建議設「小學」、「經學」、「子學」、「考據學」、「制度學」、「器物學」、「術數學」、「國學西學比較」等8個二級學科。
「國學」體系涉及了很多方面,但設立「國學」學科卻不能不顧現有學科的分類而把本有學科體系打亂。如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中醫等已在現有學科體系中有合適的位置,故而不能再納入「國學」學科的二級目錄範圍。「國學」二級學科所屬當兼顧兩個方面,既要考慮其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又要考慮不打破現有學科的分類體系。如果這一基本想法可以成立,那麼特建議設以下8個二級學科:
其一,小學。「小學」即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它雖然與「中國語言文學」中的「漢語言文學」相近,但一是兩者不完全相重,二是「小學」實為學習「國學」的根基,三是現在的學生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什麼訓練,故而當設「小學」為「國學」學科中最基礎的二級學科。
其二,經學。清人將傳統學術分為「義理」、「考據」與「詞章」三大類(此外尚有「經世」)。經學歷來被視為義理的根據與源泉,居於國學的最高層次。設為二級學科當無異議。
其三,子學。照傳統的說法,經學是從全體上說義理,子學是諸子從各自的立場上分說義理。子學展現了國學學術和思想上的百家爭鳴,展現了前賢深邃的思維和豐富的創新力,可以說是傳統學術中最有魅力的部分。加之子學不與現有的學科相重,故亦可設為二級學科。
其四,考據學。考據學是國學中最具求是態度、最富科學精神、最顯學術功力的部分。正是因為有考據之學,望文生義、盲從盲信的現象才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國學的學術層次才得以提升。目前真正懂考據之學的人可謂寥若晨星,故將考據之學設為二級學科,實屬學科建設的急需。
其五,制度學。義理的認識和把握必然表現為經世致用,而制度則是經世致用之基本框架。制度不僅是政治的,還是宗法的、宗教的、禮儀的、風俗習慣的。這方面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和龐大,故當列為二級學科。
其六,器物學。國學的物化形式是為器物,或者說,古代的器物遺存從物質文明的層面反映著國學。對於古代器物的認識理所當然地構成國學的不可分割的一個方面。故當列其為二級學科。
其七,術數學。國學之中最具神秘主義和迷信色彩是莫過於術數之學。術數之學既包含的科學的萌芽,也充斥著大量的迷信成分。它作為國學固有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當而且必須加以研究,故當列其為二級學科。
其八,國學西學比較。當今研究國學不同於清末民初的時代,應當具有國際化的視野,故而應當參照西學,在比較中進行研究,唯此才可以避免食古不化,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創建具有時代精神的新國學,故當列國學西學比較為二級學科。
三
從長遠計,當從「國學」是一種與「西學」相區別的、獨立的學科形態的視角去看待「國學」的學科所屬問題。建議設「國學」為獨立的學科門類。
「國學」本來是與「西學」相區別的一種自成體系的學問,如果把它放置在以「西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某一個學科門類之下,必然是削足適履,仍然不能擺脫肢解「國學」之弊。雖然清章學誠有「六經皆史」之評,但國學並非經史所能涵蓋。
「歷史」這個詞有一個清楚明白的含意,那就是「過去了的」東西。把「國學」放在「歷史學」學科門類之下,就等於確定了兩點:一是把「國學」看成是歷史的陳跡;二是要以研究「古董」的態度去研究「國學」。如果把「國學」看成是歷史的陳跡,還不如照西方人所說稱其為「漢學」為好。然而,在我看來,「國學」之為「國學」,在於她是超越了殷周漢唐宋元明清民國的學術和學問,是屬於中華民族共同的學術和學問,是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將繼續存在下去的、與「西學」相區別的學術和學問,是中華民族所能給世界文化所貢獻的獨特的學術和學問。因此,她既是過去的東西,也是有現實性的東西,還是未來的東西。所以就不應把國學放在「歷史學」門類之下。
「國學」的博大精深可以說是眾所周知的,設其為獨立的學科門類並無任何的勉強。如果實在覺得設其為獨立的學科門類有「冒進」之嫌,那放置在「哲學」門類之下可能還更合適一些。因為哲學的原始形態就是無所不包的和超越於後來的具體科學之上的,現在我們把哲學視為關於世界和人類思維的本原、本質、存在方式和一般規律的學問,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而「國學」之中的精華恰恰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