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2021-01-20 老蘇歷史

中國大學,言必曰清華北大,這兩者之所以聲名顯赫,重要原因之一是學者輩出,大師雲集,正如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20世紀20年代,清華設立研究院國學門,由胡適建議採用導師制,聘任了當時最有名望最傑出的學者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人為導師,人稱清華四大國學大師。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創辦兩年後,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這四位大師,每一位都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

因「國」而「一生善變」的長者—梁啓超

梁啓超是康有為的學生、信徒、助手,但他們還是分道揚鑣了;梁啓超與孫中山合作過,也對立過;他擁護過袁世凱,也反對過袁世凱。對此,梁啓超說:「這決不是什麼意氣之爭,或爭權奪利的問題,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麼呢?就是救國。」「知我罪我,讓天下後世評說,我梁啓超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

梁啓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著名思想家、活動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近代國學大師。"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早年鼓吹改良變法為人所熟知,1917年退出政壇,期間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1918年赴歐,親身了解到西方社會和文明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復歸傳統,也轉而以主要的精力,來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了。

梁啓超被公認為是清末優秀的學者,也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梁啓超學術研究涉獵廣泛,中國學術文化即"國學"的諸多領域,幾乎都涉及到了,而且在史學、文學(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哲學、經學、法學、美學、倫理學、宗教學、書法藝術及子學科目錄學、圖書館學、佛學等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和建樹,不乏真知灼見,尤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梁啓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享年56歲,在將近36年的政治活動佔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梁啓超是近代史學的奠基人,是20世紀前期創建我國近代史學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敢於創新,推動了"史學革命",並在革新文章風格方面,一馬當先。辛亥革命前,他就發明了一種介乎於古文和白話文之間的新文體,其中《少年中國說》曾入選中學課本,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和進取精神,「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朗朗上口,如山石崩裂,傳誦不衰,同時,梁啓超還是中國第一個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而且像"政治"、"經濟"、"科技"、"組織"、"幹部"等等詞彙,皆始於梁啓超先生。

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是當時四導師中名氣最大,年紀也是最大的,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年病逝。

學貫中西、「教授中的教授」— 陳寅恪

陳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江西修水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陳垣並稱為"史學二陳",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曾兼職北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曾兩次聘請他為教授(是該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國語漢學教授),皆因故未就,抗戰期間兩拒日方重金相邀,解放前期,還拒絕傅斯年去臺灣、香港的邀請。

陳寅恪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很多教授也常聽他的課),因為被稱作「公子中的公子,教授中的教授」。

陳寅恪家學淵博,有極其深厚的國學底蘊,國史精熟,且勤勉不輟,還留學數載,青年時期遍求西方知識殿堂,如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等,他積蓄各方面的知識,且精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種語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使他在研究史學方面得心應手且有得天獨厚優勢,中外皆通,故其見解,多為國內外學人所推重。

陳寅恪自1926年留學回國後,就任清華大學歷史、中文、哲學三系教授,當時的清華研究院主任吳宓認為他「最為學博識精」,梁啓超向校長曹雲祥力薦陳寅恪為導師,並向人介紹:「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是當時清華「四大導師」之一,與梁啓超、王國維一同被聘為研究院的導師,並稱「清華三巨頭」 ,年僅36歲。陳寅恪在師生中享有「蓋世奇才」、「教授的教授」、「太老師」等稱譽,在清華校園裡,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凡是文史方面有疑難問題,都向他請教,大家稱他為「活字典」。他講課時,研究院主任吳宓教授是風雨無阻,堂堂必到的聽課者;其他如朱自清等水準很高的教授,也常到教室聽他講學;哲學專家馮友蘭,當時任清華大學秘書長、文學院長,可每當陳寅恪上《中國哲學史》課時,馮先生總是恭敬地陪著陳寅恪從教員休息室走出來,靜靜地坐在教室裡聽他講課。

他當時在國學院指導研究生,他講課時或引用多種語言,佐證歷史;或引詩舉史,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處,又無不準確,伴隨而來的闡發更是精當,令人嘆服!盛名之下,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

他為國家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其中不乏如季羨林、蔣天樞等大師。

歷史評價: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梁啓超: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

國學大師吳宓: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

著名史學家嚴耕望: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甲骨巨擘自學成師的大師—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靜安,初號禮堂,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戲曲等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是中國近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且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著有《人間詞話》等名著。

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十載,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這位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的學者,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王國維政治上保守,性格憂鬱悲觀,埋首學術,不問功利,是典型的學者氣質,甲骨四堂之一,開創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研究院導師,與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被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桃李門生、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

1927年在其50歲人生學術鼎盛之際,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國學史留下了最具悲劇色彩的「謎案」。他斷然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中國學術的巨大損失,令人扼腕嘆息! 王國維為何自溺,至今仍爭論不論,而歷史的真相,總是被紛繁複雜的人為或非人為的因素遮蔽著,讓我們這些後人霧裡看花。

歷史評價:

「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梁啓超

「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郭沫若

「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陳垣)先生兩人。」——伯希和

「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胡適

語言學之父、哈佛精英—趙元任

趙元任(1892—1982),罕見的語言天才,字宣仲,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10年為赴美留學第2批留學生,先後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和哲學、語言學,期間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也先後任教於康奈爾大學物和哈佛大學。1925年,清華大學增設「國學研究院」,他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被聘為導師。1929年6月底國學研究院結束後,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1938年,他再度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語言學,經過6年潛心研究,成為名聞世界的語言學家。1945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1960年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他先後獲得美國三個大學的名譽博士稱號。

趙元任先生他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於世,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為中國語言學開闢新路,是中國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學先驅。他從1920年執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後從事教育事業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趙先生永遠不會錯」,這是美國語言學界對他充滿信賴的一句崇高評語。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社會科學院語言所所長呂叔湘稱讚趙老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一是他以現代的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給中國語言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路;二是他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相關焦點

  • 魯先聖文化隨筆: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和四大國學導師
    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和四大國學導師魯先聖清華「四大國學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和趙元任,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 清華四大導師之一陳寅恪:目雖失明,心若明鏡,他晚年境遇如何?
    他是清華四大哲人之一,也是四大導師之一,他學貫中西、才高八鬥,人們都稱他是「教授的教授」。這樣的人物,的確當得上「天才」二字! 系出名門 陳寅恪出身名門世家,他的父親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爺爺陳寶箴更了不得,曾擔任過湖南巡撫。
  • 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大師都有誰?為什麼沒有章太炎、胡適?
    清華四大國學大師,即為民國時期清華學校的四大導師,也就是四巨頭: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當時為了聘請四巨頭,可謂不遺餘力。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們,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當中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感興趣的看官有機會交流。
  • 清華物理系最厲害的學霸,四大力學獲得滿分,成為學校的傳奇
    他創造出清華的神話,讓很多清華的學生都非常崇拜,成為學校的傳奇人物,至今都會被學生和老師經常談起。這位清華的頂尖學霸就是胡耀文,個子不高,看起來很文靜,卻有著超高的智商,極高的物理天賦,並成為清華大學2017年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如今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
  • 亞歐企業家聯盟國學導師龐貝編劇電影《上海王》獲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大獎
    易事特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易事特大學副校長)理事長:張琦香(博士,亞歐企業家聯盟創始人,環球共生研究院創辦人,全球工商管理博士聯合會亞太區秘書長,香港旭陽國際集團董事長)國際事務理事:PH Chan(原德國FESTO亞洲區總裁,現香港旭陽國際集團COO)國際事務理事:A.Tobelem(博士,原世界銀行機構發展部專家,現全球企業資深顧問,博士生導師
  • 清華歷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學」獲得滿分的學生,被稱為「學神」
    能夠考上清華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每個省份的頂尖學霸。在清華的校園裡面,學霸們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為了能夠讓自己排名更高,將來有更好的發展前途,許多學霸都是熬夜學習。而清華的教授都是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布置的作業或者是期末考試的命題,都是非常的有難度。
  • 他們是清華大師級人物,這四人被稱「四大導師」,李濟為何不在此列?
    「清華簡」的《算表》不僅時間大大提前到戰國,而且計算功能遠超過先前發現的秦漢「九九表」。說來有趣,如果不是秦統一中國,而是楚國,則中國文字便是另外一種發展方向。秦國保留了正統的周文化。戰國 楚簡《算表》「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所收藏的一批戰國簡,數量約有2500枚。
  • 易經班「導師」 手機號碼測命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導師」通過解析手機號碼算出該女士工作不順。  一易經培訓班亂象叢生,授課者北大、清華「導師」身份造假;專業人士稱一些易學算命有「貓膩」  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研究萬事萬物運行規律及相互關係的易學,算命佔卜的功能被不斷放大。
  • 爝火不息老講義 國學「田野」有心人
    爝火不息老講義 國學「田野」有心人金羊網  作者:鄧瓊 仝廣秀  2019-05-22 文/圖 金羊網記者 鄧瓊 通訊員 仝廣秀在公眾被「5·18國際博物館日」感染著的這一周,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在中山大學哲學系錫昌堂開幕。
  • 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開講了
    2020年5月20日19:30,中共黨員,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老師主講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在東莞南城藝展98德林堂素食館舉行,現場來自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聽課的企業家學員50餘人。李易老師在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中,注重分析了新冠疫情之下,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企業和投資。結合他多年來用易經智慧融合企業決策的實戰心得,他以現代富豪李嘉誠、馬雲、曹德旺等優秀企業家運用易經思想經營企業,建功立業。李易老師的精彩分享,贏得了大家的陣陣熱烈掌聲。
  •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校長,可謂就任於危難之際。那時國內形勢風雨飄搖,學潮動蕩,清華師生趕校長、攆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梅校長卻深得學生愛戴。無論什麼時候,清華學生的口號都是「反對×××,擁護梅校長」。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他風趣地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吧!」
  • 湖南省第三屆國學教育觀摩研討會在平江舉行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湯理)11月21日-22日,湖南省第三屆國學教育觀摩研討會會上,有一支來自湖南理工學院的隊伍受到關注:全國首個大型援教公益春暉學院的創始人、知足國學讀書會的發起人、湖南理工學院新聞學院研究生導師、教授李統興,該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王煒及部分教育管理研究生代表等參加。  研討會在由平江桂花學校和城北學校分別帶來的國學節目《千字文》和《三字經》中拉開序幕。平江縣教育局副局長鄧煥發、鳳凰報刊傳媒中南採編中心副主任劉茜等領導和專家為研討會致辭。
  • 湖南四大名校有多厲害,每年考進清華北大人數全國名列前茅
    湖南作為教育大省,在歷年高考中,考入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的人數在全國名列前茅,湖南高中有四大名校: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一中、師大附中。2018年全國百強中學排行榜中,除了長沙一中排名48位外,長郡中學 、雅禮中學、湖南師大附中排名均在前11內。
  • 國學頻道國學盛典全國培訓中心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本網北京訊:閆俊宏 張金強《國學盛典》是中央數位電視國學頻道旗下的一檔以國學才藝類為主題的欄目,目前授權北京零度創意文化中心經營全國運營工作。目前中央數位電視國學頻道《國學盛典》欄目和國學頻道國學盛典全國培訓中心落地在北京零度創意文化中心,將開啟傳統文化教育的新裡程。原文化部影視文化中心常務秘書長、創意文化中心理事會主席、央視數位電視國學頻道《國學盛典》欄目運營總監中央宣傳部辦公廳原主任、機關老幹部書記薛啟亮做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強調:當今國學教育必須重視國學「真精神」、國學精華的宣傳和普及。
  • 天官賜福:未露面的風師名號如雷貫耳,若邪真乃花城謝憐神助攻!
    風師大人名號如雷貫耳 《天官賜福》半月關篇一開場,就讓我們先聽到了「風師大人」的名號。終於,期盼已久的風師大人就要登場了。雖然最新一話裡,我們還沒見到風師大人,但是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已經以她獨特的方式給觀眾留下了印象。那就是:財大氣粗!
  • 「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全部滿分第一人!北大還沒有
    在清華,這所我國一流的至高學府,更是遍地學霸林立、傳奇學生層出不窮,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清華學霸,卻從無數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學神」的認知。要知道,繼多年前從中科大畢業、今為哈佛教授、世界知名物理女科學家莊小威奪得四大力學滿分後,胡耀文是迄今為止的第二人,更是清華「四大力學」滿分第一人。
  • 北大醫學部、清華醫學院、協和和首醫北京四大醫學院哪個更好?
    北京協和醫學院:高考招生目錄在清華大學的臨床醫學大類裡:臨床醫學(協和);所以分數至少達到清華的分數線。協和有八個月的科研訓練,附屬醫院無北大多,但以協和的名聲去京外暢通無阻。協和醫學院畢業證上有清華大學的章子,選調生和出國可走清華的途徑,據說上海落戶也能走清華。協和八年制前兩年半在清華生命科學院上基礎課,大四大五回協和醫學院上醫學基礎課。
  • 6名「00後」8對雙胞胎扎堆清華
    馮丹說,感覺清華校園非常整潔,同學們都很有朝氣,整個氛圍都很積極、和諧,非常嚮往在這裡的大學時光,「希望能在清華有所收穫」。□亮點國學小才女 曾寫四言賦  在今年招生簡章公布時,清華首次提出招收在語言、邏輯、智力、記憶、國學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賦或才能的學生,引發了極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