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又新增一個項目,家長認為是件大好事,內心卻非常擔憂
近來,關於考試改革的話題不斷,教育部發文強調一定要改變「唯分數論」,綜合考量學生的綜合素養,走全面發展的教育道路。首先體現在中高考考試科目的變革上、體現在中高考分值的變化上。中考加大體育分值,把美育納入中考範疇,高考也將加快研製具體方案進程。
中考許多地區是以大市為單位組織實施的,因此有些地方在體育、美育考試上率先吃螃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並逐步試水。比如山西省長治在2019年6月就出臺了一個文件,宣布2022年起將把學生的裸眼視力列入中考總分。具體分值如下:裸眼視力大於4.9得5分,4.6-4.8 得4分,小於等於4.5得3分。
地方教育部門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學生、家長、學校全方位重視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以考試分數來倒逼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我國青少年視力情況不容樂觀,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我國的近視患者高達 6 億人,其中中小學生人數超過 1 億,近視率近 50%,初高中生近視率高達 80%,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對9個省區市中、小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視力變化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半年多來,被調查學生視力不良發生率從59.2%上升到70.6%,半年飆升11.4%。
針對教育部門把視力也列入中考總分,家長們表示理解支持,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視,提高全民預防近視的意識;但是家長們同時也擔心這一中考政策的落地實施,會造成極大的不公平。雖說分值相差不大,但有時一分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哦,這個一分的能量真不可小覷。
造成學生近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長認為,有的近視是先天造成的,是遺傳。如果不考慮實際情形,死扣標準,勢必對這類天生近視的學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和傷害。如何給這些先天性近視的孩子一個公正的考核標準,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好好考慮一番。
但同時又帶來了另一個比較複雜的新問題,假如考慮到了先天性因素,那麼如何區分是先天造成的還是後天造成的呢?從科學角度上講可以區分,但實際操作中涉及人數較多估計比較麻煩。有一些頭腦活絡的家長很可能在這個方面會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了。這樣新的不公就此產生了,那個中考分值就會沒有任何意義了。
山西長治規定從2022年開始實施,那麼對最近幾年參加中考的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消化適應文件要求時間短,已經近視了根本沒時間改善視力了,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分數流失了。
不過,這個方案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分數,而是一個導向,希望引起家長、學生、學校的高度重視;也許對最近參加中考的學生有點不公平,假如這個方案能長期實施下去,不公平將逐漸減弱,最終趨向公平,逐漸養成全社會重視孩子視力的預防工作。
看來,任何一個新政策新方案的落實實施,必將伴隨一定的不公平性,甚至肯定有部分人為此作出一些犧牲。因此家長們的擔憂也不是沒道理,但只能在實施中不斷改進。
各位,你們認為視力計入中考總分合理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