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校體育、美育強起來?各地逐步積累經驗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如何讓體育美育強起來?(深聚焦)

本報記者 吳 月

核心閱讀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日前印發,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近年來,各地在深化教學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完善評價機制、加強組織保障等方面積極創新,逐步積累了經驗。

教學如何改進?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美育課程

上午10點,江西萍鄉市武功山麻田中心學校的操場熱鬧起來: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操場跑步、練習摔跤操。

摔跤,是這所鄉村學校的體育特色。每周,學生們都能上80分鐘的摔跤專項訓練課。「原來40分鐘的體育課,除去準備活動等,留給專項學習的時間不夠,強度也不容易保證。」校長朱志輝決定,把體育課調整為兩節連堂上,讓孩子們真正出汗、鍛鍊身體。學校還創編了摔跤校本教材,制定了分層培養計劃,一、二年級安排基本柔韌練習與遊戲,三、四年級學習基本動作,五、六年級開始實戰摔跤。

曾經,無運動負荷、無比賽、不出汗,是一些學校體育課存在的短板。而在麻田中心學校,學生們在課上學會了摔跤,課下勤於練習,摔跤隊的小隊員們還在全市、全省運動會上獲得了多個獎項。「通過訓練和比賽,孩子們有了健康昂揚的狀態!」朱志輝說。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教學改革是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關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課程開設方面,在「開齊開足」的基礎上,要「上好」體育、美育課程,嚴格落實學校體育、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

上海市提出「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大學個性化」的課程改革建設方案。以上海市七寶中學為例,高中生們一周也能上5節體育課,除了基礎課、專項課、活動課、選修課,還有體育傳媒、體育鑑賞、形體健美、運動康復等特色課程。「在體育課上不僅學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拓展視野、懂得尊重生命,為一生的幸福健康奠基。」七寶中學體育教育中心主任姚琍說。

各地各學校的美育課程也日漸豐富。北京市海澱區實驗小學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校本教材《認識我們腳下的土地》《走進音樂的人文世界》等很受學生喜愛;江西新餘市仙來學校開設夏布繡、竹編、採茶戲等22門美育課程,學生「走班制」上課,每學年選學一門……

採訪中,很多專家表示,學校體育不僅是「跑跑跳跳」,而是要讓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美育也不僅是「吹拉彈唱」,其意義在於培養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認為,在進行美育教學時,不只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藝術專長,還要引導學生涵養心靈,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要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功能與價值,不僅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要培養健康的行為,幫助學生養成奮勇拼搏、遵守規則等品德。」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汪曉贊說。

辦學條件如何改善?

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幫扶機制

師資隊伍、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美育的重要辦學條件。

談起學校體育師資,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校務主任吳穎豎起大拇指:「學校10名體育教師中,有7名是碩士研究生,是學校所有學科中學歷最高的團隊!」在專業教師帶領下,很多入學時的體育小「菜鳥」成了運動達人。

然而,地區、城鄉和校際發展仍不平衡。師資短缺、場地器材不足,是一些學校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改善辦學條件,成為各地各校工作重點。

在濟南市永長街回民小學,每周三下午的書畫課是同學們的期待。「有專業的老師來教我們書畫,我的字寫得越來越好,國畫還拿過獎呢!」學生左玉軒說。2011年,學校與濟南市市中區文聯聯手成立書畫培訓基地。10年來,10餘位書畫家與學校共同規劃課程,讓學生接受書畫教育啟蒙。「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彌補了學校美育師資的不足,給學校帶來了大變化,很感謝德藝雙馨的書畫家們!」校長丁貞春談道。

高校的專業資源,也可以為中小學體育美育發展提供支持。11月11日,北京市東城區「高參小」(高校、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總結會上,東城區史家小學分校6年級學生鄭博皓、高浛斐表演的京劇《珠簾寨》選段贏得熱烈掌聲。

「中國戲曲學院的老師們手把手教學,讓我愛上了京劇。」高浛斐說。2014年起,通過「高參小」,中國戲曲學院的教師們來到東城區史家小學分校,幫助開設京劇課程、指導社團等。6年來,「高參小」已惠及北京市166所小學的40多萬名學生。

針對薄弱學校體育美育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狀況,兩個《意見》還提出實施體育、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江西探索從高校師範類音體美專業大學生中選派志願者,到留守兒童比例較高的邊遠農村小學開展一學期的支教,2019年選派2695名學生,受援學校達900所。「我們學院足球專業的支教大學生,圓了許多留守兒童的足球夢。」江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羅林說。

江蘇省注重農村學校美育均衡發展,連雲港市東海縣的少兒版畫、南通市通州區的民間美術、鎮江市揚中市的剪紙藝術、揚州市邗江區的傳統手工藝、徐州市睢寧縣的兒童畫等,成為當地農村學校的美育特色。

評價機制如何改革?

優化完善考試評價,不增加學生負擔

在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育督導評價等方面,兩個《意見》提出一系列舉措。其中,「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牽動著廣大家長和師生的心。

「相較於結果評價,過程性評價更重要。考試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加強日常體育鍛鍊,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雲南蒙自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師鄧國輝說,要鼓勵學校、老師更重視日常教學的引導,而不只是「唯結果論」。

藝術進中考也在多個省份探索推進。江蘇省今年第一年全面實施藝術中考,除了個別市因疫情等原因未組織全市的終結性評價的音樂美術素質測評外,其他市均將終結性評價結果以分數或等第計入中考成績。據介紹,測評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音樂、美術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應知應會為基本標準。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美術教師馬崢嶸目前正在教初三學生,她認為,藝術進中考旨在激勵學校、家庭、學生更加重視藝術教育,而如何進一步優化考試評價辦法,讓考試評價更科學、符合學科特點,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需要審慎探索。

強化體育、美育在學生評價中的佔比,如何真正發揮作用?以美育考試評價為例,教育部體衛藝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關於考試方式、計分辦法、所佔分值等,原則上不做國家統一規定,各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探索,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要遵循美育自身的教育與評價規律,不增加學生負擔;二是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三是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科學、慎重論證,穩步推進實施。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莫讓美育體育成為另一種競爭焦慮
    湯華臻 「體育中考將增加分值」「美術進中考將擴大試點」……自相關消息公布以來,輿論熱度持續不減。在家長圈中,理解認可者有之,擔憂焦慮者也不少。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乃教育之本義。這些年,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就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補上歷史欠帳,提高綜合素質。
  •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意見
    四、著力改善辦學條件13.配齊配好美育教師。各地要加大中小學美育教師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美育教師。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美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美育師資不足問題。鼓勵優秀文藝工作者等人士到學校兼任美育教師。
  • ...業界熱議《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
    談到不久前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關於體育要在中考中逐步達到與語、數、外同分值的表態,在重慶市南開中學當了37年體育老師的肖素華如是說。  在肖老師看來,隨著課業負擔的不斷加重,現在的孩子健康素質在下降,而心理問題出現的頻率在增長,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是應對這兩個問題的關鍵手段。
  • 官員評價:三個成語描述學校體育變化
    王登峰認為,現在中國發展學校體育,承載著六方面的內涵:第一,身體的發展,要通過體育認清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身體;第二,社交的發展,要有社會化的交往和功能,你跟教練、跟團隊、跟對手、跟隊友合作,這是社會化的發展;第三,道德的發展,你要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要把規則內化為你的行為,競賽場上學到的東西,要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你的現實生活中;第四,精神的發展,就是個人思想品德的升華
  • 美育進中考,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 家長怎麼辦?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美育進中考 培訓機構已「乘勢而上」,家長怎麼辦?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連一名專職體育老師也沒有!」——基層學校音體美教師缺口現象...
    不過,整個學校卻沒有一名專職的音樂或美術老師。「在崗教師22名,其中體育老師2名,音樂和美術課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師兼任。」校長告訴記者,到了五六年級,學校乾脆把體育、美育等課程都換成了語文、數學等主科,「畢竟分數很重要」。
  • 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省、市派巡視督查組到各地和有關高校進行監督檢查。完善幹預機制,在監測傳導壓力的同時突出長效化。一是推出區域學生體質健康排行榜。實施監測公告制度,每年向社會公布學生體質健康藍皮書,並將各地學生體質健康排名、與上一年度對比排名反饋給地方黨委、政府。二是強化學校體育工作薄弱環節。
  • 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美育進中考亟待補上哪幾課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2021新高考作文話題詞彙積累:美育於禮儀教育
    2021新高考英文作文話題詞彙積累(17)—美育於禮儀教育II. 原創作文--踐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為配合學校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學生會向全校學生發出積極參與「踐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活動。假定你是學生會的學生幹部,請代表學生會,用英語寫一份倡議書,內容包括:1. 學校禮儀;2.
  • 基層學校音體美教師缺口現象:沒成就感,語數等主科分數重要
    不過,整個學校卻沒有一名專職的音樂或美術老師。「在崗教師22名,其中體育老師2名,音樂和美術課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師兼任。」校長告訴記者,到了五六年級,學校乾脆把體育、美育等課程都換成了語文、數學等主科,「畢竟分數很重要」。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規定,小學和初中約每六個班配備一名體育教師,農村中小學(200名學生以上)至少配備1名專職體育教師。
  • 改革開放初期美育的本體論重建及啟示
    黨的十八大報告(2012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5年)等國家重大政策,先後對建構「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進行了密集部署。
  • 如何避免差異?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來了!
    雲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12月雲南省教育廳印發了《雲南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體育從50分提高到100分,音樂、美術分別從5分提高到20分。此次出臺的《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體育、美育課程,積極參加體育美育活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審美素養。
  • 武漢體育舞蹈藝術學校選手驚豔2018GOC德國公開賽
    德國公開賽是世界體育舞蹈最高級別的比賽,相當於體育舞蹈的奧運會,參賽選手來自世界各地,一年舉辦一次。舞者需要不斷參加國內外的學習和比賽,才能獲得經驗的積累。這次比賽,我們在經驗和舞蹈的完成度上都有所提高。」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在大理東門完小,白族剪紙、白族扎染、白族大本曲、白族調、白族霸王鞭等民族特色非遺項目與美術、音樂、體育課程相融合;在大理州巍山縣大倉鎮小三家小學,彝族打歌成了體育課上最歡樂的項目;在大理州洱源縣松鶴小學,白族嗩吶是學生們最喜歡的音樂課堂。在大理州劍川縣職業高級中學,木雕成為工藝美術課的必修課程。
  • 教育部:明年起絕大部分省份體育中考分值都會增加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教育部今日召開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關情況。王登峰在會上透露,從2021年起,絕大多數的省份體育中考分值都會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較大。  王登峰介紹,現在全國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檔案,教育部之前就要求所有的學校,每年都要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監測,而且教育部每年要對各地上報的數據進行覆核,覆核的人數每年都超過20萬人。一開始,各地上報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和教育部覆核數據之間的一致性比較低,目前基本上達到95%以上。  同時,初中和高中的學業水平考試都把體育學科納入其中。
  • 校長說體美育新政細則未明 素質教育逃得開應試魔咒?
    【財新網】(實習記者 舒暢 記者 丁捷)「體育提分、美育進中考」的消息備受輿論關注。根據教育部部署,「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這些規定被部分學者視為「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倒逼素質教育,恐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 美術課融入音樂、語文、歷史、設計、心理、體育教學……美術融合...
    2020年10月,國家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新時代美育教育不僅僅需要學生能夠掌握一到兩門藝術特長,更需要培養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12月4日,《中學藝術教學與多學科融合及STEAM課程的實踐研究》市級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會在成都市實驗外國學校舉行,會上交流了美育教育的實外經驗,「實外從2004年就開始嘗試美術STEAM融合課程,以美術知識為載體,把美術與音樂、語文、地理、歷史、心理、體育等多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開展美術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通過藝術與多學科融合課程的學習,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定會使他們的一生積極向上
  • 國家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原來,你是這樣的培英中學
    國家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近年來培英中學在「以體育人」上依舊勢頭強勁培英學子體育競賽成績斐然不僅榮獲了「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省排球傳統項目學校」「市足球、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等稱號,在各類體育競技比賽中也是碩果纍纍。
  • 「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叢書:新時代背景下的美育基因重組
    美術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與此同時,它也能將我們團結起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美術能開放思想,培養我們對彼此文化的尊重,為建立開放包容的社會鋪平道路……《教育2030行動綱領》頒布後,隨著國際社會對該綱領的深入推廣,美育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  在我們視美育為「剛需」之餘,需要重新定義美育的意義、價值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