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天文啟蒙課,這「三觀」得正

2021-01-13 網易

  3月17日,作為北京閱讀季2018年的活動之一,「萬物小歷史」系列出版方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及陽光秀美童書館攜手「中科館大講堂」活動,邀請本書的兩位譯者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和北京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金淼,舉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知識分享活動,兩位專家為家長和小讀者講述了有關生命和宇宙的小故事。這一場組合奇特的少兒科普講座在中國科技館大報告廳舉行。之所以「奇特」,用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博士的話說,就是「自然博物館和天文館的人跑到了中國科技館的講臺上」,頗為難得。

  

  講座持續近兩個小時,先是自然博物館的研究院金淼老師,她花了50分鐘講述地球45億年的發展史,以及人類短暫的進化歷程;接下來是陳冬妮博士,她將話題延伸至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此一段便是138億光年的跨越了。

  

  現場氛圍熱烈,500席報告廳座無虛席,連過道都被擠得滿滿的——短短兩小時內,時間和空間概念被高度濃縮,在宇宙的曠闊維度下,每個參與者的自我似乎都得到片刻放飛。

  

  有趣的是兒童觀眾,對於感興趣的信息,他們的吸收能力猶如海綿,而且他們的心智不設限,在大人奮力調動大腦去理解嘉賓的語言時,孩子們已經發出了「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時怎樣的」、「宇宙之外是什麼」、「物質是怎樣形成」等人類的終極之問。還有什麼必要為這場講座賦予意義呢?孩子們的反應和互動就是意義——從這些直指本質的問題中,我們看到了某種既樸素又深奧的時間觀、世界觀和宇宙觀正在形成。萬物完美而有序,這個上午,嘉賓們猶如在春天播種。

  

  

  時間長河裡,人類歷史短如一瞬

  金淼老師擁有豐富的科普啟蒙教育經驗,她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懂,如何引導孩子才能抓住重點。

  她為大家講述生命的歷史,並非簡單地解釋人類如何進化而來,而是以地球的演變為認知對象。她將人類生命放置於地球生命整體之中,在這個體系中,人類並非中心,萬物也不是圍繞人類而運轉。為了讓孩子們對地球上的生命體及地球歷史有宏觀的認知,她以時間為軸,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進行:

  將地球歷史比作一天,在此時間軸上,地球的生命大概在早上5:13分出現,經過漫長的進化,在晚上23:59』03,古人類終於出現了——而恐龍出現於22:57』23,滅絕於23:38』05——人類在地球上存活的時間還沒有恐龍的時間長。

  對於學齡前段孩子們而言,這種比喻形象生動,具象化的參照也讓他們對地球生命的歷程一目了然。

  

  宇宙沒有國界,科學是一種信仰

  和地球生命歷史觀相對,宇宙觀的建立顯得更浩瀚宏大。

  陳冬妮博士解釋,宇宙觀是人類個體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認識,是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懷的。和宇宙研究最接近的學科是天文學,它是一門最開放的科學,基本沒有國別界限。當我們說起「天文學」,也一定是以全人類為基底,所以各個國家的研究方向都是一樣的。她強調,研究宇宙要抱持一種懷疑精神和研究精神,以及開放吸收的心態。

  宇宙觀的建立和世界觀、科學觀一樣,可以算作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因此和其他文化領域一樣,需要不斷傳承。當一個人投身科學,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時,也要注重對專業之外的相關的領域加以積累和沉澱,從而有能力將自己的學識和研究成果加以記錄和傳揚。只有這樣,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才得以持續,並獲得深遠的發展。

  

  兒童是好奇心的富翁,興趣永遠第一

  兩位嘉賓常年活躍於科普領域,他們強調,兒童的興趣源於好奇心,而好奇心人皆有之,孩子們更是好奇心的富翁,父母需要盡力呵護他們這種珍貴的特質,並激發好奇心的潛能。

  兒童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從兩三歲時就萌發了,這和人類的認知規律有關。他們首先對自己接觸到的,見得著、摸得到的各種事物感興趣,比如馬路上的汽車,一開始是汽車的跑動,然後是汽車運動的原理,他會通過進階式的探尋了解汽車,以及汽車所代表的世界。當孩子們對動物園、自然博物館等地方有了概念後,父母可以啟發他們去閱讀相關的圖書,觀看專業的影片,通過這些活動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讓他們理解科學的規律。

  興趣的培養需要適宜的環境,在學前階段,家長除了帶領孩子去科普場館、動物園等場所學習,更應陪伴孩子去大自然中觀察,因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這個階段的兒童,對大自然中的色彩、運動的事物有著本能的興趣。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觀察這個世界上各種美好的事物,嘗試每一種可能,最終,我們還要把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留給孩子,讓他們享受並擁有自然賦予我們的美。在此過程中,知識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葆有一顆好奇心。

  

  放慢腳步,才能走進科學之門

  生命科學是一門具體的學科,關於生命的所有科學論斷是以實證為基礎的。所以,家長在鼓勵孩子們去探索大自然和博物館的同時,也要放慢自己的節奏,允許孩子們去幹一些不太「正經」的事,通過這些「不正經」的活動,他們能獲得更多時間和自由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去找到證據佐證書本中看到的或聽到的知識。

  當孩子反覆詢問一個問題,或蹲在地上看蟲子、撿樹葉時,家長要給予他們自由空間,因為這種看起來不會立竿見影的活動,實際會產生潛移默化,甚至是能量巨大的影響——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是重要的科學思維構建的過程。

  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其實取決於家長,你是否為孩子創造寬鬆的環境,是否鼓勵過孩子,為之尋找合適的學習機會?比如孩子對螞蟻感興趣,你是否允許他在家養螞蟻?比如他對蝴蝶的花紋感興趣,你是否會聘請一位農業大學的博士生,一對一輔導孩子對蝴蝶進行觀察、科學研究,去做鱗翅分類?胸懷夢想的家長,如果認識到這些方法的重要性,就一起加油吧。

  

  資源到位,去博物館上選修課

  我們幸運地生活在重視科學啟蒙的年代。兩位專家介紹,中國現在特別重視科學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從科技館到各類主題博物館,從教育部門到科學部門,都非常重視校園科普教育,並有一定的資源傾斜;與此同時,民間的科學教育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兩方資源不斷融合,館校資源不斷結合,科普名家走進校園……科普教育已走到水到渠成的階段。

  北京天文館目前就扮演著「社會大學」的角色,已經成為服務於北京乃至全國的校外、課堂外的科普教育窗口與平臺,除了向公眾開放各類講座,還嘗試帶領青少年共同研究天文課題項目。現在,很多學有餘力的中小學生都可以到科技館和博物館裡選修課程,跟著專業老師進行自己喜歡的科學實踐。

  

  學會選書,了解兒童認知規律

  目前,國內大部分優質科普童書都是從海外引進出版。目前,英國的DK系列是同類科普中比較權威的,另有一些歐洲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科普作家的圖書品質也很不錯。而國內科學界也頻頻出手,像金淼、陳冬妮等科普專家、老師們紛紛加入到科普圖書的編譯創作中,為兒童科普出版事業貢獻著力量,也大大提升了科普童書的品質。

  如何為孩子選擇科普書?其中大有學問,也有規律可循,以下是幾個簡要標準:

  

  一、出版社。

  首選專注出版自然科普類的圖書品牌,確保內容品質;

  

  二、表現形式。

  科普圖書的表現形式需要符合兒童認知規律,也直接決定了孩子是否對圖書內容感興趣,以及理解圖書內容的程度;

  

  三、作者、譯者和繪者。

  高水準的創作水平是圖書品質的保障,此三者缺一不可,選擇標準寧缺勿濫。

  以《萬物小歷史》叢書為例,其繪本表現形式讓孩子很容易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和知識,書中畫面生動,色彩豐富,是經過藝術加工,又基於對科學嚴謹理解的表現形式,因而既有科學邏輯,又有藝術趣味,讓孩子在閱讀時能夠獲得充分享受。

  Q & A

  

  註:問題來自北京閱讀季的編輯和現場的孩子們

  1

  如何愉快地學習天文?

  答:我們更希望大家把天文學作為一個終身愛好,除非你在數學和物理方面特別有天賦,否則沒必要將天文學作為職業目標。從事天文學有四個必須:數學、物理、計算機和英語,這四門科目必須特別好才行,所以,學習天文也需要擁有足夠的學科信心。

  不過,無論到科技館來聽講座,還是參加相關科普活動,記住幾個知識點真的不重要,因為這些知識點可以輕鬆從網絡獲得,或在學校的科普教育中也能接觸到。重要的是通過參加這類科普互動,保持一顆好奇心。此外,我們希望家長能給予孩子更多耐心,當孩子反覆問你一個問題時,正代表著他對這件事特別感興趣,請多給他一點時間和自由,讓他的每個問題都不會白問,讓他做一個健康、快樂、完整的,有自己思想的孩子。

  2

  目前中國天文領域,技術探索的重點是什麼?(孩子們的問題)

  答:天文學和其他科學不太一樣,它是一門開放的學科,基本沒有國別界限。因此,當我們討論「天文學」時,一定要以人類為基底。國內學界不會以「中國的天文學」為出發點去討論,因為「中國的天文學」概念是狹隘的。我們可以說「歐洲更擅長做什麼」「美國和中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麼」,但實際上,大家的共同方向是一樣的。

  現在中國在天文領域投入很大,包括太空及地面設施,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中國發射了很多探測衛星,也在地面投資建設慧眼、地面光學望遠鏡,以及貴州的天眼Fast等設備,可以說,中國是以大設備帶大項目去培養天文學人才。

  3

  為什麼會出現宇宙大爆炸?(孩子們的問題)

  答: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關係到一個非常不講理的道理,叫「人擇原理」。沒有大爆炸,也就沒有我們的宇宙,沒有宇宙,就沒有我們所知的一切。

  4

  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孩子們的問題)

  答:截至目前,黑洞的形成尚無定論。目前認為黑洞有好幾種,有一種叫「恆星量級」的黑洞,就像一個大一些的恆星,它最終會死亡,和恆星會誕生、成長、年邁、死亡的過程一樣。一般來講,一個大質量的恆星在死亡後就會形成黑洞,我們身在的銀河系中,就有一個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星系學關於星系形成的理論認為,星系裡必須有黑洞,它就像一個星系的發動機一樣,為星系的存在提供能量。

  5

  如果月亮沒有了怎麼辦呢?(孩子們的問題)

  答:如果月亮消失了,暫時對地球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地球上就不會有潮汐了——潮汐正是月亮引起的;此外,好多好看的天象都沒有了,因為夜晚的天空中,不再有月亮為人類照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關注少兒啟蒙教育,小狸AI課三大課程呵護孩子成長
    一方面,80後、90後的家長更習慣使用網際網路,其付費習慣和付費能力比以前的家長更強;另一方面,人才競爭讓家庭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斷加大,對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更高。但環顧在線啟蒙教育領域,品牌實在太多了!課程設置類型也五花八門,如何在眾多機構中挑選最合適的?今天測評君就為大家指路——小狸AI課,專注於2-8歲低年齡段孩子的智能啟蒙教育,為中國孩子提供全智能化、系統性在線啟蒙教學服務。
  • 點燃英語啟蒙新思維,嘰裡呱啦AI互動課激發孩子探索欲
    點燃英語啟蒙新思維,嘰裡呱啦AI互動課激發孩子探索欲 九月份開學季已到,家長們也都忙活著給孩子規劃成長路線,讓孩子報點什麼啟蒙班?上哪家幼兒園?沒有哪個家長不關心自己孩子的未來。
  • 啟蒙教育有多重要?父母做到這四點,為孩子未來打好基礎
    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而言,啟蒙教育至關重要,從孩子出生到步入青春期,都屬於啟蒙教育階段,這個時間段對孩子的成長很關鍵,方式得當就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啟蒙教育工作是要越早越好。
  • 黃聖依5歲的兒子就懂天文知識,科學啟蒙早的孩子不得了
    那麼在自身知識有限的情況下,家長該如何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正確的科普學習中成長呢?  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科普動畫——阿嘟白澤·兒童科學啟蒙動畫《這是什麼》,由100+來自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或行業專家把關,畫面精緻、富含創意、情節貼近生活、語言可愛易懂、而且內容極其專業,非常適合3-8歲的小朋友。
  • 嘰裡呱啦創新英語啟蒙直播「帶課」新模式
    而同樣在近期 「火熱出圈」的,除了在線教育之外,還有直播帶貨,兩者結合起來,優質教育資源和流量平臺不斷摩擦出火花,讓更多群眾能夠得到優質普惠的啟蒙教育資源。隨著近幾年幼兒英語啟蒙教育理念的廣泛傳播,使父母們都意識到啟蒙教育的重要性,但線下英語啟蒙教育面臨著教學質量不統一、價格昂貴等問題。
  • 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說到最好的英語啟蒙方法,家長們會想到什麼? 這是因為,如果缺乏真實語境,不管是繪本、兒歌還是動畫資源對孩子來說也只是知識類學習,而在英語啟蒙階段,孩子需要的不是割裂的詞彙或者語法,而是真實語境,尤其和孩子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的交際語言。
  • 唱唱啟蒙英語攜手小鵝通好課聯盟,助力萬千家庭正確認知英語啟蒙
    好課聯盟成立以來引了眾多知名內容方、渠道方加入,共同挖掘內容分銷市場的巨大變現潛力,唱唱啟蒙英語就是其中的優質內容方代表之一。不同於其他知識付費產品解決用戶短期焦慮問題,唱唱啟蒙英語深耕教育領域,歷經兩年深入了解親子家庭教育需求,由哈佛學者、英語教育專家蘿拉老師帶領團隊,研發出了分別針對家長和孩子的啟蒙課程,助力萬千家庭正確認知英語啟蒙。
  • 國民老師李永樂帶來的物理啟蒙課,讓孩子吃透每個知識點!
    其中,更不缺一些大齡粉絲留言:「我50多歲了,天天看您的視頻,好像還能聽懂,講得太好了。」這不,李老師動真格的了,和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前後花了3年時間,給5—12歲的小朋友們精心創作了一套系統全面的物理啟蒙書——《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並且隨書免費贈送10堂李永樂老師原聲錄製的動畫視頻課!
  • 嘰裡呱啦解決英語啟蒙難題 為孩子提供有趣優質的啟蒙教育
    英語學習「從娃娃抓起」想必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但孩子英語啟蒙也給年輕家長們帶來很多考驗, 很多家長都很困惑,自己的英語水平一般,沒辦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但是線下上課「孩子不聽老師講課」「剛開始聽不懂,坐不住」…...這些難題讓家長頭疼不已。
  • 小狸AI課:為孩子播種思維種子,助力孩子全方位成長
    事實上,孩子的學習不能是死讀書,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的過程,鍛鍊出思維的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探索出更多更深層次的內容。科學研究表明,2-8歲是兒童腦部發育、思維能力提升以及語言天賦培養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極強的可塑性,十分適合啟蒙教育。因此,掌門教育推出了兒童啟蒙教育產品——小狸AI課。
  • 包括勵步啟蒙和流利說在內17家少兒英語課測評!
    像斑馬英語、嘰裡呱啦這類英語啟蒙app對孩子的英語真的有幫助嗎?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英語啟蒙初期都會有的煩惱。那麼今天魚sir就來用一句話給大家點評一些目前出現的一些英語啟蒙app。二、嘰裡呱啦主修課《呱呱美語課》中融入了自然拼讀課,注重拼讀規律,結合單詞反覆練習。課程整體覆蓋全面,課外拓展資料豐富,適合英語零基礎啟蒙,同時想要體系化學習自然拼讀知識的孩子學習。
  • 為什麼斑馬英語等英語啟蒙app比直播課便宜那麼多
    斑馬英語猿輔導下的斑馬英語AI課,以英語啟蒙為主,適合 2-8 歲孩子學習。這位家長說到斑馬英語的時候,提到了斑馬英語自由度較高,這實際上也是線上少兒英語錄播課的優勢。由於是提前錄製好的課程,孩子隨時都可以學習。
  • 哈爾濱市鄉正小學校天文課堂留住孩子的心
    新華網哈爾濱7月25日電(記者崔峰)暑假開始,哈爾濱市鄉正小學校的「天文俱樂部」和「天文小課堂」變得熱鬧起來,來自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在這裡體驗著來自天文學方面的樂趣。  在實驗室裡,五年級的學生陳陽正在擺弄自己的「神舟」五號,這個由泡沫和閃燈組成的模型是他按照老師的指點動手完成的。
  • 斑馬AI課怎麼買最便宜?用它來給孩子啟蒙英語好不好?
    不知道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AI課開始變得魚縈繞耳。但簡單來說,AI課的本質就是錄播課。在課件製作過程中,提前判斷出孩子可能回答的答案,讓老師提前錄製好儘可能多的視頻;課堂中,會根據孩子的答案觸發老師提前錄製好的視頻,呈現出直播互動的感覺。而這其中,把廣告鋪的最多的該數斑馬AI課了。
  • 三字經,古詩詞,聲律啟蒙,成語故事,國學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
    (我打賭,這首詩全國人民都會背,記憶深刻啊)國學啟蒙應該百花齊放,只學古詩詞怎麼能夠呢,傳統文化經典作品都得了解啊,古代蒙學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笠翁對韻》,《增廣賢文》……都得安排上呀。但是買回來之後,我自己翻了翻,發現了一些問題,並不是所有的經典書籍都適合國學啟蒙。
  • 嘰裡呱啦讓孩子獲得更加普惠優質的英語啟蒙教育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作英語啟蒙時,不要只是學學教材、背背單詞、學學語法,要把英文世界裡優秀的人文、科學與藝術原汁原味地帶給孩子,以大量興趣內容的輸入帶動語言的發展,使認知發展和語言發展相互促進,才是符合孩子認知和語言發展規律的母語式啟蒙方式。
  • VIPKID4-5歲寶貝英文啟蒙課正式發布
    近日,在線少兒英語教育領導品牌VIPKID正式全網首發「玩轉全球」全新4-5歲寶貝英文啟蒙課,並成為全網唯一採用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在線英文課程,旨在用100%純北美外教幫孩子抓住英語學習黃金期,用純正發音和地道的語言啟蒙全面提升孩子5大能力,幫助中國乃至全球的孩子享受到科學系統化的「一站式」英語學習體驗
  • 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更」聰明,重視「音樂啟蒙」,孩子能受益終身
    孩子幼兒時期,培養創造性和想像力十分關鍵,首先,音樂本身就是富有想像力的,讓孩子接觸音樂,通過音樂這一媒介讓孩子形成自己的想像世界,它可以是多種形式的。音樂啟蒙為孩子的素質教育打下良好且牢固的基礎在這個家長們一致認為孩子絕對不能夠輸在起跑線上的時代,各類興趣班補習班層出不窮,鋼琴課、國畫班、京劇班、舞蹈課......沒有家長報不到,只有你想不到,而睿智的家長則從起跑線之前就開始夯實基礎,沒錯,那就是音樂啟蒙教育;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英語啟蒙之汪培珽書單
    前面介紹了廖彩杏,吳敏蘭書單,這次肯定輪到汪培珽老師了,畢竟這三位老師是臺灣英語啟蒙界的三位大咖,哪個英語啟蒙的家長沒有聽過她們的名字呢?她們的啟蒙理念影響了許多家長,引領了家庭式英語啟蒙的潮流。汪培珽老師的英語啟蒙理念有一點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書單更像是一個分級閱讀體系,主要是以英文系列為主,大部分都是字數較多,故事情節較完整的讀物。書單裡面大部分是帶插畫的書,不是繪本。她的繪本更適合大齡的、已經有簡單的理解能力的孩子,不過筆者也提到了翻譯的方式,儘量用中文講明白大致意思,而非絕對翻譯,能聽懂的可以不翻譯,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小方熊貓推出0元學一年AI閱讀課 開啟少兒英語啟蒙之路
    小方熊貓推出0元學一年AI閱讀課 開啟少兒英語啟蒙之路 來源:財訊網 • 2020-07-14 11: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