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獲重要進展...

2020-11-28 同濟大學新聞網

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獲重要進展,成果發表於「Nature Catalysis」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11-27  瀏覽: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鑑於該過程是熱力學爬坡反應且涉及多電子轉移,被認為是化學領域一大「聖杯式」難題。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金屬滷族結構可通過滷素離子調控能帶結構,具有優異的載流子遷移機制,有潛力解決該難題。 

近日,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在線發表我校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Overall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by an organolead iodide crystalline material」,費泓涵為唯一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宋雪玲與副教授韋廣豐為共同第一作者,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唯一通訊單位。

 

費泓涵教授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陽離子型金屬滷族基元的光化學性質研究,使用陰離子結構導向劑已構築了陽離子型一維滷化鉛鏈(Pb2X3+, Angew. Chem. Int. Ed. 2019, 7818)、二維滷化鉛層(Pb2X22+, Angew. Chem. Int. Ed. 2017, 14411)和三維滷化鉛骨架(Pb4Br62+, Chem. Sci. 2018, 1627)。這類陽離子型結構基元具有高的Pb:X比例和高配位橋連滷素離子,表現出優異的水熱穩定性和光穩定性,並顯示出與部分滷化鉛鈣鈦礦類似的光生載流子性質,但吸收帶邊均位於紫外光區域。

日前,課題組報導了一例可見光響應的有機碘化鉛晶態材料[Pb8I8(H2O)3]8+ (TJU-16)。實驗結果和DFT理論計算表明,Pb-羧酸配位作用與層內的高配位橋連碘離子使TJU-16在寬pH範圍和沸水條件下保持高結晶度。TJU-16的吸收帶邊達到480 nm,且價帶頂和導帶底位置同時滿足質子還原和水氧化兩個半反應所需電位。霍爾效應和瞬態螢光測試研究表明該材料具有長的載流子遷移距離(0.4~1.4 μm),與甲基胺鈣鈦礦相當,優於眾多無機半導體光催化劑。TJU-16在AM1.5G模擬太陽光照射下,無需任何犧牲劑和共催化劑即能在三小時內穩定分解水產生H2和O2,析氫速率為13 μmol g-1  h-1,化學計量摩爾比為1.9 : 1,幾乎與水分解的理論值相同。為了進一步提高催化效率,研究人員通過光沉積的方法將Rh助催化劑負載到TJU-16上,以抑制光生載流子的複合。其中,負載0.22 wt.‰ Rh的TJU-16-Rh0.22表現出最高的析氫速率(31 μmol g-1  h-1),且表觀量子效率與波長的相互關係與紫外可見吸收一致,意味著催化作用由本徵半導體型光催化劑驅動。此外,TJU-16-Rh0.22在5個循環和57小時的連續照射下以H2 : O2 ≈ 2 : 1的化學計量摩爾比維持了全解水光催化活性,表現出高的光和化學穩定性。即使當光強度降低到20 mW cm-2時,TJU-16-Rh0.22仍能催化水分解,其H2為析出速率為7.2 μmol g-1  h-1,STH能量轉化效率為0.014%。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費泓涵教授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獲重要進展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鑑於該過程是熱力學爬坡反應且涉及多電子轉移,被認為是化學領域一大「聖杯式」難題。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
  •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2020-11-2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鑑於該過程是熱力學爬坡反應且涉及多電子轉移,被認為是化學領域一大「聖杯式」難題。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
  • 同濟化學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同濟化學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2020-11-26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研究獲進展
    on TiO2(110)發表在《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 )(2010, 575-580,DOI: 10.1039/C0SC00316F)上,並被Science評為亮點文章。 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效率,但是甲醇本身與二氧化鈦的相互作用並不清楚。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新的高效催化劑提供線索。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光催化分解硫化氫制氫研究獲進展
    光催化和光化學硫化氫分解制氫工藝的反應條件緩和,可利用廉價而豐富的太陽能,不僅可實現太陽能的轉化利用,而且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 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研究員白雪峰指導的課題組,在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863」項目的支持下,針對煉油廠和天然氣工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環境汙染和氫資源浪費等問題,就光催化和光化學分解硫化氫制氫催化劑設計與工藝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能將光能或新能源產生的電能轉化成便於儲存、環境友好的氫能,是未來氫能時代的核心技術,理學院張健教授團隊在該領域研究成果如下:1)通過精確調控1,4-二乙炔苯與1,3,5-三乙炔苯的共聚作用,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具有連續彎曲能帶的梯度同質結材料(圖1),這種結構有效促進了光生電荷載流子的分離與轉移,從而2.5倍提高了光電催化水分解制氫效率,相關研究成果「Poly
  • 我國科學家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獲得新進展。光電催化分解水系統作為優良的太陽能轉化體系受到關注,然而,其轉化效率受到光陽極上氧化反應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光催化產氫的低效率,一直制約著其實際應用。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5日電 近日,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