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需要經過千辛萬苦的驗證和無窮歲月的考驗,最後獲得到真實證據的支撐。在古代,由於科技落後,人們一直以來都以為地球是方的,只要認定一個方向,總會走到鏡頭。網絡就有一個段子非常火的:《仙劍奇俠傳1》中的拜月教主只不過想證明地球是圓的,卻遭到了主角們的群毆。
事實證明,地球確實是圓的。1946年10月24日,一艘名為「復仇者二號V2」的火箭升空,該火箭還攜帶著一個微型照相機。就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張地球的外部照片誕生了。不過此時的照片還是黑白照片,難以分辨顏色,不過也可看到地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橢圓狀。隨著科技的逐漸進步,地球的表面顏色也為世人所知了,那是蔚藍色。
蔚藍色,是海洋的顏色,這便表明了地球表面海洋所佔據的面積比較大。「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是地面的分布格局。自稱是「地球霸主」的人類完全擔當不起這個稱呼,因為他們的生產生活活動絕大部分是在地面進行的,完全不敢涉足於地下世界。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為止,人類涉足的海洋面積只佔據總面積的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得到了不俗的提升,但是問題也頻繁出現了,人口基數過大便是其中之一。今年我國開展了全新的一輪人口基數調查,雖然現在最終結果尚未公布,但不難想像,那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國已經是如此了,那麼全球的人口基數有多龐大,可想而知。人口多了,問題也隨之而來。生活生產用地不夠,人們逐漸開展了地下城工程,有些國家也啟動了「填海造地」計劃,如中國、日本等等。
此時,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假如海洋和地球的面積顛倒過來,變為「七分陸地,三分海洋」,那麼與現在的地球相比,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的起源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生物學界爭議的熱點話題。不同學派都會提出不同的理論說法,目前為止佔據主流地位的是「海底熱泉口假說」。
據悉,在地球早期,大氣層稀薄,無法阻擋過多的太陽輻射,導致地球內部紫外線強烈。要知道,紫外線對生物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陸地上幾乎是不可能存活生命。幸好的是,海水對於紫外線有一定的抵禦作用,躲藏在海底深處的生物倖免於難。後來天地發生了大變化,生物也可逐漸走到陸地上生存,人類最初的祖先也是海洋生物。
假如陸地和海洋的面積調轉過來的話,無可置疑,生物的多樣性絕對沒有如今的多。少了搖籃,何來孕育生命呢。
礦產資源開發量增加。眾所周知,海洋的石油儲量非常豐富,但是由於開採難度極大,而且風險高,很少國家能夠在海洋中建設油田。假如陸地和海洋的面積調轉了,那就相當於給人類更大、更多施展「拳腳」的地方。屆時,或許目前地球的資源緊缺問題亦可得到有效的緩解,世界各地的矛盾紛爭也會因此而減少。
總而言之,若是海洋與陸地的面積顛倒過來的話,弊大於利。畢竟有很多事情都是預先設定好的,有一定的存在規律,假如冒冒然將之改變的話,那麼很可能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朋友們,你覺得海洋和陸地面積顛倒的話還會有哪些好處?不妨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