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深潛 逐夢深海

2020-10-24 中國青年報

深海大洋作為地球內層空間,蘊藏豐富的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從無到有、從淺海到深海、從單項到系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實踐者。

探測、開發深海資源,需要能進入深海的探測裝備。上世紀90年代,在幾代深潛人努力下,我國已成功研製出1000米、6000米潛水器,並具備了600米載人潛水器的使用經驗,積累了研製載人深潛技術所必需的技術和人才儲備。1992年開始,我國積極推動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論證工作。2002年6月,7000米載人潛水器研製項目正式啟動,100餘家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攻關。

2002年6月的一個深夜,遠在國外的我接到了中船集團七〇二所吳有生院士的電話,「你擔任過多個潛水器設計的總設計師,是最佳人選。」國之所需,我之所向。我在夫人方之芬的陪同下,回國擔任7000米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

2009年8月6日,1000米載人潛水器海試正式啟航。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全體參試人員身著統一海試服裝整齊列隊在「向陽紅09號」科考船甲板上。我作為全體海試隊員代表之一,與大家一齊宣誓,同舟共濟,不辱使命。75天的海試過程中,蛟龍號遇到了4次颱風,兩次熱帶風暴,兩次熱帶低壓和1次局地強對流。面對未知的挑戰與考驗,我們每天都在與烈日抗爭,與颱風周旋,與時間賽跑,最終圓滿完成了1000米海上試驗的任務,為以後更大深度的海試和實際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000米、5000米、7000米……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順利下潛7062米,成功刷新「中國深度」。這意味著,我國深海潛水器從此可進入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作業。見證蛟龍號每一次的海試成功,曾經以為這個夢想這輩子都實現不了了,如今,我此生無憾!

蛟龍號的成功研製,帶動了我國深海技術發展。幾年來,共有470餘人次的海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乘坐蛟龍號到達我國七大海區海底執行礦區勘探和生態調查,取得豐碩成果。目前,深海設備領域的各重點項目正在穩步推進。我們科研人員也力爭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集團深潛器技術專家、蛟龍號總設計師,本報記者劉志強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中科啟元學子與「載人深潛英雄」楊波一起逐夢深海 用奮鬥開啟精彩...
    日前,中科啟元學校特邀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員、11000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載人深潛英雄」楊波為六年級啟元學子開啟了畢業課程。 在啟動儀式上,楊波通過《載人潛水器》主題講座,向學生們講述了我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分享了深海勇士在探索深潛的奮鬥路上克服困難的種種經歷。
  • 中國載人深潛新徵程:深海勇士號首獲深海水蝨樣品
    原標題:中國載人深潛新徵程:「深海勇士」號首獲深海水蝨樣品正在我國南海進行南海大計劃深潛航次海馬冷泉科考任務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近日在水深1386米的海馬冷泉附近深海海域,成功獲取一隻深海水蝨樣品。
  • 中國載人深潛「奮鬥者」徵服馬裡亞納海溝
    中國載人深潛「奮鬥者」徵服馬裡亞納海溝 中國智造第12期 11月10日8時12分 中國載人深潛「
  • 「深海勇士」號返航 創造多項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科考船於去年11月10日前往西南印度洋,歷時121天,航行17000餘海裡,「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以一次次下潛,創造了一系列我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書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
  • 載人深潛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過去的 50 年中,載人潛水器的安全運行、關鍵技術的逐漸完善,支撐並推動了深海探測領域的重大進步 [1]。本文從國內外載人深潛裝備與技術發展歷程、發展現狀的角度進行了系統梳理,重點闡述我國載人潛水器的應用情況及技術成就。以「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研製與應用為例,凝練我國載人深潛關鍵技術體系,分析未來裝備與技術發展趨勢。
  • 「全深海慧眼」系統助力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3D攝像機外觀圖      自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遠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萬米海試,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潛,10月27日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逐夢深藍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後,「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 「南海冷水珊瑚」載人深潛航次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8月14日至9月7日,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翦知湣教授率領8人團隊,搭載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二號」科考船及「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組織TS2-1-3航次赴南海東北部峽谷區和中央海盆海山鏈,開展了共計24次載人深潛,其中同濟科學家下潛14次。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之一「深潛:深海探索的尖兵」
    近年來,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
  • 關注| 潛入海底3000米 揭秘中國載人深潛技術
    李銀攝「如果把載人潛水器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聲學系統就是這個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來自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劉燁瑤說。因為工作的緣故,他曾數次潛入海底,最深到達海底3000多米。潛入深海是怎樣的一種體驗?那裡是否萬籟俱寂?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 「深潛限制因子」號潛艇團隊在馬裡亞納海溝中破載人深潛記錄
    Deep)完成四次潛水,並成功打破載人深潛記錄,並將其塑造成具有無與倫比的探索能力的可靠深海「電梯」。 這是有史以來第三艘抵達地球最深處的載人潛艇。
  • 中國載人深潛: 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日前,「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潛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
  • 西安光機所助力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歡迎英雄凱旋自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遠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萬米海試,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潛,10月27日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鬥者」號和「滄海」號深海視頻著陸器開展聯合作業,並在全球首次實現萬米洋底的電視直播。
  • ​我們的2020丨「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我國載人深潛事業取得重大突破。「奮鬥者」號把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註在了世界海洋最深處,深潛人用奮鬥換來了收穫滿滿的一年。葉聰,「奮鬥者」號總設計師。夜裡九點多,在位於海南三亞的中科院深海所,他來到工程實驗室,確認「奮鬥者」號的技術細節,確保潛水器以最佳狀態交付給科研人員。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首次載人深潛西北印度洋 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成功發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說,本航段在這一海域臥蠶1號、臥蠶2號、天休與大糦4個熱液區首次實施載人深潛調查,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
  • 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挺進世界海洋最深處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28日勝利返航。
  • 中國載人深潛創紀錄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工作圖片 新華社發新華社電 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地評線】荔枝網評: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回顧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劈波斬浪、艱苦奮鬥的過程。1986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當時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書寫勇攀科技...
    完全黑暗、地質運動莫測、水壓高、溫度低,實現自主載人深潛,談何容易!就在幾天前的11月10日8時12分,「地球第四極」——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載人深潛「奮鬥者」號成功坐底「挑戰者深淵」,深度10909米,創下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深度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