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bbc發了一篇文章說:地球上「已經消失的物種」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地球上的物種會以更快的速度陸續滅絕。
點開文章一看,裡面的數據直接驚到報妹: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上已經有將近一百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的威脅!
數以百萬計的生物開始走向死亡,仿佛在宣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真的開始了...
圖源:BBC
如今我們在生活中已經很難再看到野生動物了,更別提那些瀕危的物種。忽然聽到瀕危和滅絕的物種,第一印象還是一些猛獁象、大海牛之類的遠古生物。
但實際上,物種滅絕從未停止發生。就在當下,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物種正在面臨生存艱難的情況。
2020年伊始,澳大利亞的國寶鴨嘴獸就已經難以為繼,被宣布局部滅絕。
圖源:wordpress
印象裡該是在原野馳騁的獵豹,也因為中東富豪喜歡非法購買和圈養,如今全球也終有不到7000頭。若是再不採取行動,離滅絕也不久了。
圖源:nickgarbutt
還有躲過六千多萬年前生物大滅絕的珊瑚,被科學家發現再一次呈現出「避難」的特徵。
圖源:ecowatch
隨著近幾十年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以及受到利益驅使的偷盜捕獵等行為,越來越多的物種遭到生存的威脅。
有數據證明,人類活動加速了野生動物的滅絕,已經超過正常滅絕速度100-1000多倍,許多野生動物也因此過早的消失在地球上。
科學家直言:在未來幾十年,還將有550個物種直接滅絕。
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幾乎要為過去幾十年哺乳動物的滅絕負全部責任。如果再不採取保護行動,那些已經瀕危的動物將會在未來以更快的速度滅絕。
換句話說,人類就是導致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
2018年8月,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離開了這個世界,同時也就意味著,北白犀牛這個物種在地球上滅絕了。
圖源:The Guardian
北部白犀牛曾經生活在非洲的中、東部草原,曾經最多的時候有2000頭北部白犀牛在草原上悠閒地吃著草。但是在短短40年後,研究人員已經無法在野外找到任何一頭北部白犀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類的屠殺。
不知道是哪一天起,在亞洲國家流傳起了犀牛角的神奇功效,比如犀牛角磨成粉吃下去能壯陽,或者用犀牛角做成的裝飾品更高貴…流言一旦傳開,市場幾乎是同步打開,於是利益薰心的捕獵者就開始捕殺犀牛。
圖源:nytimes
雖然說沒有角的犀牛還能保著一條命,但也是一頭「殘疾」的犀牛了,很難在野外的環境下獨立生存。
而從小就被抓進動物園取悅人類的蘇丹,僥倖逃過種族被獵人大屠殺的幾十年。只是在成年後也沒逃過被捕獵者盯上的命運——畢竟年齡越大,角越值錢,更何況是世界上僅存的幾頭北部白犀牛!
圖源:CNN
事實上,近幾十年來,我們聽過太多動物的悲鳴。有的動物甚至為了適應人類的規則,而改變了刻在基因裡的進化方向。
同樣因為「角」值錢的非洲象,就是在人類麻木殘殺下的另一個鮮活的例子。
圖源:dailymail
和犀牛一樣,象牙也被一些國家認為有神奇效用,比如治百病、闢邪、貴族地位的象徵等等。
一隻雕飾精美的象牙,至少能賣到3萬美元。
圖源:Washingtonpost
因此大象也被人類大肆捕殺: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有一頭大象殞命。
圖源:Dailymail
象牙之於大象,是用來挖掘食物,推到樹木和吸引異性的,但是在人類眼裡,象牙同等於金錢。在非洲,獵人一直在獵殺擁有完整、粗壯象牙的大象。越是年長的大象,越是健壯的大象,越是收獵人青睞。
因為大象特殊的頭骨構造,象牙是不可以單獨被扒下來的。如果想要完整的象牙,捕獵人需要切開大象的整個面部,再把肉和皮毛一點一點剔除。遇到捕獵人的大象,沒有一頭能活下來。
圖源:Indiatimes
長此以往,大象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徹底改變自己的基因。你再看今天非洲的大象,因為害怕被捕殺,一部分地區已經有98%的雌象不長象牙。即使是還有象牙的大象,它們的象牙也比上個世紀小了一半。
幾百萬年間進化出的牙齒,幾百年就退化回去了,對於這些龐然大物來說是何等的諷刺。
圖源:Mental Floss
另一方面,除了人類活動的威脅,還有的物種是因為氣候和環境的改變,而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性。
比如北極熊,這幾年,它們的生存狀況也十分惡劣。
今年6月,北極圈的溫度再次破紀錄達到38℃,加上西伯利亞的山火熊熊燃燒,大量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變暖,直接導致北極圈內的冰層和永凍土開始融化消解。
圖源:The Globe and Mail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和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不斷適應新的環境。
為了追捕獵物,他們不得不遊更遠的距離,許多北極熊在路上精疲力竭而死。好不容易不到的獵物,卻沒有足夠厚的冰層可以儲藏食物。
越來越難以捕捉到食物的北極熊,正在放棄原來的飲食習慣,開始到陸地上尋找食物。
它們開始偷偷去鳥類的窩邊,等到鳥飛走找食物的空隙,就去吃鳥下的蛋。
圖源:newscientist
去年12月,56頭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就闖入俄羅斯的Ryrkaypiy村莊覓食。
這五年來,它們經常跑到村莊裡來找東西吃,簡直快要把這個村莊當成食物補給區,以至於村莊的原住民不堪其擾,開始考慮離開他們的家,搬到更安全的地方生活。
圖源:BBC
他們會進到樓房裡找吃的。
圖源:siberiantimes
就算是天黑後,這些龐然大物也不會離開。當地居民說:「當它們晚上從你的窗戶下走過時,你會覺得毛骨悚然。」
它們還會翻垃圾堆,找到有食物味道的,或者看著像食物的,不管有沒有害都塞到嘴巴裡。
圖源:The New York Times
北極熊為了適應現在的生存環境,食物類別從海獅改到鳥蛋、垃圾...即便是如此,北極熊們還是找不到足夠的食物,那怎麼辦呢?
有媒體報導稱,北極熊已經被迫開始啃食自己的同類了。
圖源:Mirror
不禁讓人感到恐慌,如果再過幾年,它們還能吃什麼呢?
最近還有研究發現,海洋溫度的升高,以及人類的過量捕撈,海裡的生物種類越來越少,食物根本不夠滿足大型海洋生物的需求,海豚、鯊魚以及其它大型海洋生物可能已經面臨著饑荒。
我們還時常能看見「鯨魚飢不擇食,滿腹塑料垃圾最終擱淺死在海灘」類似的新聞。
圖源:All That's Interesting
現在,地球上的幾乎所有物種都在迫使自己加快適應環境的速度,因為一旦落後,只有滅絕這一個選項。
「我們的時間非常緊迫,」科學家說,「隨著每一個物種的滅絕,我們都不可逆轉地失去了地球自然歷史中的一部分。」
可能近些年來,我們聽到的物種滅絕的消息太多了,以至於很多人提到動物滅絕已經不覺得是什麼稀奇事了。
而現在的事實是,僅僅在最近兩年,就有不少生物永遠的離開了這個地球:
2019年1月,最後一隻金頂夏威夷樹蝸——喬治,和世界永遠告別了。
圖源:downtoearth
2月,澳大利亞大堡礁上的珊瑚裸尾鼠因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棲息地被淹沒,從此也從地球消失了。
圖源:Washingtonpost
就在2020年的1月,我國的長江白鱘也靜悄悄的消失在這個世界。
圖源:百度百科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相互連接,相輔相成的。一個物種滅絕了,可能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直接的影響,幾十個物種滅絕了,可能不會危及到我們的生活,但如果是幾百個物種滅絕呢?
如果人類再不重視動物的生存環境,導致最後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消失的話,那麼人類肯定也就不具備生存下去的能力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9年底的那一場山火中燒到炭黑哭著求救的考拉,畫面讓人太過心痛。
圖源:CNN
這隻考拉最後還是離開了世界,和它一起離開世界的,還有全澳州數十億受到山火影響的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及像蝴蝶那樣的大昆蟲。
也就是這一場山火,讓澳州的考拉一度被認為是「功能性滅絕」。
但在2020年,人類經歷的又何止一場山火。病毒、洪水、颱風、極端高溫…人們在前幾百年對地球的「折騰」,已經陸續反映在氣候中,也陸續反映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身上。
今天,科學家已經為我們拉響了警報,接下來5到10年到底如何做,才是我們每一個人類需要思考的。
圖源:Time Mag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