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被小行星撞擊的次數超乎天文學家的想像

2021-01-1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無法想像木星發生過多少次小行星撞擊事件

你在監視木星嗎?作為行星之王,喬夫在向另一個精細的對峙方向前進時,展現了一個充滿作用的旋轉高層大氣,這是一個值得望遠鏡研究的對象。

木星撞擊,1994年7月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對木星的撞擊,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資料來源:R.Evans/J.Trauger/H.Hammel/HST彗星科學團隊/美國宇航局。

來自西班牙畢爾巴鄂工程學院、法國天文學會、愛爾蘭都柏林的Meath天文小組、澳大利亞天文學會和西班牙的Esteve Duran天文臺的一項有趣的國際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可能的迷人和令人鼓舞的機會,另一個要密切關注老喬夫的原因是:木星可能只是在一個比以前想像的更經常的基礎上被小行星撞擊。

這項研究特別有趣,因為它主要關注的是近年來業餘成像者和觀察者記錄的閃光。特別是,研究人員關注的是2016年3月17日和2017年5月26日發生的撞擊事件,以及在高層大氣中測得的外來(宇宙起源)塵埃的比較。這使得研究人員得出了一個有趣的估計:木星很可能每年被一顆直徑5-20米的小行星(相比之下,車里雅賓斯克小行星的直徑估計為20米)撞擊10-65次,儘管研究人員推斷,每0.4到2.4年左右,專門的搜索可能只能捕捉到一次撞擊閃光或疤痕。

將這個撞擊率與地球進行比較,地球每半個世紀左右就會被一個車里雅賓斯克大小的20米撞擊器撞擊一次。順便說一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這一撞擊率對地球的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國防部在太空中的機密資產一直在監視核試驗和飛彈發射,而這些資產偶爾也會撿到流星「光彈」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跨度超過20年。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

我們可能從未見過流星撞擊木星的一個原因是,天文學家(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從未想過要尋找它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的是1994年7月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的撞擊,這一事件由新近翻新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見證,因為撞擊後的傷疤在數周后的後院望遠鏡中很容易看到。早在那一天,在撞擊發生的前幾天,投機活動就猖獗起來:碰撞會不會看得見?或者,巨大的木星會毫不打嗝地吞下彗星的碎片嗎?

澳大利亞業餘天文學家安東尼·韋斯利(Anthony Wesley)也捕捉到了一個有趣的撞擊在2009年,每隔幾年左右,我們就會聽到一個關於木星雲頂的難以捉摸的閃光的消息,有時通過二次獨立觀測或由此產生的撞擊疤痕得到證實,有時則沒有。

2009年7月19日拍攝的木星上的一個撞擊疤痕。圖片來源:安東尼·韋斯利。

當然,有一些因素會降低所說的理想衝擊率與實際觀察到的衝擊率。總有一個月左右的一年,例如,木星在太陽的遠側接近太陽合點,超出觀測範圍。而且,我們在任何時候從地球的角度看,都只能看到一半的木星圓盤,而且夏天晚些時候,我們將在圍繞木星的軌道上失去唯一的一對眼睛——美國宇航局的朱諾太空船——除非在最後一分鐘延長任務。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木星是一個快速旋轉體,每9.9小時繞它的軸旋轉一次。這也意味著在接近對立面時,你也可以在一個晚上通過一個完整的旋轉來追蹤木星。

尋找木星:早上6點左右向東看。

然後是這顆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目前,木星正穿過天秤座南部,木星的對立面每年沿著黃道向東移動大約一個天文星座。木星在2019年底沿黃道探底,直到2022年5月才會在赤道以北彈出。當木星在南部的時候,雖然北方的觀察者不可能對其進行監視,但我們在這段時間內肯定會發現更多的觀測缺口。

海爾-博普彗星1996年在木星附近的近距離進港通道。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我們應該歡呼喬夫作為一個保護性的「宇宙目標溫柔」,還是害怕它作為死亡和毀滅的使者?有理論認為,木星可能兩者兼而有之:例如,1997年木星改變了海爾-波普彗星的入軌路徑,將其軌道周期從4200年縮短到2533年。2000年出版的《稀土》一書甚至將木星作為宇宙碎片清掃器的假設作為地球上生命進化的因素之一……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是一個不完美的假設,因為地球確實仍然受到撞擊。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木星是地球的守護神?科學家:木星對地球的影響超乎你想像
    科學家:木星對地球的影響超乎你想像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也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地球的研究,發現地球其實是位於太陽系當中,而在太陽系當中地球僅僅是一顆行星,太陽系當中類似於地球這樣的行星還有很多。但是科學家們發現,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其實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不只是因為地球有生命,而且也是因為地球在太陽系當中有一個守護神。
  • 天文學家在木星附近發現了一顆奇怪的小行星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天文學家仍有大量機會發現奇怪的新天體。據外媒報導,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日前通過夏威夷大學小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了2019 LD2木星特洛伊小行星。據了解,它是在木星之前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群的一部分,就像一個沿著木星軌道的先遣隊。2019 LD2第一次被發現時,它模糊的外觀讓人懷疑它可能是一顆彗星,而且它也是已知的第一顆長有彗星狀尾巴的木星特洛伊小行星。「它似乎已經持續活躍了一年,並且它同時兼具小行星與彗星的特徵,這是不尋常的。」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周三,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宣布通過小行星地表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了第一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木馬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 2019年LD2號小行星屬於木星木馬小行星的範疇。
  • 撞擊木星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為什麼會被木星撕碎成21塊?
    1994年,木星上發生了一件令天文學家振奮,卻讓無數人稍顯驚恐的現象,一顆巨大的彗星經過木星時分裂成21塊,並陸續撞擊在木星上,留下了一串巨大的撞擊痕
  • 氣態行星表面存在小行星撞擊痕跡嗎?
    根據天文學家長期對太陽系內行星進行研究,發現每一顆行星都曾遭受過小行星的撞擊。只不過,對於大多數行星來說,撞擊並沒有在其表面留下明顯的痕跡。由此可見,地球的表面並沒有小行星撞擊的明顯痕跡,因為這些痕跡最終都會因為自然因素而逐漸被侵蝕。但在太陽系的個別星球上,由於沒有大氣侵蝕以及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使得小行星撞擊在其表面留下了明顯的痕跡,例如水星和月球。根據科學家的觀測,水星的表面存在著太陽系內眾多行星中最多的隕石坑,其次就是月球等衛星,它們的表面大多都是坑坑窪窪的。
  • 旅行者一號等眾多探測器穿過小行星帶時,不會被撞擊嗎?
    在今天的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環繞著一個巨大的小行星帶, 天文學家猜測這些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留下來的一群星子,由於木星強大的引力攝動導致的軌道共振,使之很難聚集成一顆完整的行星,它們是早期太陽系的殘留物,數量有50萬多顆,多由巖石和金屬組成以及少量的彗星,它們大的有1000多米的直徑,小的只有鵝卵石這麼大。
  • 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為地球敲響警鐘!
    6月30日國際小行星日,我們回顧具有歷史意義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事件,這件事讓我們意識到尋找潛在星際撞擊的重要性。 探索彗星 天文學家卡洛琳蘇梅克夫婦和大衛列維在1993年3月發現了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蘇梅克夫婦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已經共同或分別發現彗星共計32枚。
  • 如何保衛地球,讓我們看看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
    小行星----是另一類會對行星體造成破壞的物體,它是太陽系形成後殘餘的無氣石狀物質。6月30日國際小行星日,我們回顧具有歷史意義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事件,這件事讓我們意識到尋找潛在星際撞擊的重要性。圖解:天文學家們在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研究哈勃太空望遠鏡傳來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的第一張影像。
  • (原創)太陽系裡的小行星環撞擊
    於是,這位傑出的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認為:地質變化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1994年,尤金.舒梅克等人發現了將要撞擊木星的「彗星」,讓人類在數月後目睹了「彗星撞擊木星」的萬古奇觀!
  • 1994年木慧撞擊讓恐龍滅絕於天體撞擊說多了一份證據
    天體撞擊算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歷史上最嚴重的一場天體撞擊事件應該就是2.3億年前恐龍滅絕,90%的生物在這次撞擊中被毀滅,雖然天體撞擊說只是一種猜測,但在墨西哥境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從側面說明,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1994年,科學家更加確信恐龍會毀於天體撞擊。
  • 藏文科普|小行星撞地球,來者不善?
    目前,澳大利亞工程師麥可·潘恩的計算機模擬得出的結論是,在過去1萬年裡,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次數約為350次,而到達地球的小行星的平均體積與1908年吞噬通古斯2000平方千米森林的那塊相當。他的數據模擬計算結果是根據什麼得出的?近些年來的研究結果能夠證實他的計算嗎?
  •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
    好了開始說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1993年,美國天文學家尤金-蘇梅克和他的老婆卡羅琳-蘇梅克,還有另一位朋友大衛-列維一起,利用一架40cm口徑的施密特望遠鏡拍攝星空,目的是搜尋太陽系中的小天體。
  • 小行星撞地球這種事 我們也得有所了解
    我們做一個大膽地設想,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將看到什麼?「科學旅行號」對此作了科普。在撞擊前的一個月,人類將在白天看到它的輪廓。當然你不會疑惑,因為這個時候天文學家早已將真相公之於眾。撞擊前三周,小行星不斷靠近,它的大小已經超過月球,這個時候人類已不會有辦法去阻止它。小行星會離地球越來越近。撞擊前一周,它將以每秒11公裡的速度直逼地球,並接近月球軌道。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有防禦措施嗎?
    雖然每個小行星都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對地球的破壞力卻大的驚人!如果質量較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或許還可以苟活,但是如果像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話,人類連苟活的機會都不會有的。
  • 萬載難逢的天象奇觀,早年彗星撞擊木星,被稱罕見天文事件
    尤金·蘇維克當年66歲,20多年來一直從事追蹤彗星和小行星的工作。1982年,他在亞利桑那大學工作的妻子卡羅格·蘇維克在毫無報酬的情況下,加入了丈夫在夜色中孜孜不倦搜索浩瀚星空的行列。1993年3月23日午夜時分,這對夫婦與協助他們工作的業餘天文愛好者戴維·列維,把設在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馬山區的天文臺內直徑45.72釐米的天文望鏡對準木星方向。
  • 宇宙中最大的10個物體,超乎你的想像!
    宇宙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而宇宙中的一些物體已經大到超乎我們的想像了,例如: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竟有170億個太陽那麼重,最大的已知恆星半徑是太陽的
  • 小行星帶為何無法形成大行星?原來木星老大的搗亂!
    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大家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刻!不僅是因為形容小行星帶的各種圖片,也因為很多科幻片中對於闖入小行星帶的飛船的特效,更是讓人記憶深刻!而《太空旅客》中的小行星撞擊特效更製作得令人倍感科幻!
  • 若不是木星與「它們」,地球將不復存在,孕育生命是個「奇蹟」
    地球和很多行星相同,經歷了撞擊和吸積的歷程,在四十六億年前形成了地球。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相對較晚,在6500萬年以前的白堊紀時代,是恐龍統治著地球。  有一天一顆直徑10公裡,質量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的巨型彗星或是小行星,以每秒20公裡的超音速,猛烈的撞擊了地球。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引發了地球上難以想像的大地震,導致了恐龍滅絕。
  • 6600萬年前的滅世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要說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大家聽說的最多的就是6600萬年前那次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事件: 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則在66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
  • 地球安全嗎--小行星會不會撞擊地球
    這一事件被稱為「通古斯事件」,他被認為是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事實上,地球從誕生伊始到現在,不斷受到撞擊。正式由於這些撞擊,地球才會有水、其他生命出現所需的有機物質,從而使地球生命的產生和進化成為可能。經研究,彗星和小行星對地球威脅最大。太陽系的外部邊緣是彗星的活動範圍,這種活動範圍急劇地傾向地球的軌道。不過與彗星相比,太陽系小行星對地球人類的威脅要大得多,畢竟彗星的物質構成還很稀薄。小行星的構成成分通常是:石頭、碳、金屬、石頭與金屬的結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