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越發的高超,同時也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特別是在醫學方面,民眾也能免於病痛的折磨。
就在近期,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一款適用於人體內的生物粘合劑,除了能幫助病人更好的癒合傷口,也能將手術時間縮短25%,這無疑是一項醫學方面的巨大進步。
以往,醫院用到的粘合劑只適用於皮膚表層,但這款粘合劑卻可以用在人體內,能幫助病人粘合肌肉組織和血管,並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
南大材料與工程學院高級研究員伊凡·喬喬維奇博士說:「市場上的生物粘合劑含有丙烯酸,丙烯酸含有一定的毒性,只適用於皮膚表層。這款新型的生物粘合劑卻是為複雜的手術而設計的,適用於做心臟繞道手術,以及肺部手術等,安全有保障。」
這款粘合劑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只要點在傷口上,再用紫外線燈光使粘合劑凝固,與傳統的縫針技術相比,這個方法能為病人帶來更大的方便。
南大材料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石特力博士指出:「用傳統的縫針方式,開刀後還得安排另一場拆線手術。但是有了這個粘合劑,就能將組織粘在一起。幾周後,粘合劑就會脫落,或直接溶解在組織裡。」
這款粘合劑是研究人員花了五年的時間才研究出來,除了使用簡單、方便外,它的凝固力也比一般的粘合劑強三到七倍,可以大大減少癒合時間。
並且,研究表明,這款粘合劑預計將在接下來三到五年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廣泛使用,造福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