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設計: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範要求時該怎麼調整?

2020-12-05 建設工程教育網

建設工程教育網是國內大型的工程類遠程教育基地,憑藉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託專業、龐大的教學服務團隊,採用高清課件、移動課堂等先進教學方式,強力推出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安全程師、諮詢工程師等網上輔導課程,超高考試通過率,受到廣大學員的一致好評。點擊了解課程詳情>>>

1、程序調整:SATWE程序不能實現。

2、結構調整:只能通過調整增強豎向構件,加強牆、柱等豎向構件的剛度。

1)由於高層結構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扭轉,所以符合剛性樓板假定的高層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往往出現在結構的邊角部位,因此應注意加強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減小結構的側移變形。同時在設計中,應在構造措施上對樓板的剛度予以保證。

2)利用程序的節點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中的「各層配筋構件編號簡圖」中快速找到層間位移角超過規範限值的節點,加強該節點對應的牆、柱等構件的剛度。節點號在「SATWE位移輸出文件」中查找。

責任編輯:ivor

相關焦點

  • 結構工程知識: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範要求時該怎麼調整?
    建設工程教育網是國內超大型的工程類遠程教育基地,憑藉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託專業、龐大的教學服務團隊,採用高清課件、移動課堂等先進教學方式,強力推出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安全工程師、諮詢工程師等網上輔導課程,點擊了解課程詳情>>>1、程序調整
  • 閒談結構層間位移角
    小白學設計系列~~~工作之餘,休息一下,閒聊幾筆,也算是整理一下知識吧,都是很簡單的東西,請大師們不要見笑,請大師們指點。今天吹水的題目是:結構層間位移角根據規範給出層間位移角的定義: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設層間位移為Δ,層高為h,則層間位移角為Δ/h。
  • 結構工程複習:限制層間位移角有哪些作用
    建設工程教育網是國內超大型的工程類遠程教育基地,憑藉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託專業、龐大的教學服務團隊,採用高清課件、移動課堂等先進教學方式,強力推出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安全工程師、諮詢工程師等網上輔導課程,點擊了解課程詳情>>>限制層間位移角有哪些作用
  • 建築結構丨新入門設計師必看!超限結構設計的動力特性指標詳解
    Tip:剛度比不滿足要求的樓層屬於軟弱層,抗剪承載力不滿足要求的樓層屬於薄弱層。前者屬於剛度層面,後者屬於強度層面,不論是軟弱層還是薄弱層,均表達的是豎向不規則,可以以薄弱層統稱,在超限項目中應避免 剛度薄弱和強度薄弱出現在同一層。對於上海的鋼框架支撐項目,小編剛剛完成一個。
  • 菜鳥也能看懂的高層結構設計,完美講解16項內容!
    (16點內容也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1-15為層間位移角限制過於嚴格等規範的問題,第2部分為8個疑難計算的問題)1、規範中層間位移角限制過於嚴格;2、扭轉不規則控制過於嚴格;3、剛度比計算方法過多;4、偶然偏心計算的偏移值與平面形狀和質量分布有關; 5、地震樓層最小剪力係數不滿足時如何調整;6
  • 圖模聯動讓模型定位調整效率更高
    工程設計中需要控制結構的各項指標均滿足規範要求,當其中某項指標不滿足時,這就需要對計算模型進行調整,甚至有時候需要反覆調整,以便計算的指標滿足規範限值。在調整模型時,需要根據上一次模型計算的結果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判斷,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確定調整的位置。
  •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10個常規問題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為什麼對多高層建築結構的相對層間位移(層間水平位移與層高之比)做出限制?答:任何構件或結構為保證其正常工作,都必須滿足強度、剛度和穩定的要求。隨著簡直物高度的增加,對結構抗側剛度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為側向位移過大,會引起主體結構的開裂甚至破壞,導致簡直裝修與隔牆的損壞,造成電梯運行困難,還會使居住者感覺不良。
  • 乾貨|如何正確計算錯層結構?
    本篇主要介紹高烈度多層框架結構錯層時如何進行結構設計,以及如何正確地分析電算結果,必要時應手算校核使其滿足規範及實際設計要求。整體指標方面:地下一層和頂層坡屋面層除外,其餘各標準層存在相鄰樓層側向剛度比和抗剪承載力之比不滿足規範的情況,層間位移角Y方向為1/529,大於1/550,位移比1.30。
  •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基本概念及設計步驟
    1.高層建築結構的定義以上選自《高規》。拿到一個項目首先要分清楚是否屬於高層建築結構,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因為高層與多層在規範要求上有部分是不一樣的(例如:整體指標的計算、抗震構造措施的變化等等)。高層剪力牆結構中,連梁是第一道防線,要保證連梁是延性破壞,起到耗能的作用,保證強牆弱連梁。設計時儘量避免採用強連梁(跨高比小於2.5的連梁),儘量採取減小梁高加大跨度的辦法達到設計的要求。3.高層建築結構的受力性能高層建築結構,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是影響結構內力、變形的主要因素(此處區別於多層框架,多層框架結構中一般是恆荷載起控制作用)。
  • 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3棟樓將返工重建!
    開發商在11月29日召集購房者開會。因 二層剪力牆混凝土施工未按工程設計圖紙施工 ,經檢測未達到設計強度等級,對 施工方 處以 33萬餘元 的罰款。同時對該項目的 項目經理 處以 16588元 罰款。  據官方決定書稱,「 經檢測只達到C40強度等級,未達到設計強度等級C50要求 」。  山東濟南:百合花園項目
  • 說說建築結構設計中的剛度比!關係到剪力牆和層高
    小編今天就來說說規範為什麼要對側向剛度比進行限制,並嘗試分析規範對側向剛度比公式進行層高修正的原因。為什麼要控制剛度比除了建築需求造成的軟弱層外,我們實際工程中經常碰到的側向剛度不均勻主要來自於加強層的設置。設置加強層可以提高結構的整體剛度,但也會在加強層的下部形成軟弱層,帶來局部的變形和受力集中。
  • 框架-剪力牆結構的那些事兒
    同時,由於《高規》和《抗規》對於結構形式認定的差異,也造成了設計時參數、限值和構造方面的爭議。筆者通過最近做的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項目,梳理了規範中對於框架-剪力牆結構的基本內容,對比了在不同規範間條文的差異下的設計取值,並總結了一下個人在做框架-剪力牆結構的一個設計思路。希望對大家能有些許幫助。
  • 2015年結構工程師: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中的側移和振動周期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中的側移和振動周期:  建築結構的建築結構的振動周期問題包含兩方面:合理控制結構的自振周期;控制結構的自振周期使其儘可能錯開場地的特徵周期。  (1)結構自振周期高層建築的自振周期(T1)宜在下列範圍內:  框架結構:T1=(0.1—0.15)N框一剪、框筒結構:T1=(0.08-0.12)N剪力牆、筒中筒結構:TI=(0.04—0.10)NN為結構層數。
  • 你知道連梁阻尼器應用於剪力牆結構起到什麼樣減震效果嗎?
    為明確連梁阻尼器的減震效果,主要對結構的層間位移角及樓層剪力進行對比分析。小震作用下無消能結構與消能結構在地震波主方向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及基底剪力對比如表2、圖2和圖3所示。從表2和圖2、圖3可以看出,小震作用下採用El-Centro波沿結構X主向作用時,相對無消能結構而言,採用消能結構A時結構X向層間位移角由1/1484降低為1/1663,基底剪力由3156kN降低為3064kN;採用El-Centro波沿結構Y主向作用時,Y向層間位移角由1/2017降低為1/2274,基底剪力由3262kN變為3449kN;LomaPrieta波沿結構X主向作用下,相對無消能結構而言
  • 新《住宅設計規範》:4層及以上住宅必須設置電梯,明確擔架電梯尺寸
    9 建築結構9.1 一般規定9.1.1住宅結構設計應滿足建築使用功能的要求。9.1.2 住宅結構設計的活荷載、風荷載、雪荷載、永久荷載不得小於現行國 家標準《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 的規定。
  • 電感式位移傳感器設計方案解析
    原測頭電路系統由於硬體局限性,線性測量範圍小,精度不高,已無法滿足891EA的測量需求。該系統以一片AD698晶片為信號調整電路的核心,將位移量輸出信號轉換為相應的直流電壓值,並結合其它一系列電路模塊實現了測頭位移量測量。通過對測頭的標定試驗證明該系統精度高、線性測量範圍大。1 系統結構與工作原理測頭電路系統主要由信號轉換電路、運算放大電路、濾波輸出電路、量程切換電路和窗口電壓比較電路五部分組成。
  • 《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發布,含鋼量精細化4大招
    (1)框架結構體系框架結構的抗側剛度較小,水平位移大,適用於多層及高度不大的高層建築。框架結構的優點是建築平面布置靈活。(2)剪力牆結構體系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的整體性好,剛度大,在水平力作用下側向變形很小。牆體截面積大,承載力要求也比較容易滿足。剪力牆的抗震性能也較好,但自重較大,增加了基礎工程的投資。
  • 《住宅建築電氣設計規範》解讀,建議設計人員收藏!
    --含有住宅的多功能建築,該如何定性?電氣消防設計該怎麼考慮? 住宅部分執行本規範,其他部分按使用功能執行對應的相關規範。 解讀: 各地規定不一樣,大部分地區要求變電所的單臺變壓器容量不大於1000kVA,有些地區要求箱變的單臺變壓器容量不大於630kVA。
  • 再詳細不過的鋼結構抗震設計詳解,不看準吃虧!
    設計中如出現平面不規則或者豎向不規則的情況,應按規範要求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和內力調整,並對薄弱部位採取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不應採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 由於鋼結構可承受的結構變形比混凝土結構大,一般不宜設防震縫。需要設置防震縫時,縫的寬度應不小於相應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