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又爆表了 你還記得美國大使館和潘石屹嗎?

2020-12-04 海外網

APEC如期結束,PM2.5如約而致。關心時事與健康的親們,是否還記得第一次看到PM2.5這個詞是什麼時候?

初見:2009年的中國

2009年6月,有媒體報導,位於北京朝陽區的美國駐華大使館自設了空氣檢測站,專門檢測PM2.5的數據並在Twitter上公布。這時,中國官方公布的空氣品質數據中還只到PM10,國人對PM2.5這個詞比火星還陌生。

但輿論並沒有足夠的關注。回頭搜索,當時的新聞只有零星的幾條。而在這一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國際金融危機橫掃,美國首位黑人總統上任,重慶打黑如火如荼,4萬億正悄悄改變50周歲的中國。這一年,電視裡的餘則成、網際網路上的「賈君鵬」、地面上的「樓倒倒」和社會上的鄧玉嬌、「70碼」,正吸引了眾多目光,而「7·5」事件突出其來,撕開的傷口至今難以彌合。

在這樣的氣氛中,2009年9月開通的新浪微博,和美國大使館的PM2.5數據一樣,也沒有引起太多驚訝。

交鋒:2011年的大使館、企業家和微博客

2011年10月底,美國駐華大使館在新浪微博的官方帳號發出一條微博:「北京空氣品質指數439,PM2.5細顆粒濃度408.0,空氣有毒害……」其後,圍繞「中國為什麼不公布PM2.5值?」「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數值能否代表整個北京?」,一場PM2.5大討論迅速展開:《專家稱不要相信美國使館》《北京市環保局稱PM2.5監測數據暫不公布》《專家稱PM2.5不符中國經濟與氣候》《南京誤發PM2.5數據相關部門稱無權單獨表態》《環保部:PM2.5將納入空氣品質監測,擬2016年實施》《環保部鼓勵重點地區提前推「PM2.5」》。

這時不能不提潘石屹,這個明星地產商「出於好奇,下載了相關軟體,每天早晨在微博上轉發美國大使館公布的PM2.5數值」,由於千萬粉絲和明星身份,極大地推動了輿論的關注,潘甚至被北京市環保局前副局長杜少中約見。

這場大討論讓PM2.5婦孺皆知,也直接推動了相關決策。之所以沒象2009年那樣稍縱即逝,離不開潘石屹與美國駐華使館的共同平臺:微博。2011年,在馬化騰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的同時,新浪微博正延續2010年以來的井噴式增長,並在郭美美事件、溫州動車等事件中顯示出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彼時,潘石屹粉絲上千萬,影響力已超過多數傳統媒體,而同時,境外政府機構、政要、媒體已成批入駐新浪微博,不一樣的面孔和聲音吸引了不少國人。可以說,微博平臺推動了許多民生問題進入公共視野和決策程序。

市場正在形成,規則還不完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提出「思想市場」概念,意即讓各類思想通過競爭去佔領頭腦的市場。而自從有了網際網路,輿論也開始形成一個市場,有生產、有競爭、有消費、有中介,前所未有地繁榮。億萬網民是手工作坊,前店後廠,個性十足但產量有限、質量不穩;主流媒體和官方網站是國企,有政策優勢也有體制約束,業績主要由政府評定;商業網站和意見領袖是私企,土裡刨食,生存壓力大創新意願強;水軍和推手,是熟悉市場需求、複製生產能力強、但從不貼自己標籤的山寨企業;還有境外的媒體、政要、研究機構等「外企」,不少已在境內設有代理或分支機構,有的還因外賓身份被境內力量借用。

全民參與,產品必然極大豐富,網際網路給創新和發展帶來了不可度量的影響。但同時,網際網路複製、放大了傳統社會中的許多問題,還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在這裡,只強調自由和「自淨」太過理想,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不可能只在現實社會存在。

但是,統一的市場需要統一的管理,新的技術需要新的辦法。「天上管什麼地下管什麼」的思路使網際網路治理面臨著三個矛盾: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與網際網路跨地域、跨行業、跨業態傳播格局的矛盾;有限的管理人手與無限的管理對象的矛盾;新業態新技術層出不窮與管理辦法追著業態走的矛盾。兩個部委因一款魔獸遊戲公開打架,本質上是網絡版的「禁止跨區買鹽」問題。十八大後成立了中央網絡領導小組,四中全會提出強化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其指向就是九龍治水和各自為政,但具體執行落實,恐怕還有個比較長的過程。

舞臺大了,規矩變了,戲不那麼好唱了

在網上讓政府頭痛的,還不只是米國佬和潘潘潘潘石屹。近日,@聯合國通過新浪官方微博發布了譴責朝鮮人權問題的決議,並說中國投了否決票。境內網友一頓調侃,要求把「尋釁滋事」的@聯合國小編抓起來。是啊,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夢想,同一片法治的天空,不同的法人身份,有人不自律,怎麼辦?

答案是,舞臺變了,規則變了,唱戲的思路也得變。過去的輿論生產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模式,政府管控整個環節,參與的企業、產品的數量和內容都相對有限,消費者選擇權也有限。而現在,輿論產品轉向社會化大生產,官方同民間、學術、境外的力量在同一個市場中活動,「市場上的弱勢化必然導致政治上的邊緣化」(喻國明語),行政權力難以應管儘管,權力可以決定什麼內容上頭條、播多少分鐘,但觀眾們怎麼想怎麼評怎麼行動,就不太好決定了。

場地變了,打法也得變。市場經濟條件下,好產品還得有溫度、會包裝、會營銷。好萊塢「愛情片裡夾雜主旋律」和CCTV-6「主旋律裡夾雜愛情片」,傳播效果肯定不一樣。還有更重要的,既然要賣東西,就要研究消費者需求,不是只琢磨老闆的愛好。比如在紐約時報廣場播放牛B閃閃的「中國面孔」,一定要想想美國大媽有幾個人認識袁隆平。

黨報官微只賣萌是不夠的,天天做「淘米水的功效」更是假親民。官方輿論需要從議題、內容到形式,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比如對「APEC藍」這樣的諷刺,官方一般是視而不見,但這次在「萬邦來朝」的水立方,老大臨時修改講話稿,開門見山談問題,從個人化視角切入,承認人努力也有天幫忙,承認做法不能長久,強調要成常態見長效——不迴避、不諉過、不冒進,成為輿情收集回應的經典案例。同樣是環保議題,幾年前的應對……

在跨越2009和2011之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新聞:《環保部:PM2.5防控計劃將出臺》(2013-07-22)《環保部將約談轄區內PM2.5年均濃度升高的地方官》(2014-08-01)《中國環保在線:中國治霾路任重道遠社會力量參與才能出現拐點》(2014-11-29)

一切都在路上,也許,我們既可以有金山銀山,也可以有綠水青山。其中,輿論市場發育的如何、運用的如何、治理的如何,應當是關鍵之一。(兮風)

解析時事熱點,透視輿情規律,探討治理方略——歡迎關注「輿情智庫」(微信公眾號:YQZK2014),一批老輿情人傾力打造的新公眾號,願成為您的千裡眼、順風耳,成為您的外腦和智囊。

(責編:梅足馳、王瑞景)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室內PM2.5爆表?
    導讀專家們給出的PM2.5這裡先解釋什麼叫PM2.5 :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
  • pm2.5的危害及應對辦法
    影響心腦血管誘發血液疾病pm2.5和一般的粉塵顆粒不同,它不易被人體鼻腔的纖毛、黏膜過濾,而是會直接通過肺部的交換進行到人體的血液內,甚至不用經過肝臟的解毒而直接融入到血液中,誘發和加劇一些血液疾病。影響呼吸系統pm2.5第二個損害就是呼吸系統,一些肺部先天就不好的人群例如先天肺大泡患者是特別害怕霧霾這種pm2.5爆表的天氣。
  • 北京大霧瀰漫 美國駐京大使館PM2.5超極值(圖)
    南方日報訊昨日晚,美國駐華使館發布的北京PM2.5監測數據再次爆表,超過了最高汙染指數500,此時的PM2.5濃度522,也因為「超出了該汙染物的值域」,在美國環保局網站上無法轉換為空氣品質指數。2010年11月21日,美駐華使館的PM2.5監測數據曾爆表一次,當時使館在推特上描述其為「Crazy bad(糟糕透頂)」。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超500就爆表,那東北是怎麼測出PM2.5破1400的?
    這幾天,各種帳號都被「東北汙染爆表 PM2.5破1400」的消息刷屏了,想必大家也已經被「爆表、PM2.5、AQI、首要汙染物」等各式名詞衝昏了頭腦。就在一年前,我也曾弱弱向學霸女神提出過這個丟盡顏面的問題:不是說500就爆表了嗎?怎麼還有1000多的?難道是打了2圈表?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東北多地空氣品質指數「爆表」,PM2.5逼近2000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4月12日以來,東北地區出現大氣重汙染過程,多地空氣品質指數「爆表」(AQI達500),齊齊哈爾PM2.5小時濃度峰值高達1691微克/立方米。專家分析,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是導致PM2.5重汙染的主要原因。
  • 開了加溼器 PM2.5卻爆表了 這是咋回事兒?
    開了加溼器 PM2.5卻爆表了 這是咋回事兒?編輯:宋陽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上期視頻我們聊了聊如何選購加溼器,有網友回覆說開了加溼器之後,家裡的空氣淨化器卻紅燈閃爍,顯示的PM2.5
  • 新德裡倆月來「最好天氣」:PM2.5指數182
    據路透社6日報導,經過一場降雨後,新德裡濃霧散開,空氣品質達2018年11月4日以來最高水平,但PM2.5指數仍保持在182,處於印度空氣品質指數等級表的第五個級別——即「非常糟糕」。報導稱,美國駐新德裡大使館也對當天的空氣給予「差評」,稱比起真正意義上的「空氣良好」,新德裡當日的汙染物仍多出5倍。
  • 關於PM2.5的十個問答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而且恰好在美國大使館附近,那你可以參考該館發布的實時PM2.5數據。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大使館的監測儀器是專業的(見問答8),但是儀器的校準和操作其實都會大大影響到最終的測定結果。大使館畢竟不是環境監測部門,沒有證據表明他們的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他們測出的PM2.5數值經常比環保部門以及第三方測定的PM10還高,這是不正常的。
  • 【PM2.5掃盲】PM2.5到底是什麼?進肺進血!
    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氣管分出支氣管,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著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我們吸進去的PM2.5,因為太小,也能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進而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 瀋陽PM2.5數值「爆表」 市民:能見度不超50米
    解說:  在公眾的印象中,PM2.5的數值達到400、500就算爆表,昨天超過1000的瀋陽在應急上又暴露了怎樣的問題。  孫仁斌 新華社記者:  在瀋陽市的一處建築工地,從工地裡出來的工作人員也告訴我們說,他們也沒有接到停工的通知。  解說:  經濟增長乏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東三省的霧霾又該如何治理。
  • pm2.5對人體的危害與措施?
    pm2.5是什麼。相信知道的人是有許多的,不過也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其實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那pm2.5有什麼危害呢。1.pm2.5對於人體可造成呼吸道傷害的問題,我們可以藉助負離子系統與汙染物收集系統負離子空氣淨化器來保護自己,通過負離子主動出擊捕獲空氣中的煙塵、灰霾、病菌、有毒有害氣體等,並將其有效清除。從而,避免霧霾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2.呼吸系統:PM2.5能在肺泡區沉著,溶入血液,作用於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積在肺部,誘發或加重炎症。
  • PM2.5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氣管分出支氣管,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著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我們吸進去的PM2.5,因為太小,也能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進而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 【漲知識】關於PM2.5的十個問答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而且恰好在美國大使館附近,那你可以參考該館發布的實時PM2.5數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大使館的監測儀器是專業的(見問答8),但是儀器的校準和操作其實都會大大影響到最終的測定結果。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本文來自「我是科學家」·|飽受空氣汙染的地球 | 圖片來源:http://secondwindairpurifier.com你還記得一年中有多少日子都被霧霾嚇得戰戰兢兢地出門化石燃料燃燒時,會向大氣中排放 NOx 和VOCs 等汙染物,在強烈陽光下這些汙染物間會發生光化學反應,就會產生臭氧。臭氧並不像細微顆粒物那樣會讓空氣混濁,而強烈光照下會誘導臭氧生成,所以臭氧汙染常出現在風和日麗的日子。有時候出門看到晴空萬裡,你會覺得空氣清新通體舒暢,殊不知臭氧汙染可能悄悄地在傷害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