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新的「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宇航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
和SpaceX飛船一起走進人們視野的,還有專門為太空人量身打造的太空衣。
圖片來源:SpaceX官網
它從頭到腳,都充滿著高能高科技,不僅不徒有其表,還順利通過了NASA各項嚴苛考驗,100%滿足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功能性、適應性要求。
太空衣整體還呈現一體化設計,其中各種組件,都被設計成一體化連接,這樣能保持在零重力環境中,避免丟三落四,亂飛任何東西。右腿處設計的隱藏式面板,還可以集中隱藏太空人所有的外掛裝備(生命維持系統、電氣供應等外部接口)。
這款與眾不同的太空衣源於以下硬核材料:
由一種名為聚四氟乙烯的強化玻璃纖維製成,耐火耐高溫,抗酸抗鹼,還是一種理想的防汙不粘塗層,就算潑一盆髒水上去也不會留下汙跡。
● 關於聚四氟乙烯:
俗稱「塑料王」,是由四氟乙烯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優良的化學穩定性、耐腐蝕性、密封性、高潤滑不粘性、電絕緣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用作工程塑料,可製成聚四氟乙烯管、棒、帶、板、薄膜等。一般應用於性能要求較高的耐腐蝕的管道、容器、泵、閥以及制雷達、高頻通訊器材、無線電器材等。
● 關於聚四氟乙烯纖維:
為含氟纖維的一種,我國商品名為氟綸,美國商品名為特氟綸。它是一種高度對稱、整體不帶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具備良好的耐氣候性、電性能和抗輻射性能。其摩擦因數(0.01~0.05)在現有合成纖維中是最小的,在很高的溫度和很寬的荷重範圍內可保持不變。
聚四氟乙烯常採用乳液紡絲和裂膜紡絲法,其中乳液紡絲的過程如下:
原料→單體合成→四氟乙烯的聚合→分離→洗滌→乾燥→乳液紡絲→纖維洗滌→乾燥→燒結→拉伸→纖維成品
聚四氟乙烯纖維早在1953年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1957年實現工業化生產,80年代初開始生產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纖維,主要是單絲,日本、蘇聯、奧地利等國也有生產。
由一種名為諾梅克斯的芳族聚醯胺纖維製成,其高彈性、柔韌性極好,可讓太空人行動靈活。
● 關於諾梅克斯:
為人造纖維,學名為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國內稱芳綸1313)。由於具有優異的耐高溫性和阻燃性、良好的尺寸穩定性、較好的機械性能、手感柔軟、可紡性好等特性,已成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耐高溫纖維之一,可用以制太空衣或消防服等。
它是美國杜邦公司為其間位聚芳醯胺(間位芳綸或芳綸1313)產品註冊的商品。
目前世界上間位芳綸產品形成商業化生產的公司(按產能排名)有:美國杜邦公司(間位芳綸纖維和紙)、中國煙臺氨綸集團有限公司(間位芳綸纖維和紙)、日本帝人公司(僅有間位芳綸纖維)、中國廣東彩豔公司(僅有間位芳綸纖維)、中國宇和公司(間位芳綸纖維和紙)。
圖片來源: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網絡公開照片
另外,本次太空人所佩戴的標誌性頭盔也非常奪人眼球,是由3D列印定製而成,擁有集成式閥門,緻密、抗壓性都是超一流水平。看似光亮極簡的頭盔,暗則還完美隱藏了諸多的複雜功能:關遮光罩、通風降溫系統、耳機麥克風通訊系統等。
有沒有親也像小編一樣,想立刻來一件帥爆了的高科技太空衣!
來源:網絡公開資料,由中國化工信息周刊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化工信息請關注微信:中國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本文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