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被妲己魅惑終致亡國,遭周武王嘲諷,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2021-01-09 騰訊網

自從我國進入封建社會之後,就差不多成為了男權時代,女子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除了後宮中偶爾或出現幾個太后或太皇太后,能夠幹預朝政之變,女人與權力幾乎沒有任何關係,幾千年來像武則天那樣正式登基稱帝之人,更是絕無僅有。在商朝初期,王后婦好還能擁有自己的封地,甚至能夠率軍出徵,為什麼後來女子卻不能干政了呢?

原來,這件事與商紂王和妲己,以及商紂王有很大的關係。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到,三國時期曹操為兒子曹丕納了袁紹的兒媳婦甄姬的時候,孔融曾寫信給曹操說了一個典故,即武王伐紂之後,把傾國傾城的妲己許配給了周公。這個典故是孔融為嘲諷曹操而杜撰的,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發生。周武王本人自己對妲己沒什麼興趣,也沒有將她賞賜給其他人,而是將她殺死了。

或許是商紂王的教訓太過深刻,周武王不僅在攻破朝歌之後,下令處死了妲己,還在伐紂之前,留下了一句對妲己的評語。正是因為周武王的這句評語,後世中才逐漸出現了女子不得幹政的規定。而且因為他在評價妲己的時候,為增強說服力,將其比作了一種動物,這一評語逐漸被後人總結為了一個成語,並流傳至今。

提到與妲己相關的動物,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狐狸,畢竟古往今來讓男子著迷的女子,一般都會被罵作狐狸精,而且以武王伐紂這段歷史為背景的小說《封神演義》中,妲己的設定也是修行千年的狐妖。可惜,周武王並沒有讚賞妲己美貌的心情,如果妲己死而有靈的話,估計會被他氣得活過來。

《尚書·牧誓》記載: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

意思是說,在伐紂之前的誓師大會上,周武王對將士位喊話道,古人說母雞不會報曉,如果母雞打鳴,則意味著這戶人家即將走向衰落,畢竟事出反常必有妖。現在商紂王對妲己百依百順,輕視祖宗祭祀,不思報答先輩的庇佑,也不重用自己的族人兄弟,反而以小人甚至犯人為大夫、卿士,對百姓和商朝的社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也就是說,妲己禍惑商紂王,讓他對自己百依百順,不僅發明了炮烙之刑,還殘害了比乾等忠義之士,最初導致了商朝走向滅亡,在周武王看來,就像母親打鳴一樣反常,都是不祥之兆。在他眼中,妲己的錯誤不在於她引導商紂王做了什麼,而在於她插手了朝政之事。他的觀點被總結為了「牝(pìn)雞司晨」這一成語,卻也開啟了後世之人將大多數朝代的衰落或滅亡,甩鍋給女子,將美豔女子視為紅顏禍水的先河。

相關焦點

  • 商紂王真的那麼荒唐無道嗎?孔子的高徒一句話道明真相,發人深省!
    在史官的筆下,殷商的亡國之君紂王子受,被描繪成一位荒唐無道、殘忍嗜殺的昏君形象,與夏朝的亡國君桀王姒癸一起,經常被視作昏暴之君的代名詞。然而越來越多的史料證明,商紂王其實並非那麼罪大惡極,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背負千載罵名?
  • 《封神演義》裡妲己狐狸精形象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男人的錯
    現今大眾印象中的妲己形象來源於明人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一書,書中妲己為冀州候蘇護之女,被其父獻給商紂王做妃子。因被狐妖附體,唆使商紂王做出一些慘無人道的事情。諸如炮烙之刑、挖比幹心、剖孕婦腹觀察嬰兒性別。但小說家言,不足為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古史中的蘇妲己到底為何許人也。
  • 安陽發現「妲己墓」!「狐狸精」的真面目是什麼?人們都被封神榜騙了
    中國有個成語常在文人口中流傳,那就是「紅顏禍水」。這是形容在昏君當朝的時候,後宮裡為非作歹的美女佳麗。人們習慣用「狐狸精」稱呼這些美女,她們也被視為是造成亂世的罪魁禍首。最著名的就是《封神榜》之中的蘇妲己,她是商紂王的寵妃,是一隻「狐狸精」的化身,迷惑紂王葬送了江山。
  •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或許是因為這首詞流傳度太廣,太過深入人心,提起「怒髮衝冠」這個成語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滿江紅》就是它的出處。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近兩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比嶽飛生活的時代要早的多。那麼,它到底是由誰發明的呢?發明它的人又是為什麼生氣到這個程度呢?
  • 「商紂王」達奇:與傅藝偉因吻戲冷戰一個月,如今86歲在異國享晚年
    劇中的傅藝偉把妲己的妖氣,靈氣,狠毒、性感演繹的極為透徹。傅藝偉有雙會說話的眼睛,尤其是在劇中的「勾魂眼」,讓不少觀眾記憶深刻。她也憑藉此劇一炮而紅,婦孺皆知。 商紂王昏庸無道,荒淫無度,對妖狐的妲己言聽計從,最終將江山葬送。而商紂王的扮演者達奇,在劇中對人物刻畫的非常成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先秦「亡國妖姬」篇之妲己的「孩子氣」
    圖1.Slavery小小君翻閱相關書籍後發現,原來權勢滔天的妲己也有「孩子氣」人格,而她的主人則是商紂王帝辛。無論是兒時故事還是動畫片都將妲己塑造成滅商的九尾狐,將帝辛視作荒誕的耙耳朵。公元前1060年,帝辛作為商朝最後一個王繼位了。帝辛生在帝王之家,父親帝乙是八百諸侯的頭頭,母親婦戊是王后,統領後宮。有著父母作為強大後盾的帝辛從出生下來那一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從小便過著極盡享受的日子。以睡覺為例。小時候的帝辛即使睡覺也不躺在床上,而是由兩個漂亮的女奴抻者一張獸皮,他躺在獸皮中間,女奴晃悠著獸皮,咿咿呀呀地哼著小曲兒才能入眠。
  • 《武王伐紂》熱拍 林心如改戲路出演妖妃"妲己"
    在《鳳鳴岐山》中,馬景濤飾演紂王,範冰冰飾演妲己,周杰飾演武王,劉德凱飾演姜子牙,演員陣容很有些當年瓊瑤劇的味道,而在《封神榜》下部《武王伐紂》中,除了十多位在首部《鳳鳴岐山》中有出色發揮的演員將繼續在下部中飾演原本角色以「維持原貌」外,此次主演陣容作出了重大調整,商紂王由呂良偉出演,周武王改由內地新貴黃維德飾演,而「紫薇格格」林心如取代了「金鎖丫頭」範冰冰飾演「天下第一惡毒女人」
  • 《封神演義》十大美女排行:妲己只能排第三位!
    第八名:九頭雉雞精——胡喜媚 胡喜媚為九頭雉雞精所化,在妲己「月下設宴請妖仙」後,被妲己推薦給紂王,但是妲己請胡喜媚入宮,主要是為了配合妲己設計除掉亞相比幹,為的就是替軒轅墳眾妖復仇。 因群臣上奏紂王連日不早朝,而勸誡紂王,間接開罪妲己而遭其記恨。
  • 封神榜中的四大美女,其中一個是人類的母親女媧娘娘!
    在書中有四個美女,她們分別就是女媧娘娘、妲己、嫦娥仙子和龍吉公主,其中的女媧娘娘還是人類之母,更是書中地位和聲望最高的神仙。其實在第一回的時候就已經全部提到這四個美女,商紂王見到女媧娘娘的神像以後,發現她猶如廣寒仙子和蕊宮仙子,美貌傾國傾城,後來商紂王寫詩褻瀆女媧娘娘,導致人神共憤,最後女媧娘娘命令軒轅墳三妖去蠱惑商紂王,其中一個就是妲己。
  • 姜子牙留下的「天書」是什麼書?為何也沒公布其中內容?
    我國歷史上的暴君不多,但是要是說起暴君,肯定少不了的就是商朝商紂王。商紂王的殘暴是出了名的,在《封神演義》中,受妲己迷惑,取比幹七巧玲瓏心,殺伯邑考,殘害姬昌,最後被周國滅掉,自食惡果。雖然《封神演義》是一部小說,小說中的某一些情節是誇大或者杜撰的。
  • 「最美妲己」傅藝偉,和「紂王」達奇拍完一場吻戲後,冷戰一個月
    有林心如版妲己,有王麗坤版妲己,有範冰冰版的,最經典的還是傅藝偉版妲己。大家總是對老版本的妲己比較鍾情,認為更加經典、好看。但是傅藝偉版妲己雖然好看,只是紂王顏值就不那麼高了。很多人被傅藝偉的演技吸引,根本不知男主紂王也是一位實力派演員。據說,當初他們拍這部劇的時候,傅藝偉和「紂王」達奇有過一段非常有趣的事情。
  • 此人是一國之相,一計滅敵四十萬大軍,還創造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不過因為早期的經歷,範雎為人刻薄,他創造的一個成語睚眥必報流傳至今。範雎是魏國人,是魏國中大夫須賈府上的門客(這種現象戰國很普遍,戰國四大公子都是門客眾多),因為一次隨同須賈出使齊國時受到齊襄王的賞識,於是齊襄王賜給了範雎一些禮物和黃金,範雎推辭不受。
  • 一個大帥哥的一席談話,導致了三個著名的成語流傳千年!
    有三個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成語,它竟然和歷史上一位大帥哥有關!並且他很可能是歷史記載中的第一位大帥哥!那他帥到什麼程度呢?他帥到鄰居家的女孩子竟然風雨無阻的爬上牆頭偷看了他三年!那你說帥不帥嗎!沒錯,讀到這裡你一定猜到了本故事的主角名字叫宋玉,我們生活中形容一位女子的美貌,那詞多了去,諸如「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等,但我們在形容一個帥哥時,那就非得用到「貌若潘安,美似宋玉」這個詞了!潘安咱下次講解,本文主要講宋玉。春秋戰國那段歷史可真是一個亂糟糟的年代!
  • 歷史上這些朝代的滅亡讓女人來背鍋,最後一個卻落了個好名聲
    其實妹喜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桀昏庸無道,導致民不聊生,當時的施氏部落起兵反抗,卻寡不敵眾,只能投降。桀因此得到了大量的牛羊和物資,施氏部落最美的女子妹喜也被當做投降的條件獻給了桀。後來岷山氏效仿施氏獻出了琬、琰的兩個美女。得到琬、琰兩位佳人的桀,把妹喜像一件衣服一樣拋棄在了傾宮瑤臺。
  • 「紂王」達奇近照曝光,曾被傅藝偉拒吻戲,今摟「妲己」生活滋潤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很多時候朝代的滅亡或許就與一個女人有關,很多帝王也有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比如唐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人盡皆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其實別看這些女人出現的時間已經很早了,但是還有一位美女出現得更早,將商紂王迷得神魂顛倒。
  • 為什麼說《封神演義》中的商紂王「性格扭曲」!
    當然,在歷史上很多朝代的滅亡,那個亡國之君身上的很多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除非那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小娃娃,比如西漢末年的孺子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否則大家總會找一堆扯不清的理由,判定其失敗的根源。這也是我們之前的一種偏見,後來很多人就發現這些根本不靠譜,往往一個王朝的毀滅,可能早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埋下禍患了。那麼為什麼筆者要說商紂王這個傢伙有點「人格扭曲」呢?這和朝代更替有什麼關係呢?具體情況,且看書法家趙富忠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