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2020-12-03 一品歷史

(歷史釋疑 第140期/奉天玉)

距今一千多年前,北宋兩任皇帝被金人俘虜,史稱「靖康之變」,是華夏民族又一莫大的恥辱。抗金名將嶽飛,滿懷一腔熱血與悲憤,提筆疾書,寫下了一曲壯烈的《滿江紅》,開篇道:「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每每讀到此句,大多數人都有心頭血上湧的感覺,仿佛能看到那個堅挺的身影,因國恥未雪,氣得頭髮直豎,好像帽子都要戴不住。或許是因為這首詞流傳度太廣,太過深入人心,提起「怒髮衝冠」這個成語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滿江紅》就是它的出處。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近兩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比嶽飛生活的時代要早的多。那麼,它到底是由誰發明的呢?發明它的人又是為什麼生氣到這個程度呢?原來,當事人之所以生氣,也與國家的榮辱有關,除了「怒髮衝冠」之外,他還與另一個成語「完璧歸趙」息息相關。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為趙國保住和氏璧的藺相如。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秦國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派人對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當時和氏璧還沒被做成玉璽,沒有什麼象徵意義,只是一塊較為寶貴的玉石,秦國願意用城池來換取,對於趙國而言是非常划算的。只不過,當時秦強趙弱,趙國非常擔心秦國賴帳。當時給令繆賢當門客的藺相如,得到了主公推薦後,在趙王面前立下了軍令狀,誓曰:「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後,發現秦王果然有賴帳的念頭,於是巧施妙計,先把交到秦王手中的和氏璧騙了回來,又以秦王需要齋戒為由,故意拖延時間,讓人偷偷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使秦王吃了個悶虧。於是「完璧歸趙」被歸納為成語,藺相如的智多近妖也廣為流傳。那麼,他與「怒髮衝冠」又有什麼關係呢?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意思是說,藺相如從秦王手中騙回和氏璧之後,抱著和氏璧靠在柱子旁邊,氣得鬚髮皆張,然後痛斥秦王不尊禮節,不守誠信,揚言秦王如果苦苦相逼,自己就抱著和氏璧一頭撞在柱子上,來一個「人亡璧碎」,秦王果然無奈接受了他的要挾,要齋戒五日,再取和氏璧,讓藺相如有了把和氏璧偷渡回趙國的時間。

於公,如果藺相如不這樣做,不僅會讓趙國白白失去和氏璧,撈不到半點好處,還會被諸侯嘲笑,留下一個軟弱可欺的印象;於私,他在出使秦國之前,已經立下軍令狀,如果既要不回秦國許諾的十五座城池,又帶不回和氏璧,回到趙國後,被處死都算是最幸運的結局。所以,藺相如的怒,雖然有些故意為之的成分,卻也怒得真情實感。

為了形象的刻畫他當時的神態,太史公司馬遷用了「怒髮上沖冠」一句來形容,後來被世人總結為了「怒髮衝冠」這一成語,專指人們極端憤怒的狀態。這個成語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只不過,少有人知道它的歷史這麼悠久,更少有人知道,它與藺相如有關。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今天我們來說說藺相如,絕大部分人知道藺相如都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屬於《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部分的內容。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與和氏璧 戰國時期有位優秀的將領,他叫藺相如。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大官,此人非常的聰穎有智謀,也忠於自己的國家,是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藺相如有高尚的情商,更是擁有大智大勇,他識大體顧大局有遠見,藺相如他愛讀書,肯上進,他的愛國思想更是無人能及。
  • 戰國時期藺相如的「三件」重大貢獻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當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三個歷史之作。說的是趙國得了一塊寶貝被秦國知道了要用十五個城池換和氏璧,這是人人都知道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秦國見寶起義,想據為己有。當時趙王就選派了藺相如去交換,並特意囑咐如不能換的城池,一定要把和氏璧帶回來。結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果然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成為上卿卻再無建樹?其實他差點改寫長平之戰
    而藺相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關於他的典故「完璧歸趙」膾炙人口,而藺相如在剛剛出場的時候是做什麼的呢?只是趙國宦官繆賢手下的門客,出身寒門的他並沒有雄厚的背景,也沒有做官的門路,只能夠屈居一個宦官家裡為他出謀劃策。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在趙王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 廉頗因負荊請罪出名,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結局讓人惋惜!
    廉頗與藺相如作為趙國一大臣子一個為文一個為武,為趙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位趙國的大臣,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真讓人感到惋惜!廉頗地位低於藺相如?廉頗作為趙國的一代老將,多年以來一直徵戰沙場,可以說是給趙國抵禦外敵,開疆擴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 藺相如耍小聰明帶走和氏璧,秦國故意不加防備,趙國成了真正輸家
    這類事件在春秋戰國外交舞臺上屢見不鮮,前有晉平公派範昭出使齊國,範昭故意拿齊景公的酒杯喝酒,被晏子識破;後有藺相如被趙惠文王派去出使強秦,最終完璧歸趙,留下千古佳話。在《史記·廉頗》列傳中,藺相如被塑造成了一個聰明聰明的人,他把原本驕傲輕視趙國的秦昭襄王逼得步步為營。
  • 《史記》中飽含深意的一句話,藺相如完璧歸趙,但實際上一敗塗地
    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寫的《史記》,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史書之一,它的歷史地位更是無與倫比,在《史記 藺相如列傳》中記載過完璧歸趙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藺相如這次事件中可以說是很失敗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藺相如作為趙王的謀士,實在不像個謀士。秦王求趙國和氏璧,允諾以城池作為交換,趙王想要地盤又怕秦王出爾反爾,很是糾結。這個時候藺相如出場了,給趙王餵下了定心丸,他去秦國進行交換,必然可以完成任務。到了秦國,秦王果然不想給地盤,還想白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騙來寶玉頂在頭上就要撞柱而死,秦王趕忙答應交換。
  • 和氏璧是個環狀圓形的玉石,為什麼能被雕刻成方方正正的玉璽呢?
    一直以來,秦始皇時期的傳國玉璽為和氏璧雕刻而成的是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而和氏璧的故事也早就廣為流傳,如果畫一個時間線將故事串起來的話,大體是這樣的:楚國的卞和獻玉到趙國的完璧歸趙再到秦朝時期的傳國玉璽。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出文武相爭的故事,莫過於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的「將相和」了。廉頗是趙國的大將,他的戰功和資歷都是沒得說的,但趙惠文王偏偏就讓藺相如的地位高於他,這換做是任何一個人,恐怕也接受不了吧。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錄了藺相如的兩大功績:「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廉頗,一個讓人印象朦朧的歷史人物,酷愛手遊電競運動的讀者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王者榮耀》裡面為了守護部落而踏上徵途的那位強大坦克。喜歡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成語故事裡面完璧歸趙後負荊請罪的將相和故事。而資深的漫畫迷們可能會想起漫畫名著《尋秦記》裡面那位白髮蒼蒼的趙國柱石。
  • 講一個故事,懂了就是懂了
    古時候趙惠文王從澠池回國後,因為藺相如助趙王完璧歸趙,功勞很大,升他為上卿(官名,最高的執政大臣),官位在廉頗(戰國趙良將)之上,廉頗自以為南徵北戰建立下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費了一點口舌,官位居然高過自己,就說:「我若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就不肯和廉頗碰頭,每次託病不上朝。
  • 從完璧歸趙說起—材料脆性和韌性
    這種超級鋼是成分簡單的中錳鋼成分體系,含有10%錳、0.47%碳、2%鋁、0.7%釩,這些都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鋼材料中常見的合金元素,並沒有通過大量使用昂貴的合金元素來提高強韌性;第二,該鋼是通過工業界廣泛使用的加工工藝來製備,如熱軋、冷軋、熱處理等常規工業製備工藝,而不是採用那些難以規模化工業生產的特殊加工工藝來製備。因此,這種超級鋼具備在鋼鐵企業進行百噸級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潛力。
  • 為何課本上從來不提,廉頗和藺相如晚年的生活?
    「不畏秦強畏廉鬥,古來只有藺相如。」這是宋朝詩人晁補之寫的《澠池道中》,由此可見,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是從很久開始了。在我們所學過的語文課本中,出現過他倆的身影還是在故事《紙上談兵》後的《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中。
  • 50個成語,50個歷史名人
    但是你知道嗎,歷史上很多成語都出自名人之口,或是從他們的名句中摘錄,或是他們的事跡總結。今天,詩詞君為大家分享50個成語,分別對應著50個歷史名人,你不一定都知道哦!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 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