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飽含深意的一句話,藺相如完璧歸趙,但實際上一敗塗地

2020-12-04 文澤帝君

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寫的《史記》,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史書之一,它的歷史地位更是無與倫比,在《史記 藺相如列傳》中記載過完璧歸趙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藺相如這次事件中可以說是很失敗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在「完璧歸趙」事件中,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秦王對玉璧的垂涎所引發的事件,其實玉璧只是個藉口,秦昭王此舉只是為了試探趙國,他真正在意的不是得到玉璧,而是對方的反應。

趙國不會相信秦國真的肯割讓城池,但他們在拒絕之前,勢必會評估這樣做可能會帶來的後果;如果趙國不敢有絲毫違逆,直接奉上和氏璧,那顯然是對秦國有所畏懼。 弱國無外交。

藺相如在秦宮的強硬表現:縱然實力還不及,趙國也不會輕易退讓,哪怕是一塊玉璧。他做出的玉碎舉動與其說是威脅,不如說是一場刻意的表演。

然而,從和氏璧被送回趙國之後,他的出使就已經徹底失敗,而且不是一般的徹底失敗,並且給了秦國一次光明磊落的侵犯趙國邊境的機會。當然,對藺相如來說利大於弊。

在故事的最後,「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眾所周知,《史記》採用的是春秋筆法,裡面的每一個字背後都包含深意。,得知真相後的他們的反應實在耐人尋味。我想這正是秦王與群臣看到事情按自己的方向發展,在那之後陰謀得逞的一種奸笑罷了。

失敗的原因太簡單:秦王是一國之君,他不會如藺相如那樣只考慮對趙王的承諾,鼠目寸光,他想的是政治這盤大棋,他把怒火壓抑了下來,顯然,以後的爆發會更猛。——兩年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這怎麼能不說是完歸璧趙的真正結局呢?

以上分析完全是從國家利益與尊嚴的角度出發的,在此視角之下,不得不說,趙國的這次外交行動一敗塗地。

藺相如完璧歸趙事件之後;

當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拉遠來看,當時的形勢:

「完璧」事件時,秦趙都是強國。秦國風頭正勁極速躥升。趙國可能有所衰弱,但「瘦死駱駝比馬大」骨架尚在,到底逐漸衰弱到什麼程度,外人不好得知。而且兩國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趙國兩次聯軍破秦,勝利光環在,總有威懾力。

秦國故意將這麼一個荒誕的交換條件擺在趙國面前,讓他挑選,以此來談談趙國的虛實,可是,經過內亂等,趙國人才凋零。居然趙國君臣根本就沒有看出秦國真正的目的,加上自己膽怯,露了底。本來這時候應該直接回絕這個不靠譜的提議,繼續讓秦國捉摸不透。

在怒斥秦王的時候藺相如他自己說趙國君臣覺得,秦強趙弱,不想惹秦國;又在談交換城池的時候說秦國強大,秦國履約了趙國不敢不履約。

這等於說我們害怕你們秦國,但是今天又不得不來,而且從藺相如這個勇敢的人口中更有說服力,看來趙國的實情確實是在快步走下坡路,外表看著還威風,但裡面其實不行了。趙國君臣看待秦國,看待秦趙關係的態度可見一斑。

而這,才是作者司馬遷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弱國無外交,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史記》就是一部人活於世的教科書,當歷史的風煙散去,只剩下了關於生活的教義,《項羽本紀》告訴我們做人決不能貪慕虛榮;《高祖本紀》告訴我們在利益面前別去奢望真正的情誼;《淮陰侯列傳》教給了我們「成大事,必隱忍」的道理

梁啓超說「凡屬學人,必須一讀」;季羨林說它是影響他最大的十本書之一。

原著文,艱澀難懂,對於大眾來說,沒有相當的文言文功底是讀不懂的。

欲讀《史記》,筆者推薦先讀其白話版,待內容讀通了再去讀原著,效果更佳。

一個人一生,一定要知道世界有多大。這本《史記》正是如此,一套四本,打開你的歷史視野,看到更多可能。這套精品之作,譯者陣容強大,為市面罕見病的白話本佳作。

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

上至上古的黃帝,下至漢武帝,貫穿經傳,諸子百家,3000多年歷史……

讀它,像讀小說一樣有趣輕鬆,既能了解歷史,知曉人性人心,又得做人處世智慧。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尖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原來,當事人之所以生氣,也與國家的榮辱有關,除了「怒髮衝冠」之外,他還與另一個成語「完璧歸趙」息息相關。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為趙國保住和氏璧的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秦國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派人對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與和氏璧 戰國時期有位優秀的將領,他叫藺相如。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大官,此人非常的聰穎有智謀,也忠於自己的國家,是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藺相如有高尚的情商,更是擁有大智大勇,他識大體顧大局有遠見,藺相如他愛讀書,肯上進,他的愛國思想更是無人能及。
  • 藺相如耍小聰明帶走和氏璧,秦國故意不加防備,趙國成了真正輸家
    這類事件在春秋戰國外交舞臺上屢見不鮮,前有晉平公派範昭出使齊國,範昭故意拿齊景公的酒杯喝酒,被晏子識破;後有藺相如被趙惠文王派去出使強秦,最終完璧歸趙,留下千古佳話。在《史記·廉頗》列傳中,藺相如被塑造成了一個聰明聰明的人,他把原本驕傲輕視趙國的秦昭襄王逼得步步為營。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今天我們來說說藺相如,絕大部分人知道藺相如都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屬於《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部分的內容。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成為上卿卻再無建樹?其實他差點改寫長平之戰
    而藺相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關於他的典故「完璧歸趙」膾炙人口,而藺相如在剛剛出場的時候是做什麼的呢?只是趙國宦官繆賢手下的門客,出身寒門的他並沒有雄厚的背景,也沒有做官的門路,只能夠屈居一個宦官家裡為他出謀劃策。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在趙王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 戰國時期藺相如的「三件」重大貢獻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當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三個歷史之作。當時趙王就選派了藺相如去交換,並特意囑咐如不能換的城池,一定要把和氏璧帶回來。結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果然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看完故事的我們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是很有勇氣的,在面對即使是氣場很強大的秦王的時候,不卑不亢,而且還設計躲過了秦王對趙國的算計,不得不說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家。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喜歡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成語故事裡面完璧歸趙後負荊請罪的將相和故事。而資深的漫畫迷們可能會想起漫畫名著《尋秦記》裡面那位白髮蒼蒼的趙國柱石。 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人際交往上尤其如此,作為武功派的廉頗一開始對憑藉智慧只是動動腦就站上政治舞臺的藺相如原本是抱著輕視之心的,當藺相如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在澠池之會上憑藉大智大勇保全住了趙國的威嚴以及趙王的安全之後,他自然地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地位比廉頗還要高的時候,廉頗原來的輕視就慢慢轉變成了不滿,私底下便有與藺相如對立起來的硬幹之勢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錄了藺相如的兩大功績:「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從司馬遷不動聲色的描述中,我們似乎很難看出藺相如的過人之處,似乎正如廉頗所說的那般:「藺相如這個匹夫,不過是靠嘴吃飯的江湖騙子罷了,他憑什麼比我的地位高呢?」
  • 廉頗因負荊請罪出名,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結局讓人惋惜!
    當時廉頗的地位可以說一直都在藺相如之上,可是直到意一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地位順序,這件事情就是「完璧歸趙」。完璧歸趙是怎麼回事?秦國當時憑藉著商鞅變法以及軍功爵制,成功發展起了自己國家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所以實力也是成功變為6國之上,人人看見秦國都要畏懼三分,趙國也不例外。
  • 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經據典,結合人物,創造了許多成語,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些成語,來重讀《史記》吧。【紙上談兵】【來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 從完璧歸趙說起—材料脆性和韌性
    這種超級鋼是成分簡單的中錳鋼成分體系,含有10%錳、0.47%碳、2%鋁、0.7%釩,這些都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鋼材料中常見的合金元素,並沒有通過大量使用昂貴的合金元素來提高強韌性;第二,該鋼是通過工業界廣泛使用的加工工藝來製備,如熱軋、冷軋、熱處理等常規工業製備工藝,而不是採用那些難以規模化工業生產的特殊加工工藝來製備。因此,這種超級鋼具備在鋼鐵企業進行百噸級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潛力。
  • 請注意:司馬相(xiāng)如,是「香」不是「向」!
    生前以藺丞相為師,歿後有太史公作傳。司馬乎!相如乎!文章並駕兩司馬,經略交輝雙相如……琴臺不朽,蜀水長流哉。」賦文中,魏明倫提到了司馬相如的小名「犬子」。關於司馬相如名字的由來,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他父母的本意是給孩子取個賤命好養活。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將相和》為小學生必學的課文,這個故事取自於司馬遷的《史記》,在《資治通鑑》這本書中也寫到了這個故事。小時候讀來只覺得文中插圖十分搞笑,赤著上身負荊請罪的廉頗頗有些動畫片中反派的感覺,那幅畫看起來便十分解氣,如今再看,這才知道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是多少人嚮往的境界。
  • 司馬相如字長卿,「長」讀cháng還是讀zhǎng?
    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字長卿,「長卿」應讀為?這裡的相如即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如今普遍認為,這是劉長卿名字的由來。
  • 古巨基首曬兒子正面照 公開英文名飽含深意
    古巨基首曬兒子正面照 公開英文名飽含深意 時間:2020.03.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