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因負荊請罪出名,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結局讓人惋惜!

2021-01-19 古今易撰

要說戰國時期耳熟能詳的故事,那負荊請罪必定會在榜上。

廉頗與藺相如作為趙國一大臣子一個為文一個為武,為趙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位趙國的大臣,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真讓人感到惋惜!

廉頗地位低於藺相如?

廉頗作為趙國的一代老將,多年以來一直徵戰沙場,可以說是給趙國抵禦外敵,開疆擴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廉頗的地位可以說一直都在藺相如之上,可是直到意一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地位順序,這件事情就是「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是怎麼回事?

秦國當時憑藉著商鞅變法以及軍功爵制,成功發展起了自己國家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所以實力也是成功變為6國之上,人人看見秦國都要畏懼三分,趙國也不例外。

當時秦王看中了趙國的一塊寶物,那就是和氏璧,於是便派人來與趙王商議,想要「買」下這塊和氏璧,開出的條件就是自己的15座城池。

趙王自然不傻,他知道秦王也只是嘴上說說,到時候和氏璧拿到手了誰還給你城池啊,但是如果不依著他,秦國怕是要帶兵來討伐,能避免還是避免一下。

但是趙王也捨不得這塊寶玉,於是便讓藺相如帶著這塊寶玉到秦國去。

秦王看見這塊寶玉之後 ,那是十分的喜歡啊,拿在手上不肯放下,看了許久也未對城池之事發聲。

此時藺相如知道,秦王準備耍賴皮了,於是他便對秦王說,寶玉之上有一處瑕疵,找了半天沒有找到的秦王便讓藺相如指給他看。

找到機會的藺相如一把奪回了寶玉,並對秦王說,我們說好的15座城池,而你現在卻對城池之事隻字不提。

如果大王無意與我們交易,那我便帶玉回趙了,大王若加以阻攔,我直接在此把玉摔碎!

這可把秦王急壞了,當時看藺相如這一臉的憤怒,就怕他一不小心摔碎了和氏璧,於是便假意答應,便說過幾日就將城池奉上。

但是藺相如也不是好欺負的,他要求秦王齋戒五天,並在五天之後按照「九賓」的禮節迎接和氏璧。

秦王無奈,只得照做,藺相如知道秦王終究還是無心將城池交於趙國,便命人喬裝打扮,在半夜走小路把和氏璧帶回了趙國。

五天之後,秦王在大堂之上以「九賓」之禮迎接和氏璧,此時藺相如卻說和氏璧已經送回了趙國。

並對秦王說,秦強而趙弱,如果大王真有心想要和氏璧,那先將15座城池劃分給趙國,再派使者來到趙國拿取和氏璧,到時候趙國還有不給的道理嗎?

此次我已經欺騙天子,該當死罪,還請大王賜死!

秦王聽後苦笑了一番,並沒有賜死藺相如而是好生招待一番之後,便將藺相如放回了趙國,這就是當時連趙王都為之驚嘆的「完璧歸趙」。

廉頗深知自己愚昧,負荊上門請罪

廉頗作為武將,一直都看不上作為文官的藺相如,但是完璧歸趙事情之後,藺相如的地位居然比廉頗還高,這讓廉頗很難接受,於是便處處刁難藺相如。

藺相如出於趙國和睦考慮,一直都沒有搭理廉頗,後來藺相如的車夫問藺相如,為何一直要受廉頗的不待見,明明你的地位更高。

藺相如說,我們都是趙國的一大臣子,如果我們兩個出矛盾,定會讓其他國家有機可乘,到時候國家被入侵,那才是得不償失啊。

有人將藺相如的這段話告知了廉頗,廉頗這才發現是自己心胸狹隘了,於是被脫去上衣,背負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請求他的原諒。

廉頗的結局如何?

廉頗由於在長平之戰上成功圍剿燕國,最後燕國只得讓出5座城池來請求與趙國和解,而廉頗也因為這一戰被封為相。

但是好景不長,老君王去世,他的兒子繼位,他一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瓦解身邊大臣的權力,其中就有廉頗。

他讓樂乘帶兵去替代廉頗,廉頗得知消息之後很是憤怒,直接帶上自己的兵與樂乘打了起來,後來由於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回到趙國,便逃往了魏國。

雖然魏國君王很想重用廉頗,但是始終對廉頗不放心,於是也只是好生招待廉頗,並沒有重用。

後來趙國多次受困,趙王便想要廉頗回來,便派使者前去看望廉頗,然而這個使者早就已經被郭開收買,對趙王說廉頗已經老了,已經不能上戰場了,所以到最後趙王都沒有召回廉頗。

後來廉頗又輾轉來到了楚國,但是也始終沒有得到重用,最後便在楚國鬱鬱而終了。

藺相如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長平之戰期間,廉頗作為老將一直堅守著前線,與秦軍在一座城池之處僵持了多年之久。

但是廉頗為了保存實力一直只守不攻,於是秦王便派人在趙國境內散布謠言,聲稱趙國膽小,如果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場,一定能大勝秦軍。

趙王聽信了謠言,便準備讓趙括來到前線替換下廉頗,而當時藺相如認為不妥,並對趙王說,趙括的軍事實力完全不如廉頗,廉頗的經驗也在他之上,此時換下廉頗恐怕會讓秦軍有機可乘。

趙王不聽,偏要換下廉頗,最後果不其然,趙括上任之後立馬就帶兵出徵秦軍,誰知被秦軍打了一個全滅。

最後長平之戰以趙國的失敗告終,而藺相如也在這場戰爭之後病故了。

結語

俗話說的好「千裡馬多見,而伯樂難求」,就算你再勇猛,再足智多謀,遇到昏庸的君王也發揮不出你的一星半點的實力。

從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就可以看出,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啊!

相關焦點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廉頗,一個讓人印象朦朧的歷史人物,酷愛手遊電競運動的讀者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王者榮耀》裡面為了守護部落而踏上徵途的那位強大坦克。喜歡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成語故事裡面完璧歸趙後負荊請罪的將相和故事。而資深的漫畫迷們可能會想起漫畫名著《尋秦記》裡面那位白髮蒼蒼的趙國柱石。
  • 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小時候讀來只覺得文中插圖十分搞笑,赤著上身負荊請罪的廉頗頗有些動畫片中反派的感覺,那幅畫看起來便十分解氣,如今再看,這才知道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是多少人嚮往的境界。藺相如作為趙王的謀士,實在不像個謀士。秦王求趙國和氏璧,允諾以城池作為交換,趙王想要地盤又怕秦王出爾反爾,很是糾結。
  • 戰國時期藺相如的「三件」重大貢獻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當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三個歷史之作。當時趙王就選派了藺相如去交換,並特意囑咐如不能換的城池,一定要把和氏璧帶回來。結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果然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看完故事的我們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是很有勇氣的,在面對即使是氣場很強大的秦王的時候,不卑不亢,而且還設計躲過了秦王對趙國的算計,不得不說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家。
  • 為何課本上從來不提,廉頗和藺相如晚年的生活?
    「不畏秦強畏廉鬥,古來只有藺相如。」這是宋朝詩人晁補之寫的《澠池道中》,由此可見,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是從很久開始了。在我們所學過的語文課本中,出現過他倆的身影還是在故事《紙上談兵》後的《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中。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廉頗是趙國的大將,他的戰功和資歷都是沒得說的,但趙惠文王偏偏就讓藺相如的地位高於他,這換做是任何一個人,恐怕也接受不了吧。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錄了藺相如的兩大功績:「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
  • 重溫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首先呢,我得先跟大家明確一個概念,廉頗其實並不是一個像黃忠那樣老來成名的老將,他人生的所有高光時刻都發生在他壯年的時候,至於廉頗老矣,上能飯否,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是他年老的故事。那麼除了廉頗老矣之外,讓他最深入人心的,就當屬發生在廉頗和藺相如之間,負荊請罪的故事了。這個是咱們小學課本兒上都學過的。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與和氏璧 戰國時期有位優秀的將領,他叫藺相如。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大官,此人非常的聰穎有智謀,也忠於自己的國家,是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藺相如有高尚的情商,更是擁有大智大勇,他識大體顧大局有遠見,藺相如他愛讀書,肯上進,他的愛國思想更是無人能及。
  •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發明它的人又是為什麼生氣到這個程度呢?原來,當事人之所以生氣,也與國家的榮辱有關,除了「怒髮衝冠」之外,他還與另一個成語「完璧歸趙」息息相關。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為趙國保住和氏璧的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秦國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派人對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今天我們來說說藺相如,絕大部分人知道藺相如都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屬於《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部分的內容。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成為上卿卻再無建樹?其實他差點改寫長平之戰
    於是一直屈居人下的藺相如機會來了,他保證能夠帶回和氏璧,趙王本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將和氏璧交給了他。藺相如之所以有信心將和氏璧帶回來,就是因為知道秦昭襄王不敢輕易的對趙國發動進攻,不然的話就不會這樣先禮後兵,而是會直接大軍壓境威逼趙惠文王,藺相如想通這個關節之後就放心的前往秦國,並且成功的帶回來和氏璧。
  • 有多少人知道刎頸之交的典故?舉手示意一下
    刎頸之交是一個成語,許多人都知道其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出處。這個成語的創造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出處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此可見,典故的主人翁是廉頗與藺相如。
  • 負荊請罪寫成「負妻請罪」,熊貓眼寫成「熊狗眼」,老師氣咳嗽了
    負荊請罪是一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說的是趙國名將廉頗發現自己的錯誤之後,身上背著荊條向上卿藺相如請罪。這個和歷史故事相關的成語,按照常理來說是非常容易記憶和掌握的,但是最近重慶的一位周老師在批改學生試卷時,意外發現有學生把「負荊請罪」寫成了「負妻請罪」。
  • 【詩意童年】看《將相和》 負荊請罪傳佳話
    【詩意童年】看《將相和》 負荊請罪傳佳話 2020-11-21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藺相如耍小聰明帶走和氏璧,秦國故意不加防備,趙國成了真正輸家
    這類事件在春秋戰國外交舞臺上屢見不鮮,前有晉平公派範昭出使齊國,範昭故意拿齊景公的酒杯喝酒,被晏子識破;後有藺相如被趙惠文王派去出使強秦,最終完璧歸趙,留下千古佳話。在《史記·廉頗》列傳中,藺相如被塑造成了一個聰明聰明的人,他把原本驕傲輕視趙國的秦昭襄王逼得步步為營。
  • 睡眠心經:如何才能與失眠和平相處?關鍵在2點,扭轉思維很關鍵
    有時候夫妻或者人與人相處,當難免有爭執的時候,聰明的人從來不去吵鬧。因為我們以為贏了,其實我們輸了;因為我們即便贏了面子,卻輸了人情;我們生活的社會裡,要真的贏,就不要爭吵,要懂得包容和忍讓。負荊請罪的故事:門客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的事件中,勇敢機智的與秦王以牙還牙,毫不退讓,立了大功,於是,趙王將他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聽後非常生氣,便四處揚言:「如果我見到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 老師苦笑:還有藺相如
    同樣是歷史故事,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6課講述了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兩人從不和到和好的過程。這個故事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也讚美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整篇內容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但是,到了課後習題上,學生的答題竟然讓整個文風陡然來了180°的大轉變,老師看了不是哭笑而是苦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