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2020-12-05 騰訊網

廉頗,一個讓人印象朦朧的歷史人物,酷愛手遊電競運動的讀者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王者榮耀》裡面為了守護部落而踏上徵途的那位強大坦克。喜歡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成語故事裡面完璧歸趙後負荊請罪的將相和故事。而資深的漫畫迷們可能會想起漫畫名著《尋秦記》裡面那位白髮蒼蒼的趙國柱石。

莫名奇妙的封聖

廉頗是一位名將,一位勇士,進入新世紀後,隨著對歷史的發掘,他又被許多人冠以「德聖」之名。

記者:廉頗老師,憑藉在《負荊請罪》中知錯能改的精神以及誠摯真誠的認錯態度,加上他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幹架的,對敵人的敗軍也不加以追殺屠戮的貴族精神,榮獲新世紀人民頒發的「德聖」獎盃,請問老師你有什麼感想?

廉頗(一臉懵懂):貴族精神?我怎麼不知道我自己原來是個貴族?

記者:老師您太客氣了,您在戰場上的種種風度,就稱得上是貴族了!

廉頗(不屑道):……「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難道現在的人連《孫子兵法》最基本的常識都不記得了?我追上去,敵人看到生存無望,發狠跟你拼命怎麼辦?趙國人命就不是命嗎?感情老夫打了一輩子仗,最後僅僅成為一個知錯能改的乖孩子?!

千古美談將相和

在司馬遷的《史記》裡,廉頗和藺相如同列一傳,證明在太史公的心目中,此二人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他們一勇一智,協助趙國抵抗住了強秦的攻勢,大大地提高了趙國的威望,使趙國隱隱有了東方六國之首的威勢。

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人際交往上尤其如此,作為武功派的廉頗一開始對憑藉智慧只是動動腦就站上政治舞臺的藺相如原本是抱著輕視之心的,當藺相如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在澠池之會上憑藉大智大勇保全住了趙國的威嚴以及趙王的安全之後,他自然地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地位比廉頗還要高的時候,廉頗原來的輕視就慢慢轉變成了不滿,私底下便有與藺相如對立起來的硬幹之勢。

此時司馬遷在《史記》筆鋒一轉,刻畫出了不同於之前在外交戰場上大智大勇的藺相如形象,面對咄咄逼人的廉頗,藺相如以極大的胸懷展現出了高超的情商與應對手段,他先是避免與廉頗硬碰硬從而讓事情更加惡化,繼而針對廉頗對趙國的忠貞不二,私底下找到一個渠道給他遞了一句話:「強大的秦國之所以遲遲不敢妄動,向我們趙國進攻,便是顧慮到我和將軍兩人啊!如果我們兩個陷入內鬥,非要拼個你死我活的話,那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局面,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終結果無疑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讓趙國國力平白無故地受到損耗,而白白地便宜了秦國。我忍讓的不是將軍你,而是秦趙爭霸的大局啊!」

廉頗果然被這麼一番國家利益至上的言辭給打動了,原本對藺相如的勇氣想必老將軍是十分認可的,只不過就是轉不過彎,心裡想出一口氣而已。藺相如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他,隨後便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一幕,和藺相如一笑泯恩仇,二人成為了刎頸之交。如此一幕將相和,也成了歷史上一段值得大書特書的千古美談。

長平:將與相繞不去的遺憾

此後二十年,趙國在廉頗藺相如二人合力守護之下繼續向前發展,戰國時代進入到這個時候已經看到了終局的曙光了,秦國憑藉商鞅變法之後開發關中巴蜀之地的紅利,經濟實力已經穩居七雄之首,然而橫在它面前的,卻是一側與自己同宗同源的趙國,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之後,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滅中山國,敗燕卻齊,使得國土面積大大擴展,而且趙國名將輩出,先有廉頗,後有樂乘、趙奢、李牧,隱隱已經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阻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迫在眉睫。

終於,秦趙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秦軍統帥乃是大秦軍神,攻無不克的白起。趙國以廉頗為帥,廉頗一改此前勇猛的作風,實施堅壁清野的防守策略,讓白起也無從下手,只能施行反間計,此時趙王中計,不顧已經罹患重病的藺相如的規勸,臨陣換將,以只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老將廉頗,隨後趙國戰敗,足足四十萬的青壯年被白起坑殺,由此趙國國力由盛轉衰,一蹶不振。重病臥床的藺相如在憂心忡忡之中溘然長逝。

長平,是這一對將相心裡一道永遠繞不過去的遺憾。

名將遇到名將剋星

長平之後廉頗再度為將,大破趁火打劫的燕國,迫使其割讓五座城池議和,又率軍馬不停蹄地南下打擊威脅趙國邊境的魏國,攻陷其一座要城。一時在他力挽狂瀾之下,趙國傾頹的國勢隱隱有了恢復的跡象。

好景不長,這時趙王去世,新王對廉頗並不信任,不得已廉頗只能出逃魏國,國難思良將,年輕的趙王意識到廉頗的能力想要起復他為將。然而,此時在趙國內部失去了知己藺相如的廉頗,遇到了他最大的剋星—奸臣郭開。

郭開這位奸臣可不簡單,他深得趙王的信任,權傾朝野,他有一個閃閃發光的頭銜「名將剋星」,戰國四大名將其中兩位都被他整倒,趙國一代名將李牧就是在他進的讒言之下被趙王賜毒酒害死,趙王想要召回廉頗,郭開命人向趙王回報:「廉頗如今老了,就是個糟老頭而已,每天只知道吃吃拉拉。」趙王也是個不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聽了之後就算了。廉頗此後終生都無法再回他效力了一生的趙國,然而能躲開郭開這位奸臣得以善終,也不知道是喜還是悲了。

結語

廉頗和藺相如這一對好友,並非生不逢時,只是他們碰到了君主專制國家中客觀存在的天花板,君主的能力決定了國家的能力上限。當國王懂得識人用人的時候,他們就有用武之地,但當國王不明,小人作祟的時候,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廉頗短板就很明顯了。小人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別的群體,餘秋雨評價道「他們是一團驅之不散又不見痕跡的腐濁之氣」。小人難防,但並不是不能防,關鍵要有好的智慧和手段來應對,在這點上,廉頗應該多多向老友藺相如學習,如何將潛在的敵人轉變為朋友。

本文由古史集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廉頗因負荊請罪出名,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結局讓人惋惜!
    要說戰國時期耳熟能詳的故事,那負荊請罪必定會在榜上。廉頗與藺相如作為趙國一大臣子一個為文一個為武,為趙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位趙國的大臣,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真讓人感到惋惜!廉頗地位低於藺相如?
  • 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小時候讀來只覺得文中插圖十分搞笑,赤著上身負荊請罪的廉頗頗有些動畫片中反派的感覺,那幅畫看起來便十分解氣,如今再看,這才知道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是多少人嚮往的境界。藺相如作為趙王的謀士,實在不像個謀士。秦王求趙國和氏璧,允諾以城池作為交換,趙王想要地盤又怕秦王出爾反爾,很是糾結。
  • 戰國時期藺相如的「三件」重大貢獻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當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三個歷史之作。當時趙王就選派了藺相如去交換,並特意囑咐如不能換的城池,一定要把和氏璧帶回來。結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果然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看完故事的我們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是很有勇氣的,在面對即使是氣場很強大的秦王的時候,不卑不亢,而且還設計躲過了秦王對趙國的算計,不得不說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家。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比如明朝中後期以「三柱國」為首的武將集團,就被東林黨人搞得死的死傷的傷,最終東林黨人在打敗了閹黨集團之後,成為了明朝中後期的最大贏家。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出文武相爭的故事,莫過於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的「將相和」了。
  • 為何課本上從來不提,廉頗和藺相如晚年的生活?
    「不畏秦強畏廉鬥,古來只有藺相如。」這是宋朝詩人晁補之寫的《澠池道中》,由此可見,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是從很久開始了。在我們所學過的語文課本中,出現過他倆的身影還是在故事《紙上談兵》後的《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中。
  • 重溫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首先呢,我得先跟大家明確一個概念,廉頗其實並不是一個像黃忠那樣老來成名的老將,他人生的所有高光時刻都發生在他壯年的時候,至於廉頗老矣,上能飯否,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是他年老的故事。那麼除了廉頗老矣之外,讓他最深入人心的,就當屬發生在廉頗和藺相如之間,負荊請罪的故事了。這個是咱們小學課本兒上都學過的。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與和氏璧 戰國時期有位優秀的將領,他叫藺相如。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大官,此人非常的聰穎有智謀,也忠於自己的國家,是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藺相如有高尚的情商,更是擁有大智大勇,他識大體顧大局有遠見,藺相如他愛讀書,肯上進,他的愛國思想更是無人能及。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成為上卿卻再無建樹?其實他差點改寫長平之戰
    於是一直屈居人下的藺相如機會來了,他保證能夠帶回和氏璧,趙王本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將和氏璧交給了他。藺相如之所以有信心將和氏璧帶回來,就是因為知道秦昭襄王不敢輕易的對趙國發動進攻,不然的話就不會這樣先禮後兵,而是會直接大軍壓境威逼趙惠文王,藺相如想通這個關節之後就放心的前往秦國,並且成功的帶回來和氏璧。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今天我們來說說藺相如,絕大部分人知道藺相如都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屬於《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部分的內容。
  •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發明它的人又是為什麼生氣到這個程度呢?原來,當事人之所以生氣,也與國家的榮辱有關,除了「怒髮衝冠」之外,他還與另一個成語「完璧歸趙」息息相關。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為趙國保住和氏璧的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秦國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派人對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
  • 有多少人知道刎頸之交的典故?舉手示意一下
    刎頸之交是一個成語,許多人都知道其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出處。這個成語的創造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出處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此可見,典故的主人翁是廉頗與藺相如。
  • 負荊請罪寫成「負妻請罪」,熊貓眼寫成「熊狗眼」,老師氣咳嗽了
    負荊請罪是一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說的是趙國名將廉頗發現自己的錯誤之後,身上背著荊條向上卿藺相如請罪。這個和歷史故事相關的成語,按照常理來說是非常容易記憶和掌握的,但是最近重慶的一位周老師在批改學生試卷時,意外發現有學生把「負荊請罪」寫成了「負妻請罪」。
  • 【詩意童年】看《將相和》 負荊請罪傳佳話
    【詩意童年】看《將相和》 負荊請罪傳佳話 2020-11-21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藺相如耍小聰明帶走和氏璧,秦國故意不加防備,趙國成了真正輸家
    這類事件在春秋戰國外交舞臺上屢見不鮮,前有晉平公派範昭出使齊國,範昭故意拿齊景公的酒杯喝酒,被晏子識破;後有藺相如被趙惠文王派去出使強秦,最終完璧歸趙,留下千古佳話。在《史記·廉頗》列傳中,藺相如被塑造成了一個聰明聰明的人,他把原本驕傲輕視趙國的秦昭襄王逼得步步為營。
  • 睡眠心經:如何才能與失眠和平相處?關鍵在2點,扭轉思維很關鍵
    有時候夫妻或者人與人相處,當難免有爭執的時候,聰明的人從來不去吵鬧。因為我們以為贏了,其實我們輸了;因為我們即便贏了面子,卻輸了人情;我們生活的社會裡,要真的贏,就不要爭吵,要懂得包容和忍讓。負荊請罪的故事:門客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的事件中,勇敢機智的與秦王以牙還牙,毫不退讓,立了大功,於是,趙王將他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聽後非常生氣,便四處揚言:「如果我見到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 老師苦笑:還有藺相如
    同樣是歷史故事,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6課講述了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兩人從不和到和好的過程。這個故事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也讚美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整篇內容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但是,到了課後習題上,學生的答題竟然讓整個文風陡然來了180°的大轉變,老師看了不是哭笑而是苦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