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課本上從來不提,廉頗和藺相如晚年的生活?

2021-01-19 讀文化博今

「不畏秦強畏廉鬥,古來只有藺相如。」這是宋朝詩人晁補之寫的《澠池道中》,由此可見,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是從很久開始了。在我們所學過的語文課本中,出現過他倆的身影還是在故事《紙上談兵》後的《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中。

公元前262年,趙王聽信奸臣之言,把本在戰場上的廉頗換成了趙奢的兒子趙括,結果這場長平之戰趙國以失敗告終,白起在這場戰爭中坑殺了45萬趙軍,趙國也因此開始走向衰敗。而因為藺相如的足智多謀,才在「澠池大會」上保全了趙國的利益和趙王的尊嚴。

由於藺相如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而升官,這引起了廉頗的不滿,於是他決定每次見到藺相如,便要狠狠羞辱他一番才行。而藺相如得知此事後,就叫車夫離廉頗遠遠的,有廉頗在的地方,藺相如絕不會到場。藺相如此舉讓他的門客頗有微詞,認為他這是在逃避廉頗,有華而不實的現象,坐實了廉頗羞辱藺相如的流言。

於是,門客便找到了藺相如,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門客們來投奔藺相如,就是因為看中了藺相如的才智,而此刻藺相如已經高升,與廉頗將軍算得上是一文一武,平起平坐,但是廉頗將軍對藺相如頗為不滿,大放厥詞,而藺相如顯得毫不在乎,這種做法在門客們看來就是認慫的表現。他們開始請求藺相如放他們離開,另擇清明聰慧之人。

而藺相如解釋道,他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害怕廉頗將軍。藺相如連秦王都不害怕,且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怎麼會因為廉頗將軍的一己之詞而大發雷霆。他之所以躲著廉頗,就是為了趙國的利益,不能讓他國有機可乘,秦國之所以對趙國有所忌諱,就是因為有了藺相如和廉頗的存在。二人相爭,必有一傷,那便是秦國想看到的。所以,國家利益為上,犧牲小我無可厚非。

後來這件事傳到了廉頗耳中,他頓時羞愧難當,急忙背上荊條去負荊請罪,藺相如和廉頗也就此和好。語文課本裡就到此為止了,那麼最後的結局大家想必都十分好奇。 公元前283年,廉頗率軍攻打齊國,拿下了晉陽,官拜上卿。

而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發生時期大致在趙惠文王在位時。而廉頗的人生在趙孝成王時期才有了轉折。在趙孝成王執政時期,秦國開始大張旗鼓攻打韓國,韓國為求自保,把上黨之地賠割給了秦國。然而上黨的太守不同意此舉,便私自將手裡的地圖和上黨這塊土地交給了趙國。秦國得知此事後十分生氣,便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

公元前前262年,長平之戰開始,廉頗作為趙軍的主將,知曉趙軍地位處於劣勢,於是便選用了堅壁清野的方式來對付秦國,只守不攻。而這一守,便過去了整整三年之久,秦軍憤懣不已,卻也拿趙軍毫無辦法。秦國見勢不妙,便使用了離間計,讓趙王換下了原來的主將廉頗,改換趙括。

結果趙軍一敗塗地,損失慘重。這時候,隔岸觀火的燕國打算趁火打劫,趙王沒辦法,只能再把廉頗派出去與燕國一站。廉頗不負眾望,在鄗城搓了燕國的銳氣,大殺特殺,直入燕國的都城。燕國因此被迫讓出了5座城池來講和,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廉頗也因此舉官拜至相。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作為趙孝成王的兒子,趙悼襄王繼任趙國國君。他一上位便剛愎自用,革除了廉頗的職位,並且讓人替代了廉頗原有的職位。廉頗十分生氣,於是發兵攻打樂乘,後來逃往了魏國。當時魏國國君也知曉廉頗的才能,十分欣賞他,但是廉頗作為趙國人,並未受到魏王的重用。而廉頗走後,趙國經常被秦國攻打,趙王見勢不好,便想把廉頗召回來,派去使者拜見廉頗。

與使者同席間,廉頗為了彰顯自己老當益壯,於是吃了一鬥米飯,還啃食了十斤肉,甚至披上了盔甲上馬來展現自己的雄姿。然而使者被郭開收買了,回復趙王說廉頗食量依舊很好,但是中途上廁所十分頻繁。導致趙王覺得廉頗老矣,不予重用。後來楚國知道廉頗在魏國後,急忙暗中將廉頗接到了楚國,讓廉頗成為了楚國的將軍。

但是很可惜,直至死亡,廉頗也沒有立下什麼大功,反而終日鬱鬱寡歡。就如古人說的:「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廉頗正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趙惠文王,才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才能和藺相如傳為一段佳話。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共歷經了24個朝代,四百多位皇帝,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故事,尤其是我國那些傳奇的歷史人物,也非常讓大家感興趣,故而筆者今天推薦的這本《資治通鑑》,裡面就講述了許多春秋戰國時期到唐朝時期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原價98元,現價僅58.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 重溫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首先呢,我得先跟大家明確一個概念,廉頗其實並不是一個像黃忠那樣老來成名的老將,他人生的所有高光時刻都發生在他壯年的時候,至於廉頗老矣,上能飯否,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是他年老的故事。那麼除了廉頗老矣之外,讓他最深入人心的,就當屬發生在廉頗和藺相如之間,負荊請罪的故事了。這個是咱們小學課本兒上都學過的。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文臣與武將不和,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事情,比如劉備的好兄弟關張二人,就看不起文縐縐的諸葛亮,認為他不過是靠嘴吃飯的江湖騙子。事實上,歷史上的武將大都看不上文臣,畢竟「槍桿子才是硬道理」,但現實的情況又相當弔詭,武將集團往往會被文臣集團玩得團團轉。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與和氏璧 戰國時期有位優秀的將領,他叫藺相如。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大官,此人非常的聰穎有智謀,也忠於自己的國家,是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藺相如有高尚的情商,更是擁有大智大勇,他識大體顧大局有遠見,藺相如他愛讀書,肯上進,他的愛國思想更是無人能及。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人際交往上尤其如此,作為武功派的廉頗一開始對憑藉智慧只是動動腦就站上政治舞臺的藺相如原本是抱著輕視之心的,當藺相如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在澠池之會上憑藉大智大勇保全住了趙國的威嚴以及趙王的安全之後,他自然地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地位比廉頗還要高的時候,廉頗原來的輕視就慢慢轉變成了不滿,私底下便有與藺相如對立起來的硬幹之勢
  • 生於南充的司馬相如為何說自己是成都人?名人大講堂31日晚揭開真相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關於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現存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但根據史學家說法,司馬遷寫《史記》也是謄抄司馬相如《自敘傳》,其中寫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但近年來,司馬相如是成都人這一說法逐漸被質疑。
  • 開掛的人生不簡單,司馬相如不僅坐擁美人,還打下了江山
    他妻子讓人去集市上買來了筆墨,又讓僕人在山上砍了些竹子做成竹簡,司馬相如家一個簡易的小學堂便建立了起來。於是司馬相如家的院落中再次變得熱鬧起來。司馬相如更是將自己曾經寫的文章和新編的識字課本整理了出來,並找來鄉裡一些識字的青年一起,一字一句地教導鄉民讀書識字。朗朗書聲從庭院中緩緩流出,仿佛是一個個動聽的音符。這是司馬相如從未體會過的成就感。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成為上卿卻再無建樹?其實他差點改寫長平之戰
    藺相如之所以有信心將和氏璧帶回來,就是因為知道秦昭襄王不敢輕易的對趙國發動進攻,不然的話就不會這樣先禮後兵,而是會直接大軍壓境威逼趙惠文王,藺相如想通這個關節之後就放心的前往秦國,並且成功的帶回來和氏璧。在後來的澠池之會中,藺相如同樣也用相似的想法,力保趙王不在秦王面前丟失尊嚴,結果趙惠文王就因為這個原因將他封為了上卿。
  • 甄嬛傳:為何雍正晚年很信任葉瀾依?並非喜歡,你看她長得像誰?
    甄嬛傳:為何雍正最後如此信任葉瀾依?並非喜歡,只是因為這幾個緣由後宮之中沒有人能夠真正的幸福,帝王的疑心永遠都是很重的,任何人都不能真正可得到他真正的信任,所謂的信任也是糾纏在算計和陰謀之上的。提起大家對於他的性格也都是十分的喜歡,畢竟這個女子在宮中從來不諂媚,也從來不委屈自己。其實葉瀾依當初也是十分的可憐,是一個孤兒,本身無依無靠在馴馬場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奴婢。但是這樣對葉瀾依的日子其實還不錯,因為有的時候在馴馬場能見到心愛的男子。而且本身馴馬雖然十分辛苦,但是卻自由自在,不受太多約束,因此這樣的日子對於葉瀾依而言也是一種天堂。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
    曾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後轉任孝文園令,晚年免官閒居而卒。 2020年元旦前夕,成都市成華區地鐵三號線昭覺寺南路站口外的圍欄拆除後,人們欣喜地發現,鳳凰河道改造一新,街面地刻《大人賦》《長門賦》、柱子浮雕《美人賦》與三枚司馬相如大名和名句的篆字石章奪人眼目。廣場東口八米高的青年司馬相如銅雕氣宇軒昂,他右手執卷置於身後,左手拂袖迎風,衣袂飄飄,超塵脫俗。
  •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課本裡消失了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課本裡消失了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災難,有的時候小編在想,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預知地震的到來,可以提前做出準備呢?當然,這件事現在已經實現了,而在古代也有一個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
  • 宋美齡生活晝夜顛倒,還得過兩次癌症,為何能活到106歲?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動身前往美國生活,最終在異國他鄉安度晚年,她去世的時候是106歲的高齡,在那個年代已經屬於難得的長壽了。但是宋美齡從小體質就不好,甚至在中年的時候還得過癌症,而且生活習慣更是不規律,從來不養生,晝夜顛倒也是常事,但是她卻能夠成為家族中最長壽的人,而關於她長壽的秘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借鑑。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史記》中有兩篇文學家的記載,一是《屈原賈生列傳》,一是《司馬相如列傳》。屈原和賈誼合為一篇,司馬相如則是專篇專章,其地位可見一斑。」馬平如是說。開創才子佳人故事先河司馬相如不僅是賦聖辭宗,在馬平看來,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能進入正史,從而廣為傳頌,開創了歷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司馬相如列傳》中記錄他們感情生活的部分,細節之詳實、筆調之浪漫,從琴挑文君到當壚賣酒,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故事線條,因此成為才子佳人故事的濫觴。
  • 西漢時期的辭賦家,成就非凡,因為藺相如而改名
    西漢時期的辭賦家,成就非凡,因為藺相如而改名說到司馬相如,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名字非常的耳熟,總是讓人想起我們更熟悉的藺相如來,而他也的確是藺相如的忠實粉絲。比如他的原名叫做長卿,因為此而易名。漢武帝原本認為這一定是一個有學問的古人所寫的,沒想到他的旁邊有一個人和司馬相如是老鄉,就告訴了漢武帝這篇文章的作者,令他大喜。漢武帝叫來了他,當場考驗他,並且直接給他封了官職。倘若你覺得他只是一個會寫寫文章,對江山社稷沒有用處的文人那就錯了。
  • 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倖存者,從不以英雄自居,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當初的狼牙山五壯士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他們當中的倖存者也是得到了優厚的待遇,到了晚年的時候更是享受到了正師級的待遇。 劫後餘生 跳崖後,班長馬寶玉以及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而葛振林與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保住了性命。雖說沒有因為跳崖丟掉性命,但是葛振林與宋學義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因為長時間的戰鬥,葛振林與宋學義身上都是傷,生命垂危。但萬幸的是,葛振林與宋學義被附近逃難的餘藥夫給救了。
  • 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信奉神學?上帝存在與自然科學是不是無法共存的
    愛因斯坦是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著作《相對論》影響了後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哪怕是再過100年,甚至是1000年,都沒有人能夠否定愛因斯坦在科學方面做出的貢獻,但許多人或許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科學研究的大科學家到晚年卻十分信奉神學,並且認為科學最後的一切都是指向神明?
  • 作為使節的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蜀郡人,在蜀地生活多年,正是得益於這種環境,他對西南夷才有較為全面的了解,這是其日後能夠受到武帝信任,並奉命出使西南夷的重要條件之一。通覽相關史料記載,作為使者的司馬相如,其貢獻大致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漢武帝西南夷政策的積極支持者  漢武帝經營西南夷中的大事件之一,是派唐蒙出使夜郎並設置犍為郡。
  • 名人大講堂 揭秘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當晚,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解讀了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探尋其與卓文君流傳千古的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李大明主要就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講了三個專題,包括司馬相如的故裡、籍貫和早期生活;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司馬相如與漢武帝的君臣遇合,其中包括了司馬相如一生的功績。李大明表示,司馬相如的《自敘傳》今天已經讀不到了,要了解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就只能讀《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李大明對司馬相如的故裡、籍貫做了詳細講解,最後得出結論:「司馬相如生於蓬安,長於成都。」
  • 才女卓文君,一生追求司馬相如,無怨無悔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給大家很大的震撼吧。聽到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並且當街沽酒,真的是感動了一把。卓文君十七歲出嫁,不久丈夫死了,然後她回到娘家一直在寡居,倒也是過的很悠閒。她家族在趙國時期生存的時候,趙國那個時候比較就行煉鐵,她們家族就一直冶鐵作為家族職業。到了漢代文景之治的時候繼續冶鐵,已經成了很富的家族了,家裡不缺金錢啥的,生活水平也在當時的前面。
  • 培養出兩位諾獎得主的西南聯大,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電影《無問西東》裡正在建設的聯大校舍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授課的那一段時間裡,體重一直往下掉,瘦到了38.8公斤,他的兒子心疼地回憶,「他不是精神上的老,而是生活條件實在太差了。」上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許淵衝凝聚聯大精神的「琥珀」:西南聯大國文課這樣堪稱奇蹟的教育成就,離不開西南聯大獨特的學術氛圍和聯大精神。這就不得不提當年全體任課教師編選的通識課本——《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